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釣魚人 第285章 孫神仙進宮
房玄齡是下午葛三爺上門,才知道葛明出事了。自己的好徒弟,哪裡有不管的道理?自從拜師開始,兩家的就已經榮辱與共了。於是趕緊進宮打探訊息,奈何吃了閉門羹。
要是李世民說不見尉遲恭,尉遲恭可能會穿門而入,但是房玄齡不會,隻好歎著氣搖著頭回去了,等再做其他打算。房玄齡實在想不出來,這個徒弟到底怎麼惹到陛下了。
“皇後,剛才說到哪裡了?”
長孫皇後說到:“乾脆把葛明關兩天,餓兩天,就說聽說這個混賬不好好讀書,就知道吃喝玩樂。”
李世民聽後看向長孫皇後,心中想到:原來皇後還在為葛明求情啊。隻是這不是懲罰,完全是表揚好不好?朕因為他不好好讀書而揍他,這完全是因為期望太高的緣故,這樣合適嗎?
長孫皇後看到李世民的眼神,就知道李世民怎麼想的,心中說到:合適,很合適。
原來長孫皇後突然想到很多年前,第一次在宮裡吃到葛家的美食,第一次用上葛家的香水、香皂,李麗質就說要嫁給葛明。
像葛明這樣的少年英纔可能不少,能超過葛明的幾乎沒有。也不知道為何,有了這個想法之後,長孫皇後全身輕鬆。
葛家出身差,陛下你給抬舉抬舉,那不就不差了嗎?
孫思邈最近很不爽,要不是葛明是不是派人送點吃食來,那會更加不爽。在葛家住的時間久了,住在家裡居然不習慣。
老道認為自己怕是學壞了,作為修行之人居然有了口腹之慾,實在有些自責,難怪古人常說由奢入儉難啊。
可是同樣的蒸餅,家裡的怎麼就這麼難吃?晚飯時孫子孫淑陪著用飯,老道吃了半個蒸餅就吃不下去了。
這些天常用人拜訪,攪合的孫思邈無心做研究,恨不得找個道館躲起來。道觀都清淨閒人不多,但是道觀吃的更差,現在就盼著葛明趕緊買個宅子,給老道個院子,順便拉著葛明做研究,這纔是正事。
魏攀帶著幾個人到了孫家,太監來了你敢不讓進?
孫思邈一看是魏攀,這也算是熟人,就知道肯定是李世民召見。
“拜見孫真人。咱家奉陛下口諭,請孫真人進宮,有要事相商。”魏攀施禮,孫思邈鳥都不鳥。
陛下請,總不能不去吧?自己居然有了個官身,原本自由自在的日子沒有了。不過葛明對自己說過,想要推廣醫學需要皇家的支援,你要是不做官皇家怎麼可能支援。
有得必有失,亙古不變的真理。
“可要老道帶著藥箱?”
“孫真人,陛下不是請真人瞧病人,而是有其他事。”孫思邈覺得不太正常,自己最擅長的是看病,不是議事。
魏攀一看趕緊說到:“跟葛明有關。”
“那你不早說,趕緊走。”要說還是葛明的名號管用,可見孫思邈對葛明的喜愛程度。路上孫思邈問了魏攀葛明到底出了何事,魏攀隻敢回答人被關了起來,原因是一點也不敢透露。
等孫思邈到了麗正殿,才發現皇帝和皇後都在,孫思邈以前在長安到時候,給還是王妃的長孫皇後看過病,所以認識帝後。
還沒等孫思邈施禮,李世民趕緊上前拉住孫思邈的雙手。在李世民看來,孫思邈風采依舊,數年過去了居然不見老,反而更有幾分仙風道骨。
“孫真人,不必施禮。來人,賜座。”太監搬來蒲團,讓孫思邈坐好,李世民坐在了矮幾對麵,長孫皇後跪坐在側麵。
“孫真人,朕這次請你來是有一件要事相商。”
“陛下請講。”孫思邈現在完全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這件要事是不是跟葛明有關。
“孫真人,你行醫多年,近親成婚是不是有害?”
孫思邈想了想才說到:“確實有害,很容易生出癡呆孩子。老道正因為行醫多年,去過的地方較多,纔有了這樣的結論。”
李世民聽後果然如此,難道說葛明的話不是亂說?
孫思邈又說到:“陛下,其實不光近親成婚有害,過早成婚同樣有害,女子還沒長成就產子,容易出現難產的情況,嚴重時一屍兩命。”
李世民聽後不住地點頭,看來此事是真的了。
“陛下,不如在萬年縣和長安縣做個調查,統計下近親成婚癡呆、畸形、早夭的孩子有多少,和過早成婚的女子難產有多少,記得葛明說過數字是不會騙人的。”
孫思邈不知道這事跟葛明有沒有關係,於是主動想辦法把葛明的名字說了出來,然後看李世民的反應。
數字是不會騙人的,這話李世民以前沒聽過,此刻覺得非常有道理,居然還是葛明這個孽畜說的。李世民臉色就有些不太好,但還是讓人傳旨給萬年縣和長安縣的縣令,三日之內把資料統計出來。
孫思邈一看說到葛明皇帝臉色不太好,就知道肯定是葛明闖禍了,隻是不知道到底怎麼回事。
其實李世民主要就是為了問近親結婚的事,這問完了本就沒事了,是不是真的如此三日之後就能見分曉。隻是孫思邈來一趟不容易,神醫哪裡能輕易放走的?李承乾至今腳還瘸著,太醫說沒有傷筋動骨,可就是不見好,要說疑難雜症,還是要看孫神仙。
“孫真人,太子近日被腳疾困擾,朕想請真人給太子看看。”
“陛下,這是老道的分內事。”居然不自稱臣,誰讓是神仙一般的人呢?
李世民吩咐魏攀把太子請過來,然後跟孫思邈閒聊。孫思邈見多識廣不說,而且飽讀詩書,這當年可是聖童,李世民見識自然不少,所以兩人相談甚歡。
孫思邈有意往葛明身上引,說起在臨渝的生活,說起葛家莊子的變化,這比李世民聽到的訊息更加詳細,畢竟孫思邈可是親曆者,真是看著葛家莊子幾年功夫就富裕起來了。
再說傷口縫合、牛痘的發現,都跟葛明有莫大的關係,或者說其實就是葛明最先發現的。
然後說自己最近還在做青黴素的研究,也是葛明發現的,這東西弄出來又是利國利民。但是這東西要是沒葛明,老道自己也搞不出來。
葛明那是個人才,要是犯錯了批評教育下就是了,可不能懲罰嚴了,不然老道跟你拚命。
李承乾用過了晚飯正在發呆,自己和老四被禁足了,葛明被關起來了,麗質不知道現在如何了,而且腳好像又疼了。
正在這時候,魏攀來了。
“拜見太子殿下,陛下讓太子殿下去趟麗正殿,陛下請孫神仙給太子瞧瞧腳。”
孫神仙?孫思邈?李承乾覺得李世民是心疼自己的,哪裡想到其實是順帶。。。。。。
李承乾到了麗正殿時,看到父皇母後正在跟一個神仙模樣的人說話。彆看李承乾沒見過孫思邈,但是聞名已久。葛明經常會在書信中說到孫思邈,對孫思邈的人品、醫術、學問無不折服。
再說西遊記中的李玄邈,那原型就是孫思邈。
還沒等孫思邈站起來,李承乾搶先一步施禮。
“承亁見過孫真人。”李世民一看不住地點頭,神仙一般的人物是要尊重的,皇家也不能耍大牌。
孫思邈趕緊站了起來,笑著說到:“老道不敢當。早就聽聞太子殿下仁孝純深,今日意見果然名副其實。”
“老道看你走路有些不暢,讓老道瞧瞧如何?”
李承乾說到:“多謝孫真人,承亁正有此意。”
於是眾人去了偏殿,讓李承乾坐在矮塌上,魏攀親自給李承乾脫掉了靴子。
俗話說英雄好漢腳都臭,雖然李承乾不是什麼好漢,但是這靴子一開啟,一股臭味彌漫而開。李承乾還有些臉紅,魏攀想要把鼻子捂住,奈何不敢。
孫思邈果然有大將之風,對這點異味完全不在乎。親手把腳檢查了一遍,查不出任何不當之處。
“太子殿下,這腳是什麼時候傷到的?”
“約莫十天左右。”
“老道檢查過了,筋骨絲毫沒有傷到的特征,隻是居然有些浮腫,老道暫時也查不清楚病因。”
一聽孫思邈這麼說,長孫皇後先著急了。
“孫真人,您醫術高明,一定要好好給承亁看看。”
“皇後請放心,老道一定竭儘所能。”孫思邈也沒見過這種奇怪的病,筋骨沒傷到腳怎麼會浮腫呢?而且還這麼臭,找不到病因自然不能寫藥方。
但是孫思邈覺得應該弄瓶葛家的香水,好歹把這臭味遮掩下,這誰受得了?
“太子殿下,近期除了腳疼之外,還有其他不適嗎?”
李承乾紅著臉,小聲說道:“本宮覺得腳好像變臭了。”
“太子殿下,這個不用說,在場的人都有這種感受。”李承乾的臉更紅了。
在古人看來,腳臭可不是病,但是今人看來可就未必了。還是中醫的說法,任何不適都是身體機能出了問題,腳臭、口臭都是如此。
李承乾低著頭紅著臉,想了想又說到:“最近老覺得比較容易渴,軟飲喝得比較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天熱的緣故。”
現在孫思邈大致有了想法,但是老孫不敢肯定。容易口渴古代稱之為消渴疾,其實就是後世的糖尿病。這病孫思邈還曾經研究過,司馬相如也有這個病。依稀記得葛明稱之為糖尿病,隻是當時葛明隨口一說,兩人也沒多做研究。
孫思邈細想了下,還是開了一個調理的方子,雖然未必對腳有效,但是調理下身體總是好的。古代中醫認為外邊的各種不適,都是五臟六腑在作怪,所以孫思邈開這樣的方子也就不奇怪了。
“這個藥方先吃上兩天,每天一次。這幾天不要吃甜食,老道過兩天再來會診。”
帝後二人一看有藥方,心中放心了不少。看著天色已晚了,就讓魏攀把孫思邈送出了皇宮。
尉遲恭府裡此時非常熱鬨,尉遲恭、葛三爺、房玄齡、尉遲壽,還有葛家不少老仆都在,一個個臉色都不太好。
葛明的小院子燈火通明,房間內幾個老頭正在開會。這事情實在太蹊蹺了,小郎君無緣無故就被皇帝抓了起來,眾人全都摸不著頭腦。
房玄齡牽頭,成為營救葛明小組的組長,開始彙總各人打探到的訊息。
“既然各位推薦老夫作為組長,老夫就當仁不讓了。”要說協調事情有條理,還真要靠房玄齡,其他人全是大老粗。
“尉遲大將軍,你先說一說,越是詳細越好。”
“房相,那俺老黑就先說了。老黑下午入宮打探訊息,見到陛下就被趕出來了,什麼都沒打探出來。”房玄齡心說你這算是好的,老夫連陛下的麵都沒見到,看來還是這黑鬼受寵。
“尉遲將軍,說的詳細一些,陛下表情、語氣如何?”
“啊?這還不夠詳細?老黑磕頭幫賢侄葛明認錯,奈何陛下就是不說為什麼把賢侄抓起來,老黑越問陛下越是發火。”
房玄齡聽後點點頭。
“這麼說來葛明肯定是犯錯了,但是陛下又不好開口,這裡麵太多蹊蹺。”
尉遲恭一拍大腿,大吼道:“難道葛明調戲了公主不成?陛下好麵子,這事不敢讓外人知道。”
葛三爺聽後差點氣死。
“尉遲兄弟,我家明兒什麼品行你還能不知道?身邊兩個如花似玉的丫頭都沒碰過,難道不要命的調戲公主?再說了,宮外哪裡碰得到公主?”丁香、小丫在院子裡聽得清清楚楚,本應該為葛明擔心纔是,居然臉紅了。
尉遲恭撓撓頭,覺得葛三爺說的都對。
葛三爺又接著說到:“老夫也問過跟著明兒出去的幾人,下午無非在曲江池邊遊玩。明兒好友的弟弟掉入水中溺水,被明兒救了性命,然後就各自回家了。”
尉遲壽說到:“老仆下午到處打探了一番,小郎君確實下午救過人,當時在場的人數很多。還有一件事,小郎君跟裴寂的侄孫有過節,第一次是在西市馬行,第二次是東市門口,第三次是朱雀大街,第四又是西市馬行,每次都沒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