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 第650章 前趙6
石勒崛起
投漢建功
元熙四年(307年),晉國馬牧帥汲桑自稱大將軍,與石勒第二次起兵反對東海王司馬越勢力,聲稱要為上一年被殺的成都王司馬穎報仇。汲桑以石勒為前驅,屢次取勝,於是署石勒為討虜將軍、忠明亭侯。石勒即隨汲桑進攻鄴城,擔任前鋒都督,大破馮嵩,並且長驅直進,五月攻陷鄴城。汲桑在鄴城殺司馬騰和萬多個兵民,焚毀鄴城宮室和搶掠城中婦女珍寶後才離開。
石勒及後又跟汲桑進攻幽州刺史石鮮。石勒在樂陵擊殺石鮮後又擊敗率五萬兵營救石鮮的乞活軍將領田禋,並與苟曦相持於平原、陽平之間數月,期間發生三十多場戰事,互有勝負,逼令太傅司馬越要率兵在官渡為苟曦聲援。石勒和汲桑於九月大敗給苟曦,於是收拾餘眾,打算投奔劉淵建立的漢趙,但又於赤橋敗於冀州刺史丁紹,石勒於是逃到樂平,後汲桑更在樂陵被晉兵所殺。
石勒投漢趙後,於十月就成功令據守上黨的督和馮莫突歸降漢趙,劉淵於是以石勒為輔漢將軍、平晉王。後又因據守樂平的烏桓人張伏利度不肯加盟漢趙,石勒於是假稱得罪劉淵而投奔張伏利度,並與他結為兄弟,與其胡人部眾一同搶掠郡縣,所向無敵,於是令眾人畏服。石勒在眾人心附自己後乘宴會抓著張伏利度,讓部眾推舉自己為主。石勒隨後釋放張伏利度而率領其部眾歸附漢趙。劉淵於是加石勒為督山東征討諸軍事,並以這些胡人部眾跟隨他。[22]
侵擾河內
劉淵於元熙五年(308年)派石勒領兵東侵。石勒於九月攻陷鄴城,晉征北將軍和鬱逃走。十月劉淵稱帝,授予使持節,平東大將軍。不久石勒又率三萬進攻魏郡、汲郡和頓丘,五十多個由當地人集結的壁壘望風歸附,於是獲假壘主將軍、都尉印綬。後更殺魏郡太守王粹和冀州西部都尉馮衝,又擊敗並殺害乞活軍將領赦亭和田禋。劉淵於是授予石勒安東大將軍、開府。石勒又於次年進攻钜鹿和常山,部眾增加至十多萬人,更加有文士加入,並以他們成立“君子營”,石勒以漢人張賓為謀主,刁膺、張敬為股肱。又因軍事力量強大,在石勒派張斯遊說之下,並州的胡羯大多亦跟從石勒。
劉淵後派兵進攻壺關,石勒後被任命為前鋒都督,擊破劉琨派來救援壺關的軍隊,助漢趙攻陷壺關。九月,晉司空王浚派祁弘與段務勿塵在飛龍山進攻石勒,石勒大敗,退屯黎陽,但仍能分派諸將攻打未及叛變的部眾,收降三十多個壁壘,並置守宰安撫。十一月,石勒進攻信都,殺害冀州刺史王斌。當時,王浚命裴整和王堪領兵討伐石勒,石勒於是立刻回軍抵禦。石勒到黎陽後,裴憲拋棄軍隊逃到淮南,王堪則退守倉垣。劉淵於是授命石勒為鎮東大將軍,封汲郡公,石勒辭讓封爵。
河瑞二年(310年),石勒南渡黃河,攻陷白馬後與王彌一同進攻徐、豫、兗三州。不久更攻下鄄城和倉垣,並北渡黃河進攻冀州諸軍,投降他的平民多達九萬多人。及後又協助劉聰等人進攻河內,並進攻冠軍將軍梁巨,晉懷帝派兵援救。梁巨仍因兵敗請降,石勒不許,最終坑殺一萬多名降卒並殺死梁巨,援兵亦退還。此戰令河北各個自守的堡壘都震驚,紛紛送人質到石勒處。
同年劉淵逝世,劉聰殺兄劉和繼位,任命石勒為征東大將軍、並州刺史、汲郡公,石勒辭讓征東大將軍。隨後便會合劉粲、劉曜、王彌大軍進攻洛陽,直入洛川。石勒又進攻倉垣,但被守將王讚擊敗。[22]
南攻荊州
石勒及後改攻南陽,早前在荊州叛變的雍州流民王如、侯脫和嚴嶷等都感到恐懼,於是派了一萬兵屯守襄城以作抵抗。但石勒到後擊敗守軍並將部眾全數俘虜,進駐宛城以北。當時侯脫據有宛城而王如守穰縣,王如怕石勒進攻,於是以珍寶賄賂石勒,與他結為兄弟;同時又因王如與侯脫不睦,於是勸石勒進攻侯脫。嚴嶷知道石勒攻宛後領兵救援,但石勒十二日便攻陷宛城,嚴嶷趕不及而直接向石勒投降。石勒殺侯脫和囚禁嚴嶷,呑並了二人部眾,軍力十分強盛。
石勒於是進一步南侵,進攻襄陽並且循漢水攻陷三十多個處於江西的壁壘。石勒留刁膺守襄陽後就率三萬精銳騎兵還攻王如,但因怕王如強盛,於是改攻襄城。王如知道後就命弟弟王璃率兵,假稱犒軍而襲擊石勒,但遭石勒擊滅。石勒至此有雄據長江、漢水一帶的意願,張賓雖然反對並勸他北歸但都不聽。
嘉平元年(311年),鎮守建業的琅琊王司馬睿見石勒南侵荊州,於是派王導率兵討伐。而石勒軍糧不繼,更加因疫症損失大半士兵。石勒於是接納張賓建議,焚毀輜重,收好糧食和捲起盔甲,輕兵渡過沔水並進攻江夏,然後北歸,先攻陷新蔡並殺新蔡王司馬確,後再攻陷許昌。[22]
兼並王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十月,石勒在己吾縣宴請王彌。宴上石勒親手殺了王彌,兼並了他的軍隊又表奏劉聰,稱說王彌反叛。劉聰勃然大怒,派使者責備石勒“擅自害死朝廷重要輔佐官員,心中沒有君主”。但還是給石勒加上了鎮東大將軍,督並、幽二州諸軍事,兼並州刺史等職,來安慰石勒的心。苟曦、王讚密謀叛離石勒,石勒把他們殺了,還殺了苟曦的弟弟苟純。[22]
劉聰弑君
310年劉淵病重,命劉聰輔佐太子劉和。劉淵病死,劉和繼位,數天後劉和發兵進攻庶弟、大司馬劉聰和其他三王,反被劉聰所殺,劉聰自立為帝。[24]
陷京滅晉
劉聰繼位後,派遣族弟劉曜、東萊公王彌等率領四萬大軍攻取洛陽周邊的郡縣,以孤立洛陽。311年,石勒在苦縣(今河南鹿邑縣)消滅西晉主力部隊十餘萬人。
同年夏季,劉曜、王彌攻破洛陽,把晉懷帝關在端門,強侮晉羊皇後,屠戮三萬多公卿、百姓。又將懷帝擄至平陽。[26]
丁未,劉聰大赦,改元嘉平。[25]
[27]
隨後殺了晉懷帝。
得知晉懷帝被殺的訊息後,晉秦王司馬鄴於313年在長安稱帝,即晉湣帝,此時西晉隻剩長安及周邊的彈丸之地。
316年,劉聰又派遣劉曜攻破長安,晉湣帝投降,西晉亡,也有人認為晉懷帝被殺纔是西晉滅亡的標誌,司馬鄴隻是割據勢力。漢趙基本拿下了關中、關東。[28]
平陽政變
漢昌元年(318年)七月,劉聰病重,劉曜、石勒受遺詔輔政,又升曜為丞相、領雍州牧,勒為大將軍、領幽、冀二州牧,勒推辭不敢受。癸亥,劉聰死,甲子,太子劉粲繼位,立靳氏為皇後,其子劉元公為太子,改元漢昌。靳準因其女得寵於劉粲。[29]
靳準陰有異誌,慫恿漢隱帝劉粲收殺了太宰景、大司馬驥、車騎大將軍吳王逞、太師顗、大司徒齊王勱,朱紀、範隆奔長安。[30]
八月,劉粲在上林治兵,計謀討伐石勒。以丞相曜為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仍鎮長安。靳準為大將軍、錄尚書事。粲常遊宴後宮,軍國之事,一決於準。準矯詔以從弟明為車騎將軍,康為衛將軍。八月,靳準在漢都平陽發動政變,勒兵升光極殿,使甲士執粲,數其罪而殺之,諡曰隱帝。將居於平陽的劉氏宗室無論少長皆斬於東市,掘開永光、宣光二陵,拖出劉聰死屍斬首,焚毀劉氏宗廟。自號大將軍、漢天王,遣使告知晉司州刺史李矩並向東晉稱藩。[31]
[32]
[33]
劉石靖難
劉曜時為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鎮守長安。聞靳準叛亂,親自率領軍隊由長安出發赴平陽,石勒帥精銳五萬以討準,據襄陵北原。準數挑戰,勒堅壁以挫之。[34]
赤壁稱帝,延續漢祚
318年十月,劉曜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35]
),遇到了從平陽出逃來奔的太保呼延晏與太傅朱紀。他們勸劉曜稱尊號,劉曜於是稱帝,改元光初。以朱紀領司徒,呼延晏領司空,太尉範隆以下悉複本位。以石勒為大司馬、大將軍,加九錫,增封十郡,並前十三郡(前3
增10=13[36]
),進爵為趙公。[33]
[37]
劉曜是劉淵的族侄,同屬於冒頓單於之後的匈奴劉氏。劉曜高祖劉亮,曾祖父叫劉廣,祖父叫劉防,父親劉某早逝,史不載名。劉曜幼年喪父,被劉淵收養。他自少聰明好學,深為劉淵賞識。跟隨劉淵多年,成為一個熟知漢文經典和騎射之術的文武全才。他少有大誌,而又具雄才大略。劉淵建漢國後,他曆任顯要職務,為劉淵父子信任和重用。[38]
石勒討逆,劫奪法器
石勒先進攻平陽小城,巴人及羌、羯降勒者十餘萬落,勒皆徙之於所部郡縣(司州諸縣)。漢主曜使征北將軍劉雅、鎮北將軍劉策屯汾陰(今山西萬榮西),與石勒成掎角之勢,共討靳準。
318年十一月,靳準使侍中卜泰送乘輿、服禦請和於石勒;勒囚泰,送於流主曜,目的是使曜知城內無降意,以挫曜軍勢。曜謂泰曰:“先帝末年,實亂大倫。司空(指靳準)行伊、霍之權,使朕及此,其功大矣。若早迎大駕者,當悉以政事相委,況免死乎!卿為朕入城,具宣此意。”泰返回平陽,靳準因自己殺害了劉曜的母兄,沈吟許久而不願聽從。
十二月,左、右車騎將軍喬泰、王騰、衛將軍靳康等,相與殺靳準,推尚書令靳明為主,遣卜泰奉傳國六璽降漢。石勒大怒,進軍攻明,明出戰,大敗,乃嬰城固守。石勒派主力急攻平陽,靳明向劉曜求救,劉曜遣征東大將軍劉暢救之,反為石勒所敗。
劉曜又派將劉雅、劉策等迎接靳明,平陽的一萬五千士女隨靳明歸於劉曜,曜即退屯粟邑(西晉屬馮翊郡,今白水縣西北七十五裡一帶)。不久,石勒攻占平陽,焚公室,使人修複淵、聰二陵,收劉粲以下百餘屍葬之,並將渾儀、樂器遷回襄國,安置守宰後而凱旋而返。[37]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粟邑誅靳,劉石交惡
劉曜下令誅殺靳明,靳氏男女老少皆殺之。曜還遣劉雅迎母胡氏喪於平陽,還葬於粟邑,號曰陽陵,諡號宣明皇太後,起光世殿於前,紫光殿於後。
此時,劉曜同石勒已成劍拔舒張之勢,但因劉曜在關隴立腳不穩,有後顧之憂,所以不敢同石勒馬上翻臉,準備授石勒為太宰、領大將軍、加殊禮,以河內24郡封石勒為趙王。
光初二年(319年)二月,大司馬、趙公石勒派左長史王修獻捷於漢,漢帝劉曜便遣郭汜前去授予石勒太宰、領大將軍,進爵趙王,增封七郡,並前二十郡(13
7=20[36]
),加諸多特殊禮待,如曹操輔漢先例。劉曜讓王修返回襄國後,跟王修一起來的舍人曹平樂卻對劉曜說:“大司馬遣王修等來,外表至虔,內覘大駕強弱,謀待修之返,將輕襲乘輿。”當時劉曜實力大為削弱,劉曜想到王修向石勒報告虛實的事不免心生懼怕。於是追還郭汜、王修,將王修殺害於粟邑,原本授予石勒的官爵等亦擱置。三月,石勒回到襄國,王修副手劉茂隻身逃歸,詳述了王修的死因,石勒大怒地說:“我兄弟事奉劉氏,儘心做得比起人臣的本份更有餘了。他們的基業都是我打下來的,今日得誌了竟想來謀算我。趙王、趙帝,我自己也能給自己,哪用得著由他們賜予!”下令誅殺曹平樂三族。於是置太醫、尚方、禦府諸令,命參軍晁讚建成正陽門。自此與漢趙結了仇怨。[39]
[40]
遷都改號
319年四月,劉曜從粟邑返回長安,舊都平陽經此戰亂城室殘破、陵廟無存,現實際上又被石勒控製,於是定都長安並稱帝。[41]
改國號為趙。牲牡尚黑,旗幟尚玄。劉曜說:“我們的祖先興於北方,當年劉淵為了收買漢人而立漢宗廟。現在應該改國號,以匈奴單於為祖。”於是劉曜改立匈奴人的宗廟、社稷、南北郊,供奉、祭祀匈奴冒頓單於,“以冒頓配天”。[42]
[43]
石勒反劉
319年十一月,石勒稱大將軍、大單於、領冀州牧、趙王,於襄國即趙王位,稱趙王元年。始建社稷,立宗廟,營東西宮。因石勒所建政權之國號亦曰趙,故史家稱石勒政權為後趙。[44]
征戰平亂
改趙以後,劉曜對關隴和並州的晉朝殘餘勢力和羯、氐、羌、巴等進行了長期的征服戰爭,把被征服的各少數民族部落數十萬人遷徙至趙都長安。在位期間,實行漢胡分治政策,但同時又積極采取民族融合和文化同化政策。他自己稱帝,表示他是北方漢胡各族的正統統治者,而讓兒子劉胤做大單於以統治胡人。劉曜在趙國積極推行儒學,在長安設立太學和小學,聘請著名學者傳授儒家文化,當時學生多達1500多人。他又建立租賦製度,實行封建製度。這樣,劉曜的趙國比起漢國,顯示了更大的漢化傾向。因此學者們認為:匈奴劉氏所建前趙政權應是漢胡結合的中國封建政權之一,不能以大漢族主義的偏見而輕視之。
劉曜大軍長驅進入河西,戎卒二十萬五千,臨河到營,百餘裡中,鐘鼓之聲,沸河動地,“自古軍旅之盛,未有斯比。”涼州為之震怖,張茂遂以牛羊、金銀、女妓、珍寶、珠玉及涼州特產貢獻劉曜向其稱藩,劉曜署張茂為西域大都護、涼王等職,旋即班師。[38]
兩趙開戰
光初五年(322年),張賓病故。此後石勒每當他與身邊的謀臣意見不合時,他總是想到張賓當初的好處,慨歎道:“右侯離我而去,讓我和這些人在一起謀劃大事,豈不太殘忍了一點嗎?”儘管失去了自己一生中最得力的助手,石勒還是花了幾年的工夫,先後消滅了幽州的段匹磾、青州的曹嶷,又乘著東晉的豫州刺史祖逖病故的機會,攻下了淮北的豫州、兗州、徐州之地,與東晉劃淮而治。這樣一來,石勒終於得到了機會轉過頭來對付他真正的對手劉曜了。[44]
光初七年(324年)正月,後趙司州刺史石生進攻前趙河南太守尹平於新安(今河南新安),尹平戰敗被斬,石生掠前趙5000餘戶而還。自此二趙開戰,互相攻掠,河東郡、弘農郡之間,民不聊生。後趙的西夷中郎將占據並州,投降前趙。
趙光初八年(325年)五月,後趙將領石生屯兵洛陽,侵犯並劫掠黃河以南地區,司州刺史李矩、潁川太守郭默的軍隊多次戰敗,又缺乏軍糧,於是派使者請求依附前趙。前趙主劉曜派中山王劉嶽率領士兵一萬五千人趕赴孟津,派鎮東將軍呼延謨率領荊州、司州的士眾從崤山、澠水向東進發,想會合李矩、郭默共同進攻石生。劉嶽攻克孟津戍、石梁戍,斬獲首級五千多,又進軍把石生圍困在金墉。後趙的中山公石虎率領步、騎兵四萬人從成皋關入內,與劉嶽在洛水以西交戰,劉嶽戰敗,被流箭射中,於是後退保守石梁。石虎設定溝壕和柵欄把石梁四麵圍住,使內外隔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嶽的士眾餓極,殺掉戰馬充食。石虎又進攻呼延謨並殺了他。[45]
劉曜親自領軍救援劉嶽,石虎率騎兵三萬迎擊。前趙的前軍將軍劉黑攻擊駐守八特阪的石虎部將石聰,大敗石聰的軍隊。劉曜屯兵於金穀,夜間軍中突然無故大驚亂,士卒奔逃潰散,於是退軍駐屯澠池。到了夜間軍中再次驚亂潰散,劉曜便回歸長安。六月,石虎攻取石梁,擒獲劉嶽及其將佐八十多人及氐族、羌族士眾三千多人,都押送到襄國,並坑殺劉嶽士兵九千人。石虎隨即又進攻駐守並州的王騰,擒獲並殺了他,坑殺其士兵七千多人。劉曜回到長安,穿上素服停駐郊外哭吊,七天後才進城,由於憤懣染病。郭默又被石聰擊敗,丟下妻子兒女向南逃回建康。李矩的將士私下密謀背叛投降後趙,李矩無力鎮壓,也率眾人南歸。手下士眾在途中紛紛逃亡,隻有郭誦等一百多人跟隨他,結果死在魯陽。李矩的長史崔宣率領其餘士卒二千人投降後趙。這樣司州、豫州、徐州、兗州地區全部歸入後趙,與東晉以淮水為界。
劉曜任命永安王劉胤為大司馬、大單於,改封南陽王,在渭城設定單於台,左、右賢王以下,都由匈奴、羯、鮮卑、氐和羌的豪傑之士充任。
光初十年(327年)五月,前趙的武衛將軍劉朗率領騎兵三萬人攻襲在仇池的楊難敵,不能取勝,劫掠民眾三千多戶返回。[45]
前涼犯境
前涼張駿聽說後趙打敗了前趙,於是棄用前趙所授官爵,複稱晉大將軍、涼州牧,派武威太守竇濤、金城太守張閬、武興太守辛岩、揚烈將軍宋輯等帥眾數萬,會同東邊的韓璞軍攻掠趙秦州諸郡縣。昭文帝曜遣其子南陽王胤領兵前往禦敵,屯結狄道城。枹罕護軍辛晏告急,入秋時節張駿派韓璞、辛岩前去救援。璞進度沃乾嶺。岩想與趙軍速戰,璞說:“夏末以來,日星數有變,不可輕動。且曜與石勒相攻,胤必不能久與我相守也。”與劉胤夾著洮水[táo]相持七十餘日,軍糧告竭。十月,璞遣辛岩去金城督運糧草,胤聽說此事興奮地說:“韓璞之眾,十倍於吾。吾糧不多,難以持久。今虜分兵運糧,天授我也。若敗辛岩,璞等自潰。”立即整部自帥三千騎兵,在沃乾嶺奇襲辛岩所部,將其擊敗;接著向前進逼韓璞大營,璞眾大潰。胤乘勝追殺潰兵,渡黃河,攻拔令居縣(張寔置廣武郡,令居屬該郡),斬首二萬級,進據振武。璞等麵縛歸罪,張駿說:“孤之罪也,將軍何辱!”皆赦其罪。河西地區人情大駭。張閬、辛晏帥數萬部下出降前趙,張駿也就此喪失了河南(特指河西的河南地區)之地。
喜歡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請大家收藏:()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