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唐釣魚人 > 第163章 葛家莊子長街宴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唐釣魚人 第163章 葛家莊子長街宴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葛明這張桌子旁邊還放了幾個炭盆,雖然是在戶外居然一點不冷。

葛明拉著魏攀上座,然後跟祿伯坐到了魏攀的兩邊。孫韜挨著葛明身邊坐下,葛明讓劉義挨著祿伯坐下。劉義開始不敢坐,後來被葛明按在了椅子上。

祿伯笑著說道:“小郎君,要不要講上幾句?”

葛明撓撓頭說到:“祿伯,我看還是算了,要我說隻會說吃好喝好、喝好吃好。要不你說幾句,順便把孫韜給大家介紹一下。”

祿伯點點頭,站起身來輕咳了一聲,大聲喊道:“諸位鄉親父老,老漢想要講上幾句,可好?”

“張叔(張伯)請講,咱們都聽著呢。”

祿伯喊道:“今年的日子比往年好了不少吧?”

下麵有人說到:“不但能吃飽,還能吃上肉,以前都不敢想啊。”

祿伯點點頭,接著說到:“不但能吃上肉,每家還有兩頭牛,這在滿大唐都是獨一份的。”

“都是主家仁義啊!阿郎仁義,小郎君仁義。好日子都是主家給的。”

祿伯滿意的點點頭,然後擺擺手,聲音這才小了一些。這些對人好的話不能經常說,也不能說太多,點到即止就好。

“今天老漢還有一件大事宣佈。”然後手往孫韜這邊一擺,做了個介紹的手勢,接著說到:“這位是小郎君給莊子上請來的孫先生,彆看年紀小,學問可是頂好的。這位孫先生是縣學裡最好的學生,還是大郎君的妻弟。”

一聽請來了一個先生,下麵又開始吵吵鬨鬨了。要說吃不飽飯的時候沒人想著讀書,吃飽飯了手裡還有點錢,還是希望子孫能讀點書,將來也有個好前途不是。

小郎君教了莊子上的娃子一些高深的學問,然後就沒下文了。這次好了,專門請來的先生,以後莊子上的孩子可以好好念書了。

祿伯趕緊又擺擺手,止住了下麵的議論,接著說到:“請先生的錢小郎君給出了,娃子們讀書都不用交學費。明天上午開始,就在主家廂房開始授課。”

“太好了,太好了,娃子們終於可以讀書了。”

祿伯又大聲喊道:“讀書長學問,學問可都是長在自己身上的,要是有不好好讀書的,老漢可不會輕饒。就算是老漢孫子,也照打不誤。”張富貴一聽全身抖了一下。

“老漢還有另外一件事要宣佈,莊子上還有六十頭牛要發賣,小郎君的意思是這批牛隻賣給在莊子上做工的外莊人。”

“這些人都跟莊子上的父老鄉親有親戚關係,小郎君不但想著咱們莊子,連咱們莊子的親戚都想到了。”

這話一出口,下麵就轟動了。話說無數人惦記著牛呢,但是就是不知道主家怎麼發賣。這下好了,好處落在了自己的親戚家。

葛家莊子特點是女人多男人少,這下莊子上的婦人在孃家腰桿挺直了。孃家人不但可以在莊子上做工賺錢,還能買到牛,這種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啊,於是七嘴八舌的問牛怎麼賣之類的話。

祿伯說到:“這個商道做起來不容易,跟老漢去過的都知道。主家不想賺這個錢,但是也不能虧本不是?條件自然也不能跟咱莊子一樣,所以市價五折發賣,可以分期付錢。”

“牛隻有六十頭,每家可以買一頭,多了不賣。要是買的人太多,那就隻能抽簽了,抽到的纔有資格買。”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牛這東西有錢現在都買不到,更何況隻有市價的五折,還能分期付錢。

“好了,各作坊的負責人明天可以通知一下,想買的要登記好。”說完祿伯看向葛明,意思是葛明要不要再來幾句。

葛明覺得此時必須說上幾句,於是也站了起來。眾人看到葛明也站了起來,瞬間就安靜了下來。

隻聽到葛明大聲喊道:“趕緊上菜,本小郎君餓得很。”說完就坐下了。

眾人一聽鬨堂大笑,祿伯也笑著大喊一聲:“上菜。”葛家莊子的大聚餐,總算開始了。

這種聚餐就是大鍋飯,但是大鍋飯這東西未必不好吃,或者說味道其實不重要,人多氣氛十分熱烈,感覺飯菜都會比平常好吃。

一會工夫,葛明這桌就上來一大盆紅燒肉,幾盤子蒸條子肉,一盆烤羊肉,還有幾隻雞,還有一大盆排骨。一點素菜都沒有,實打實的全肉菜。

今天不過兩頭豬,幾隻羊而已,莊子上百十人呢,其他桌的菜裡自然加了一些蘿卜、菜乾之類的東西,但是肉的量也不算少了。

葛明趕緊招呼魏攀嘗嘗條子肉,魏攀輕輕夾起一條顫顫巍巍的條子肉,放到嘴裡細細咀嚼,不由得眼前一亮。

“小子,這個比你家裡做的更好吃,濃香四溢,居然沒有一丁點腥膻的味道,難道說莊子上的廚子比你家的還要好?”

“魏伯父,這自然不是,味道好主要是因為肉好。”葛明神秘一笑。

“這豬肉的味道比羊肉可是好多了,對了,你說這些豬都受了孫神醫的照顧,孫神醫果然出人意料,居然還是個養豬的高手。”

葛明笑而不語,用手拿起一塊排骨開始啃。一口肉入嘴,不由得想哭。哎,來大唐都這麼長時間了,總算吃上了可口的豬肉,真心不容易啊。

莊戶吃到了今天的肉,都覺得跟以往吃到的不同。更鮮嫩不說,居然沒有一點異味,做飯的婦人還以為自己廚藝大增了不少呢。

葛明對孫韜說到:“韜哥兒,你可要多吃點,明天開始就要當先生了。莊子上的娃子都比較皮,到時候怕是不好管。”

祿伯大口吃肉,聽到葛明如此說含含糊糊的說到:“孫先生放心,哪個孩子不聽話老漢幫你修理就是了,打多了就好教了。”

葛明深以為然,打孩子是傳統教育的一部分。就是這種在後世看來不靠譜的教育方法,反而催生出了璀璨的文化。

而後世的所謂更科學的教育,老師不敢打罵,孩子還動不動就跳樓,就這成才也沒幾個。

這時候祿伯從桌子上拿出來一壇烈酒,笑著對魏攀說到:“魏兄弟,劉義,咱們今天喝上一點?”

兩人看到白酒眼前一亮。

祿伯一看兩人就知道兩人好酒,祿伯不但好酒而且海量,葛明心裡為魏攀和劉義開始默哀。此時葛明突然想起了袁天罡,好酒而且酒量差,隻要來莊子上跟祿伯喝酒,必定會喝醉,也不知道袁老道現在如何了。

魏攀這種人在宮裡永遠需要戰戰兢兢,彆說在宮裡喝酒,吃飯都不敢吃太多,生怕吃多了容易犯困。

好不容易出來一趟自然有些放飛自我了,在葛府嘗過白酒,隻覺得辛辣無比,但是回味起來居然有些意猶未儘。聽說防止傷口紅腫的酒都是比這個酒還要烈,這不是酒而是藥啊,必須多喝上幾杯才行。

祿伯給兩人分彆倒上了一碗,也給自己滿上一碗。祿伯來個先乾為敬,咕咚咚直接來了一碗。白酒這個喝法怕是有些不妥啊,要是把魏攀喝死了那葛家可就遭殃了。

就看到魏攀也端起了碗,小口小口的喝了幾口,然後長舒一口氣,吧嗒著嘴說到:“老夫酒量可不如張兄弟,見笑了見笑了。”也對,魏攀這種人怎麼可能實誠呢?

葛明啃著骨頭看劉義,劉義也端起碗來喝了一小口,喊了一聲“舒坦”。看來劉義是嘗過家裡的烈酒的,如此葛明就放心了。

每當莊子裡聚在一起吃飯,最開心的永遠是孩子。這桌上吃點,那桌上吃點,開開心心打打鬨鬨,真心讓葛明羨慕。不過現在好了,請來了老師給你們這幫人一個完整的童年,本小郎君以前想的總算實現了。

這個時代真好啊,老師打學生家長還在旁邊遞棍子。

“韜哥兒,教這些孩子千萬要嚴厲一些,孫伯父當年怎麼修理你的,你那就怎麼來。”

孫韜正在對付一隻雞腿,聽到葛明這樣說趕緊把肉嚥下去。

“明哥兒,家父可沒怎麼修理過我。”

“大嫂不是說你小時候經常捱揍嗎?”

“確實經常捱揍,但不是挨家父的揍,而是挨家姐的揍。”孫韜臉色有些發白,看來回憶起了不堪回首的童年。

“不會吧?我看大嫂人挺好的啊。”葛明沒想到大嫂居然還有暴力的一麵。

“明哥兒,你是不知道,家姐成親最開心的就是我了。”

“那大嫂如何收拾你,你就如何收拾他們。”

孫韜緊緊握住了雞腿,手上的青筋都蹦出來了,想了想才說到:“明哥兒,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看還是不打罵的好,讓他們知道讀書有用,相信他們就會好好讀書了。”

“希望如此吧。”莊子上的孩子全是皮猴子,既然孫韜打算用愛感化他們,葛明隻能祝願孫韜自求多福了。

等到葛明吃了一個半飽時,莊子上的人就開始輪流上來敬酒了。葛明年幼不能喝酒,隻能用水來代替。然後又是敬魏攀和孫韜,孫韜自然也不喝酒,不過氣氛就變得更加熱烈了。

一頓飯足足用了一個多時辰,要不是棚子外麵天寒地凍,怕是又要圍著火堆跳舞了。眾人逐漸散去時,葛明等人纔回到了房間。

魏攀走路跌跌撞撞,劉義也是如此,祿伯滿臉通紅,雖然喝得更多,但是什麼事都沒有。

葛明趕緊讓丁香找誰家有泡醋芹的酸湯子,給每人灌了一碗,兩人居然就在炕上沉沉睡去了。

葛明科不願意跟醉鬼一起住,這要是半夜吐了要多惡心有多惡心。讓丁香、小猴子、小丫輪流守著,自己拉著孫韜,還有祿伯去了正房東邊的房間,就是以前袁老道喜歡住的房間。

進了房間,葛明輕輕把門帶上。小聲對祿伯說到:“祿伯,以後千萬不要讓這個魏伯父喝太多,要是出了事咱家可擔當不起啊。”

祿伯問道:“阿郎的朋友老仆基本都認識,這個魏老哥到底是何許人?”

葛明又壓低了聲音說到:“這個就是天使,長安來的宦官。”

祿伯一聽吃驚不小,酒都醒了一半,小聲的問到:“這個就是來傳旨的宦官?怎麼還跟到莊子上來了?”

“我也不知道啊,傳旨之後非要住在家裡,知道我要來莊子上也要來看看,不帶還不行。祿伯,韜哥兒,就當不知道這回事,千萬可彆說露了嘴。”

祿伯聽完點點頭,孫韜更是把嘴閉的緊緊的點頭。

長安,東宮。

當葛家莊子聚餐已經結束時,東宮內正是酒酣耳熱之際。

今天李世民心情爽快,招了不少文臣武將過來飲宴,李世民心情好的原因居然跟葛明有關。

前些日子李世民拿到了傷口縫合之術,在沒有經過實踐時自然不會盲目推廣的,這是李世民比較理智的地方。

於是從太醫院抽調了幾名太醫,需要把傷口縫合之術做個驗證。

當幾名太醫把本子拿在手中時,看到署名居然是孫思邈、葛明兩人。孫思邈就是一座高山,供這些太醫仰望。雖然還沒對裡麵內容做驗證,已經信了九成九。隻是葛明名不見經傳,這到底是何人?不過能夠孫思邈一起署名,怕是來頭不小,應該是個高人啊。

等到翻開本子時,孫思邈關於傷口縫合的詳細記錄就出現在了眼前。一個個看得呼吸緊湊,更有甚者不停的拍大腿,高呼我怎麼沒有想到?

李世民同時命令內侍省打造蒸酒的工具,秘密蒸一些酒精出來供幾名太醫使用。

天子一呼,無數人出來效命,烈酒居然當天就蒸了出來。負責的主管宦官發現酒水濃鬱,酒色清澈如同白水一般。都知道李世民是個好酒的人,於是先把蒸出來的烈酒獻給了李世民。

當一小壇烈酒擺放在龍書案上時,李世民輕輕開啟封壇的蓋子,一股濃鬱的酒香飄了出來。

難道說這個就是換回來犍牛的烈酒不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