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 > 第37章 月氏密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 第37章 月氏密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第

37章

月氏密謀

隻見那位烏孫國使臣站在殿內,一臉緊張地望著嬴驁。而嬴驁則麵無表情地轉過身去,緩緩地坐回到自己那尊貴無比的座位之上。他漫不經心地拿起手邊精緻的茶杯,輕輕摩挲著杯沿,彷彿手中把玩的並非普通茶具,而是一件稀世珍寶。

稍作停頓後,嬴驁微微抬起頭來,眼神淡淡地掃過眼前焦急的烏孫國使臣,用不緊不慢的語調開口說道:“你方纔口口聲聲宣稱烏孫國上下對於與我大秦結盟並沒有任何的異議。但據本王所知,自你們烏孫國那邊傳過來的訊息可並非如此啊!正所謂‘無風不起浪’,想必其中定有緣由。聽聞貴國的諸多貴族已然暗中勾結,企圖聯合起來抵製烏孫國與我大秦之間的聯盟,此事究竟是否屬實?”

話音剛落,烏孫國的使臣臉色瞬間變得煞白,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滾而下。他慌忙上前一步,急切地想要向嬴驁解釋道:“殿下明鑒啊!這一切定然是那可惡的月氏國所設下的陰謀詭計……”

然而,話說到一半,他突然意識到即便自己再如何巧舌如簧,恐怕也難以改變眼前這位睿智且精明的大秦太子心中已有的定論。畢竟,能夠讓嬴驁當麵提及此事,便足以證明大秦早已將相關情況調查得一清二楚。

想到這裡,烏孫國的使臣不禁感到一陣絕望,整個人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手足無措,汗水更是濕透了衣衫。

就在這時,嬴驁再次發聲,語氣依舊平淡如水:“既然使臣堅稱貴國並無此意,然我大秦這邊卻收到確切無誤的情報。如此一來,還煩請使臣儘快返回貴國,好好徹查一番,並給我大秦一個合理的交代。否則,這聯盟之事怕是要橫生枝節了。”說完,嬴驁便不再理會那滿臉惶恐的烏孫國使臣,自顧自地端起茶杯輕抿一口,悠然自得地等待對方的回應。

烏孫國使臣忙不迭地應下,“殿下,微臣這就修書回國,定將此事查得水落石出,給大秦一個滿意答複。”

嬴驁微微頷首,示意他退下。待使臣離去後,一旁的心腹太監湊近小聲道:“殿下,這烏孫國怕是真有二心,咱們何必還如此客氣。”

嬴驁放下茶杯,目光冷峻,“如今周邊局勢複雜,月氏國虎視眈眈,若此時直接與烏孫國交惡,隻會便宜了月氏國。先禮後兵,方能堵住他國悠悠眾口。”

嬴驁說要後,就繼續看著手中的奏摺,至於事實是不是真的如嬴驁所說的那樣,就不知道了。

幾日後,烏孫國回信到來。信上說國內確有部分貴族受月氏蠱惑,但國王已將其鎮壓,並再次表明自己是誠心與大秦結盟。為了讓始皇陛下息怒,烏孫國又送來了大筆的財富,隻為了讓始皇陛下消消氣。

嬴驁看著信件,嘴角勾起一抹輕笑。而這場外交風波,也暫時由烏孫國此舉暫時落下了帷幕,隻是誰也不知背後還有多少暗流湧動,嬴驁深知自己要在這複雜的局勢中步步為營,才能保大秦昌盛繁榮。

而那位已然踏上歸程、回到月氏國的使者,在麵見自家國王之時,將其在大秦所經曆的種種事件一五一十地娓娓道來。對於大秦拒絕與月氏國結盟這件事,月氏國的國王心中多少是有些預期和準備的。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大秦竟然是以如此這般的方式予以回絕。

這種局麵的出現,無疑給月氏國帶來了極大的不利影響。起初,當他們得知烏孫國因國內動亂的事情致使國力有所衰減時,曾滿心歡喜地認為,大秦必然會重新斟酌聯盟之事。畢竟,相較於烏孫國而言,月氏國無論是在軍事力量、經濟實力亦或是綜合國力方麵都更勝一籌。即便是他們所能提供的聯盟益處並不比烏孫國更為優厚,但他們堅信自身對於大秦仍具有不可小覷的助力作用。

雙方之間本應是一種相互受益、互利共贏的關係。月氏國寄望於藉助大秦的強大力量,實現一統西域的宏偉目標;而作為回報,月氏國會全力確保大秦與西域之間的通商道路始終保持順暢無阻。如此一來,雙方皆可從中獲取豐厚的利益和長遠的發展機遇。隻可惜,如今大秦的斷然拒絕,使得這一切美好的願景瞬間化為泡影,著實令人惋惜不已。

月氏國原本滿心期待能與強大的大秦結成聯盟,但事與願違,這一計劃最終以失敗告終。然而,月氏人並未因此氣餒,他們迅速調整策略,將目光投向了西域地區那些星羅棋佈的眾多小國。

為了能夠拉攏這些國家共同對抗大秦和烏孫國,月氏國此番可謂下足了血本。他們開出的條件相較於以往更為優厚,不僅承諾給予大量的金銀財寶、肥沃土地以及珍貴資源作為結盟的回報,還表示會提供軍事援助和技術支援,幫助各小國增強自身實力。

如此誘人的條件果然如磁石一般,成功地吸引來了一大批小國的關注。這些國家或因對大秦和烏孫國心懷忌憚,或是被月氏國所給出的利益衝昏頭腦,紛紛派遣使者前往月氏國,表示願意參與到這場聯合行動中來。一時間,月氏國內熱鬨非凡,各國使節穿梭往來,共商抗秦大計。而月氏國王則坐鎮朝堂之上,笑容滿麵地迎接各方來客,並信誓旦旦地向他們描繪著未來戰勝強敵後的美好前景。

同時,月氏國王也決定另辟蹊徑。他秘密召集心腹謀士商議對策。

“陛下,臣以為我們可以從大秦後宮入手。”一位謀士獻計。月氏國王眼睛一亮,覺得此計可行。

於是,月氏精心挑選了數位貌美的女子,訓練她們琴棋書畫以及各種魅惑之術。隨後,以進獻舞姬之名送入大秦皇宮。

要的就是讓這些女子進入後宮後,表麵上溫順乖巧,暗地裡卻按照月氏的指示行事。同時指使她們務必要故意接近宮中一些位高權重之人,到時候挑撥離間,製造紛爭。

月氏(拚音:yuè

zhi),為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1世紀一個民族名稱。早期以遊牧為生,住在北亞,並經常與匈奴發生衝突。這時,月氏開始發展,慢慢具有國家的雛型。由於大月氏位處於絲綢之路,控製著東西貿易,使它慢慢變得強大。到後來被匈奴攻擊,一分為二:西遷至伊犁的,被稱為大月氏;南遷至



日中國甘肅及青海一帶的,被稱為小月氏。《後漢書·西羌傳》記載:月氏“被服飲食言語略與羌同”,說明月氏的語言很可能屬於漢藏語係。

月氏國的“月”字或讀作“肉”,這是破音字。《說文解字》中“月”與“肉()”是形似而不同的兩個部首,但常被混淆。中國大陸新版的《辭海》將“月支”讀音改為“越”。月氏國在先秦史籍中早就見諸記載,即《逸周書》和《管子》中所記載的“禺氏”國。禺、月是同一外來語音的不同譯寫,不應當讀為“肉”。

關於月氏國的來源,中外史學家看法頗不一致。據中國學者王國維考證,月氏國即《逸周書·王會解》中的“禺氐”,《穆天子傳》中的“禺知”或“禺氏”。歐洲學者也在西方古文獻中搜求相當於月氏的記錄,異說不下六、七種。關於月氏的族屬,中國古籍如《魏略》稱其為羌,《舊唐書》稱其為戎。近百餘年來,學術界更加異說紛紜:有藏族說、突厥說、印歐語係說、波斯說等。由於他們沒有文字,而且月氏本身的記錄亦不齊全,現時我們要瞭解他們,隻能透過中國史書裡的片麵記錄。而我們從中國史書裡所知道的,月氏國是西北古代民族。亦稱“月支”、“大月氏”。《史記·大宛傳》載:";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月氏居於約當今甘肅省蘭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帶。大約遠在戰國初期,月氏便在這一帶過著遊牧生活。

月氏的發展

秦及漢初,月氏國勢力強大,與蒙古高原東部的東胡從兩方麵脅迫遊牧於蒙古高原中部的匈奴,匈奴曾送人質於月氏。秦末,匈奴質子自月氏逃回,殺父自立為冒頓單於,約在公元前205—前202年間舉兵攻月氏,月氏敗。可能從這時起,月氏便開始棄河西走廊而向西遷徙。公元前177或前176年,冒頓單於再次擊敗月氏。據冒頓單於於公元前174年致漢文帝劉恒書中說:“故罰右賢王,使至西方求月氏擊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力強,以夷滅月氏,儘斬殺降下定之。樓蘭、烏孫、烏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並為一家,北州以定。”月氏這次敗後,更西遷到準噶爾盆地。至老上單於時(前174—前161),匈奴又破月氏,月氏乃更向西遷移到伊犁河流域。當月氏離棄河西時,有一小部分越祁連山,“保南山羌,號小月氏”。這部分月氏人日後長期留住該地,與青海羌人逐漸融合。

伊犁河流域原久為斯基泰人(塞迦)所居住。《漢書·張騫傳》:“月氏已為匈奴所破,西擊塞王。塞王南走遠徙,月氏居其地。”斯基泰即古伊朗碑銘及希臘古文獻中所載Sacae(Sakas)。月氏既擊走,斯基泰便向西南遷徙,跨過錫爾河,到達河中地區的粟特地方。

原已移住在天山北麓並服屬匈奴的烏孫,在其王昆莫的統領下,“西攻破大月氏”,迫使大月氏和塞族一樣離棄伊犁地區向西南遷徙,而烏孫便從此佔領了他們的地方。這次遷徙的年代約在公元前139—前129年間。有一部分未能西徙的,便和少數塞人一樣,仍留住原地,服屬於烏孫,所以《漢書》說烏孫國內“有塞種、大月氏種雲”。

公元前2世紀,大月氏從河西走廊出走“塞地”,後又為同類烏孫所逐,南下吐火羅斯坦,遠涉北天竺國。唐代於闐王族“尉遲氏”,宋代西夏大姓“訛氏”,甘青藏族“窪紮”和“吾合紮”等氏族,都是“月氏”或“兀者”之後裔,月氏民族遍佈河西、中亞、南亞的格局,是在一個漫長的時期中,通過多次的遷徙活動形成的。

大月氏

前162年,大月氏再度被匈奴攻擊。當時冒頓單於的兒子老上單於還把大月氏的國王殺掉,並把國王的首級割下帶返匈奴,把他的頭蓋骨作杯來使用。月氏人深恨匈奴,但苦於沒有支援力量。而敗亡的大月氏唯一再往西遷,來到粟特。在這裡,大月氏征服了大夏,並在當地立國。立國後,因著貿易中轉而變得繁榮。

西元前138年,漢武帝聽到月氏王被殺這個訊息就立即傳詣召募能出使月氏的人,因為出使月氏必須經過匈奴。張騫前來應募,他隻帶了一百多人向西而去。出了隴西,果遇匈奴騎兵,張騫一行人全被活捉帶到了單於麵前。單於得知張騫要出使月氏後惱怒地說:“月氏在我北邊,你們漢朝想遣使從我頭上過?我想出使南越,漢天子答應嗎?”於是單於將張騫扣留在匈奴十年,逼他取妻生子,希望消磨他的意誌,但張騫始終記得他的使命。

終於有一天張騫趁看守不嚴逃了出來,翻山越嶺,向西走了幾十天,來到了大宛,大宛國王聽說了他的遭遇和中原的豐美富庶,非常高興,很想和漢朝通好,就派向導把張騫領到康居,再轉程到月氏。可是此時的月氏國已經新立了一位國王,使大夏國臣服他們,並得到一塊水草肥美的土地安居樂業,已經不再有向匈奴報仇的心了。更何況他們覺得漢朝離他們太遠,更難幫助他們。張騫在月氏停留了一年,始終不能圓滿達成使命,隻好回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