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唐狄仁傑之裂國 > 第76章 宗室疑雲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唐狄仁傑之裂國 第76章 宗室疑雲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淮陽郡王李璟這個名字,如同一塊投入古井的巨石,在狄仁傑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瀾。

將所有線索——洛口倉黑幕、軍糧文書、漕幫轉運、乃至可能利用的皇家苑囿——與這位看似隻知享樂的宗室郡王聯係起來,一個原本模糊的陰影,驟然變得清晰而具體,卻也更加令人心悸。

接下來的兩日,狄仁傑動用了手中所有隱秘的資源,在不引起任何警覺的前提下,對李璟進行了更深入的調查。

他需要印證自己的推斷,更需要找到能將這位尊貴的郡王與“鼉龍”畫上等號的蛛絲馬跡。

張承翊通過軍中舊部及市井暗線,重點打探李璟近期的動向、交往的核心圈子、以及其名下產業(尤其是封地碼頭和洛陽城中貨棧)的異常情況。

孫敬之則拖著傷體,在狄仁傑的安排下,秘密查閱宗正寺部分非核心的宗室成員用度記錄、以及工部、戶部中可能與李璟封地、姻親相關的公開檔案。

零碎的資訊如同溪流,漸漸彙入狄仁傑的書房。

李璟,年近四旬,太宗皇帝之弟楚王李智雲之孫。

其父早逝,使他早早承襲了淮陽郡王的爵位。

在洛陽貴族圈中,他是出了名的風雅王爺,精於書畫,尤愛收藏古玩,府中歌姬舞伎如雲,宴飲不斷,是許多文人墨客、乃至軍中不得誌將領的座上賓。

表麵看來,這是一個典型的太平王爺,醉心風月,不同政事,也因此,在武則天當政後對李唐宗室或打壓或籠絡的氛圍中,他反而因其“無害”而過得頗為滋潤。

然而,在狄仁傑抽絲剝繭的分析下,這層“無害”的表象之下,卻隱藏著諸多耐人尋味的疑點:

其一,李璟的“風雅”開銷巨大,其郡王俸祿加上封地租稅,雖也豐厚,但遠不足以支撐他動輒千金購古玩、日夜笙歌的奢華生活。

其巨額財富的來源,一直是個謎。

有傳言說他善於經營,但其名下明麵的產業收益,似乎也難填此壑。

其二,他結交的兵部官員,並非泛泛之輩。

庫部趙郎中、以及幾位掌管倉廩文書、物資調撥的員外郎,都是他府中常客。

這種交往,若隻是尋常應酬,未免過於“專業”和“集中”。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其封地淮陽的那個碼頭。

調查發現,此碼頭雖以民間貨運為主,但規模遠超尋常封邑所需,且管理極其嚴格,李璟派有心腹家將常年駐守,等閒人不得靠近核心區域。

更有暗線回報,近幾個月來,該碼頭夜間活動頻繁,且有並非漕幫常規船隻的陌生貨船靠泊,卸貨後即迅速離去,行蹤詭秘。

其四,李璟那位出身鄭州崔氏的側妃,其家族在漕運衙門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雖然表麵看不出李璟直接乾預漕運,但通過這層姻親關係,他完全有能力獲悉漕運內部動態,甚至施加某種影響。

“老師,”孫敬之彙總著資訊,語氣凝重,“所有這些線索,單看或許都可解釋,但集中在一人身上,且都與我們追查的軍糧案、漕運線緊密關聯,這絕非巧合。李璟郡王,確實有重大嫌疑。”

張承翊也道:“狄公,末將派去監視李璟王府的人回報,這兩日王府戒備似乎比平日更嚴了些,尤其是夜間,巡更次數增加,會不會…對方有所察覺?”

狄仁傑站在窗前,望著院中在秋風中搖曳的枯枝,緩緩道:“未必是察覺了我們具體的調查方向,但銅雀苑之事,兵部之阻,乃至我們暗中探查漕幫,這些動靜加起來,足以讓心中有鬼之人提高警惕。李璟若真是‘鼉龍’,其警覺性必然極高。”

他轉過身,目光深邃:“現在,我們麵臨一個關鍵問題。即便我們有九成把握李璟就是‘鼉龍’,但沒有鐵證,一切都是空談。他是宗室郡王,沒有聖旨,無人敢動他分毫。而我們現在掌握的,趙五的賬冊是二十年前的舊事,無法直接指證現在的他;漕幫的線索鏈條太長,且難以固定;銅雀苑的焦屍和文書,也無法直接與他掛鉤。”

“我們需要一個突破口,”狄仁傑的手指無意識地在窗欞上敲擊著,“一個能直接連線李璟與當前這樁軍糧盜運案的、確鑿的突破口。這個突破口,可能就在銅雀苑內部,在那個接收了所謂‘陳糧’的苑監身上,也可能就在李璟王府內部,某個可能知情的關鍵人物身上。”

調查陷入了僵局,一種明知目標是誰,卻無法觸及的僵局。

這種僵局,往往最是熬人,也最容易讓對手抓住機會反撲。

狄仁傑深知,對手絕不會坐以待斃。

在雙方於暗中的角力達到某種臨界點時,必然會有新的事件發生,打破這脆弱的平衡。

而下一個事件,很可能就是血淋淋的。

(第76章

收)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