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 > 第645章 前趙1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 第645章 前趙1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劉淵(252年\\/253年7

-310年8月29日8

),字元海,新興郡(今山西忻州)人,一說西河隰城(今山西汾陽)人。匈奴族。東晉十六國時期漢國開國皇帝(304年-310年8月29日8

在位),軍事統帥。

9

匈奴冒頓單於之後(一說為劉氏偽冒之稱69



16

南匈奴左賢王劉豹之子。11

劉淵曾師從漢儒習經,尤好《春秋左氏傳》、孫吳兵法。鹹熙年間,作為侍子留居洛陽。劉豹去世後,繼任左部帥。曆任北部都尉、離石將兵都尉、五部大都督等職,頗能團結匈奴五部部眾。後被成都王司馬穎召往麾下供職,眼見晉室內鬥、局勢混亂,遂於建武元年(304年)在離石起兵反晉,稱大單於。後遷居左國城(今山西離石東北65

),改稱漢王,建國號“漢”,改元元熙。期間屢敗晉軍進討,但敗於晉並州刺史劉琨。後進據河東,攻占多地,吸引王彌、石勒、汲桑及鮮卑陸逐延等歸降,聲勢大增。元熙五年(308年),稱漢帝,次年徙都平陽。此後一方麵健全統治機構,加強集權,並設單於台管理“六夷”事務;另一方麵派兵大舉進攻洛陽、宜陽等地,四處擴張勢力。河瑞二年(310年),劉淵病逝,在位七年。諡號光文皇帝,廟號高祖,葬於永光陵。11

其侄劉曜即位後,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

9

劉淵在西晉末年的動蕩中崛起,以內徙匈奴屠各貴族身份建立了十六國的第一個少數族政權——漢國(漢趙),開啟了十六國時期的政治統緒。

12

後世史家稱讚其“用賢納諫,恭儉勤勞,卓有中國君人之度”。

人物生平

出身顯赫

劉淵,字元海,出身匈奴虛連題氏(一譯攣鞮氏15

)。他的遠祖是漢初的冒頓單於。冒頓單於娶漢高帝劉邦的宗女為妻,並與劉邦約為兄弟,故其子孫遂以劉氏為其漢姓。劉淵所屬的屠各種,是東漢時建庭於左國城(今山西離石東北65

)的南匈奴的一支。他的祖父攣鞮於夫羅,在漢末自立為南匈奴單於;其父劉豹,在曹操分南匈奴為五部時,被任為左部帥。左部有眾萬餘落,居於太原茲氏縣(今山西汾陽東南),是當時左右南北中五部最大的一部。五部雖在形式上保留了匈奴的部族組織,實際上卻被中原王朝嚴密控製。

6

兼習文武

劉淵的母親呼延氏也是匈奴人,大約在曹魏嘉平四年(252年)或嘉平五年(253年)生下劉淵7

劉淵自幼就十分聰慧伶俐。呼延氏去世時,他年僅七歲,就像大人一樣號哭不絕,哀感四鄰。宗族部落的人都為之讚歎。當時的司空王昶聽到此事,也派人送來辦喪事用的財物,以褒獎劉淵的孝道。17

劉淵所在的匈奴部落,因久在漢地,漢化程度較高,故劉淵自幼就拜上黨士人崔遊為師,學習《毛詩》《京氏易》《馬氏尚書》等儒家經典。他特彆喜歡讀《春秋左氏傳》和《孫吳兵法》,並大體上可以將這些書籍的內容背誦出來。劉淵很是勤勉好學,除學習上述典籍外,還能博覽《史記》《漢書》及諸子百家的學說。他曾對同學朱紀、範隆說:“每當我讀《漢書》列傳時,常常鄙視隨何、陸賈沒有武功,周勃、灌嬰缺乏文治。承上啟下,開創大業,全在於人。做不到博學廣識,是君子的恥辱。隨何、陸賈在漢高帝開國之世而不能建軍功封侯,周勃、灌嬰輔佐漢文帝卻不能設學立教,真是可惜啊!”於是他又學習武事,並且武藝超眾,擅長射箭,體力過人。

成年後的劉淵,身高八尺四寸,胡須三尺餘長,體態魁偉,一表人才。屯留人崔懿之、襄陵人公師彧以善於相麵著稱,據說他們在見到劉淵後,大驚失色說:“此人形貌非凡,平生頭一次看見。”於是對劉淵非常崇敬,甘居其下與之交結。出身太原王氏的王渾也虛襟與劉淵交友,命其子王濟拜見劉淵。18

留質洛陽

曹魏鹹熙年間(264年-265年),劉淵作為匈奴任子居住在洛陽。關於他在洛陽時的經曆,多有神奇之處。據《晉書·劉元海載記》記述,劉淵剛到洛陽,便受到掌握曹魏政權的權臣司馬昭的禮遇。等到西晉建立後,時為越騎校尉的王渾屢次向晉武帝司馬炎談起劉淵。武帝遂召見劉淵,與之交談後,非常高興,對王濟說:“劉淵儀表堂堂,即使是由餘、金日磾也無法與之相比!”王濟回答說:“劉淵的儀表,誠如聖上所言,但他的文武才乾卻遠在由餘、金日磾之上。陛下如果用他負責對東吳征伐,平定江南,指日可待。”武帝深以為然。但孔恂、楊珧卻進言道:“臣下觀察劉淵的才能,感到當今之世恐怕無人與之匹敵。陛下如果讓他掌握少量兵馬,則平吳事難成;若授以威權,則平吳之後,恐怕他將據有江南,不複稱臣。與我族類不同者,其心必然不同。以劉淵統帥其部族,臣下尚且為陛下擔憂寒心。如果以有天險為憑依的江南資助劉淵,怎麼可以呢!”武帝聽後,默然不語,此議遂作罷。19

鹹寧(275年-280年)年間,關隴地區爆發了禿發樹機能起義,晉廷屢次鎮壓均告失敗。為撲滅起義,武帝決定選拔能夠勝任的將帥出征。尚書仆射、上黨人李憙勸武帝說:“陛下如果能夠征發匈奴五部的兵力,授給劉淵一個將軍名號,令其西征平叛,涼州指日可定。”孔恂說:“李公的話,並未點破消除危患的道理。”李憙勃然大怒說:“以匈奴的強悍善戰,劉淵的通曉用兵,再加上奉宣聖威,消除叛亂,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孔恂說:“劉淵如果能夠平定涼州,斬樹機能,恐怕涼州才真正有危難了。那時蛟龍如得雲雨,將遨遊長空,不再是池中之物。”武帝認為孔恂言之有理,未採納李憙的建議。

劉淵兩次仕進受阻,深為沮喪。後來東萊遊俠王彌離洛回鄉,劉淵在九曲之濱與王彌餞行,哭泣說:“王渾、李憙與我同鄉,對我的為人深知熟知,常向皇帝稱讚推薦,離間的讒言因此隨之而生。這一切本不是我之所願,卻深受其害。我並不想為官仕進,這一點隻有你清楚。恐怕今生隻能死在洛陽,與你永彆了。”說罷慷慨長歎,歔欷不已,縱酒長嘯,聲調激昂,在座者無不為之淒然淚下。當時,齊王司馬攸也在九曲,聞訊後馳馬探視究竟。見此狀,遂向武帝進言:“陛下不除掉劉淵,臣惟恐並州不得長久安寧。”王渾勸諫道:“劉淵為人忠信,臣下願為他擔保。再則大晉剛剛宜稱要以德招撫四方,殊俗共存,為什麼要以沒有根據的懷疑而殺匈奴的侍子,以示晉德不弘呢?”武帝說:“王渾的話是對的。”便沒有聽從司馬攸的建議。

崛起亂局

鹹寧五年(279年),劉豹去世21

武帝命劉淵接任左部帥。劉淵得以擺脫任質生涯,回到了並州。他在轄區施展政治才能,“明刑法,禁奸邪,輕財好施,推誠接物”,使得匈奴“五部俊傑無不至者”,甚至吸引了遠在幽冀一帶的名儒俊傑前來。這為他以後成為匈奴族的主要首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