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唐十萬裡 > 第133章 彆程大!長孫皇後是個好兒媳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唐十萬裡 第133章 彆程大!長孫皇後是個好兒媳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程處默沒有回頭。

他害怕自己回頭,便忍不住會去求陛下讓自己留在長安。

大哥的聲音,在身後慢慢消散,程處默的眼眶,已經彷彿猶如煙熏過了一般,通紅無比。

秦懷道停下了。

他盯著越發模糊的程處默的背影,忍不住也長吼道:“處默,大哥說了!!!”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秦懷道嘶吼。

他也紅了眼眶,聲音嘶啞,響徹鹹陽橋岸。

“大哥,這首詩叫什麼名字?”秦懷道扭頭,衝著張楚的方向聲嘶力竭。

“彆程大!”張楚的聲音後方傳來,到秦懷道耳朵裡的時候,已經很微弱了。

但,秦懷道聽見了,他聽得無比清晰。

“處默,大哥這首送你的詩,名字叫彆程大,記住了,彆程大!!!”

秦懷道再朝著程處默的方向嘶吼,嗓子彷彿能咳出血來了。

“厄啊!!!”

前方,原本就想著這麼離去的程處默衝天長嘯,他忍不住了,馬蹄聲起,原本已經模糊的身影,卻再一次變得清晰了起來。

“大哥,大哥,大哥·······”

程處默吼叫著,從秦懷道身側掠過,秦懷道咧嘴長笑,也濕潤了眼眶,他策馬振臂高呼,急忙跟了上去。

一前一後,仿若雷霆。

張楚望著漸漸變大的兩道人影,直接把李泰從駿馬上抱下來放到了馬車上,翻身上馬,手中馬槊刺向馬車內,再出來的時候,馬槊之上已經掛著三壇美酒。

張楚衝了上去。

程咬金,秦瓊,房玄齡,尉遲敬德他們胯下駿馬似乎都在哀鳴,回應著前方。

尉遲寶琳,房遺愛望著,鼻頭微酸。

趙集振臂而起。

“吼!”

“吼!!”

“吼!!!”

身後將士用力震顫手中馬槊,嘴中發出震天般的響聲。

張楚用力一轉馬槊,提著酒壇的麻繩滑落,順著迎麵而來的秦懷道和程處默雙臂,穩穩的落在了兩人懷中。

張楚猛地再一提,最後一壇美酒穩穩滑落入自己懷中。

把酒壇封口撕開。

三人邊喝,邊朝著鹹陽橋再次衝去。

十裡長亭又十裡。

原本並駕齊驅的三匹駿馬,突然停了下了兩匹。

隻有那道黃驃馬,仍舊猶如閃電般的朝著前方衝去。

這一次,張楚和秦懷道都沒有出聲,不然,他們害怕再送三十裡,今日也送不成了。

頃刻之間,程處默的身影徹底消失了。

隱入了來往繁華的鹹陽橋之西。

張楚攬起韁繩,掉頭回長安。

秦懷道緊緊跟在身側。

誰都沒有說話。

當抵達送行隊伍的時候,他們還都在。

張楚把手中酒壇直接丟給了尉遲寶琳,秦懷道則是把酒壇丟給了房遺愛。

兩人望著西方,用力再灌了一口。

房遺愛滿臉通紅,瘋狂乾咳。

尉遲寶琳稍好些,他死死攥著韁繩,望著西域的方向,一動不動。

房遺愛的酒壇被程咬金,秦瓊他們搶走了,說是不能糟蹋了好東西。

張楚策馬而立,見程處默這次沒有追上來,心裡空落落的。

“嗬嗬嗬······”

“小郎君,這一首彆程大,美極了。”

“若是有人能送老夫離開長安時留下這麼一首詩,老夫寧願現在就去找陛下告老還鄉。”

房玄齡向張楚拱拱手,無比真誠的說道。

張楚哈哈一笑:“房公身子壯碩精神抖擻,告老還鄉尚且還早著呐。”

“房公如此之言,小子寧願今後不吟詩,也不能讓陛下,讓大唐失去房公。”

房玄齡深吸口氣,他再看看秦懷道:“今日之彆情景,怕是不日將會傳遍整個長安。”

“到那時,聞之怕是沒有不落淚的。”

“不說兄弟情深,便是這一首彆程大,便可記載於歲月之上。”

房玄齡忍不住感慨。

他是國公,他是宰相,同樣,他也是一位文人,位列於大唐十八學士之間。

房玄齡比這裡除了張楚其他人外,都要清楚這首詩的威力。

“房公過獎。”張楚輕聲道。

他扭頭,再看看已經大汗淋漓,麵容潮紅,都有些搖搖欲墜的程咬金,秦瓊和尉遲敬德三人。

這會三人已經下馬,坐在馬車上,挨個搖晃著六個酒壇,瘋狂的要榨乾最後一滴酒。

“房公,回吧。”

“再不回去,怕三位伯伯直接睡在了城外。”

張楚苦笑。

“三個老匹夫!”房玄齡也輕笑,點點頭,吩咐趙集把程咬金他們攙扶上馬。

便朝長安走去。

這會時辰已經不早了,雖然天空大體上還陰沉,但烏雲之後卻有了金茫茫的昏暗,應該用不了多久,太陽就會破開烏雲,重新佔領屬於它的主場。

路上,張楚見到了不少同樣是送行的百姓。

他們依依惜彆。

他們抱頭痛哭。

他們難以自製。

張楚很理解他們,因為自己就剛經曆了這樣的事情,而且,來了大唐張楚也真的無比確切的感受到了古人分彆時的心境。

和後世不一樣,在這個時代,或許這一次分彆,就真的是一輩子。

所以,古人對於每一次分離,總是很珍惜,很重視。

大唐啊,山太高,路太遠,恐怕就連鴻雁,都傳遞不了想說的話。

程處默走了。

對於長安而言,卻沒有任何的改變,百姓仍舊該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官員仍舊做著該做的事情。

他們不會因為程處默的離去,而少吃一口飯,少喝一口酒。

對於百萬人口的一個城池,少一個人,就像是大海裡少了一滴水一樣。

不過,正如房玄齡所言,彆程大這首詩,都不用等到不日,中午還都沒有到的時候,便已經傳遍了。

鹹陽橋前,人很多。

特彆是從西域歸來的一隊隊商旅,金光門沒開的時候,他們就等在城門前,浩浩蕩蕩,能一直排到鹹陽橋。

自然,張楚他們為程處默送行的事,其實觀眾很多。

不亞於一場線上直播。

“秦川縣子今早送行程處默,留下了千年明景,哪一首彆程大,將會流傳千年。”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若是有人能為我寫這首詩,我寧願去死。”

“可惜啊,沒有人給你寫,房公曾言,若是張楚能送他一首差不多的詩詞,他現在就可告老,不過被秦川子拒絕了,秦川子說若是如此,他寧願今後不再吟詩。”

“彆程大,彆程大,真的是美極了,不過,現在不過是秋天,為何要寫北風吹雁雪紛紛呐?”

“如果你們不親眼目睹送彆時的場景,你們都不會理解,秦懷道持刀,搖晃了無數柳樹,柳枝上的白霜,真的仿若西域的鵝毛大雪,而且,現在的西域,已是覆蓋了白茫茫一片,並且風如刀割!我發誓,當時秦川子眼前,定然是把這一幕和西域的景色重疊了,感慨於兄弟的前路之難,情感噴薄。”

“是啊,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真的美,美極了,美極了啊。”

“······”

長安人對於詩歌,就算把自身無儘的喜愛都灌入進去,都顯得不夠。

大唐人浪漫的理想,也隻有詩歌才能表現的淋漓儘致。

毫無疑問,就算是什麼字都不認識的百姓,對於詩歌的熱愛也是流淌在骨子裡的。

這一首詩,讓長安今天的氣氛,比以往都要熱烈很多。

李世民站在立政殿的台階上。

遙望於西方。

隻是可惜,高大的城牆遮擋住了自己的視線,這讓李世民有些可惜。

李泰回來了。

鹹陽橋上發生的事情也已傳遍了長安,自然,也傳到了他的耳朵之中。

聞之,李世民心神動蕩,想起了很多往事。

“小郎君,果真是才氣無雙。”

“這首彆程大,氣勢磅礴,朝氣濃厚,聞之便讓人感到心之翻湧。”

“臣妾真的是佩服小郎君啊。”

長孫皇後站在李世民身側,和李世民一同望著西域,聲音輕柔。

“這小子······”

“哼,這麼一搞,朕少不了被後人編排了。”

李世民臉上帶笑,不過聲音中有些不悅。

彆程大!

毫無疑問,當人們念起這首詩詞時,腦海中會出現張楚他們三人的情深,自然也會出現李世民把程處默貶出長安的事。

而且,後人怎麼能知道當前朝廷的具體情況呐?

他們隻知道,是因為程處默他們宣傳民學拚音而激惱了自己,慘遭自己的懲處才發生的這些事情。

不論怎麼看,自己都能被扣上一個昏君的帽子。

長孫皇後掩嘴輕笑:“放心吧陛下,不用擔心這些原本就是杞人憂天的事情,時間還長呐。”

“臣妾敢斷言,千百年後,天下人隻會把這件事當成是陛下和小郎君他們之間的趣聞罷了。”

“萬萬不會有什麼編排之意。”

“希望吧。”李世民笑了:“這小子,沒想到詩詞之才,也如此駭然。光這一首彆程大,便可讓他名垂萬古。”

“道儘了故人分離時的心情,更說透了他對程處默的期望,妙,妙,妙!”

李世民忍不住讚歎。

“陛下,與其感歎故人分離時的傷感,不如,多珍惜眼前人。”長孫皇後望著李世民的側臉,緩緩道。

李世民皺眉,扭過頭盯著長孫皇後的眼睛。

長孫皇後躬了下身子:“陛下,太上皇的身子越發的不好了。”

“似乎,都難撐過這個冬天。”

“之前臣妾提醒過陛下,當時三十州大旱陛下忙的不可開交,現在陛下不忙,臣妾邀請陛下,一同去探望太上皇吧。”

長孫皇後抿了下嘴唇,聲音中帶著期待還有一絲絲哀求。

長孫皇後毫無疑問,是一個頂合格的兒媳。

對於李淵,長孫皇後儘孝於前,每日不敢怠慢,就算李世民不願意去大安宮,她也會一人前去請安。

並且隻要有機會,便會緩和李淵和李世民的關係。

她不希望看到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父親成為陌路人。

兩人對視頗久。

第一次,李世民主動移開了自己的眼睛:“今日,是不是太晚了?”

“要不,等到明日一早再去?”

他皺眉。

可,下一息,長孫皇後已拉著李世民的胳膊,朝大安宮走去了:“不晚不晚,陛下,哪家父翁會嫌棄自己的兒子請安來的晚呐?”

“天底下就沒有這樣的事。”

“能見到陛下,太上皇肯定會很高興的。”

李世民抿了下嘴角。

輕輕一歎。

不說話了。

就任由長孫皇後拽著,越過太極宮,進入西內苑,到了最後的一片宮宇之間。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