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清卷王:開局給雍正打工 > 第90章 與國外使交流護理經驗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清卷王:開局給雍正打工 第90章 與國外使交流護理經驗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雍正五年暮春,京城的驛館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荷蘭東印度公司使節範德堡、葡萄牙澳門總督派來的使節羅德裡格斯,還有隨行使團的醫官與翻譯。他們此次來京,本是為商議通商事宜,卻在與內務府官員閒談時,聽聞了一件新鮮事:“京城有座護理坊,憑草藥膏劑治凍傷、編期刊傳經驗,連軍隊傷兵康複率都提了五成,百姓稱其‘活菩薩坊’。”

範德堡是個對東方技藝極感興趣的荷蘭人,當即拉住官員追問:“這護理坊的主人是誰?真有如此能耐?”官員笑著答:“是四品誥命江蘭,女子出身,卻憑現代護理之法攪動民生,連皇上都讚她‘新政砥柱’。”羅德裡格斯也來了興致——葡萄牙在海外殖民時,常因船員、士兵傷口感染折損人手,若真有能降死亡率的護理之法,實乃急需。

次日早朝,範德堡便向胤禛遞上國書,懇請“親訪護理坊,觀摩護理之術,願以本國醫療經驗相換”。胤禛看向階下的張廷玉,張廷玉躬身道:“江蘭護理坊近年聲名遠播,今外國使節求訪,既是對大清護理之術的認可,也是傳播新政民生成果的良機。臣以為,可準其所請,讓江蘭主持交流,顯我大清人才之盛。”

胤禛頷首,傳旨:“準荷蘭、葡萄牙使節訪護理坊,江蘭負責接待,許其展示護理成果,亦許其與使節探討醫術,不得有誤。”

訊息傳至護理坊時,江蘭正帶著學員修訂“夏季防中暑護理方案”。春桃捧著內務府送來的“使節資料”進來,指尖劃過“荷蘭醫官擅長傷口消毒”“葡萄牙有海外船員護理經驗”的字樣,興奮道:“姑娘!外國使節專門來見您,還說要分享他們的醫療法子,這可是從未有過的事!”

江蘭放下手中的方案,心裡泛起波瀾。穿越前她在醫學院學過國外護理史——17世紀荷蘭已有初步的傷口消毒理念,葡萄牙因航海需求,對船員常見的壞血病、外傷護理有實操經驗。這不僅是展示護理坊成果的機會,更是吸收國外先進理念、補全清代護理短板的契機。“傳下去,”江蘭起身整理四品誥命補服,“把《護理學報》近三期、防凍膏樣品、護理實操工具都備好,再選十名優秀學員,準備演示骨折包紮、小兒驚厥應對,務必讓使節看到真東西。”

三日後,範德堡、羅德裡格斯帶著四名醫官、兩名翻譯,在蘇培盛的陪同下,抵達護理坊。馬車剛停穩,就見江蘭身著石青色雲雁補服,站在坊門前迎接,身後是列隊整齊的學員,手裡捧著護理工具與成果冊。

“江誥命閣下,”範德堡率先上前,用生硬的漢語問候,身後的翻譯連忙補充,“範德堡使節說,久聞您以護理之術惠澤萬民,今日得見,榮幸之至。”

江蘭微微頷首,引著眾人往裡走:“使節遠道而來,一路辛苦。護理坊雖小,卻藏著我大清百姓的護理智慧,今日便請諸位一一觀摩。”

走進護理坊的“成果陳列室”,牆上掛滿了《護理學報》的樣刊,案上擺著防凍膏、暖冬膏的陶罐,還有分層護理的示意圖(宮廷護理、軍隊護理、民間護理)。江蘭拿起最新一期《護理學報》,翻到“地方實踐”欄,指著蘇州漕運護理的插圖:“此欄記錄各地護理分坊的實操經驗,如江南潮濕,便教工匠用艾草煮水擦身防瘡;西北乾燥,便用羊毛布包紮適應氣候。創刊至今,已助五萬餘百姓解決護理難題。”

範德堡接過學報,目光停在“你問我答”欄的“老人類風濕護理”上,讓翻譯問道:“貴國護理之術,竟如此關注普通百姓?我荷蘭雖有醫館,卻多為貴族服務,尋常民眾難享其利。”

“護理本是為萬民而生,不分貴賤。”江蘭指著案上的防凍膏,讓學員取來溫水,演示塗抹,“此為‘暖冬膏’,以豬油、艾草、生薑熬製,去年冬季推廣後,京城凍傷率下降七成五,西北士兵凍傷率從四成降至一成。”

羅德裡格斯伸手蘸了點藥膏,指尖傳來溫熱的觸感,帶著淡淡的艾草香。他讓翻譯問:“此膏能在寒冷地區長期使用嗎?我葡萄牙船員在北大西洋航行時,常因嚴寒凍傷,至今未有良策。”

“可因地製宜調整配方,”江蘭答,“若在海上,可用船上易得的椰子油代替豬油,加曬乾的海鹽防潮,效果同樣顯著。”羅德裡格斯眼睛一亮,讓醫官立刻記下配方,連聲道:“此法實用!若能推廣,我葡國船員必當受益。”

穿過陳列室,便是護理坊的實操場。十名學員已備好道具——稻草人模擬骨折傷兵,竹籃裡躺著“驚厥小兒”(由學員假扮)。江蘭示意學員開始演示:學員孫強取來兩根木棍,按“分段包紮法”,先固定傷肢,再用棉布條交叉纏繞,鬆緊度恰好能伸入一指。“此法可避免骨折移位,”江蘭在旁解說,“之前西北士兵用此法,骨折康複時間從四十日縮短至二十日。”另一旁,學員林巧快速將“小兒”側臥,解開衣領,用溫水擦拭額頭,再按壓人中,不過片刻,“小兒”便“甦醒”。“驚厥若處理不及時,易致小兒夭折,”江蘭補充,“此法推廣後,京城小兒驚厥死亡率下降六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荷蘭醫官霍夫曼看得仔細,突然讓翻譯問:“若骨折伴隨傷口出血,該如何處理?我荷蘭醫官常用煮沸的葡萄酒消毒傷口,不知貴坊有何良策?”

江蘭讓學員取來烈酒與艾草粉:“我大清用高濃度米酒消毒,再敷艾草粉止血,米酒易得,艾草隨處可見,更適合百姓與軍隊使用。”說著,讓學員用豬肉模擬傷口,演示消毒、敷藥、包紮的全過程,動作利落,步驟清晰。

霍夫曼上前檢視豬肉“傷口”,見艾草粉牢牢吸附在傷口處,冇有滲血,不由點頭:“此法簡便有效,比葡萄酒消毒更易普及,值得學習。”

演示結束後,眾人移步護理坊議事廳。案上擺著茶水與點心,江蘭讓春桃奉上《護理倫理規範》,笑著說:“護理不僅是技術,更是人心。此規範明確‘平等待患’‘廉潔收禮’,確保護理員待百姓如家人,這也是護理坊能獲民心的根本。”

範德堡翻看規範,看到“不推諉病患”一條,不由感歎:“我荷蘭醫館常有因病患貧窮而推諉之事,貴坊能以倫理約束護理員,實乃高明。”

待眾人落座,江蘭主動開口:“諸位遠道而來,必有海外護理之經驗,還望不吝賜教。我大清護理雖有成效,卻也有短板——如長期航海人員的壞血病護理、大規模外傷後的感染防控,皆需向諸位學習。”

霍夫曼率先發言,讓翻譯遞來一本手寫的“醫療記錄冊”——上麵用荷蘭文記錄著病患姓名、病症、處理方法、康複時間,還有簡單的插圖。“我荷蘭醫館要求醫官詳細記錄每例病患,”霍夫曼說,“既可追溯護理效果,也可積累經驗,避免重複犯錯。”

江蘭接過記錄冊,指尖劃過清晰的表格,心裡一亮——清代護理記錄多為零散手劄,無係統格式,常因記錄不全導致後續護理失誤。“此法甚妙,”江蘭當即讓春桃取來紙筆,“我護理坊可借鑒此法,製作‘護理記錄表格’,標註姓名、病症、處理步驟、複診時間,讓學員按表記錄,既規範又高效。”

霍夫曼又提到“傷口消毒的進階之法”:“除煮沸的葡萄酒,我們還會用蒸餾法提取高濃度酒精,消毒效果更佳,隻是蒸餾設備複雜,不易普及。”

江蘭眼睛微亮——她穿越前學過簡易蒸餾裝置的製作。“可用陶罐、銅管自製蒸餾設備,”江蘭在紙上畫出草圖,“以米酒為原料,蒸餾後可得高濃度酒精,雖不及貴國設備精良,卻能應急使用,適合軍隊與地方分坊。”

霍夫曼看著草圖,連連驚歎:“江誥命聰慧過人!此法可解酒精獲取之難,若能成功,必能大幅降低傷口感染率。”

羅德裡格斯則分享了葡萄牙船員的護理經驗:“我葡國船員長期在海上,易患壞血病,後發現多吃檸檬、橙子可預防;若遇外傷,可用船上的帆布撕成布條,浸泡海水煮沸後包紮,能暫防感染。”

“壞血病?”江蘭追問,“症狀是否為牙齦出血、四肢無力?”

羅德裡格斯點頭:“正是!此前因壞血病,我葡國一艘商船折損過半船員,後按此法,再無大規模患病之事。”

江蘭心裡一沉——清代漕運船員、沿海漁民也常有類似症狀,卻一直誤以為是“水土不服”,從未找到病因。“檸檬、橙子在海上不易儲存,”江蘭思索道,“我大清南方盛產柑橘,可將其製成陳皮、果乾,方便攜帶;北方則可用曬乾的山楂、紅棗替代,雖效果稍遜,卻能應急。”

羅德裡格斯讓翻譯記下:“此法可行!我葡國也有將水果製乾的做法,隻是未想過用山楂、紅棗,回去後必當試驗。”他還補充道:“海上潮濕,藥材易黴變,我們會將草藥與海鹽混合儲存,不知貴坊有何良策?”

“可將草藥與石灰粉分層存放,”江蘭答,“石灰能吸潮,比海鹽效果更佳,且成本更低,適合大規模使用。”羅德裡格斯連忙讓隨員記錄,笑著說:“今日交流,收穫遠超預期,江誥命的智慧,令我欽佩。”

交流過半,葡萄牙醫官科斯塔卻提出質疑,他指著案上的防凍膏,讓翻譯問:“此膏雖能防霜凍,卻無科學依據,恐難長久。我葡萄牙有化學家研製的油脂膏,經實驗驗證,防霜凍效果可維持三日,不知貴坊的藥膏能維持多久?”

江蘭並未動怒,而是讓春桃取來“冬季凍傷統計冊”,翻到西北軍營的數據:“貴國油脂膏效果雖佳,卻需化學家研製,難以普及。我坊防凍膏在西北推廣時,經五千人次試用,平均防霜凍效果維持兩日,且原料易得,成本僅為油脂膏的十分之一。”她又讓學員取來兩塊豬肉,一塊塗防凍膏,一塊塗科斯塔帶來的油脂膏,置於窗外寒風中。

兩時辰後,眾人檢視豬肉——塗油脂膏的豬肉表麵結了薄霜,塗防凍膏的豬肉卻依舊溫潤。科斯塔上前觸摸,臉色微變:“竟有如此效果?原料普通,卻能與化學家研製的藥膏媲美,實在不可思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護理之術,貴在實用與適配,”江蘭溫和道,“貴國油脂膏適合貴族與軍隊,我坊防凍膏適合百姓與基層,無優劣之分,隻需因地製宜。”

荷蘭使節範德堡也有疑慮:“貴坊護理多依賴草藥與經驗,缺乏係統的醫學理論支撐,恐難成體係。”

江蘭取來《護理學報》的“研究新得”欄,指著“燙傷護理改良”的實驗數據:“我坊每推廣一項護理技術,必做三次以上試驗,記錄溫度、時間、效果,如燙傷冷水衝淋,經兩百人次試驗,確定‘一刻鐘’為最佳時長,並非僅憑經驗。”她還讓周院判(受邀參與交流)補充:“太醫院已將護理坊的試驗方法納入醫官考覈,未來將逐步建立‘護理試驗體係’,以理論支撐技術。”

範德堡翻看數據記錄,見上麵詳細標註著“試驗人數、失敗案例、改進方法”,不由頷首:“原來貴坊早已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是我之前誤解了。”

交流直至日暮,使節們才意猶未儘地離去。臨彆前,範德堡與江蘭約定:“願定期寄送荷蘭醫療期刊,亦盼貴坊《護理學報》能傳至荷蘭,讓兩國護理經驗互通有無。”羅德裡格斯也遞上葡萄牙船員護理手冊的副本:“此手冊記錄了海外護理的實操方法,望能為貴坊提供參考。”

送走使節,江蘭立刻召集團隊,在議事廳召開“交流成果轉化會”,將學到的理念轉化為可落地的計劃:江蘭讓春桃牽頭,參考荷蘭醫療記錄冊,設計“大清護理記錄表格”,分為“病患資訊”(姓名、年齡、病症)、“護理步驟”(消毒、用藥、包紮)、“複診記錄”(康複情況、調整方案)三部分,每欄留空,方便學員填寫。“下週起,所有護理所、分坊必須使用表格記錄,每月抽查,確保規範。”江蘭強調,“好的記錄能幫我們發現問題,積累經驗,這是護理坊走向係統化的關鍵。”

同時,江蘭讓研究室的學員按手繪草圖,用陶罐、銅管製作簡易蒸餾設備——陶罐裝米酒,銅管連接陶罐與冷卻器,加熱陶罐,米酒蒸汽經銅管冷卻後,便能得到高濃度酒精。“先在京城護理所試用,”江蘭說,“若效果好,便製作圖紙,發送至地方分坊,讓軍隊、醫館都能用上酒精消毒。”

針對特殊場景護理,江蘭團隊還製定了專項方案:航海漕運護理方麵,結合葡萄牙經驗,製定“船員護理手冊”——教船員將柑橘製乾、用石灰儲存草藥、海水煮沸消毒傷口,先在通州漕運試點,再推廣至沿海漁民;大規模外傷護理方麵,參考荷蘭消毒理念,製定“軍隊外傷應急方案”——提前準備酒精、艾草粉、棉布條,按“消毒→止血→包紮”的順序處理,降低感染率。

江蘭還計劃讓《護理學報》增設“海外護理”欄,每期刊登荷蘭、葡萄牙的護理經驗,由翻譯協助翻譯;同時,將護理坊的成果(如防凍膏配方、分段包紮法)整理成外文版,通過使節寄往荷蘭、葡萄牙。“護理無國界,”江蘭對團隊說,“我們既要傳播大清的護理智慧,也要吸收國外的先進理念,這樣才能讓護理坊走得更遠。”

次日,江蘭將交流成果與規劃,詳細寫進奏摺,呈給胤禛。養心殿內,胤禛翻看奏摺,看到“改進護理記錄”“研發蒸餾設備”“製定航海護理方案”的內容,不由笑道:“你不僅能展示成果,還能吸收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實乃難得。今外國使節因護理坊而讚我大清,這比派多少使者宣講新政都管用。”

張廷玉在旁補充:“江蘭此次交流,既傳播了大清的民生成果,又為新政外交添了助力。荷蘭、葡萄牙使節已在國書中提及‘願與大清深化醫療合作’,這對推動通商、穩固邊疆,都有裨益。”

胤禛當即下旨:“準護理坊研發蒸餾設備,內務府撥銀兩百兩支援;‘海外護理’欄的翻譯工作,由翰林院協助;著江蘭負責‘中外護理交流’事宜,許其直接與使節通訊,無需經禮部中轉。”

旨意傳到護理坊時,學員們正在製作簡易蒸餾設備。江蘭拿著聖旨,對團隊說:“皇上的支援,是對我們的認可。往後,我們不僅要做好國內護理,還要讓大清的護理智慧走向海外,也要把國外的好經驗引進來,讓護理坊成為中外交流的橋梁。”

春桃笑著說:“姑娘,荷蘭使節剛派人送來一箱醫療期刊,還說範德堡使節盼著您的《護理學報》早日寄去呢!”

江蘭接過期刊,指尖劃過封麵的荷蘭文,心裡滿是憧憬。她知道,與外國使節的交流,不僅是一次簡單的技術探討,更是護理坊從“國內民生推動者”向“國際交流參與者”轉變的標誌。這不僅能補全清代護理的短板,更能借護理交流推動新政外交,讓大清的民生成果被世界看見。

夜幕降臨時,護理坊的研究室還亮著燈。江蘭和周院判一起,翻看荷蘭送來的醫療期刊,雖然大多是荷蘭文,但插圖清晰——有傷口消毒的步驟,有船員護理的場景,還有簡單的醫療設備圖紙。“這個蒸餾設備,我們可以改進一下,用銅罐代替陶罐,更耐用。”周院判指著圖紙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江丫蛋則在整理“航海護理方案”,把葡萄牙的水果製乾法,與大清的山楂、紅棗結合,畫出“北方船員水果乾製作步驟圖”。“姐姐,這樣北方船員也能預防壞血病了!”江丫蛋興奮地說。

江蘭看著眼前忙碌的身影,突然意識到:護理從來不是孤立的技術,而是跨越國界、連接人心的紐帶。荷蘭的消毒理念、葡萄牙的航海護理經驗,與大清的草藥智慧、民生關懷相結合,能創造出更適合百姓、更貼合時代的護理之術。而她,作為這場跨文化交流的推動者,正用現代知識與清代實際為基,為這個時代搭建起一座“互鑒之橋”——既讓東方護理走向世界,也讓西方經驗服務大清民生。

此刻的驛館,範德堡正與霍夫曼討論:“江蘭的護理之術,既有民生溫度,又有實操智慧,若能將《護理學報》引入荷蘭,必能改變我國醫療貴族化的現狀。”霍夫曼點頭:“她設計的簡易蒸餾設備,解決了酒精普及難題,我已將圖紙傳回荷蘭,相信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羅德裡格斯則在給澳門總督的信中寫道:“大清護理坊的江蘭誥命,智慧過人,其防凍膏、分段包紮法,對我葡國船員護理大有裨益。建議與護理坊建立長期交流機製,以醫療合作推動通商發展。”

江蘭站在護理坊的窗前,看著窗外的月光,心裡滿是堅定。她知道,與外國使節的交流,隻是護理坊“國際化”的起點——未來,她將帶著吸收的先進理念,升級護理技術、完善護理體係,讓護理坊不僅成為大清新政的民生支柱,更成為中外醫療交流的重要平台。而這,不僅是她“卷王之路”的又一跨越,更是她從“穿越者”到“時代變革者”的蛻變中,極具國際視野與互鑒智慧的一筆。那盞亮在研究室的燈,不僅照亮了眼前的期刊與圖紙,更照亮了這個時代“開放互鑒、共促民生”的光明前路。

欲知下文如何,請先關注收藏點讚!謝謝!

喜歡大清卷王:開局給雍正打工請大家收藏:()大清卷王:開局給雍正打工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