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仁傑之裂國 第114章 將計就計
許青那封被截獲的密信,如同一把雙刃劍,既揭示了迫在眉睫的危機,也提供了一個絕地反擊的契機。
狄仁傑捏著那張寫著“狄已疑堤,速決”的紙條,眼中閃爍著冷靜而睿智的光芒。
“他們想快,我們便讓他們快起來。”狄仁傑的聲音在書房內回蕩,帶著一種掌控全域性的沉穩,“許青這條線,現在動不得。非但不能動,我們還要幫他‘順利’地把訊息送出去,隻不過,這訊息得按我們的意思來改一改。”
孫敬之立刻領會:“老師的意思是…修改密信內容,誤導幽冥司?”
“正是。”狄仁傑頷首,“承翊,你立刻去找一位模仿筆跡的高手,依照許青的筆跡和密碼規則,重新寫一份密信。內容改為…”
他略一沉吟,字斟句酌道:“‘狄已疑堤,定於明日赴汴州覈查舊案,約需五日。堤事可緩圖之,或待其歸。’”
張承翊眼睛一亮:“妙計!假意透露您將離開洛陽,讓他們以為有了充足的時間,從而放鬆警惕,甚至可能按原計劃行動,這便給了我們甕中捉鱉的機會!”
“不僅如此,”狄仁傑補充道,“‘緩圖之’與‘或待其歸’之間,留有餘地,既可避免過於急切引起懷疑,又能暗示他們若想行動,眼下正是狄某不在的‘空窗期’。以幽冥司行事之縝密,他們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必定會派人前往堤壩確認情況,或進行最後的佈置。”
計策已定,立刻執行。
張承翊很快找來可靠之人,完美仿造了許青的筆跡與密碼,將修改後的密信重新封入竹管。
隨後,他親自帶隊,巧妙地在城南另一處幽冥司可能使用的備用聯絡點附近,製造了一場小小的“意外”——一隻“受傷”的灰鴿“恰好”被他們“發現”並“救治”,而那封密信,則“幸運”地未被損壞,並由他們“無意中”幫助這隻“忠誠”的信鴿繼續飛向了其原本的目的地。
做完這一切,張承翊回報狄仁傑:“信已‘順利’送出。接下來該如何?”
“接下來,便是要讓這出戲做得更真。”
狄仁傑道,“明日一早,我便大張旗鼓,擺開儀仗,聲稱奉旨前往汴州覈查一樁積年舊案,預計五日方回。你與敬之留守洛陽,做出一副群龍無首、暫緩調查的態勢。”
“那堤壩那邊?”張承翊關切地問。
“明麵上,所有監控人手撤回大半,隻留少數眼線,做出因我離去而鬆懈的假象。”狄仁傑目光銳利,“暗地裡,你親自挑選‘百騎’中最精銳的力量,由你親自率領,提前秘密埋伏於龍門堤左右。要選最能忍耐、最擅隱匿的好手,攜帶勁弩繩索,我要你們像石頭一樣埋在土裡,像影子一樣融於夜色,沒有我的訊號,即便刀架在脖子上也不得妄動!”
“末將明白!”張承翊肅然領命,“定叫那幫宵小有來無回!”
次日,狄仁傑果然依計而行。
狄閣老奉旨離京赴汴州公乾的訊息,迅速在洛陽官場傳開。
狄府門前車馬喧囂,儀仗齊全,狄仁傑身著官袍,與前來送行的官員們拱手話彆,隨後登上官船,順洛水而下,場麵做得分外逼真。
訊息靈通的幽冥司,必然通過其他渠道印證了狄仁傑離京的訊息。
而許青那封“證實”狄仁傑疑堤卻又暫時離開的密信,無疑極大地“緩解”了他們的焦慮,並送上了一個看似完美的行動視窗。
就在狄仁傑“離開”後的第二天夜裡。
龍門堤一帶,萬籟俱寂,隻有洛水奔流不息。
白日裡,這裡似乎恢複了往日的“平靜”,隻有幾個老河工懶散地巡視。
然而,在堤壩兩側的灌木叢中、荒墳包後、甚至冰冷的河水之下,數十雙銳利的眼睛,正一眨不眨地監視著堤壩的每一個角落。
張承翊親自伏在一處蒿草叢中,身上覆蓋著枯草落葉,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他屏住呼吸,如同最有耐心的獵豹,等待著獵物踏入陷阱。
子時剛過,一道黑影,如同鬼魅般出現在堤壩之下。
此人一身緊身黑衣,動作輕盈敏捷,對堤壩環境極為熟悉,徑直朝著那幾處被狄仁傑發現並做了隱秘標記的“鼠洞”位置摸去。
他顯然不是來破壞的,而是來確認情況,或是進行最後的檢查。
黑影小心翼翼地接近第一個“鼠洞”,蹲下身,仔細檢查覆蓋的泥土和草根,確認其偽裝完好,未被觸動。
他似乎鬆了口氣,又警惕地環顧四周。
就在他準備起身,轉向第二個標記點時——
“動手!”張承翊一聲低喝,如同驚雷乍起!
霎時間,埋伏在四周的“百騎”精銳如同從地底鑽出,數十道黑影從不同方向撲向那名信使!
勁弩上弦聲、腳步踏地聲、衣袂破風聲驟然打破了夜的寂靜!
那信使反應極快,見勢不妙,毫不戀戰,身形一扭,便欲向洛水中竄去!
但張承翊豈能容他逃脫?
早已算準其退路,如同一道閃電般截住其去路,手中腰刀帶起一片寒光,封死了所有角度!
與此同時,數張堅韌的繩網從天而降,配合著四周“百騎”的圍攻,那信使縱然身手不凡,也在片刻之間被死死纏住,壓倒在地上,刀劍瞬間架頸,被卸掉關節,搜走所有可能藏毒之處。
整個過程不過幾個呼吸,乾淨利落,未給其任何自儘或傳遞訊號的機會。
火把亮起,映照出信使那張因驚怒而扭曲、卻依舊透著狠戾的陌生麵孔。
張承翊走上前,冷冷地注視著他:“幽冥司的走狗,等候你多時了。”
信使死死瞪著張承翊,喉嚨裡發出嗬嗬的怪聲,卻因下巴被卸,說不出一個字。
將計就計,首戰告捷!
終於擒住了一條來自幽冥司核心的活口!
(第114章
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