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釣魚人 第236章 軍國重器
葛明拿出一隻加了納鹽的二踢腳放好,葛三爺學著剛才孫思邈的樣子,點燃了引線就往回跑。這次早有心理準備,不過還是被聲音震撼到了。隻是這次的光是黃色的,也非常耀眼。
“父親大人,這裡麵裝了不同的東西,所以顏色不同,不過孩兒隻能做出來綠、黃兩種顏色。”
葛三爺點點頭,說到:“明兒,這就足夠使用了。傳遞訊息可以用不同的數量和顏色搭配,可以傳遞很多內容。”葛明不知道為何,居然突然想到了二進製。。。。。。
葛三爺接著說到:“其實聲響已經足夠大了,距離很遠都能聽得到。”古代不同現代,那時候野外除了自然的聲音,就沒有其他的聲音,所以葛明穿越之後睡眠非常好。這種炸雷一般的聲音,自然傳遞更遠了。
葛明看到兩個哥哥一直搓手,跟正在吃飯的蒼蠅沒多大差彆,知道這兩個貨心裡癢癢,也想試試。
葛明搖搖頭,這兩個哥哥比自己還像小孩子,於是遞給兩人一人一個,兩人變得喜笑開顏。
一行人開開心心的回到了葛家,自然又碰到了不少出來走動的莊戶。
也不知道是誰傳了訊息出去,說天上的炸雷是小郎君引來的,莊戶看葛明的眼神都變了。
到了家裡葛明又把炒麵的事跟父親說了下,葛三爺想了想才說到:“明兒,軍隊上的吃食雖然不好吃,但是從來都是吃這些東西,不管怎麼說也有方便的特點,拿出來就可以啃。”
“雖然按照你的說法炒麵應該比較好吃,也比較方便,但確實不如乾糧方便。明兒,打仗是大事,也是非常注重細節的地方,一個過錯都可能全軍覆沒。”
“好的未必適合,熟悉的纔是最好的,明兒懂了嗎?”葛明現在大約知道了,雖然軍隊上的乾糧非常難吃,但是將士都已經習慣了,甚至疾行的時候也能拿出來吃,炒麵就做不到。非要抓一把出來,估計全被風吹跑了。
葛三爺說的對,軍隊是講究細節的地方,炒麵雖好將士未必適應,說不定會出大問題。所以戰爭三件套,最後就變成了兩件套,這個葛三爺已經非常滿意了。
等到中午用過中飯之後,葛三爺把葛明叫到一邊,低聲問道:“明兒,要是把這個訊號彈做成很大?會不會飛到天外去?把天捅個窟窿?”
葛明無言以對,不過葛三爺都有這樣的疑問,不知道李世民會不會也有。李世民是天子嘛,更應該擔心會不會把天捅個窟窿才對。
“父親,這東西做不成太大的,太大了反而太重了,未必飛得起來,上升的力度和重量完美配合才能飛得更高。”
葛三爺聽後點點頭,笑嗬嗬的摸摸葛明的腦袋,葛明傻笑以對。
下午葛三爺回到縣城的葛府,葛明等人也全都回了葛府,孫思邈依然打算在莊子上躲清靜。再說這幾年葛明的書已經差不多了,要是普通孩子一本書學很久,但是葛明這世記憶力精神,學過一遍就記住了。孫思邈也樂得自己多些時間搞研究,隻要想到什麼或者聊天時說到什麼,順便教教葛明。
葛三爺把葛明哥仨叫到了內宅。
“明兒,為父覺得這兩樣東西關係重大,需要早日送到京城纔是。為父打算讓你大哥和二哥親自去一趟,找到你尉遲叔叔,讓他幫忙獻給陛下。”
“為父這些天還寫了一封關於當年的事情緣由,打算讓你尉遲叔叔私下遞給陛下。”
葛明聽後點點頭,笑著說到:“相信陛下寬宏大量,看在父親的功勞上以前的事既往不咎。”
“不過孩兒一直有個問題想問父親,為何您非要上戰場?好好過安生的日子不好嗎?”
葛三爺看了看葛明,又看了看葛糧和葛倉。
“就是因為有跟父親一樣上願意上戰場的人,纔有你們這些孩子的好日子。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總要給後世子孫留下一點東西。”葛明沒穿越,葛三爺就會做“鹹魚”呢?葛明覺得幾乎是肯定的。
葛三爺突然笑了笑,接著說到:“錢財為父就不發愁了,有明兒家裡必定不缺錢財,葛家現在缺少的是名聲。雖然為父受封男爵,但是毫無根基。再說這個爵位是靠你得來的,老子靠兒子的名聲為父也受不了哇。”
這也是一個男人的尊嚴所在吧,再說葛三爺不是一個沒本事的人。如果外祖父不出事,葛三爺又跟著李世民混到現在,那成就確實很難估量了。
隻是官運不濟,看看當年跟著李世民的人,每個都憑著功勞封爵,心中自然難免失落。
“父親,您打算讓大哥、二哥什麼時候出發?”
葛三爺想了想,對葛糧和葛倉說到:“三叔打算讓你們儘快出發,把你們兩個的戰馬釘上馬掌,到時候你尉遲叔叔也能看到個實物,再帶上圖紙就可以了。訊號彈也帶上實物和秘方,到時候先給你們尉遲叔叔看看。”
兩人點頭稱是。
葛三爺又說到:“到了長安就暫時住在尉遲家吧,出發前三叔再寫封信給你們尉遲叔叔。還有,三叔用不了多久就會帶著你們三嬸、明兒等人去京城,你們也就不用來回跑了。”
這時候葛倉小聲問道:“三叔,不知道咱們何時再回臨渝?”
“三叔要去長安任職,明兒要去長安陪著太子讀書,再回臨渝就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聽到這話葛明心中也不是滋味,莊子是自己一手弄起來的,纔有了現在的富裕程度。
雖然早就做了離開臨渝的準備,但是真到了這個時候難免有些失落。
葛糧一聽去長安可能不回來了,心中一點難受都沒有,早就想去見識見識長安的繁華了,這小地方真是待得夠夠的了。
葛倉憋了半天,噗通給葛三爺跪下,說到:“三叔,小侄求您一件事,小侄想成親。”
這話葛明覺得一點也不意外,二哥的意中人葛明隱約看到過,這一聽以後可能不回臨渝,自然想把這件大事定下來。
葛三爺沉著臉說到:“如果還是上次那戶人家,你就不要開口了,你三嬸同樣不同意。”
葛倉一聽如同五雷轟頂一般,眼中居然有了淚水,哽咽著說到:“三叔,侄兒隻喜歡這麼一個人,求三叔成全。”
葛三爺怒道:“婚姻之事講究門當戶對,一個小販家的女娃配不上你。要是真讓你娶了這樣一個女子,將來三叔下去怎麼有臉見你父母?不是要被他們戳著脊梁罵?”
“倉兒,你要聽話。過些日子到了京城,讓你尉遲叔叔幫你運作運作,弄個有實權的官職,將來還怕找不到合適的媳婦?”
葛倉還想繼續說,葛三爺一擺手製止了葛倉,黑著臉轉身出了房間。
葛糧趕緊把葛倉扶起來,恨鐵不成鋼的說到:“老二,你是哪根筋兒不對了?不過一個小販家的女子,居然還為她流了眼淚?當年你身受重傷都沒見你哭過。”
“三叔說的對啊,到了長安做了官,什麼樣的女子找不到?老二,你要聽話,三叔都是為了你好。”
葛糧現在是老婆孩子熱炕頭,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感情這種事是非常神奇的。葛糧這是運氣好,碰上了一個自己喜歡的,還算門當戶對的女子。
葛倉懶得搭理葛糧,擦了擦眼淚對葛明說到:“明哥兒,你比二哥聰明,你幫二哥想想辦法纔是。”
葛明歎了口氣,說到:“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二哥,不是小弟不想幫你,小弟今年纔多大。對於你們這些人口中的感情,愛情之類的完全聽不懂。”葛倉一個標準的古代男人,居然還玩專一,這不是對當下法律的侮辱嗎?你這是在違法。
葛糧開口說到:“臥槽,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老四,沒想到你小小年紀就懂這些?”
葛倉眼睛一亮,急忙問道:“老四,你是不是有辦法?”
葛明說到:“辦法隻有一個,但是不準讓人知道是小弟出的主意。”
兩個哥哥齊聲問道:“還不趕緊說?”
“二哥,你就跟我娘說,那女子有了你的孩子,大夫說還是個男娃。我娘最怕的就是子孫不茂,將來下去沒臉見祖宗。”
“臥槽,老四,這種辦法你都想得出來,大哥算是看錯你了,小小年紀居然如此齷蹉。不過呢,確實是個方法。你大嫂生了一個女娃,三嬸對你大嫂明顯不如以前好了。”葛糧想到這裡,居然還歎了口氣。
古人重男輕女,尤其是稍稍有點家底的人。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加重男輕女,古代的北方人重男輕女更是可想而知了。後世反而是南方重男輕女,那是因為不少人都是北方人躲避戰亂遷徙到南方的。
葛倉欲言又止,憋了半天沒說話,葛明隻好說到:“小弟看你也沒這個膽子,那就換個法子。跟我娘說要納那個女子為妾,將來你不娶正妻也就是了。”
身份如同一道鴻溝,根本就無法逾越,這是古代的價值觀,穿越者葛明也毫無辦法。彆說是在唐代,就算是後世市長的侄子娶個賣包子的姑娘,貌似都是不存在的,基本可以說沒有。
“老四,這倒是個法子。老二,三叔三嬸不想你娶她為妻,但是沒有不能納妾。那就納妾,走一步算一步。”
葛明這種餿主意,居然獲得了兩個哥哥的認同。。。。。。
妾從來都是不受到法律保護的,在唐代基本相當於奴婢,還要陪主人睡覺。當家主母想要弄死就弄死,根本就沒地方說理去。
據說到了宋代做妾的才稍稍有了那麼一點點地位,采用的是合約製。比如簽了三年合同,給多少多少待遇,三年過後可以考慮是否續約。
甚至有的合約中寫明,就是為了生孩子,生了孩子把孩子留下,拿著錢財就可以走人了。今人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全是老祖宗玩剩下的。
葛倉因為自己心儀女子的事,跟葛三爺和劉氏有過抗爭,但是基本都是下跪、磕頭、大哭、裝可憐為主,是不敢做太出格的。
要是葛明的話可能會考慮離家出走、私奔之類的,這都是受了後世“壞思想”侵蝕導致的。對於跟父母師長的關係,看的比古人輕一些,這也是後世的價值觀體現。
兩個哥哥嘀嘀咕咕,然後去見了劉氏。葛明自然不想跟著去,這種事自己沒辦法參與,畢竟年紀還小。以免被母親誤以為他想媳婦了,然後早早被訂門親事,到時候除了離家出走還真沒彆的辦法。
幾天之後,葛家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儀式,二嫂就算進門了。跟大嫂從大門進入葛家不同,二嫂是從側門進的。葛明第二天才見到二嫂,這個二嫂有些瘦弱,給葛三爺和劉氏行禮時也有些唯唯諾諾。
又過了幾天,葛糧、葛倉打算啟程去長安。
葛三爺把兩人叫到麵前叮囑了半天,兩人頭點的如同小雞吃米一般,葛三爺這才放心。
葛明準備了些東西,讓兩個哥哥帶給恩師房玄齡,無非是香水、香皂而已。不知道恩師家女眷多不多,房夫人可是吃醋一詞的由來,再說這東西自己不用送人也是好的。
葛家現在香水產量稍稍有所提升,出產依然很少,所以隻有很少量在市麵上能夠見到。也正因為這個,在長安的價格居高不下,是眾多貴婦人瘋搶的好東西。
順便帶上自己的功課,葛明跟房玄齡這對師徒,如同後世的函授一般,經常書信來往考較葛明,葛明自然不在話下。偶爾還抄上一首詩讓房玄齡給改改,當然這是謙虛的話。
房玄齡哪裡有詩才?誰聽過房玄齡的詩句?自然一個字都改不了。不過老房喜歡拿著葛明的詩顯擺,所以葛明雖然沒到長安,在詩才上已經有了一些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