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卷王:開局給雍正打工 第195章 打通運輸通道
-
雍正二十六年十月下旬,京城的雪終於落了下來,細密的雪粒打在蘭馨鏢局的旌旗上,簌簌作響。周強頂著風雪衝進醫館時,棉袍上已積了一層白霜,他扯下沾雪的頭巾,聲音帶著急促:“姑娘,不好了!第一批糧車在張家口被年家的人攔住了!李達派了兩百個兵,說‘冇有年將軍的手諭,任何糧車不準進西北’,還把咱們的鏢師扣了兩個,說‘懷疑糧車裡藏著違禁品’!”
江蘭剛和王瑞覈對完第二批糧的裝車清單,聞言猛地抬頭,指尖攥緊了賬本——張家口是陸路進西北的咽喉,年家把這裡卡住,第一批糧車若不能在三天內通過,西北軍營的存糧就真的要見底了。她快步走到窗邊,看著院外被雪覆蓋的石板路,心裡快速盤算:陸路被封,繞路會多走五天,且年家的勢力可能已延伸到其他陸路關口,硬闖隻會讓鏢師和糧草都受損,必須找新的通道。
“姑娘,會不會……可以走水路?”春桃端來熱薑湯,忽然開口,“去年俺聽碼頭的老周頭說,漕運能到天津,再從天津轉白河到張家口,要是走水路到張家口,再走短途陸路去蘭州,說不定比全陸路快。”
江蘭眼睛一亮——她怎麼忘了漕運!大清的漕運網絡貫通南北,通州到天津的運河常年通航,就算冬雪也不會封凍,若能借漕船運糧,不僅能避開年家的陸路關卡,還能減少顛簸損耗。但漕運歸漕運總督管,現任漕運總督沈文淵是張廷玉的門生,為人謹慎,從不輕易捲入黨派之爭,怎麼才能說服他借水路給新政運糧?
“陳默,你立刻去查沈文淵的近況,尤其是漕運衙門最近有冇有難處。”江蘭語速飛快,“另外,把蘭馨銀行最近的貸款記錄拿來,我要看看能不能找到合作的突破口。”
陳默很快帶回訊息:“姑娘,沈總督最近正愁漕渠維修的銀子——天津到張家口的白河段,有二十裡河道淤塞,需要三萬兩銀子清淤,可戶部說‘西北戰事緊張,優先撥軍餉’,把漕運的銀子挪走了。沈總督跟張廷玉大人提過幾次,都冇解決,現在漕船隻能走一半水路,剩下的還要靠陸路,效率低得很。”
江蘭心裡有了主意——蘭馨銀行正好有閒置的民生貸款額度,若以“低息貸款助漕渠清淤”為條件,換沈文淵開放漕運給新政運糧,既能幫沈文淵解決難題,又能打通運糧通道,是雙贏之舉。
第二天一早,江蘭帶著蘭馨銀行的貸款方案,去了漕運總督衙門。沈文淵穿著一身藏青色官袍,坐在書房裡批閱漕運文書,見江蘭來訪,雖驚訝卻也客氣:“江夫人今日到訪,不知有何貴乾?”
江蘭將貸款方案遞上,開門見山:“沈大人,晚輩今日來,是想跟您談一樁雙贏的事。蘭馨銀行願提供五萬兩低息貸款,年息僅五分(當時民間高利貸年息多為三分,官貸年息一分二,五分屬極低水平),助您清淤白河漕渠;晚輩隻求您開放漕運,讓瑞祥號的糧草走通州→天津→張家口的水路,再轉短途陸路進西北,解軍營燃眉之急。”
沈文淵翻看方案的手頓了頓,眉頭微蹙:“江夫人可知,年羹堯在西北勢力龐大,他的人已打過招呼,不準漕運幫新政運糧。若我答應你,怕是會得罪年將軍,連累漕運衙門的兄弟們。”
“沈大人,您怕的不是年羹堯,是‘擔責’。”江蘭語氣平靜,卻直擊要害,“可您想過嗎?白河漕渠淤塞,漕船效率低,今年漕運的糧食損耗比去年多了兩成,百姓的漕糧稅卻冇少交,若再拖下去,開春百姓定會怨聲載道,到時候您還是要擔責。而幫新政運糧,不僅能拿到低息貸款清淤,還能借新政的名聲,讓百姓知道您在為民生做事,這纔是長遠之計。”
她頓了頓,又補充道:“至於年羹堯,他現在因王坤貪腐案被皇上猜忌,您幫的是朝廷、是士兵,不是我個人。若年羹堯敢找漕運的麻煩,皇上定會為您做主——晚輩已將合作方案呈給張大人(張廷玉),他也認為‘漕運助軍需,乃分內之事’。”
沈文淵看著方案上“五萬兩低息貸款”的字樣,又想起張廷玉昨天的私信(信中讓他“審時度勢,以民生為重”),終於點頭:“好!江夫人爽快,本督就應下了。白河段的淤塞已清了一半,三天內就能通航;本督會調十艘最好的漕船,每艘能裝五百石糧,配二十個經驗豐富的水手,確保最快十天到張家口。”
江蘭心中一鬆,起身致謝:“多謝沈大人!蘭馨銀行今日就把兩萬兩定金撥到漕運衙門的賬戶,清淤完工後再付剩下的三萬兩。另外,晚輩已讓鏢局派鏢師在漕船沿途護衛,確保糧草安全。”
回到醫館,江蘭立刻召集團隊分工:王瑞負責協調各糧倉,將糧草運到通州漕運碼頭;周強安排鏢師,每艘漕船配兩名鏢師,沿途盯防年家的人;陳默去天津碼頭,聯絡當地的漕運分會,提前準備卸貨的人力;李秀纔則整理漕運路線圖,標註沿途的補給點(每五十裡一個驛站,可換水手、補糧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江蘭的家人也主動加入籌備。江老實年輕時在通州碼頭做過搬運工,熟悉裝糧的竅門,他帶著大寶、小寶去碼頭,教夥計們“分層裝糧法”:底層鋪乾草防受潮,中層裝小麥(耐顛簸),上層裝小米(易受潮,需用帆布隔開),這樣能減少三成損耗。大寶已經十三歲,身高快到江老實肩膀,能幫著抬糧袋;小寶十歲,也能幫著清點數量,在糧袋上畫“瑞祥號”的標記,防止被掉包。
江王氏和大嫂則帶著村裡的婦女,趕製“漕運防凍包”——用棉布縫成小袋子,裡麵裝著炒熱的粗鹽,給水手們暖手;丫蛋已經十五歲,梳著單螺髻,不再是當年的小丫頭,她跟著林巧學辨糧草質量,每批糧到碼頭,都要先抓一把看看有冇有黴變,再用牙咬一下判斷乾溼,做得有模有樣。
十月二十五,白河漕渠清淤完工,十艘漕船整齊地停在通州碼頭,船身刷著桐油,亮得能映出人影。王瑞帶著夥計們開始裝糧,江老實教的“分層裝糧法”果然管用,原本每艘船裝五百石要三個時辰,現在兩個時辰就裝完了,且糧袋碼得整齊,冇有擠壓變形。
可就在漕船準備啟程時,碼頭突然來了一群人,為首的是年家的管家年福,他帶著十幾個家丁,攔住漕船:“沈總督說了,冇有年將軍的手諭,誰也不準開船!這糧是要運給反賊的,不能讓你們運走!”
周強立刻帶著鏢師上前,手按在刀柄上:“年福,你敢攔漕運衙門的船?這是沈總督批的文書,你睜大眼睛看看!”他掏出沈文淵簽發的“漕運通行證”,上麵蓋著漕運總督的大紅印。
年福卻耍賴:“什麼通行證?俺隻認年將軍的手諭!今天這船,開不了!”說著就要讓人去掀糧袋。
就在這時,沈文淵的參將趙武帶著一隊漕兵趕來,手裡拿著令牌:“年福!你擅闖漕運碼頭,阻攔軍需運輸,按律可斬!沈總督有令,再敢阻攔,格殺勿論!”
年福嚇得臉色慘白,看著漕兵手裡的刀,不敢再囂張,帶著家丁灰溜溜地走了。碼頭上的百姓見狀,都拍手叫好:“早就該治治年家的人了!”“江夫人是為士兵運糧,他們也敢攔,真是黑心!”
江蘭站在碼頭的棧橋上,看著年福的背影,心裡清楚——這隻是年家的小伎倆,真正的阻礙還在後麵。她對趙武拱手:“多謝趙參將相助,後續還要勞煩您多費心。”
趙武回禮:“江夫人客氣,護漕運、助軍需,是末將的職責。沈總督已吩咐過,沿途的漕運驛站都會配合,絕不讓年家的人搗亂。”
巳時三刻,十艘漕船準時啟航。水手們升起風帆,漕船順著運河緩緩駛離碼頭,江蘭和家人、團隊站在棧橋上揮手,大寶和小寶還大聲喊:“水手叔叔,早點把糧送到西北!”
漕船的速度比預期的還快。第一天就駛到了天津碼頭,陳默早已聯絡好當地的漕工,隻用一個時辰就完成了補給(加淡水、換新鮮蔬菜);第二天走白河,雖然河道有些窄,但水手們經驗豐富,避開了淺灘;第五天就到了張家口碼頭,比全陸路快了整整十天!
周強帶著鏢師在張家口接應,當地的供應商也帶著馬車趕來,卸糧、裝車一氣嗬成。負責押運的鏢師回來報信:“姑娘,漕船沿途冇遇到年家的人,沈總督的漕兵看得嚴,連靠近的可疑船隻都被攔下來了。士兵們聽說糧到了,都跑到碼頭來等,看到糧袋上的‘瑞祥號’標記,都歡呼起來,說‘江夫人冇騙咱們,真的送糧來了’!”
江蘭看著鏢師帶回的“糧草簽收單”,上麵有士兵代表趙勇的簽字,還有按的紅手印,心裡滿是踏實。沈文淵也派人送來訊息:“白河漕渠清淤後,漕船效率提高了三成,百姓的漕糧稅明年可以減一成,這都多虧了蘭馨銀行的貸款。以後若有軍需或民生物資要運,漕運衙門隨時配合。”
當天晚上,江蘭在書房裡寫下《漕運通道總結》:一、成果:打通通州→天津→張家口漕運通道,運糧時間縮短十天,損耗降至5%(陸路損耗15%),成功避開年家陸路封鎖;二、合作:以5萬兩低息貸款助漕渠清淤,換漕運長期支援,實現雙贏;三、後續:利用漕運通道,下月開始運送西北冬衣(蘭馨織坊製作的耐冬布冬衣),同時開通“漕運民生線”,幫百姓運送糧食、布料,降低運輸成本。
寫完總結,窗外的雪已經停了,月光灑在紙上,“漕運民生線”幾個字格外清晰。江蘭知道,打通漕運通道,不僅是解了西北的糧荒,更是為新政開辟了一條“民生運輸線”——以後新政的物資,不僅能靠鏢局,還能靠漕運,雙管齊下,效率更高,年家再想封鎖,也冇那麼容易了。
第二天一早,江蘭帶著漕運路線圖去了養心殿,把打通漕運的事告訴胤禛。胤禛看著路線圖,又看了士兵的簽收單,高興得拍了禦案:“江蘭,你又立了一大功!有了漕運通道,西北的軍需再也不用怕年家封鎖了!朕要下旨嘉獎沈文淵,還要讓蘭馨銀行把低息貸款的法子推廣到其他省份,幫地方解決民生難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江蘭躬身道:“皇上過獎了,這都是沈總督配合、團隊努力的結果。臣已計劃用漕運運冬衣,下月就能送到西北,讓士兵們冬天不受凍。”
離開養心殿時,蘇培盛笑著說:“江夫人,老奴剛聽說,年羹堯得知漕運通了,氣得在西北軍營摔了茶杯,說‘沈文淵胳膊肘往外拐’。現在朝堂上都在誇您‘有辦法’,連張廷玉大人都跟皇上說‘江夫人是新政的福將’呢!”
江蘭笑著道謝,心裡卻很清楚——這隻是與年家較量的又一次勝利,年羹堯不會善罷甘休,接下來還會有更多阻礙。但她有信心,有漕運這條新通道,有沈文淵這樣的盟友,有家人和團隊的支援,還有百姓的信任,就算年羹堯再怎麼反撲,也擋不住新政的推進,擋不住民生的改善。
回到醫館,江王氏正在給江蘭縫新的棉袍,丫蛋在一旁幫忙穿針引線。江王氏笑著說:“蘭丫頭,俺聽碼頭的老周頭說,現在百姓都盼著漕運民生線開通,說以後買江南的布料,再也不用花高價了。你大哥昨天還說,他所在的兵營,也盼著你運的冬衣呢,說去年的冬衣太薄,今年有了耐冬布的,肯定暖和。”
江蘭拿起棉袍的一角,摸了摸厚實的布料,心裡暖暖的。她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一點點改變這個時代——從護理坊到蘭馨醫館,從瑞祥號到漕運通道,每一步都離不開“民生”二字。而這,正是她作為穿越者,作為時代變革者,最堅定的初心。
夕陽西下,蘭馨醫館的燈漸漸亮起。江蘭坐在書桌前,開始整理西北冬衣的運輸計劃,筆尖在紙上劃過,留下堅定的字跡。她知道,打通漕運通道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事要做——幫百姓降低運輸成本,幫士兵解決冬衣問題,幫新政在西北紮下更深的根。而她,會一直走下去,用自己的所知所學,為大清的百姓,為新政的未來,拚出一條更寬廣、更平坦的路。
欲知下文如何,請先關注收藏點讚!謝謝!
喜歡大清卷王:開局給雍正打工請大家收藏:()大清卷王:開局給雍正打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