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清卷王:開局給雍正打工 > 第169章 “蘭馨報社” 的創辦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清卷王:開局給雍正打工 第169章 “蘭馨報社” 的創辦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雍正二十年秋,京城南城的集市上,一群農戶圍著一個穿長衫的人吵得麵紅耳赤。江蘭帶著丫蛋去蘭馨醫館送藥材,正好撞見這一幕——長衫人是安慶來的糧商,說“朝廷要加征秋糧稅,每畝多繳兩鬥”,農戶們信以為真,都急著低價賣糧;可江蘭上週剛從戶部得知,朝廷不僅不加稅,還因去年水災免了安慶今年的秋糧稅,顯然是糧商故意造謠,想壓低糧價。

“你們彆信他的!”江蘭上前攔住農戶,“朝廷剛下了免秋糧稅的政令,他是故意騙你們低價賣糧!”糧商見被戳穿,慌忙推著糧車跑了。農戶們圍上來,滿臉疑惑:“江姑娘,您怎麼知道朝廷的政令?俺們隻聽糧商說,冇見過啥政令啊!”

江蘭心裡一沉——這不是她第一次遇到這種事。安慶反腐時,百姓不知道朝廷撥了五十萬兩修堤款,被王懷安矇騙;山東農戶因不懂番薯育苗技巧,錯過了春耕;山西商戶不知道中日貿易的商機,眼睜睜看著綢緞被彆家搶訂。究其根本,是百姓獲取資訊的渠道太少,隻能靠官員、商人傳話,很容易被誤導。

“鄉親們,要是有個地方能告訴大家朝廷政令、種地技巧、做買賣的訊息,你們願不願意看?”江蘭問道。農戶們紛紛點頭:“咋不願意!能知道真政令,俺們就不會被糧商騙了;能學種地技巧,俺們就能多收糧!”

當天晚上,江蘭在瑞祥號的暖閣裡,對著一張白紙寫寫畫畫——她要創辦“蘭馨報社”,讓報紙成為百姓獲取真實資訊的渠道。“報紙要登四類內容:一是朝廷政令,把皇上的新政、免稅、救災等訊息翻譯成大白話,配上插圖,讓不識字的百姓也能看懂;二是農業知識,教大家種番薯、用新式農具、防病蟲害;三是商業資訊,告訴商戶哪裡有商機、貿易規則、蘭馨鏢局的運輸路線;四是醫療常識,比如四季防疫、外傷處理、婦女育兒知識。”

王瑞看著草圖,有些擔心:“蘭丫頭,辦報社要印刷、買紙、雇人,成本不低;而且百姓大多不識字,印了也冇人看,怕是要虧本。”

“成本我來想辦法。”江蘭胸有成竹,“瑞祥號去年中日貿易賺了三萬兩,拿出五千兩就能啟動;印刷用活字印刷(她之前在蘭馨學院教過學員活字排版,比雕版快三倍,還能重複使用),找江南的紙商合作,訂大批草紙,成本能降一半;至於不識字的問題,咱們在街頭設‘讀報點’,讓蘭馨學院的學員輪流讀報,再教百姓認簡單的字。”

江老實聽說要辦報社,主動說:“蘭丫頭,俺們村有個老木匠,會做活字模,俺去請他來幫忙;村裡的壯丁也能幫著搬運紙張、裝訂報紙,不要工錢!”丫蛋也舉著小手:“姐姐,我會畫畫!可以給報紙畫插圖,比如種地的圖、看病的圖,百姓一看就懂!”

籌備工作很快啟動。報社選址在蘭馨醫館旁邊的空院子——這裡臨街,方便百姓來取報紙,院子裡能放印刷機和活字架。老木匠張師傅帶著兩個徒弟,用棗木做活字模,每個字模大小一致,刻得清晰;江蘭讓蘭馨學院的算術館學員負責排版,把“朝廷政令”排在頭版,“農業知識”排在第二版,“商業資訊”第三版,“醫療常識”第四版,每版都留三分之一的空間畫插圖。

可問題也隨之而來。禦史王顯聽說江蘭要辦報社,又來反對:“江姑娘,百姓隻需‘安分守己’,懂那麼多政令、商機乾啥?萬一有人借報紙造謠,煽動民心,豈不是禍亂朝綱?再說,女子辦報,成何體統!”

江蘭反駁道:“王大人,百姓不是‘愚民’,他們需要知道真訊息,才能不被貪官、奸商忽悠。蘭馨報社的內容,會先送內務府稽覈,確認無誤再印刷,絕不會造謠;至於女子辦報,之前蘭馨醫館、鏢局都是女子主導,不也辦得很好?難道女子隻能繡花,不能做實事?”

胤禛也支援江蘭:“王顯,江蘭辦報社是為了啟民智、傳政令,是好事!朕準蘭馨報社每月送審內容,內務府優先稽覈;再從國庫撥兩千兩,補貼印刷成本,讓報紙能低價賣給百姓,每份隻收一文錢,貧困百姓免費領。”

有了皇帝的支援,反對聲漸漸平息。十月初十,蘭馨報社的首期報紙正式印刷。江蘭親自盯著排版:頭版刊登“安慶堤壩貪腐案處理結果”,配著王懷安被流放的插圖;第二版教“番薯越冬儲存技巧”,畫著挖地窖、鋪乾草的步驟;第三版登“蘭馨鏢局開通濟南至長崎的貿易路線”,標註著運輸時間和費用;第四版講“秋季防咳嗽”,畫著煮梨湯的方法。

丫蛋畫的插圖格外生動——番薯地窖的圖裡,她畫了個笑眯眯的老農,抱著番薯;煮梨湯的圖裡,畫了個小女孩捧著碗,旁邊寫著“一天一碗,不咳不喘”。學員們排版時都笑著說:“小丫頭的畫,比文字還管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首期印了五千份報紙,一半放在報社門口,百姓憑身份證明領取(每人限領一份,避免浪費),一半送到京城的十個“讀報點”。江蘭帶著蘭馨學院的學員,在南城的讀報點讀報——學員李秀才大聲念著“安慶堤壩貪腐案”,百姓們聽得義憤填膺;唸到“番薯越冬技巧”時,老農們都拿出小本子(蘭馨學院送的),記著“地窖要挖三尺深,鋪五寸乾草”。

安慶來的農戶李大娘,拿著報紙激動地說:“俺終於知道朝廷免了秋糧稅!要是早有報紙,俺就不會差點低價賣糧了!”南城的木匠趙師傅,看著“商業資訊”版,眼睛一亮:“蘭馨鏢局開通濟南至長崎的路線,俺做的木傢俱,能賣到日本去了!”

三天後,首期報紙就被領完了。不少百姓來報社問:“下一期報紙啥時候出?俺還想知道咋防小麥的病蟲害!”江南的紙商也主動找上門,說願意長期供貨,還能降價兩成;老木匠張師傅也改進了活字模,用鬆脂塗在字模上,排版更牢固,不容易掉字。

江蘭趁機調整報社運營:把報紙從“每月一期”改成“每半月一期”,增加“百姓來信”板塊——百姓可以寫信問問題,比如“家裡的雞總生病咋辦”“去哪裡買新式農具”,報社請專家(林巧負責醫療、張師傅負責農業、王瑞負責商業)回信,刊登在報紙上。丫蛋還在報紙上開了“丫蛋識字角”,每期教三個簡單的字,比如“糧”“醫”“商”,配著插圖和口訣:“糧字米字旁,吃飯離不了;醫字有個匚,看病能幫忙。”

十一月中旬,第二期報紙出版。“百姓來信”板塊刊登了濟南農戶王大叔的信:“俺家的雞總拉白痢,咋辦?”林巧回信:“用艾草煮水餵雞,每天一次,三天就好,還能在雞窩撒石灰,防病菌。”王大叔按方法做,雞真的好了,特意托人給報社送了一籃雞蛋:“謝謝江姑娘,謝謝林大夫!這雞蛋給學員們補身體!”

蘭馨報社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天津、保定的商戶來訂報紙,一次訂五十份,分給夥計看;山西的農戶托蘭馨鏢局的鏢師帶報紙,說“看了報紙,才知道新式農具咋用,今年小麥收成多了兩成”;甚至西北的軍營,也來訂報紙,讓將士們知道朝廷的新政和家鄉的訊息。

胤禛看著蘭馨報社的發行量從五千份漲到兩萬份,心裡很高興:“江蘭,你這報社辦得好!之前朝廷的政令,要三個月才能傳到地方,現在半個月百姓就知道了;不少地方官也說,百姓懂政令了,新政推行得更順利了!”他還下旨,讓各省知府協助蘭馨報社設分點,讓報紙能傳到州縣,甚至偏遠的鄉村。

江蘭的家人也為報社驕傲。江王氏每天都幫著裝訂報紙,把印好的報紙按份疊好,用麻繩捆起來:“蘭丫頭,昨天有個老奶奶來領報紙,說看了‘醫療常識’,知道咋給孫子退燒,不用再求神拜佛了,俺聽了心裡也高興!”大嫂則教村裡的婦女認“丫蛋識字角”的字,不少婦女能認出十幾個字,能自己看簡單的插圖和標題了。

十二月末,蘭馨報社舉辦“百姓評報會”,邀請五十個百姓代表提意見。老農張大爺說:“希望多登些種玉米的技巧,俺明年想種玉米;”商戶李掌櫃說:“想知道日本喜歡啥瓷器,俺想做日本的生意;”婦人劉大娘說:“能不能教些做針線活的技巧,給孩子做衣裳更結實。”江蘭一一記下,承諾下期就加這些內容。

評報會結束後,張大爺拉著江蘭的手說:“江姑娘,您辦的報社,比戲台還好看!戲台演的是戲,報紙說的是真事,能幫俺們多收糧、少生病,您真是百姓的活菩薩!”

晚上,江蘭坐在報社的活字架旁,看著堆得高高的百姓來信,心裡滿是踏實。她拿起筆,在《蘭馨報社日誌》上寫下:“雍正二十年十二月,蘭馨報社出版四期報紙,發行量兩萬份,設讀報點二十個,覆蓋京城及周邊五州;開設‘百姓來信’‘丫蛋識字角’板塊,解決百姓問題五十餘個;獲朝廷補貼,報紙低價惠民,百姓好評如潮。後續計劃:在天津、濟南設報社分點;增加‘新政問答’板塊,邀請官員解答百姓對新政的疑問;編印《報紙插圖集》,把常用的農業、醫療插圖彙編成冊,方便百姓儲存。”

窗外的月光灑在活字架上,每個棗木字模都泛著溫潤的光。江蘭知道,蘭馨報社的創辦,不僅是“啟民智”的開始,更是她傳播變革理念、擴大影響力的重要平台——從傳遞政令到普及知識,從幫助百姓到助推新政,報紙像一條紐帶,把朝廷、商戶、農戶緊緊連在一起,讓變革的理念滲透到每個角落。

第二天一早,江蘭帶著《報紙插圖集》的草稿,去了內務府。總管太監馬德清看著草稿上的插圖——有番薯種植的步驟、農具使用的方法、看病的流程,笑著說:“江姑娘,這插圖集太實用了!不少百姓把報紙上的插圖剪下來貼在家裡,有了這本集子,他們就能隨時看了。內務府會幫忙印刷,送到各省分點,讓更多百姓受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江蘭笑著迴應:“馬總管,報紙的意義不是‘我說你聽’,而是讓百姓能‘知政策、學本事、懂道理’,這樣才能真正‘安身立命’。蘭馨報社以後會繼續做下去,讓更多百姓能靠自己的雙手,過好日子。”

離開內務府時,陽光正好,灑在報社門口的“讀報點”——學員李秀才正在讀最新的“新政問答”,百姓們圍坐著,有的記筆記,有的提問,臉上滿是認真的神情。江蘭知道,這就是她想要的“啟民智”——不是讓百姓盲從,而是讓他們有知識、有能力,能分辨真假、能把握機會、能守護自己的生活。

回到報社,丫蛋正在畫下期的插圖——畫的是“做棉襖的技巧”,旁邊寫著“棉花鋪均勻,針腳密又平,冬天暖烘烘”。江蘭走過去,摸了摸丫蛋的頭:“畫得真好,百姓一看就懂。”丫蛋抬起頭,笑著說:“姐姐,我以後要教更多百姓認字,讓大家都能自己看報紙!”

江蘭看著丫蛋的笑臉,心裡滿是感慨。從一個找不到工作的護理畢業生,到創辦報社、啟民智的變革者,她走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的初心。而蘭馨報社,就是這初心最生動的載體——它像一盞燈,照亮了百姓獲取資訊的路,也照亮了這個時代變革的路,讓大清在思想啟蒙的滋養下,朝著更開放、更繁榮的未來,穩步前行。

欲知下文如何,請先關注收藏點讚!謝謝!

喜歡大清卷王:開局給雍正打工請大家收藏:()大清卷王:開局給雍正打工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