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 > 第320章 世家反撲?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秦:父皇,我隻想鹹魚一生 第320章 世家反撲?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老師,師弟觸動世家根基之舉,無異於引火燒身。」廷尉詹何執黑子懸於棋盤之上,玄色官袍袖口繡著的獬豸紋在燭火下若隱若現。

「關中七姓已暗中串聯。」昨夜廷尉詹何府上密探回報,說他們正偽造寒門士子準備串通到時候科舉舞弊的偽證。

李斯執壺注茶的手未停,碧色茶湯注入青瓷盞時激起細微漣漪,目光卻穿透窗欞落在鹹陽宮方向:「你師弟要劈開的,從來不是世家的馬蜂窩,是自有國以來沿襲至今的世襲壁壘。」

「廢除舉薦而立科舉,此事你如何看?」李斯終於落子,棋子與玉棋盤相擊發出金石之響。

廷尉詹何指尖在膝頭悄然叩動律條口訣,沉聲應道:「《韓非子》有雲『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若寒門有才者終老鄉野,世家無才者世代簪纓,日後大秦律法,終將成一紙空文。」

「學生以為,此舉非為一時安穩,實乃萬世基業。」他忽然抬眼,眸中映著燭火跳動,「隻是變法需利劍,不知老師可有良策?」

世家大族盤根錯節,長久以來把持著仕途,形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壁壘。如果不打破這個弊端,那麼許多有才華的人就會被門第所限製,無法施展抱負,國家的命運也會被少數權貴所左右。

科舉製度雖然在一開始會引起一些人的不滿和反對,但從長遠來看,天下英才都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還愁大事不成?

一旦這個製度確立,規矩就會變得公正,政權回歸公眾,民心自然歸順,四海之內都會心悅誠服。

「學生願為前驅。」廷尉詹何將黑子拍在棋盤「中宮」位,指節因用力而泛白,「廷尉府獄掾已覈查三載,關中世家與六國之間的往來密函共計百又七十三卷。若師弟需要,今夜便可入鹹陽宮密呈陛下。」

他忽然自嘲一笑,「隻是學生每念及此,總覺如履薄冰——那些竹簡上的名字,半數曾是同朝稱兄道弟的同僚。」

李斯以白子斷其攻勢,棋局霎時陷入膠著。他忽然伸手按住廷尉詹何欲落子的手腕,掌心老繭摩挲著對方官印紋樣的玉帶:「你可知為何秦法規定『刑不上大夫』?」

見廷尉詹何愕然,李斯緩緩道,「非不能也,是時機未到。如今你師弟要做的,便是將『大夫』拉回法繩之內。那些密函,該用之時需如雷霆一擊,不該用時便要藏於金匱。」

「老聃曰『治大國若烹小鮮』。」李斯起身推開窗,夜風卷著槐花香湧入,「世家就像釜底焦屑,急火烹之隻會糊底。你師弟的火候正好——先以科舉釜底抽薪,再以律法慢火收汁。」

「三載之內,那些叫囂『寒士不配與公卿同列』的人,自會跪伏於《大秦律》之下。」

李斯抬頭看向宮外,夕陽的餘暉正緩緩落在新建的學宮屋簷上,金色的陽光灑在磚石之上,彷彿預示著未來科舉製度的輝煌前景。

科舉考試即將拉開帷幕,所有的一切規則,自己的弟子嬴驁都已經擬好,隻等王上的批閱。

即使麵臨千夫所指,也阻擋不了這股改革的潮流。寒門子弟握筆就如同握劍,他們將要打破的是千百年來門閥的高牆,樹立的是萬民都能追求的機會和夢想。

這盤棋最終會下完三百六十個子,每一步都無怨無悔,每一步都決定了國家的命運和未來的走向。。。。。。

廷尉詹何的府邸中,書房燈火通明,他的指尖無意識摩挲著案頭青銅劍璏,那些記錄著貪墨舞弊的竹簡在樟木箱中泛著冷光。

身為廷尉詹何,他深諳《韓非子·有度》中『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的千鈞重量——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

卻也清楚每一份卷宗都連著活生生的人命與家族。當師弟在燈下繪製科舉取士流程圖時,他正對著密檔上的同僚署名徹夜難眠——那些曾在朝會並肩而立的身影,終將成為律法祭壇上的犧牲。但是,他們卻並不冤枉。

他暗自盤算著,哪些人是必須拔除的毒瘤,哪些人可暫留為緩衝,又有哪些線索需借關中密探之手傳遞給監查。

廊下更夫敲過三響時,他終於移開了在卷宗上的目光,墨色在燭火下泛著鐵一般的冷光。如同藏在暗處的利刃,在恰當的時候出鞘,便能斬斷阻礙改革前進的荊棘。

他深知,世家大族的勢力盤根錯節,想要徹底動搖他們的根基並非易事。但隻要將這些把柄運用得當,就能在朝堂上掀起一場風暴,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有所忌憚。

他開始精心佈局,將每一個可能成為阻礙科舉製度改革的大臣都納入自己的觀察範圍。

於是他派人暗中收集更多的資訊,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隻為在關鍵時刻能夠一擊即中。同時,他也與一些誌同道合的官員暗中聯絡,形成一股隱秘的力量,共同為推動改革而努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嬴政確定關於發布到時候科舉製的日子越來越近,朝堂上的氣氛也愈發緊張起來。世家到處上躥下跳,生怕王上立馬力排眾議就宣佈立馬實行。

而詹何則是跟在李斯身邊,配合著嬴驁應對這次世家的反撲。他時刻保持著警惕,等待著最佳的時機。那些隱秘的把柄,就像是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引爆,為這場改革之戰帶來意想不到的轉機。

終於,沒多久,他察覺到朝堂上幾股暗流湧動的勢力開始蠢蠢欲動,似乎準備聯合起來對科舉製度改革發起最後的衝擊。他立馬將這件事進宮稟告給自己的師弟嬴驁。還有自己的老師。

聽到訊息的嬴驁,心中不免冷笑起來。「這些世家大族果然不會輕易放棄他們的特權。」

「師兄,還請你迅速整理好手中掌握的把柄,按照之前咱們精心策劃的方案,逐一安排人手在合適的時機將這些把柄透露給相關勢力知曉。」

「好!」詹何鄭重的答應下來。隨後就快速出宮去安排這些事情。

一時間,朝堂上謠言四起,那些原本囂張跋扈的大臣們開始人人自危,生怕自己與世家大族勾結的事情被徹底曝光,從而失去現有的地位和權力。

他們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立場,不敢再明目張膽地反對科舉製度改革。

而嬴驁則靜靜地坐在宣室殿自己的書房中,看著這一切按照自己的計劃發展,心中沒有絲毫的得意,因為他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麵,但他已經做好了迎接一切困難的準備,為了大秦的未來,為了自家老父親的抱負,他必將戰鬥到底。

他輕輕合上律法典籍,目光轉向牆角那尊青銅貔貅。貔貅口中銜著的玉牒上,赫然刻著三日前剛送來的密報——某位國戚在河東道私鑄錢幣的鐵證。

窗外忽有夜梟掠過,他伸手撫過腰間玉佩,冰涼的觸感讓思緒愈發清明。

明日朝會,當那捲封存的密檔呈於自家親爹的麵前後,那些盤踞朝堂數十年的門閥世家,終將感受到法度重錘落下的震顫。

次日清晨,麒麟殿上的氣氛凝重得彷彿能滴出水來。廷尉詹何身著黑色的官服,手持那捲圈點過的密檔,穩步走上殿前。他的步伐沉穩有力,每一步都踏在寂靜的石磚上,發出沉悶的回響。

朝會開始,嬴驁偷偷的站在簾幕後,而文武百官分列兩側,目光或明或暗地投向廷尉詹何。

他們雖然不知道詹何今天這麼嚴肅是為什麼,但是他們總感覺心裡有隱隱不安。

隻見詹何深吸一口氣,緩緩展開密檔,聲音清晰而堅定地開始奏報:「王上,臣有本要奏。近日,臣查得某位國戚在河東道私鑄錢幣,此舉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損害國家利益,更違揹我大秦律法。」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嘩然。那些與世家大族有關聯的大臣們,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他們互相對視,眼中滿是驚恐與不安。

而一些正直的官員,則露出欣慰與期待的神色,他們知道,這場科舉製度改革的阻礙,或許就要因此而有所鬆動。

嬴政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如炬地掃視著朝堂。他當然明白廷尉詹何此舉的深意,也看到了那些世家大族臉上的慌亂。

他微微點頭,示意廷尉詹何繼續說下去。廷尉詹何接著說道:「臣已將相關證據收集齊全,此乃人證物證俱在,請王上明察。」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