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唐十萬裡 > 第341章 這小子,兩手抓,兩手都很硬!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唐十萬裡 第341章 這小子,兩手抓,兩手都很硬!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李泰聽著李世民的詢問,自己還忍不住的輕輕歎了口氣。

李世民雙眉輕輕豎了起來。

長孫皇後也是鳳眸微閃,不知道李泰怎麼聽到這個問題,怎麼竟然是這番反應?

難道,這其中還真有什麼隱情?

“還不是昨日,師父在上林苑找到了棉花。”

“祖父聽到訊息,便趕了過去,然後,和師父聊了一陣子,就投入到種田裡去了。

李泰說著,還撅了噘嘴,有些不開心的繼續道:“其實,要不是祖父突然找到了師父,兒臣······兒臣是想著接過來師父民學民科的大旗的。”

“其實,在上林苑棉田裡,兒臣就想給師父說這件事了。”

“但,沒想到最終還是被祖父搶了先。”

李泰有點小失落。

他現在對於植蔬,也產生了不小的興趣。

不論是從辣椒也好,紅薯也罷,再到這些天師父經常帶著他們下暖棚,講解植蔬對於天下百姓的影響,已經在李泰心中,也種下了一顆種子。

每一種植蔬,看上去如此的不起眼,但誰能想到,可以拯救無數百姓的生命,可以助力大唐登上新的高度。

昨日,上林苑棉田中,李泰看著師父興奮的模樣,很想要自告奮勇,接過來培育棉花的重任。

可最終,卻被李淵提前一步搶走了。

麵對自己的祖父,李泰也不好說什麼。

“棉花?”這是李世民從第二個人嘴裡聽到這個名字。

瞧著李泰失落的樣子,李世民更是好奇了。

“這棉花,究竟是什麼?”李世民再道。

“回父皇,就是俗稱的白疊子,師父叫它棉花。”李泰低聲道。

“白疊子?”李世民恍然,不過,卻更是有點不理解了。

“青雀,這白疊子,在上林苑已是有很長時間了吧。”

“也不知道是哪一朝栽種下的,據說,剛開始隻有四五株,慢慢的才長到了那麼多。”

“可是,這東西,向來沒什麼用,若是有用,上林苑裡,早全都是白······棉花了。”

李世民聲音疑惑,不過目光卻頗為認真的盯著李泰。

李泰朝李世民翻了個白眼,滿臉就是那種,優等生對待差生的無語。

李世民:·······

李泰搓搓手,嘿嘿一笑,見父皇一臉無奈的樣子,心情好了不少,立馬站起來,背著雙手,朝李世民解釋。

“父皇,你不知道啊。”

“師父說,棉花有大用,極大的用處。”

“若是普及天下,那麼大唐百姓過冬將不再變得苦難。”

“還說什麼,邊軍將士若是有了用棉花製成的內襯,手套啥的,在寒冷的環境裡,也可行動自如,衝殺起來,猶如在三月的春風中。”

“·······”

李泰講的滔滔不絕,把棉花的好處,說的那叫一個全麵,甚至自己還從禦寒的角度補充了好幾條。

李世民不知道什麼時候雙手已經抄起了袖子,寬大的袖子裡,手指死死的攥著,青筋凸起。

雙眸,更是直勾勾盯著興奮的李泰,瞪得渾圓,卻一動不動,呆呆出神。

長孫皇後低頭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綢緞。

天氣確實冷了。

身上的綢緞,起床的時候,剛一披在身上,總是有那麼幾分徹骨的寒意,需要好一陣子才能適應過來。

若是白天能有些太陽,那麼還能感到些許的暖和,可若是陰天,那麼身上的綢緞就像是冰塊般,一整天都冰冰涼。

長孫皇後已經在考慮取出來大氅了。

可,她也很清楚,自己有大氅,自己有那些用動物皮製成的衣服,可是百姓呐?

百姓身上的麻衣,比綢緞更要冰澈心扉,有風吹來,綢緞多少還能擋一擋,可麻衣上的縫隙,卻能讓寒風一個不漏的吹進去。

但,聽著青雀的解釋,若是這棉花普及於天下,百姓過冬都能穿上棉花製成的衣物,豈不是······

嘶!!!

長孫皇後用力的倒吸了口涼氣,以平複自己沸騰的內心。

怪不得!!!

怪不得父皇他如此迫切!!!

現在,長孫皇後和李世民,全都懂了,徹底的懂了。

他們更也清楚了,父皇所說的王道和民道是什麼意思。

雖說棉花乃是張楚發現的作用,但若是父皇能夠在其中稍稍推動一下,父皇的名字也足夠在青史上留下濃彩重筆的一道。

李世民嘴角抽了抽,父皇這可真的是·······

雖然對這個位置再沒有留戀,但,仍舊想著壓自己一頭啊。

這該死的勝負欲。

也怪不得父皇整個人好似都散發出了第二春般的龐大生機。

誰能想到,張楚誤打誤撞的竟然真的給父皇開啟了一條新的路。

當然,對這件事,李世民心裡隻有高興,隻有欣慰,隻有感慨。

父皇這麼大歲數了,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能離開幽深的大安宮,而且還能對天下百姓有這般貢獻·······

李世民真的是為自己老爹感到開心。

“原來是這樣。”

李世民點點頭,徹底明瞭:“沒想到,上林苑中,竟還有這般好東西。”

“棉花,棉花······”

“虧得楚小子去了趟上林苑,不然,朕不知道還要錯過多久,百姓還要等待多久。”

“看來,朕讓楚小子出任這個司農寺主簿,真的是對了!”

“原本隻是想著支援楚小子鑽研農事,沒想到,還有這麼大的收獲。”

李世民越說越是興奮。

因為他心中,誕生出了一個想法。

“是啊。”長孫皇後抿了下嘴角,輕輕揉了揉李泰的腦袋:“誰能想到,被無視了這麼久的白疊子,還能有這樣的作用。”

“青雀,你也不用傷心。”

“農事一途,貴在堅持,也貴在琢磨,而且農事之大,之廣,便是把整個司農寺的農學博士彙聚起來,也不夠。”

“你祖父去了,你,為何不能去呐?”

“沒事的時候,多去去暖棚,多給你祖父搭把手,多學學農事上的學問,對你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學問一道,從來沒有先來後到,更沒有說有人走了這條路,就不許第二個人走了。”

“天底下,不論什麼學問,都是一個個求道者,前赴後繼,傳承鑽研下來的啊。”

長孫皇後聲音溫柔,朝李泰開導道。

李泰抬起了腦袋,眼眸中有些疑惑:“母後,祖父去了,我還能去嗎?”

“怎麼不能去呐?難道說,你祖父潛心於棉花,那今後你師父,也不能去了嗎?”長孫皇後再道。

“當然是可以。”李泰毫不猶豫。

“是啊,你去了,你祖父隻會更高興,絕對沒有你所謂的那種被人搶了東西的感覺。”長孫皇後再道:“學問,不是權力,也不是金錢,從來不怕有誰搶奪。學問,是探究,是真相,吾道不孤,誌同道合,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啊。”

“隻有身邊的人越來越投入到農事中去,民學,才能更加興盛,民學農科,才能更加興盛,大唐天下,才能更加興盛!”

“去吧。”

“今日你師父休息,去找你祖父去吧,不妨也叫上你的師弟,也叫上你那幾位師叔。”

長孫皇後聲音中全都是鼓勵。

李泰望著長孫皇後,眼睛裡的光也是越來越亮,他覺得母後的話,是很有道理的。

確實,就是這樣!

之前是自己小心眼了!!!

數息後,李泰臉頰微紅,他重重行了個禮,激動道:“父皇,母後,兒臣去了。”

大叫著,朝外衝去。

長孫皇後望著李泰歡快的背影,笑著高聲囑咐:“小心些,看著路。”

“這孩子······”

長孫皇後搖搖頭,臉上皆是慈愛。

收回目光,望向了李世民,鄭重起身,後退兩步,臉色凝凝,一絲不苟的行了個大禮:“臣妾,祝賀陛下,恭賀陛下再添一神物!!!”

沉思中的李世民驚醒過來。

臉上剛剛凝固的興奮,這個時候也重新恢複,比之前,還更是興奮。

“呼·······”

他長長吐了口氣,靜靜注視著長孫皇後,聲音略有沙啞:“當賀,當賀!!!”

“觀音婢,剛才,朕腦海中,你猜想的什麼?”

李世民問著,起身把長孫皇後攙扶了起來。

“陛下想的什麼?”長孫皇後問道。

“朕在想,若是棉衣能普及於大軍之中,吐穀渾,高句麗,吐蕃,西域諸國,豈不是都在朕的馬蹄之下?”李世民長歎。

打仗,打的是後勤。

這句話,李世民比誰都清楚。

可是,大唐周圍的這一圈國家,李世民感到了陣陣無力。

就像是西域,一年中,能留給他們的隻有半年時間,其餘半年時間,風好似刮骨刀,雪猶如墳墓土,大唐壓根不能全年征戰,隻能於春夏出擊,到了秋冬便要退回來。

無他!

因為後勤完全跟不上,將士們又冷又餓,盔甲好似冰塊,五指伸出去就沒有知覺,兵刃拿在手中毫無感覺,這如何能戰鬥呐?

可,若是有了棉衣,有了充足的棉衣·······

李世民的身子有些哆嗦,他無法想象大唐軍隊到那時將是什麼樣的風采!

“張小郎君之功,功在天下!”長孫皇後看著李世民的神情,何能不知道他心中所想:“區區一場秋闈,相比於小郎君發現棉花,不足掛齒。”

“且再讓那些人廣宴賓客吧,小郎君現在醉心於農事,纔是對大唐,對陛下,對百姓,最重要的事情啊。”

長孫皇後長歎道。

李世民眯了下眼眸,手指,輕輕在胸口的信箋上劃過。

“可是,觀音婢,這小子,兩手都在抓,而且兩手都非常硬,秋闈的事,也一點都沒有耽擱啊。”

“啊?”長孫皇後聞言,猛地抬頭。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