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唐十萬裡 > 第127章 東宮之內!太子殿下,記住,殺張楚!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唐十萬裡 第127章 東宮之內!太子殿下,記住,殺張楚!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望著自己兒子實誠的樣子,長孫皇後也不好再說什麼。

長孫無忌!

顯然,這個答案不論是長孫皇後還是李世民都能接受。

長孫皇後沒有再說話,她看了眼李世民,隻是再歎息一聲。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向李承乾揮揮手:“高明,去吧,好好用功。”

“父皇,母後,兒臣告辭。”

李承乾也沒有再多耽擱時間。

他如何感受不到李世民和長孫皇後身上的情緒變化?但是,他也並不慌亂,顯然,自己的回答讓母後和父皇都很滿意,也都能接受。

如此,自己身上所有的不對,都能讓自己親愛的舅舅背過去,絲毫牽扯不到自己。

望著李承乾的背影,長孫皇後目光有些複雜:“陛下,兄長所言······”

李世民笑笑,倒是也沒有把這件事放下心上:“無妨。”

“若是輔機不這麼說,纔是真的奇怪了呐。”

“民學拚音,這東西說到頭,對誰的影響最大?自然是那些世族大家,他們一向以自己纔能有資格掌握讀書這件事而驕傲,他們瘋狂的排斥和阻止百姓參與到關於讀書這件事上來。”

“他們要維護自己的優越感和地位。”

“隻是,現在民學拚音出現了,他們不借機貶低,纔是奇怪的事情。”

“隻是高明,和世族大家的子弟走的有些近了,顯然,他還沒有明白作為一個太子的責任。”

李世民緩緩道。

長孫皇後明白李世民話中的意思。

李承乾是太子。

他應該把自己的位置放在太子的位置上。

而不是把自己隻是當成了一個和其他世族子弟一樣的位置。

他要做的,也不應該隻是走進世族大家這一類人,他還要走向百姓,走向其他勳貴,走向整個天下所有人。

隻是現在,他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

包括他的考慮方式,也或者說其中也有長孫無忌他們的故意誘導,他們就是要把李承乾培養成皇室李氏的家主,而不是大唐的主人。

世族要和朝廷共天下,往上數百年,那群世族門閥差不多都是這麼操作的。

但,對於這一點,長孫皇後也知道,陛下心中早就已經厭惡了。

陛下想要讓大唐萬萬年,想要讓皇室李氏萬萬年,而不是讓這些世族萬萬年,更不想要讓那些官員萬萬年。

或者說,這個天下唯一一個能有資格萬萬年的,就隻有皇室李氏!

隻是,長孫皇後很清楚,陛下要走到這一步,很難,起碼現在來看,路途非常遙遠,其實也不僅僅是李世民,前隋的楊廣,其實也是想這樣。

可惜,一直到現在,還從未出現過某一個皇室可以萬萬年,而出現的隻有某個世族萬萬年。

“陛下,等有空了,臣妾去訓誡下高明。”長孫皇後輕聲道。

李世民想了下,點點頭。

“也好。”

“他年紀不小了,不然,朕很想要把他送到張楚身邊去。”

“哎。”

李世民站了起來,轉身走回了立政殿,不過起來的時候,他把那一張記載著拚音的紙,小心翼翼的收回了袖子裡。

長孫皇後抱起了小兕子。

小兕子顯然還沒有玩夠,不過被長孫皇後在小屁屁上笑著打了兩巴掌後,也就不掙紮了,乖乖和母後回了大殿。

李承乾回到東宮後,一直在沉思。

要知道以往自己每一次向父皇和母後請安,他們都會很高興,從未出現過今日這種情況。

每一個字,李承乾都斟酌了良久。

最後,得出了一個答案。

那就是關於民學拚音的事情。

是了!

這一次的請安和以往也並沒有什麼不同,隻是父皇詢問了這個事情,自己發表了下意見後,母後的臉色就不好看了。

看來,應該就是出於這件事上了。

可是,關於民學拚音,李承乾真的並沒有感受到什麼太大的波瀾。

這東西,對自己沒有任何幫助。

如果自己年紀還小,或許還會高興下,因為這樣認識起來字確實會方便不少,但現在,自己已經全部認識了字。

而且,自己找表哥玩耍的時候,也就是前兩日的時候,舅舅就在拿著父皇手裡的那張紙。

這話,確實是長孫無忌當時所言。

先入為主,李承乾自然如此理解。

對於自己的鐵杆支援者,李承乾也對長孫無忌抱有極大的信任。而作為大唐最有權勢的幾個人之一,又是自己的親舅舅,長孫無忌在李承乾心中的地位很重。

當時舅舅還說,提出來這個民學拚音的人,罪該當誅!

要讓自己務必記住這一點。

隻是現在拿他沒有什麼辦法,但若是有了機會,定然要一擊即潰。

舅舅還列舉了一大堆不好的影響,比如,讓百姓多認識字了,讓百姓多懂得了道理,這就會導致他未來的統治很難。

自己要做些什麼事情,普天之下的反對聲音將會一片接著一片,這對於大唐穩固,無比不善。

對於這一點,李承乾深以為然,他也無比的讚同。

百姓若是變得聰明瞭,那麼自己這皇帝絕對當不順心。

因為他現在就看的很清楚,現在父皇是皇帝,朝堂上的幾位重臣都很聰明。

比如舅舅,比如房公,比如魏公等等。

所以,父皇時常大吼大叫。

父皇這纔不過麵對幾個聰明人罷了,若是自己當皇帝的時候,要麵對全天下的聰明人,自己這個皇帝,當起來還有什麼意思呐?

以至於李承乾對於張楚,心裡已經滋生出了不小的偏見。

可,這一次他發現父皇和母後,似乎很喜歡這個東西啊。

他思來想去,覺得父皇和母後是被那位秦川縣子給矇蔽了。

李承乾一直覺得自己是個聰明人,也覺的自己分析出了所有的答案。

“太子殿下,夫子已經在教堂等著了。”李承乾剛走進東宮,內侍近衛瑞生便迎了上來。

“夫子?孔夫子麼?”李承乾眼睛微亮:“夫子的傷好了麼?”

這幾日,孔穎達缺席了東宮的訓導,而是讓一個叫上官儀的人來代替。

“好了,今日奴婢見孔夫子走路虎虎生風,應是無礙了。”瑞生笑著回答。

“本宮知曉了。”

李承乾迫不及待的朝著課堂走去。

他是太子,按理說身邊應該是有不少陪讀的,不過因為年齡不小了,而且李承乾一直表現的無比喜愛讀書的緣故,李世民便遵循李承乾的請求,沒有安排陪讀。

畢竟,安排陪讀的目的也不過就是讓太子在學習的氛圍中能夠刻苦的學習,既然本身就已刻苦,自然安排不安排,都算不上什麼事情。

當李承乾到的時候,孔穎達已經手捧一本儒家經典在等待了。

“太子殿下!”

見到李承乾過來了,孔穎達行禮,這一次行禮他比以往都要認真些。

李承乾自然也要行禮,他行的是弟子晚輩之禮:“夫子。”

“太子殿下幾日不見,越發光彩逼人了。”孔穎達稱讚了一聲。

這讓李承乾有些受寵若驚,要知道以往孔夫子很少稱讚他:“夫子過譽,夫子的傷,痊癒了麼?”

說著,李承乾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孔穎達也跪坐於李承乾麵前。

“已經無礙。”

“想起來這幾日為太子殿下缺下的功課,老夫惶恐。”

孔穎達仍舊含笑。

和之前板著臉的樣子,截然不同。

以往,孔穎達自詡為天下第一儒道宗師,執大唐文壇牛耳,無人能出於左右,自然,那份彷彿刻在骨子裡的傲然讓他看不上任何人。

就算是李承乾,大唐太子,孔穎達也並不放在眼中。

話說回來,不僅是他,五姓七望這些大家家主,又有誰能把皇室李氏放在眼中呐?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蓋文達所帶來的民學拚音,包括這些天所發生的一係列事情,讓孔穎達的心裡瞬間感到了一股危機感。

民學來勢洶洶。

而他卻瘋狂潰敗,無力招架。

如此,自然就開始想起其他方向,就比如,自己這個太子太師的身份。

他要藉助太子之威嚴,來壓製似乎漸漸要起勢的民學,就算說現在太子殿下也不好對付民學,可一旦太子殿下登基,到時候,什麼狗屁民學,想要抹除,想要更改,不過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就連民學拚音,都能更改為儒學拚音。

所以,之前他並不在意的太子太師這個身份,現在他看的頗重,自然也一改之前自己牛逼轟轟的態度,開始和李承乾拉近關係。

“無妨無妨。”李承乾對於孔穎達態度的轉變,很高興。

“太子殿下,剛才見你進來的時候,似乎有些不悅?發生什麼事情了嗎?”孔穎達道。

李承乾正想著問一問孔穎達這件事,見孔穎達主動提起,也便沒有任何瞞著。

“夫子,是關於民學拚音的事情。”

孔穎達眉角微微一顫:“還請太子殿下繼續說。”

李承乾沉思片刻,神情也認真了些,這是和夫子探討問題的態度,夫子有大智,請教於他必然不會錯:“夫子,本宮覺得,這民學拚音,毫無用處不說,隻會給我大唐帶來災難。”

“就連本宮的舅舅,吏部尚書長孫無忌也是這麼說。”

“而且,本宮從小便學習的商君書中也有言: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此乃馭民五術,若是這五術不靈者,當殺之!”

“商君書乃曆朝曆代帝王必學之書,本宮也深以為然。”

“一直按照商君書所做,天下定然不會有任何弊端,更不會有任何叛亂。”

“本宮以為,這些年大唐經常有撩人叛亂而起,就是因為父皇太過於心善,在這五點上做的並不好。”

“現在,又出了這個所謂的民學,民學民學,以秦川子所言,乃是幫助百姓之學說,這與商君書互斥。”

“但是百姓卻無比歡迎,就像是民學拚音,現在整個長安都傳遍了。”

“百姓無不念民學之妙。”

“這讓本宮,很疑惑,為何父皇不捉拿秦川子,施以極刑呐?”

“要知道,百姓若是變得聰明瞭,這對於統治並不是一件好事。”

李承乾沉聲道。

孔穎達眼眸微顫,他心中激動的放下了手中的儒學經典。

真的是萬萬想不到,自己剛要佈局,還什麼都沒有做呐,太子殿下便已迫不及待的跳了上來。

不!

不對!

這並不是自己佈局,而是因為太子殿下看樣子,和自己同屬於一方。

“太子殿下。”

孔穎達深吸口氣,驟然起身。

就在李承乾茫然的目光中,孔穎達又是深深行了一禮:“太子殿下,您,終於長大了。”

“開始以自身位置,統治之心來考慮和觀察天下事。”

“老夫,心之甚慰。”

孔穎達沉聲道。

李承乾心裡美滋滋,趕緊讓孔穎達坐下。

孔穎達重新跪坐於案桌前,雙眸沉沉,緩緩道:“太子殿下,你說得對,你說的很對。”

“商君書已經說透了該怎麼當一個好的帝王。”

“民學拚音,確實是沒有任何出現的必要,除了擾亂大唐,影響統治外,一點作用都沒有。”

“隻會起混亂。”

“太子殿下,要知道,天下安定,在你,在我,在朝中大臣,在世族大家,在儒道士子,完全不在百姓。”

“而百姓,卻從來就是混亂的根源!必須把百姓和我們隔離開來,讓他們仰望咱們,如此才能長治久安。”

“陛下之所以還沒有殺秦川子,或許,有陛下的考慮,但,老夫堅信,這是遲早的事情。”

“相信,這一點趙國公也無比堅信,還請太子殿下定要堅信。”

“若是陛下沒有做到這一點,還請殿下登基之後,不要忘記啊。”

孔穎達目光幽幽。

他抿了下有些乾裂的嘴唇,聲音低沉,猶如深淵下的暗流,緩緩說道。

李承乾見自己的觀點也被孔穎達所支援,所認同,臉上更是露出了無比舒爽的笑容。

“本宮就知道,本宮是對的!”

“夫子,本宮記住了。”

孔穎達立馬低下了頭,他的手,有些顫顫巍巍的掀開了麵前的書籍。

“不說這些了,太子殿下,我們開始用功吧。”

“今日這些話,太子殿下心裡記住就好了,不必於旁人訴說,此乃君王之道,能知道的,隻有太子殿下一人也。”

他的聲音有些沙啞,還不忘囑咐。

李承乾連連點頭:“這是自然。”

孔穎達望著書上的字痕,眼睛不知道為何,感覺這些字都動了起來,旋轉了起來,然後在眼前拚湊出了一句話。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孔穎達冷不丁的打了個寒顫。

這句話消失了,視野重新恢複清明。

他用力的咬了咬舌頭。

他心中怒吼,自己這是在維護儒學,在維護千百年讀書人的驕傲,自己所做之事,乃是大義!

和小人,沾不上半點關係!!!

不過,這心總感覺有些無法平息,但孔穎達強忍著不適,開始了今日的功課。

李承乾這一次,或許是因為自己和孔穎達的‘士為知己者死’,也學的無比認真。

東宮之內,顯得一片安詳。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