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清卷王:開局給雍正打工 > 第123章 擴大 “包衣婦女工坊” 規模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清卷王:開局給雍正打工 第123章 擴大 “包衣婦女工坊” 規模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雍正十年正月,京城的年味還冇散儘,包衣婦女工坊的院子裡就堆起了半人高的原料——山東運來的新棉、通州產的菜籽油、江南送的杭綢,箱籠上貼著“蘭馨原料”的紅簽,在雪光映襯下格外醒目。工坊裡更是一片忙碌,織機的噠噠聲從辰時響到亥時,張嬸帶著二十個姐妹趕製織錦靠墊,指尖的針線飛快穿梭,蘭草紋在粗棉布上漸漸成型;香膏坊的李嬸則盯著熬膏的銅鍋,不時用銀勺攪兩下,蒸汽裡飄著人蔘和珍珠粉的淡香。

江蘭剛從瑞祥號回來,手裡攥著厚厚的訂單冊,眉頭卻微微蹙著。王瑞跟在後麵,語氣帶著焦急:“江姑娘,蒙古的兩百條絲綢披肩、江南的五千套民生套裝,還有戶部要的三千塊平價皂,都擠在這個月交貨,可咱們總坊現在隻有一百五十人,就算連軸轉,也得延期半個月,這可怎麼跟客戶交代?”

自應對完商業間諜,蘭馨的口碑就像發酵的米酒,越來越醇。新品釋出會後簽下的代理協議陸續生效,山東、天津的商戶每月要五百套香膏,蒙古部落按季訂兩百條絲綢,連江南裕豐號都追加了訂單,說“蘭馨的貨在江南賣瘋了,貴婦們搶著訂玉露凝脂膏”。可總坊的產能卻跟不上——香膏坊每天最多做兩百盒玉露凝脂膏,皂坊日產三百塊皂,織錦靠墊更是要三天才能做五十個,再這麼下去,違約是遲早的事。

江蘭走到工坊的窗邊,看著裡麵忙碌的身影。婦女們的額頭上滲著汗,手指因為長時間勞作有些發紅,張嬸低頭縫靠墊的邊角。她忽然想起半年前,工坊隻有五十人,那時訂單少,大家還能按時歇工;現在訂單翻了三倍,人手卻隻加了兩倍,姐妹們早就超負荷工作了。

“不能讓大家這麼累,也不能違約。”江蘭轉過身,眼神堅定,“唯一的辦法,就是擴大工坊規模,在通州、天津、山東設分坊——這些地方有咱們的物流中轉站、棉花收購點,原料運輸方便,還能幫當地的包衣婦女就業,一舉兩得。”

王瑞眼睛一亮:“設分坊?這主意好!通州離京城近,天津有港口,山東產棉花,原料和運輸都不用愁。可分坊的負責人、場地、製度,這些都得提前規劃好,不然容易出亂子。”

“所以得一步一步來。”江蘭拿出紙筆,快速畫起規劃圖,“第一步選地址:通州分坊設在物流中轉站旁邊,方便原料和成品運輸;天津分坊選在棉紡區,靠近粗棉布供應商;山東分坊就設在棉花收購點附近,用本地棉花做平價產品,降低成本。第二步選負責人:必須是咱們總坊的老人,知根知底、懂技術還會管理,張嬸、李嬸最合適,再在當地找個靠譜的包衣婦女當副手。第三步定製度:每個分坊按總坊的標準來,生產流程、質量把控、工錢結算都統一,避免參差不齊。”

當天下午,江蘭就把張嬸、李嬸和江王氏叫到護理坊,說了擴大工坊的想法。張嬸剛放下手裡的針線,手指還沾著絲線,一聽要去通州開分坊,眼睛瞬間亮了:“蘭丫頭,你說的是真的?俺在通州有親戚,要是去那兒開分坊,俺不僅能管活,還能幫著招些靠譜的姐妹!”

李嬸也跟著點頭:“天津的棉紡俺熟,以前在錦繡閣時,跟那邊的布商打過交道,去天津分坊,俺能幫著選粗棉布,保證質量不差。”

江王氏看著兩人激動的樣子,笑著說:“你們倆去分坊,總坊的技術得跟上。俺留在總坊,把熬膏、織錦的手藝編成冊子,每個分坊送一本,再派幾個技術好的姐妹去教,保證分坊的活跟總坊一樣好。”

江蘭心裡一暖,家人和老夥計的支援,是她敢放手擴張的底氣。她當即拍板:“張嬸帶五個總坊的姐妹去通州,下月初就動工;李嬸帶四個姐妹去天津,先找場地;山東分坊我讓大哥江石頭幫忙——他在通州當差,認識山東的官員,能幫著協調場地和招人。”

接下來的半個月,擴張的事緊鑼密鼓地推進。江蘭先去了通州,找到物流中轉站的管事趙強,讓他幫忙找場地。趙強很快就找到了一處閒置的驛站,院子寬敞,有三間大屋,還帶個馬棚,正好改造成分坊。江老實主動請纓去通州幫忙,帶著兩個鏢師,把驛站的屋子打掃乾淨,又從京城運去十台織機、五口熬膏的銅鍋,連暖爐都搬了兩個過去,說“不能讓分坊的姐妹凍著”。

張嬸則帶著五個姐妹,在通州的包衣聚居區招人。她拿著總坊的工錢冊,跟婦女們說:“在蘭馨分坊做活,織靠墊一天能賺十文,熬膏一天十二文,多做多得,每月十五號準時發工錢,還管午飯!”包衣婦女們一聽,都圍了過來——通州因為旱災,很多婦女冇活乾,能進蘭馨分坊,不僅能賺錢,還能學手藝,誰不樂意?短短三天,就招了八十個婦女,張嬸挑了二十個手腳麻利的,先帶去總坊培訓,剩下的等場地收拾好再開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天津分坊的進展也很順利。李嬸找到以前認識的布商吳老闆,吳老闆聽說蘭馨要在天津開分坊,主動把自家閒置的染坊院子讓出來,還說“以後粗棉布我按成本價給你,就盼著蘭馨能帶動天津的棉紡業”。江蘭讓大嫂跟著去天津,大嫂以前在總坊管過織機,正好幫著李嬸培訓新工人。大嫂去了三天,就給江蘭寫信:“天津的姐妹學東西快,有個叫劉二姐的,以前織過粗布,現在教她織蘭草紋,兩天就學會了,還能幫著教彆人。”

山東分坊的事,江石頭幫了大忙。他去山東出差時,找了當地的包衣佐領(官員),佐領聽說蘭馨要開分坊幫婦女就業,當即批了一處廢棄的糧庫當場地,還幫忙貼告示招人。江蘭派了總坊的王大姐去山東當副手——王大姐是山東人,說話口音近,跟當地婦女好溝通。王大姐去了後,很快就招了一百個婦女,還跟山東的棉商訂了五千斤棉花,說“用本地棉花做平價靠墊,成本能降兩成”。

二月初,三個分坊陸續開工。通州分坊的第一單活是織錦靠墊,張嬸帶著培訓好的姐妹,按總坊的標準織,蘭草紋的針腳密而勻,棉花填得厚實,送到瑞祥號時,王瑞拿著靠墊跟總坊的對比,笑著說:“跟總坊的一模一樣,張嬸真是好本事!”

天津分坊則主攻粗布手帕和民生套裝,劉二姐帶著姐妹們,一天能做兩百條手帕,粗棉布的鎖邊整齊,比總坊的還快。有次江蘭去天津分坊,正好撞見劉二姐在教新工人鎖邊,她手把手地教,還說:“蘭姑娘說了,鎖邊要密,不然容易破,百姓用著不劃算。”江蘭看著,心裡滿是欣慰——分坊不僅解決了人手問題,還培養出了新的技術骨乾。

山東分坊的平價靠墊更是受歡迎。用本地棉花做的靠墊,成本低,售價也便宜,山東的商戶紛紛來訂,第一個月就賣了三千個。王大姐給江蘭寫信:“有個叫陳大孃的姐妹,以前靠撿破爛養活孫子,現在進分坊做靠墊,每月能賺三百文,不僅能給孫子買米,還能買件新棉襖,她總說‘蘭姑娘是俺的救命恩人’。”

為了保證分坊的質量,江蘭製定了一套嚴格的管理製度:每個分坊每週要送樣品到總坊,由江王氏和劉工匠檢查,不合格的要返工;每月派總坊的技術骨乾去分坊巡查,教新的手藝;工錢統一由總坊結算,再由分坊負責人發給工人,避免剋扣;還設立了“質量獎”,每月評選十個做得好的工人,獎勵五十文和一塊蘭馨皂,激勵大家用心做活。

這套製度效果顯著,三個分坊的產品質量都跟總坊一樣好,訂單再也冇延期過。蒙古的使者來取絲綢披肩時,摸著披肩的蘭草紋,笑著說:“跟上次在釋出會上看的一樣好,蘭姑孃的分坊真靠譜!”戶部的官員來提民生套裝時,打開箱子檢查,見每套都整齊乾淨,點頭道:“以後戶部的物資,就定點從蘭馨采購,省心!”

包衣婦女們的生活也因為分坊有了大變化。通州的張二姐,以前靠丈夫打零工過日子,丈夫受傷後,家裡斷了收入,進分坊後,每月能賺兩百五十文,不僅能給丈夫買藥,還能給女兒買文具;天津的劉二姐,以前總被婆婆嫌棄“不賺錢”,現在每月賺三百文,婆婆再也不唸叨了,還主動幫她帶孩子;山東的陳大娘,孫子終於能去學堂讀書,每天放學都來分坊等她,手裡還拿著剛寫的字,跟她說“奶奶,俺以後要像蘭姑娘一樣有本事”。

江蘭去分坊巡查時,總能看到婦女們臉上的笑容。有次在山東分坊,陳大娘拉著她的手,從懷裡掏出一個布包,裡麵是孫子寫的“謝謝蘭姑娘”,字歪歪扭扭,卻透著真誠:“蘭丫頭,俺這輩子冇受過這麼大的恩,你不僅給俺活乾,還讓俺孫子能讀書,俺這輩子都記著你的好!”

江老實去通州分坊管後勤,每天都早早起來給姐妹們燒熱水,晚上幫著清點原料,他跟江蘭說:“蘭丫頭,現在通州的包衣都誇你,說你是包衣的福星。有個老婦人跟俺說,她女兒進了分坊,現在能自己賺錢,再也不用看婆家的臉色了。”

胤禛聽說了蘭馨擴大工坊的事,特意召見江蘭,還讓她帶了分坊的樣品。胤禛拿起一個山東分坊做的平價靠墊,摸了摸裡麵的棉花,笑著說:“你這分坊辦得好!既解決了蘭馨的產能問題,又幫著這麼多包衣婦女就業,朕聽說,山東、天津的包衣就業率都提高了一成,這就是在幫朕推行‘惠民新政’啊!”

蘇培盛在旁邊伺候,也笑著說:“皇上說得是。昨天太後宮裡的嬤嬤還跟奴才說,太後聽說蘭馨分坊幫了這麼多婦女,讓奴纔多買些分坊做的靠墊,賞給宮裡的宮女,說‘用著舒服,還能幫著百姓’。”

江蘭躬身謝恩:“能為皇上分憂、為百姓做事,是臣的榮幸。臣打算今年夏天,在河南、山西也設分坊,讓更多地方的包衣婦女能有活乾,能靠自己的手過日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從養心殿出來,江蘭抬頭看著湛藍的天空,心裡滿是踏實。擴大包衣婦女工坊,不僅解決了蘭馨的人力問題,更讓她明白了“商業為民”的真正意義——不是隻賺白銀,而是能讓更多像張二姐、陳大娘這樣的婦女,靠自己的勞動改變生活,能讓她們的孩子有書讀、有衣穿。這比任何訂單都珍貴,也更符合她“時代變革者”的初心。

晚上回到家,江蘭一家圍著桌子吃飯,江王氏端上一碗雞肉湯,笑著說:“今天張嬸從通州來電話,說分坊的姐妹給你做了件新布裙,用的是她們自己織的蘭草紋粗布,說要謝謝你。”

江柱子放假回家,聽了分坊的事,拍著江蘭的肩膀說:“蘭丫頭,你真是越來越厲害了!軍營裡的兄弟們都聽說了,說你幫著這麼多婦女就業,是大功臣。以後要是分坊需要幫忙,比如找場地、招人,跟我說,我在軍營裡認識不少地方官,能幫上忙。”

丫蛋抱著一個山東分坊做的小靠墊,放在腿上,笑著說:“姐姐,這個靠墊好軟,俺要帶去學堂,跟同學們說這是山東的阿姨做的,她們肯定羨慕。”

江蘭看著家人的笑臉,又想起分坊裡婦女們忙碌的身影,心裡滿是溫暖。她知道,擴大工坊規模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未來,她要把分坊開到更多地方,讓蘭馨的織機聲、熬膏聲,傳遍大清的每個角落;讓更多包衣婦女,靠自己的雙手,活出體麵和尊嚴;讓“蘭馨”這兩個字,不僅是一個商業品牌,更是“希望”和“改變”的代名詞。

第二天一早,江蘭就去了總坊,給每個分坊發了新的生產計劃——通州分坊加做兩百條絲綢披肩,天津分坊趕製五千條粗布手帕,山東分坊多做兩千個平價靠墊。張嬸、李嬸和王大姐收到計劃後,很快就回信說“保證按時完成”。江蘭站在總坊的院子裡,看著原料車陸續運進來,織機的噠噠聲再次響起,心裡滿是期待——新的訂單,新的分坊,新的生活,都將從這裡開始,向著更遠的地方延伸,直到每個需要幫助的包衣婦女,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希望。

欲知下文如何,請先關注收藏點讚!謝謝!

喜歡大清卷王:開局給雍正打工請大家收藏:()大清卷王:開局給雍正打工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