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唐內外三百年 > 第42章 鑾輿播越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唐內外三百年 第42章 鑾輿播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第五卷霓裳羽衣曲

第四十二章鑾輿播越

第一節:涇師東征

建中四年(783年)的秋天,長安城是在一種極度壓抑和恐慌的氣氛中度過的。河北、山東四王割據,中原淮西李希烈叛亂愈演愈烈,稱帝的野心已昭然若揭。帝國的財政在連年戰爭中瀕臨崩潰,兩稅法所帶來的增收,早已被巨大的軍費開支吞噬殆儘。太倉空空如也,朝廷甚至不得不向富商豪賈“借”錢,名為借貸,實近掠奪,引得怨聲載道。

八月,李希烈圍攻襄城(今河南襄城),此地乃屏護洛陽及漕運之要衝,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德宗焦灼萬分,環顧四周,卻發現可用之兵已然捉襟見肘。朔方、神策等精銳或陷於河北戰場,或需防備西陲吐蕃。情急之下,德宗做出了一個日後被證明是災難性的決定:征調涇原節度使姚令言率兵五千,東出救援襄城。

涇原鎮(治涇州,今甘肅涇川),地處西北邊陲,士卒素以驍悍著稱,但同樣也以桀驁難馴聞名。他們長期戍邊,生活清苦,此番被調往更加慘烈的中原戰場,本就心存怨望。更致命的是,朝廷國庫空虛,竟無法給出像樣的賞賜。

十月,姚令言率涇原兵五千人,冒著淒風冷雨,抵達長安城東的滻水畔。京兆尹王翃奉命犒軍,送來的卻隻有粗米飯和些許不見油腥的菜羹。這些期盼著進入繁華帝都、能得厚賞的邊軍士卒,見到如此“犒勞”,積壓的憤怒瞬間爆發了!

“吾輩將死於敵,而食且不飽,安能以微命拒白刃耶!聞瓊林、大盈二庫(皇帝私庫),金帛盈溢,不如相與取之!”隊伍中有人振臂一呼,頓時應者雲集。兵士們自行擂鼓呐喊,調轉槍頭,直撲長安城!

第二節:長安嘩變

亂軍如潮水般湧向長安城。姚令言聞變大驚,疾馳至長樂坡,試圖安撫部下。他擋在軍前,高聲道:“諸君失計!東征立功,何患不富貴,乃為族滅之計乎!”話音未落,亂箭已向他射來。姚令言僥倖躍入溝中逃脫,知事已不可為,亂兵裹挾著他,一同衝向京城。

此時長安城內毫無戒備,禁軍(神策軍)主力大多在外,德宗聞訊,驚駭失措,急命普王李誼(德宗侄)為元帥,宦官白誌貞為都知兵馬使,企圖閉城抵禦。然而,白誌貞所募的禁軍多是市井子弟,名在軍籍而人實居市廛,倉促之間,竟無人應召。亂兵輕易砍斷禁苑大門門栓,湧入長安城。

德宗倉皇召集禁衛,僅有宦官竇文場、霍仙鳴等率百餘名宦官及部分親王隨從護駕,從宮苑北門狼狽出逃。事起突然,連德宗的諸位嬪妃、公主都大多未能跟上。唯有翰林學士薑公輔攔馬進言:“朱泚嘗為涇原帥,今廢居京師,心常怏怏。若亂兵奉以為主,則難製矣!請召其同行。”德宗此時已魂飛魄散,隻道:“不及矣!”竟棄朱泚於不顧,直奔奉天(今陝西乾縣)而去。

訊息傳出,長安城內一片混亂。亂兵與市井無賴趁機大掠府庫,市民亦爭入宮禁,盜取金帛錦彩,直至深夜,喧囂之聲不絕。

第三節:朱泚稱製

德宗出奔,長安無主。嘩變的涇原兵士,雖一時痛快,卻也深知犯下滔天大罪,亟需一個有能力、有威望的人出來主持局麵,對抗朝廷可能的討伐。他們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曾擔任過涇原節度使、如今罷職閒居在長安晉昌裡的太尉朱泚。

朱泚,乃幽州朱滔之兄。其人性情陰沉,野心勃勃。當初其弟朱滔在幽州自立,朱泚為表忠心,主動將兵權交還朝廷,入朝任職,實則被軟禁於長安。此刻,麵對涇原亂兵的“擁戴”,他心中蟄伏已久的**,瞬間被點燃。

起初,他尚故作姿態,居於府中,隻以故帥身份安撫亂兵,命其嚴守宮門、坊市,禁止劫掠。但當他見到亂兵們紛紛拜倒,口稱“萬歲”時,那虛假的推辭便再也無法說出口。權力的誘惑,如同毒藥,讓他甘之如飴。

在姚令言及部分心懷叵測的朝臣(如源休、李忠臣等)的擁戴下,朱泚移居大明宮含元殿,自稱權知六軍(暫時代理禁軍統帥)。他效仿當年玄宗、肅宗故事,遙尊德宗為“太上皇”,並遣使至奉天,言語間充滿威脅,企圖逼迫德宗“禪位”。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