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的老婆是華陽公主 第76章
-
今**已有些疲憊,便獨自在營中歇息。
蒙宇一人在軍帳中,開始了當日的抽獎。
“叮!開始抽獎!”
係統提示音響起,轉盤指針飛速旋轉,最終緩緩停下。
“叮!恭喜宿主抽中一具諸葛連弩!”
“叮!恭喜宿主獲得諸葛連弩設計圖!”
隨著係統話音落下,蒙宇麵前浮現一架弩機!
除諸葛連弩外,另有一張該弩的設計圖紙。
秦弩本是七國中威力強大的兵器,但普通秦弩至多一次發射兩三支弩箭。
而諸葛連弩卻能**十箭,威力更遠勝現有秦弩。
諸葛連弩有三大特點:
其一,火力強勁,可**十箭。
其二,能夠瞄準待發,捕捉時機,命中率高於弓箭。
其三,體積與重量較大,無法由單兵使用。
弩與弓性質不同:弓是便於單兵攜帶的輕武器,威力較小、射程有限;而弩是以機關驅動的重型武器,因此威力巨大,射程也更遠。
蒙宇注視著這具諸葛連弩,心中想到:若能讓秦軍大量裝備此弩,秦軍的戰力必將得到極大提升。
凡是抽獎獲得的物品,蒙宇都能在係統商城裡購買。
然而,他並不打算直接從商城中購買連弩。
由於秦軍所需的連弩數量龐大,係統售價又極高,即便傾家蕩產,恐怕也無法滿足全軍的需求。
因此,蒙宇決定尋找工匠,按照連弩圖紙自行打造。
這種連弩原名諸葛連弩,如今他將其改稱為秦連弩。
秦連弩必將在七國戰爭中扮演關鍵角色。
“叮!係統釋出主線任務:集齊與蒼龍七宿相關的七個神秘銅盒,並解開其中奧秘。”
“任務獎勵:每收集一個銅盒,即可獲得豐厚禮包。”
“集齊七個銅盒並破解蒼龍七宿秘密後,將獲得終極大禮包。”
“任務失敗懲罰:宿主將永遠無法達到破碎虛空的境界。”
蒙宇腦海中突然響起係統的聲音——新任務釋出了。
這次的任務是集齊七個銅盒,揭開蒼龍七宿的秘密。
傳說中,七個星辰對應七個國家,每個國家守護著一個秘密。
蒼龍七宿的核心曆來由各國唯一繼承人掌握,據說誰能解開這個秘密,就能獲得掌控天下的力量。
銅盒正是解開蒼龍七宿之謎的關鍵器物,每個銅盒中都封存著一部分天地奧秘。
然而,這個任務難度極高。
蒙宇既不知道銅盒的樣貌,也不清楚它們的下落,收集過程必將充滿挑戰。
次日,蒙宇在內史騰的陪同下巡視軍營。
秦軍包含多個兵種:步兵、**兵、騎兵、重甲兵、攻城兵、車禦等。
其中步兵、騎兵與**兵是主力兵種,構成了戰場上的核心戰力。
現代軍隊中的“三軍”
指陸、海、空三軍,而古代尚無海軍與空軍,“勇冠三軍”
中的三軍特指步兵、騎兵與**兵。
重甲兵與攻城兵實則歸屬於步兵體係,同樣包含在三軍範疇內。
內史騰首先帶領蒙宇視察步兵軍營。
操練場上,步兵們正進行嚴密的陣型演練與軍事訓練。
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即便在和平時期,士兵們也必須堅持嚴格訓練。
戰國時代初期,各諸侯**隊普遍配備青銅兵器。
青銅兵器存在一個顯著弱點,那就是鋒利度不足,在實戰中的**力有限。
戰國後期,伴隨技術發展,鐵製兵器逐步登上戰爭舞台。
中原各大諸侯國的軍隊已廣泛配備鐵戟、鐵矛、鐵刀、鐵劍、鐵杖、鐵甲與鐵匕首等新型裝備,逐漸取代了青銅兵器。
秦軍所用近戰武器包括長柄的戈、矛、戟,以及短柄的彎刀和劍,此外還有一些舊式兵器如鏢、鉞等。
其中,戈、矛、戟和劍為當時常用武器,而鈹與彎刀則作為輔助兵器使用。
鈹的頭部形製類似劍,長約三十厘米,配有約三米的長柄,屬於一種用於刺殺的尖銳兵器。
彎刀形狀如彎月,齊頭無鋒而雙麵**,可用於劈砍與鉤擊。
在武隧軍營中,步兵主要配備長戈、長矛和長戟。
除兵器之外,秦國的戰甲也值得關注。
在七國之中,秦國的戰甲技術最為先進。
戰國初期,戰甲以皮甲為主,至戰國末年纔出現鐵甲。
這一時期,各**隊中皮甲與鐵甲並存。
皮甲輕便靈活,但防禦力較弱,難以充分保護士兵。
鐵甲則堅硬可靠,能有效抵禦敵軍兵器,降低士兵受傷風險,缺點則是較為沉重、不便活動。
到戰國末期,楚國士兵仍以皮甲為主要防護。
由於鐵甲的製作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與財力,楚國的國力尚無法為全軍裝備鐵甲。
而秦國士兵則以鐵甲為主,皮甲為輔。
秦軍的戰甲以金屬劄葉製成的合甲為主,分類細緻,製作精良。
甲衣包括前甲、後甲、披膊、盆領、臂甲和手甲等部分,依兵種、身份與戰鬥需求的不同有所差異。
步兵因前胸、後背和肩部易受攻擊,其甲衣多由前甲、後甲和披膊組成。
騎兵為便於騎射,甲衣較短,僅至腹部,且不設披膊。
車兵的臂、手和頸部易受攻擊,因此配備前甲、後甲、臂甲、手甲,有時還包括盆領。
將領與副將的甲衣更為考究,以皮革與劄葉結合製成花甲,胸、背、肩部為皮質,腹與後腰中心處為金屬劄葉,前甲呈倒三角垂至膝間,後甲平直及腰。
同時,秦軍已配備精良的頭盔與盾牌等防護裝備。
“冠軍侯前來巡視軍營,全體向冠軍侯行禮問好。”
見到蒙宇與內史騰到來,正在指揮佈陣的一名萬夫長高聲傳令。
萬夫長在軍營中的地位僅次於將軍與副將。
秦軍的編製如下:十人組成一伍,設伍長,等同於班長;十伍組成一隊,設百夫長,等同於連長;十隊組成一營,設千夫長,等同於團長;十營組成一軍,設萬夫長,等同於師長。
調動萬人以上部隊需由將軍統率,並得國君授命;調動十萬人以上則需上將軍統領,同樣須國君授命。
萬夫長有權指揮一萬以下的軍力。
這座軍營中有七萬多名士兵,包括三萬步兵、兩萬騎兵、一萬**兵,以及由攻城兵與車禦兵組成的一萬兵力。
軍營ong有七位萬夫長。
“拜見冠軍侯!”
一列列步兵排成整齊的方陣,井然有序。
他們身著黑色戰甲,神情肅穆,威風凜凜,齊聲向蒙宇行禮,聲音響徹雲霄。
“諸位辛苦了。”
蒙宇聲音清朗,隨後在內史騰陪同下離開步兵營地。
“繼續操練。”
萬夫長在蒙宇離去後高聲下令,指揮士兵恢複訓練。
接著,蒙宇與內史騰前往騎兵營地巡視。
騎兵們同樣在訓練,主要使用長矛與劍作為武器。
作戰時,他們騎馬持矛衝鋒,腰佩長劍,揹負弓箭,可在遠處射殺敵人。
騎兵具有速度快、對步兵**力強等優勢,是戰爭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騎兵的強弱常常直接影響戰役的勝負。
與步兵相比,騎兵的戰鬥力更為強大,但受戰馬數量所限,騎兵規模無法無限擴張,因此每一支騎兵都必須接受最嚴格的訓練,以成為精銳之師。
巡視完騎兵訓練後,蒙宇與內史騰還參觀了軍馬場。
武隧軍營的戰馬配備了精良的馬鞍、馬蹬,並全部裝上了蒙宇發明的馬蹄鐵。
經過半日巡視,蒙宇深刻體會到秦軍的強大——無論是軍備、士兵戰鬥力還是精神麵貌,秦軍皆屬頂尖。
擁有如此雄師,掃平六國、一統天下已指日可待。
最後,蒙宇和內史騰前往**兵的營地巡視。
**兵是秦國負責遠距離攻擊的部隊。
使用弓箭的士兵稱為弓兵,使用弩箭的士兵稱為弩兵。
弓與弩,是兩種不同的兵器。
弓為常見的輕型遠射武器。
弩則稱為重弩,是一種靠機關發射的重型遠程兵器。
秦國當時已裝備有機關弩箭。
這種弩威力強大,射程遙遠。
因整體笨重,士兵無法隨身攜帶,弩機下方裝有兩個木輪,作戰時需由士兵推往前線。
每架弩需數人協同操作:一人負責推弩,其餘負責搬運弩箭。
秦弩並非虛構,曆史上真實存在。
兵馬俑坑中曾出土秦弩遺蹟,雖木製部分已朽爛,但完整痕跡足以複原原貌。
複原後的秦弩展現出驚人的力量。
與弓不同,秦弩上弦需用腳蹬,並藉助全身力量。
據推測,其最大射程約達300米,有效**距離在150米內,威力遠超當時的任何一種弓。
在弩身腐朽後的印痕中,考古人員發現了精巧的青銅構件——即弩的扳機。
一號俑坑已出土銅弩機158件,多數無外郭,造型樸素。
弩機由望山、懸刀、牙、栓塞等部件構成,規格基本一致,僅懸刀形狀略有差異。
這一裝置具備瞄準與發射雙重功能。
秦始皇陵出土的弩分為大小兩種型號,小弩射程約150米,**可達900米,效能甚至超過戰國時以射程聞名的韓弩。
秦弩的射程超過現代shouqiang,是當時世界最精準的遠程武器,並配備獨立的瞄準係統。
在接敵之前,秦軍常藉弩箭先重創敵方主力。
弓、弩、箭,是秦軍最重要的作戰裝備。
戰國時期,韓國以威力強大的韓弩震懾諸國,使這個相對弱小的國家得以在七國中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