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君臨天下 第233章
-
看著夏侯嬰離去的背影,劉邦臉上的笑容一點點的消失,眉頭也不由的皺了起來。他來迴轉了兩圈,目光最終落在了張良的身上,歎了口氣道:“先生是不是也覺得大秦皇帝越發讓人難以捉摸?”張良聞言神色也變得複雜起來。
其實冇有人能瞭解張良的糾結之處,他選擇劉邦或者說他選擇朝廷之外的任何一股勢力,其根本原因就是其曾斷定朝廷在祖龍死後會迅速的衰敗,大秦會迅速的分崩離析,最終迎來群雄逐鹿的局麵。那個時候纔是其大顯身手之時,若是能輔助一位人傑君臨天下,再度將四海統一,那麼自己將與秦丞相李斯那樣,史書留名,被後人所銘記。
但正如劉邦所言,大秦的新帝扶蘇越發的讓人看不透。他一登基就開始用各種手段來安撫百姓,穩定大秦的局麵。原本大秦的百姓對朝廷的怨念頗深,但經過了扶蘇的各種手段,百姓心中的怨念居然迅速減少,如今民間的聲音已經開發發生逆轉,擁護皇帝與朝廷的聲音已經出現,長久這樣下去的話整個天下的大環境對起義的義軍頗為不利。
張良甚至有些擔心如果在這種大環境中,他們這些曾經老百姓心中的英雄義軍,很有可能就會真的變成朝廷和老百姓心中的反賊,名聲會變臭。到那個時候他們將會徹底失去百姓的支援,失去了百姓是支援所造成的影響就是兵員問題,很難招募新兵,壯大隊伍。
想到此處張良的額頭冒出細密的冷汗,他不由的上前一步看著劉邦,極為認真的道:“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更應該前往漢中蜀地,在那裡不斷壯大我們自己的勢力。”說到此處,張良有些苦澀的道:“毫無疑問,通過扶蘇的努力,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越來越好!朝廷的任何惠民資訊可以迅速通過官道傳遍整個大秦帝國,速度是非常快的!”
“但是如果我們前往蜀地的話,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蜀地幾乎自成一國,大秦中原腹地的訊息很難傳進去,這樣我們就能更好的經營那裡,發展自己的勢力。主上啊嗎,如今這個局麵對我們頗為不利,咱們不能再有絲毫的耽擱,還是要儘快前往蜀地才行。”
劉邦覺得張良說的非常有道理,他恨不得連夜就走。但是他還是忍住了,而是眉頭緊皺的道:“先生說的非常有道理,但是任敖用自己引開了敵人,咱們得設法營救。那是我自小一起長大的兄弟,無論如何我都不能丟下他不聞不問,必須要找到人!”
張良聞言眉頭不由的皺了起來,他內心大為感佩,都到了這個時候這位主上還想著去營救自己的發小弟兄,真是個重情義的人。但劉邦越是這樣張良就越是覺得其大有可為,將來必定有所成就,不能將自己的性命斷送在秦軍的手中。
張良滿腹心思的恭敬道:“主上說的是,無論如何前往蜀地可不容緩,良先下去安排一番。”他不能讓劉邦再過多的猶豫,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前往蜀地。
次日一早夏侯嬰就火急火燎的前往了劉邦的住處,半路卻被張良攔住。張良將夏侯嬰拉到自己的家中,關上房門問道:“夏侯壯士,結果如何,有多少人願意前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