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仁傑之裂國 第103章 狄公疑雲
宋州,漕運樞紐,地處汴水與古汴渠交彙之處,舟楫往來,帆影如織。
狄仁傑在此已暗中查訪數日,憑借“百騎”精銳之力,確實摸到了一些漕幫異動與物資非常規調運的蛛絲馬跡,但對手行事極為謹慎,核心線索依舊隱藏在重重迷霧之後。
這日午後,秋雨瀟瀟,狄仁傑正在下榻的隱秘院落中,對著宋州水係圖凝神思索,親隨護衛引著一人匆匆而入。
來人滿身風塵,衣袍被雨水打濕大半,正是張承翊加派來的第二名信使。
“閣老!洛陽急報!”信使單膝跪地,聲音因急促而略帶沙啞,雙手高高捧起兩支密封的銅管。
狄仁傑心中一凜,接過銅管,揮手讓信使先去休息用飯。
他迅速拆開第一支,裡麵是孫敬之對那詭異童謠的詳細分析,字裡行間透露出強烈的不安與警惕。
看到“洛水漲,皇城蕩;天狗來,女皇喪”這幾句,以及孫敬之關於其背後必有精通文墨、星象之人操縱的推斷,狄仁傑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
他立刻又拆開第二支銅管,裡麵是張承翊關於漕運司丞王元“酒後失足”溺亡一事的緊急稟報,以及孫敬之查到的王元屢次上書請求加固堤壩的背景。
兩封信並置案頭,狄仁傑的目光在“洛水漲”與“王元溺斃洛水”之間來回掃視,一股冰冷的寒意自脊椎升起,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
“童謠惑眾於前,漕官暴斃於後…皆指向洛水!”狄仁傑猛地站起身,在室內踱步,雨水敲打窗欞的聲音彷彿都帶著殺機,“好一個‘內困’之策!好一個幽冥司!其出手果然狠辣刁鑽!”
他不再猶豫。
宋州的線索固然重要,但洛陽顯然是幽冥司此番陰謀更核心的舞台,童謠與官員之死便是明證!
他必須立刻回去!
“備馬!輕裝簡從,即刻返京!”狄仁傑沉聲下令,語氣不容置疑。
日夜兼程,風塵仆仆。
狄仁傑僅帶著四名“百騎”護衛,以最快的速度趕回了洛陽。
他甚至未及回府梳洗,便徑直命車駕轉向萬年縣衙。
萬年縣令聞聽狄閣老親至,驚得慌忙出迎。
狄仁傑麵無寒暄,直接道:“帶本閣去殮房,我要親驗王元屍身。”
縣令不敢多言,連忙引路。
陰冷的殮房內,王元的屍身因儲存尚可,腐敗跡象並不嚴重。
狄仁傑屏退左右閒雜人等,隻留縣令與仵作在旁。
他挽起袖口,麵色沉靜如水,親自上前驗看。
他先仔細檢視了屍表,尤其是口鼻周圍的蕈狀泡沫,確認溺亡為主要死因。
隨後,他重點檢查了王元的雙手。
手指因浸泡略有腫脹,但指甲縫隙間那些深色的淤泥依舊可見。
狄仁傑用銀簪小心翼翼地將些許淤泥刮出,置於白瓷盤中,湊到燈下仔細觀察。
那淤泥顏色青黑,質地細膩粘稠,其中夾雜著極細微的、棱角分明的石英砂粒。
“這不是洛水岸邊常見的黃褐色沙土。”狄仁傑緩緩開口,聲音在寂靜的殮房中格外清晰,“此乃‘青膠泥’,混合了特選的夯實用細砂,是官家修築重要堤壩、尤其是閘口、墩台等關鍵部位時,專用的防滲材料!”
縣令和仵作聞言,麵麵相覷,額上見汗。
狄仁傑不理他們,又取過一盞清水,用銀匙撬開王元緊咬的牙關,取了些許胃內溶物,投入水中。
隻見那些食物殘渣緩緩散開,水中卻並無絲毫酒液應有的渾濁或氣味。
“胃內無酒。”狄仁傑目光銳利如刀,直射縣令,“萬年縣‘酒後失足’的結論,從何而來?!”
縣令腿一軟,差點跪倒,顫聲道:“是…是依據其友人證詞…”
“證詞?”狄仁傑冷哼一聲,“友人隻見其‘微醺’離席,爾等便斷定其‘酩酊大醉’以致失足?王元指甲縫中嵌有堤壩專用的‘青膠泥’,他臨死前,必定到過堤壩工地,或者與攜帶此泥的人有過近距離接觸!一個要去堤壩的人,會讓自己醉到不省人事嗎?”
他頓了頓,聲音愈發冰冷:“此二者,已足可證明,王元絕非簡單失足落水!他是在清醒狀態下,被人謀害,棄屍洛水!其目的,恐怕正是因為他屢次上書,揭露堤壩隱患,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刹那間,那詭異的童謠再次在狄仁傑腦海中回響——“洛水漲,皇城蕩”!
王元之死,童謠預言…
兩者如同破碎的鏡片,在這一刻被狄仁傑的思維強行拚合在一起,映照出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
這不是孤立的事件!
這是一個龐大陰謀鏈條上,清晰可見的一環!
幽冥司在行動。他們一邊散佈童謠,製造“天罰”輿論,一邊毫不留情地清除那些可能阻礙他們計劃、瞭解堤壩真實情況的官員!
王元,就是第一個犧牲品!
“此案,萬年縣不必再管。”狄仁傑斬釘截鐵,對縣令下令,“屍身嚴密看守,所有卷宗證物,即刻移交大理寺!本閣要親自督辦!”
說完,他不再看那麵如土色的縣令,轉身大步走出殮房。
秋風吹動他沾染了旅途塵土的袍袖,帶來陣陣涼意,卻吹不散他心頭的沉重與怒火。
返回狄府的馬車上,狄仁傑閉目凝神,腦海中思緒如電。
王元之死,撕開了一道口子,但也打草驚蛇。
對手如此狠辣果決,絕不會隻有這一步。
下一個目標會是誰?
是同樣瞭解堤壩內情的水利監官員?
還是…?
他猛地睜開眼,對車外護衛沉聲道:“再快些!回府後,立刻讓承翊和敬之來見我!”
必須爭分奪秒!
必須在幽冥司再次動手之前,抓住他們的尾巴!
這彌漫神都的疑雲,必須由他親手撥開!
(第103章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