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潛火隊 第232章 搜身
-
自燃的鬼話,隻是表象。真金斷不能信。
試捲上做手腳,張擇端率先表示附議。
“試捲上做手腳,不是冇可能。之前曾經有人做戲法騙人,用的便是這樣的招數。”張擇端又補充道。
此前,汴梁街頭有過鐘馗發怒的傳聞。
多年前,有外地來的術士李靈道聲稱可以請神遣將,召喚出各路神仙,斬妖除魔,辯善惡,識姦凶。
李靈道按說和張擇端本是同行。
彆的術士擅長煉丹製藥,他不是,他擅長畫畫。
除了畫符,更擅長畫像,鐘馗也好,真武大帝也罷,甚至也有城隍神和龍虎山張天師。
張天師本名張道陵,乃是龍虎山道士,在民間,張天師同樣是斬妖除魔保平安的一把好手。
無論是誰的畫像,在他的手下,揮筆而就。
之後,唸咒灑符,請這些人下凡來。
他隨便一念,竟可以讓畫像自燃。
火焰之中,鐘馗當真似複活一般,火眼金睛,怒目而視。
這便是請神。
憑藉這一手絕活,李靈道的名字家喻戶曉,一時間,不少人家請他斬妖除魔,其中也不少望族名流。
後來,官府命令懲治民間術士詐為鬼神的事件,因此這一批術士逐漸銷聲匿跡。
不過如今,官家寵信林靈素,事實上迷信方術的風氣一時又刮遍了整個京城。
滿朝文官中有不少心中反對,可是無人敢言,久而久之,大家紛紛自我勸慰,言亦無用。
林靈素號稱精通雷法,曾經獻給官家神霄金丹,獲封通真達靈元妙先生,如今正得寵。
除了林靈素之外,術士郭京也深得信任,他號稱可以召喚六甲神兵。
楚王好細腰,後宮多餓死。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這兩位術士在朝,風氣不歪纔怪。
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不過話說,李靈道當然之所以被識破,便是有人指出他的請神不過是戲法,他的畫墨之中加入了,
其實是因為鐘馗畫像裡加入了硫黃粉,硫黃與墨粉結合,摻靠近炭火會發生爆燃。
不少術士揮灑符紙,符紙隨即在空中爆炸的把戲也是如此。
“如若是墨粉中摻了硫黃,那麼在烘烤試卷的時候,石軍很容易便會爆燃。”張擇端最後總結道。
李學士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他巴不得現在有個說法能夠立馬讓他擺脫嫌疑。
黃判官立馬又道:“既然如此,立刻把所有考生看起來。立刻搜身!”
他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立功的機會。
“等下,還有一處疑點。”真金又說。
“哪裡這麼多疑點?很明顯,是考生私自夾帶特製墨錠,故意縱火。縱火犯定然就在這些考生中間,跑不了了。”黃判官又道。
“這個縱火犯,怎麼保證一定會引燃呢?加入硫黃粉之後,墨跡雖然變成了易燃之物,但烘烤之時,怎麼就能保證一定能夠引燃呢?火神行事,一定要滴水不漏才行。”
張擇端想了想又道:“考生入場,都會自帶燭籠,如果不行,燭籠在手,放火還有後手。”
燭籠是一種防風鐵架蠟燭台,小巧輕便,攜帶方便。
本來燭籠是為考生書寫照明之用,當然,用來縱火更是方便。
想到這裡,真金歎道:“是了,搜身。”
起火之後,考場也進入戒菸狀態。
任何考生以及考官都還是被鎖在院內。
當下,正好展開調查。
首先便是搜身,可搜身之事,對於這些文人士大夫來說,簡直比嚴刑拷打還要難以接受。
在進入考場前,他們已經是被搜身完畢。
大宋最對讀書人最是井中。早年,宋太宗認為入考場需要解衣搜身的辦法不妥,是對考生的尊嚴的侮辱。
因此,這辦法曾經有一段時間廢止。
但後來科考中作弊事件多發,又不得不恢複瞭解衣搜身。
解衣搜身的過程中,禁止考生攜帶任何書物入場,甚至連考生包裹筆墨紙硯用的紙張,也一律限用青紙,以防用色紙來做小抄。
既然入場前已經搜了個體無完膚,考生們聽到還要搜身的時候,立刻炸了鍋。
“怎麼還要搜身?難道你們查案便隻會搜身,不知動腦?”
“無能蛀蟲,看守考場不力,反倒是懷疑我們,無用!無能!無恥!”
“你們不妨直說,我們都是縱火犯,把我們全抓了去!”
“對,我們是縱火犯,我們就是想燒掉這十年寒窗的辛苦,燒掉未來的大好前途!”
“要搜就搜,看看,罵起人來也是刻薄刁鑽。
一時間,吵得已經是亂紛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