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內外三百年 第4章 烽火照長安
-
第一卷:風起青萍
第四章烽火照長安(上)
黃河的咆哮聲被遠遠拋在了身後,取而代之的是關中平原初春的風。這風不再裹挾著塞外的凜冽與河水的腥臻,而是帶著泥土解凍後萬物萌發的、微醺的暖意,以及……一絲若有若無的血與火的氣息。
踏上西岸的土地,李淵大軍如同決堤的洪流,再無阻滯。蒲津渡一役,屈突通敗退潼關,不僅打破了隋軍在河東的屏障,更徹底擊碎了關中隋室殘存的那點抵抗意誌。訊息如同插上了翅膀,比唐軍的馬蹄更快地傳遍了關中各縣。一時間,郡縣惶駭,豪強觀望,民心浮動。
李淵深諳“仁義”與“兵威”並重之道。他一麵令李世民率領精銳騎兵,以劉弘基、長孫順德為副,如同出鞘的利劍,沿渭水北岸向西迅猛掃蕩,清除沿途可能的抵抗,切斷長安與外部的一切聯絡;另一麵,則自統大軍主力,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同時廣發安民告示,宣揚“廢昏立明,匡扶社稷”之主旨,招撫流亡,任用當地士人,竭力穩定秩序。
李善業所在的輜重文書營,隨著主力大軍行動。渡過黃河後,他們不再需要管理渡船,工作重心轉向了沿途接收城池、清點府庫、登記降官名冊以及管理日益龐大的糧草轉運。工作量倍增,但李善業卻彷彿找到了某種節奏。他不再是最初那個連筆都握不穩的落魄流民,長時間的案牘勞形,讓他蒼白的麵容有了一絲沉靜,手腕也穩了許多。他甚至開始學著辨認一些軍中常用的潦草字跡和特殊符號,效率漸增。
這一日,大軍行至朝邑(今陝西大荔朝邑鎮)附近暫歇。此地已屬馮翊郡腹地,距離長安不過二百餘裡。唐儉將他召至臨時征用的一處鄉紳宅院中,這裡已充作臨時的文書處理中心。
“善業,你來看看這個。”唐儉遞過一卷略顯陳舊的羊皮紙,上麵用硃筆勾勒著一些簡略的山川地形和路線,旁邊標註著一些難以辨識的符號,似是某種暗語。“這是從俘獲的隋軍一名斥候隊正身上搜出的,似是與關中一股民間勢力聯絡的圖記。我等皆不辨其意,你心思細,或能看出些端倪。”
李善業接過,仔細端詳。圖中核心標註並非州縣大城,而是渭北一帶的幾處山峪,如中南山(即終南山北麓支脈)、甘峪、駱穀等。那些符號,扭曲如蟲蛇,他從未見過。他蹙眉沉思,指尖無意識地在那些符號上描畫,忽然,他想起幼時在扶風鄉下,曾見過一些流竄的巫師為人祈福驅邪,所用的符籙,與這有幾分形似。
“唐參軍,”他遲疑道,“這些符號,不似軍中常用暗記,倒像是……民間巫祝之流所用的符咒。圖中所示,皆是渭北險僻山峪,莫非有一股勢力,借鬼神之名,聚眾盤踞於此?”
唐儉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你所言,與二公子麾下偵騎回報不謀而合。近日確有一股自稱‘太白神兵’的勢力,在渭北山區活動頻繁,其首領號稱得‘太白金星’授法,能呼風喚雨,刀槍不入,煽動了不少愚民百姓,甚至襲擊了我軍幾支小的糧隊。其行蹤詭秘,官軍屢剿不滅。二公子對此頗為關注,擔心其會成為我軍側翼隱患,或為長安所用。”
正說話間,外麵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和喧嘩。一名傳令兵滿身塵土,疾奔而入,單膝跪地,聲音帶著興奮與急促:“報!唐參軍!二公子有軍情傳回!”
“講!”
“二公子率輕騎一日夜疾行二百裡,已連破馮翊、下邽(今陝西渭南下吉鎮)!守軍或降或逃,幾無抵抗!現兵鋒已直指京兆府界!沿途豪強、土堡,紛紛遣使請降,獻上糧秣犒軍!”
“好!”唐儉撫掌,臉上也露出振奮之色,“二公子用兵,果真神速!如此一來,長安已是我囊中之物!”
營中其他文吏聞訊,也紛紛麵露喜色,交頭接耳。李世民這把尖刀的威力,遠超眾人想象,關中隋軍的不堪一擊,也可見一斑。
然而,那傳令兵頓了頓,又道:“二公子還有口信:渭北‘太白神兵’活動日頻,似有與長安勾結跡象。請唐公與參軍留意後方,勿使疥癬之疾,釀成心腹之患。二公子已分派劉弘基將軍率一部兵馬,清剿左近宵小,然此‘神兵’根植鄉野,恐非單純軍事打擊可儘除。”
氣氛稍稍凝重了一些。唐儉點了點頭:“知道了。回覆二公子,我等謹記,定會妥善處置。”
傳令兵退下後,唐儉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張羊皮紙上,沉吟道:“看來,這‘太白神兵’比預想的更要麻煩。其能屢抗官軍,又能在如此短時間內知曉我軍動向,甚至意圖勾結長安,絕非尋常裝神弄鬼的匪類。其背後,必有熟知地理、民情,甚至通曉軍政之人主導。”
他看向李善業:“善業,你既看出此物與巫祝有關,又乃扶風人氏,對關中民俗應有所瞭解。眼下有一事,或需你走一遭。”
李善業心中一跳,連忙躬身:“請參軍吩咐。”
“大軍前行,需確保糧道通暢,後方安定。我欲派一精明乾練之人,持我手令,前往即將歸附的下邽縣,一來協助新任縣令清點庫府,安撫民眾;二來,”他指了指那羊皮紙,“暗中查訪這‘太白神兵’的底細,尤其是其與地方豪強、乃至長安方麵的可能聯絡。你為人謹慎,又通文墨,可扮作隨軍書吏,前往下邽公乾,便宜行事。切記,此事隱秘,勿要打草驚蛇。”
這任務出乎李善業的意料。他本以為會一直待在相對安全的後方文書營,冇想到竟要被派往前方,甚至捲入這等隱秘之事。風險無疑增大了,但內心深處,卻也有一種被委以重任的微瀾泛起。他不再是那個隻能被動等待命運安排的流民了。
“卑職……遵命!”他壓下心中的忐忑,沉聲應道。
唐儉當即修書一封,蓋上行軍參軍的印信,又細細囑咐了一番沿途注意事項以及需要重點留意的情報。次日清晨,李善業便帶著兩名擔任護衛的老成兵士,騎上快馬,離開主力大軍,向著西南方向的下邽縣而去。
越靠近前線,戰爭的氣息愈發濃烈。道路上時可見被遺棄的輜重車、倒斃的牲口,以及小股垂頭喪氣被押送往後的隋軍俘虜。一些村莊明顯經曆過洗劫,殘破不堪,百姓目光驚懼。但也有些村鎮,已然掛上了唐軍的旗幟,鄉紳耆老戰戰兢兢地守在村口,奉上僅存的酒食犒軍。
李善業無心流連,一路疾行。他按照唐儉的指點,刻意避開官道,選擇一些鄉間小路,一方麵是為了安全,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更好地觀察民情,看能否發現與“太白神兵”相關的蛛絲馬跡。
在一處名為“杏林坡”的村莊外,他們停下來飲馬歇腳。村口有一間簡陋的茶棚,一個鬚髮皆白的老丈正在燒水。李善業下馬,要了幾碗粗茶,狀似隨意地與老丈攀談。
“老丈,如今唐公義軍過來了,日子可還安穩?”
老丈看了看他們身上的唐軍號衣,歎了口氣:“兵慌馬亂的,哪有什麼安穩不安穩。前些日子官……哦,是隋軍過去,征糧拉夫,鬨得雞飛狗跳。這幾日唐軍過來,倒是規矩些,不擾民,還貼了安民告示。隻盼著這仗早點打完吧。”
李善業點頭附和,又壓低聲音問道:“聽說……這渭北一帶,近來不太平,有什麼‘太白神兵’出冇?老丈可曾聽聞?”
老丈聞言,臉色微微一變,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才低聲道:“客官莫要打聽這些……那些人,神出鬼冇的,信的是西邊太白山裡的神仙,說是有法力,能擋刀兵。村裡有些後生,受了蠱惑,也跟著跑了……唉,造孽啊!”
“他們常在何處聚集?首領是何人?”
“這……小老兒哪敢知道這些!”老丈連連擺手,麵露懼色,“隻聽說他們常在甘峪、駱穀那些大山裡活動,首領是個能呼風喚雨的‘神君’,姓張還是姓李,卻是不知。客官,你們是唐軍的人,也莫要輕易去招惹,那些人……邪性得很!”
見老丈諱莫如深,李善業知道問不出更多,便付了茶錢,告辭離去。一路上,他心中思緒翻湧。這“太白神兵”能在民間造成如此影響,讓百姓既畏且懼,其組織顯然不容小覷。他們盤踞的甘峪、駱穀,正是通往長安西南方向的重要隘口,若真與長安城內勾結,關鍵時刻扼守要道,確實會對唐軍造成不小的麻煩。
經過一日奔波,在夕陽西下時分,李善業終於抵達了下邽縣城。城牆不高,此時城門洞開,城頭上已然換上了唐軍的旗幟。一些唐軍兵士正在城門處值守,查驗往來行人。城內街道上行人不多,店鋪大多關門,顯得頗為蕭條。
李善業亮出唐儉的手令,很快被引至縣衙。新任的下邽縣令姓周,原是唐軍中的一名文職幕僚,此時正忙得焦頭爛額,清點府庫、審閱舊檔、安撫城中大族。見到李善業,如同見了救星。
“李書吏來得正好!這縣裡積壓的文書簿冊堆積如山,前任縣令跑得匆忙,留下一堆爛攤子!快幫我整理一番,尤其是戶籍、田畝、庫藏,務必儘快厘清,大軍不日將至,糧草供給乃是頭等大事!”
李善業立刻投入到繁瑣的工作中。他埋首於故紙堆裡,憑藉著耐心和逐漸嫻熟的技巧,開始梳理這個關中下縣的肌體與脈絡。也正是在翻閱舊日刑獄案卷時,他發現了不尋常之處。
近半年來的卷宗中,有多起關於“妖言惑眾”、“聚眾淫祀”的案子,最終大多不了了之,要麼是證據不足,要麼是涉案人員離奇死亡或失蹤。而被指為“妖人”的地點,多次提到了城西二十裡外的“青泥驛”附近。青泥驛,正是通往甘峪、駱穀方向的必經之路!
他不動聲色,將這些卷宗單獨抽出。夜裡,他向周縣令稟明瞭唐儉交代的暗中查訪任務,並提出了自己的發現。
周縣令聞言,麵色也凝重起來:“‘太白神兵’……本官也聽聞其名。若其巢穴果真在甘峪、駱穀,則下邽便是其前出活動的重要據點。青泥驛……看來確有蹊蹺。”
兩人商議後,決定由李善業明日以覈查驛道文書、清點驛存物資為由,前往青泥驛一探虛實。周縣令則加派了十名可靠的兵士,隨行護衛。
次日,天色陰沉,似有春雨將至。李善業帶著十二名兵士,騎馬出了下邽西門,沿著略顯荒涼的驛道,向青泥驛方向行去。驛道兩旁,田野蕭疏,偶爾可見廢棄的村落,空氣中瀰漫著一種山雨欲來的壓抑。
青泥驛是一處不大的驛站,位於兩山夾峙的一片穀地中,房舍有些破敗。驛丞是一個乾瘦的中年人,見到李善業一行,尤其是他出示的唐軍文書,顯得十分緊張,點頭哈腰,言語閃爍。
李善業佯裝不知,按流程清點了驛站的馬匹、糧秣存量,又查閱了近期的公文傳遞記錄。記錄看似正常,但他敏銳地發現,有幾份標明送往長安兵部的普通文書,傳遞時間異常地長,而且經手人簽名潦草難辨。
就在他準備進一步詢問驛丞關於附近“妖人”流言時,驛站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和喧嘩!
一名派在外圍警戒的兵士連滾爬跑衝進來,臉色煞白:“李書吏!不好了!外麵……外麵來了好多怪人!拿著刀槍棍棒,頭上裹著黃巾,口裡唸唸有詞,把我們圍住了!”
李善業心中劇震,“太白神兵”!他們竟然敢主動襲擊官驛?!
他快步走到驛舍窗邊,向外望去,隻見驛站周圍的樹林和山坡上,影影綽綽出現了上百名頭裹黃巾、衣衫雜亂的人影!他們手中武器五花八門,有鋤頭、柴刀,也有少數製式刀槍,臉上塗著詭異的油彩,眼神狂熱,口中齊聲呼喊著含糊不清的咒語,一步步逼近過來!
“緊閉門戶!據守待援!”護衛的隊長反應迅速,立刻下令。
兵士們迅速關上驛舍大門,用桌椅頂住,弓箭手則占據視窗,張弓搭箭。
李善業背靠著冰冷的牆壁,能清晰地聽到自己心臟狂跳的聲音。他冇想到,查方竟然直接撞上了正主!這些“神兵”如此猖獗,光天化日之下圍攻官方驛站,其背後定然有所依仗!
窗外的咒語聲越來越響,如同鬼哭狼嚎。一場突如其來的遭遇戰,眼看無法避免。他這條剛剛駛入稍顯平靜水域的小舟,再次被拋入了驚濤駭浪之中。
第一卷:風起青萍
第四章烽火照長安(下)
咒語聲如同潮水,一浪高過一浪,拍打著青泥驛破敗的圍牆。那聲音嘶啞、狂熱,混雜著某種詭異的韻律,不似人言,更像群鴉的鼓譟或是野獸的低嗥,聽得人頭皮發麻,心旌搖曳。
“太白降世,神力護體!刀槍不入,水火難侵!”
“順我者生,逆我者亡!神君法旨,蕩平邪魔!”
透過窗欞的縫隙,李善業看到那些頭裹黃巾的“神兵”們,臉上塗抹著紅白相間的油彩,眼神空洞而灼熱,揮舞著五花八門的武器,一步步逼近。他們似乎真的相信自己擁有神力,麵對驛站視窗探出的冰冷箭簇,竟無多少懼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