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唐狄仁傑之裂國 > 第123章 商團疑雲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唐狄仁傑之裂國 第123章 商團疑雲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龍門堤的硝煙與金墉堤的火藥危機雖暫告平息,但狄仁傑心中的弦卻繃得更緊。

信使密信中提及的“青雀之後手”與“日蝕終局”,如同兩座大山,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頭。

他知道,必須搶在日蝕之前,斬斷幽冥司的資金鏈條,揪出那個神秘的“青雀”。

與此同時,張承翊帶回的關於漕幫副幫主雷萬劫與“淮南商團”往來密切的訊息,也與孫敬之之前破譯的王樸密賬中,資金通過“晉陽櫃坊”流向“淮南商團”的記錄完美吻合。

所有的線索,似乎都指向了這個表麵上經營漕運、實則盤根錯節的龐大商團。

狄仁傑將追查“淮南商團”底細的重任,再次交給了心細如發、精通賬目的孫敬之。

孫敬之領命後,並未急於直接調查商團本身,那樣極易打草驚蛇。

他采取了更為迂迴且隱蔽的策略。

他利用狄仁傑的許可權,以戶部複核漕運關聯商號資質、優化稅賦征收為由,不動聲色地調閱了與“淮南商團”有長期、大宗業務往來的多家官方機構存檔,包括太府寺的市舶記錄、漕運衙門的船隻租賃與貨物承運檔案,乃至工部采買建材的部分記錄。

堆積如山的卷宗被秘密送至狄府一間僻靜的書房。

孫敬之埋首其中,幾乎是不眠不休,憑借著過人的耐心與對數字、規章的敏銳洞察力,開始了一場無聲的篩查。

起初,“淮南商團”的表麵賬目做得幾乎天衣無縫。

他們擁有龐大的漕船隊伍,活躍於大運河沿線,承接官糧、鹽鐵、絲綢等各類物資的運輸,生意紅火,納稅記錄也看似完整,是名副其實的“皇商”典範,甚至在幾次朝廷組織的賑災、修堤中,都有過“慷慨”捐輸的記錄,在官場上口碑頗佳。

然而,孫敬之並未被這光鮮的表象所迷惑。

他敏銳地注意到幾個難以解釋的疑點:

其一,資金流動規模與實物運輸量存在微妙的偏差。

根據漕運衙門的記錄,“淮南商團”某些年份承運的貨物總量,與其在太府寺報備的、通過各大櫃坊(尤其是“晉陽櫃坊”)結算的巨額資金流相比,存在一個不大不小、但持續存在的“溢價”。

這部分多出來的資金,被巧妙地分攤到無數筆零散交易中,若非進行大規模、長週期的資料比對,極難察覺。

其二,貿易路線存在“虛增”嫌疑。

商團的船隻報備記錄顯示,其船隊頻繁往來於江淮與洛陽之間,但孫敬之核對沿途關鍵稅卡與驛站的補充記錄時發現,部分船隻的到達與離開時間,與正常航行速度所能允許的時間存在不合理之處,彷彿某些船隻“憑空”多出了一段航程或時間。

這很可能是為了虛構貿易,製造資金往來的藉口。

其三,關聯交易錯綜複雜。

“淮南商團”與多家看似無關、實則由其暗中控製的南方小型商號、船塢、乃至礦山,存在大量內部交易。

這些交易的價格往往偏離市價,通過高價采購、低價銷售等方式,將巨額利潤層層轉移,最終使資金以“合法”貿易利潤的形式,彙集到“淮南商團”手中,完成了初步的“清洗”。

其四,境外資金流入。

在仔細核對了與胡商貿易的記錄後,孫敬之發現,有數筆來自海外(如高麗、倭國)的巨額款項,通過胡商的中轉,最終也流入了“淮南商團”的賬戶,而其對應的貨物出口記錄卻語焉不詳,或明顯與款項規模不符。

當孫敬之將這些分散的、看似微不足道的疑點,與王樸密賬中那一條條從“晉陽櫃坊”流出、注入“淮南商團”的巨額資金記錄相互對照、串聯起來時,一幅清晰的圖景終於浮現——

“淮南商團”,這個表麵上光鮮亮麗的漕運巨頭,實則是幽冥司麾下一個極其重要的洗錢中樞和資金池!

它利用自身龐大的漕運業務做掩護,通過虛構貿易、關聯交易、境內外資金擺渡等複雜手段,將幽冥司通過“晉陽櫃坊”輸送過來的黑錢(如李璟盜賣軍糧所得),以及來自其他未知渠道的巨額資金,巧妙地“清洗”成合法的商業利潤。

這些清洗後的資金,又被用於支援幽冥司的各項活動——購買硫磺、堰石等破壞物資,蓄養死士,賄賂官員,乃至為那個未知的“隕鐵玄甲”後手做準備!

“老師,”孫敬之將厚厚一疊分析報告呈給狄仁傑,語氣因激動和疲憊而微微發顫,“‘淮南商團’絕非普通商賈!它實則是幽冥司的錢囊與爪牙,其運作之精密,規模之龐大,遠超我等此前預估!那‘青雀’能調動如此巨量的資金,其身份,定然與這商團核心,乃至其背後真正的東家,脫不了乾係!”

狄仁傑翻閱著報告,看著那一條條嚴謹的資料對比和邏輯推導,眼中寒光凜冽。

他終於觸碰到了幽冥司那龐大經濟命脈的實質部分。

這個隱藏在商業帝國背後的“青雀”,其能量和危害,比一個在朝的貪官、一個在野的匪首要可怕得多!

“商團疑雲”已被撥開,露出了其下隱藏的猙獰麵目。

下一步,便是要順著“晉陽櫃坊”與“淮南商團”這條鐵索,摸到那個代號“青雀”的幕後操控者!

(第123章

收)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