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唐十萬裡 > 第53章 孔穎達的要求,京兆府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唐十萬裡 第53章 孔穎達的要求,京兆府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孔穎達陷入了沉默。

他還想要反駁下,但想了一陣子,卻不知道該怎麼反駁,亦或者用什麼話來反駁。

“這是他所說?”良久後,孔穎達才開口。

李世民連連點頭,他要表明自己所冊封沒有一點問題:“當然!”

“孔夫子,盧國公和翼國公皆可證明!”

“並且,此子在這一次旱災中,展現出過人的本領,和君子心懷蒼生的夙願,所以朕才破格提拔他為國子監助教,並賜封為開國縣子。”

“張郎君,乃是大唐百姓,既然有功於朝廷,有功於天下,朕自然得賞,孔夫子,你說對不對?”

李世民小心的收起來了手裡的卷軸。

長孫皇後重新捲起,合上匣子。

孔穎達手指摩挲,數息後,他飲了口茶。

老夫子終歸是老夫子,見多了各種大場麵,這四句話儘管心中波瀾已生,但臉上起碼還是能保持淡定。

可長樂就不一樣了。

她完全不知道李世民和長孫皇後已經把卷軸收起。

她的眼睛,彷彿凝固了,固定了一樣,直勾勾望著剛才卷軸的地方。

一動不動。

就算她自認於自己讀了很多書,就算是和男子相比,也不遑多讓。

可,她很清楚,自己不過是讀了很多書而已。

這位少年,就僅憑這四句話,便可記入史冊之中,成為口口相傳的大夫子,大文人,大巨擘。

和她們這些隻讀過書的讀書人,有天然的差彆。

就好像是開宗立派的大儒和在後麵追捧著大儒聖人之言的犬生一樣。

此少年,值得國子監助教一職。

絕對沒有問題!

長樂心裡感慨。

同時,她心裡的好奇更是濃了。

這位和長安那些公子年紀差不多,甚至於還要小一些的少年人,到底是怎麼能道出這般聖言。

在以往,長安是從未出現過這般少年讀書人的。

就算那些頗有頭角崢嶸,名聲小動,意氣風發的一些少年讀書人,頂天也不過是寫些錦繡文章,堆砌辭藻。

但凡隻要偶有一兩首佳作詩詞,便可在長安產生不小轟動了。

引得無數走狗舔舐。

可,那些文章,那些詩詞,和張郎君這四句話相比,卻猶如太陽下的螢火之光。

張郎君·····

若是有機會,定得拜訪下。

長樂心裡打定了主意。

小兕子好像察覺了姐姐今天和之前的情緒都不一樣。

她抬起了小腦袋,就看著姐姐清澈大眼睛,咯咯的笑了起來,如同銀鈴。

這讓長樂驟然清醒過來。

不知怎地,突然臉頰微微一紅,急忙閃過了身子,免得讓父皇和母後察覺到她的異樣,假意抱著小兕子看向了殿外的晴朗天空。

“對。”

孔穎達說不出來反對的話了。

他緩緩起身,什麼都不再說,朝外走去。

李世民鬆了口氣。

他是不想和孔穎達這些大儒起衝突的。

完全沒必要。

當初,自己上位後,第一件事就是重整國子監,設立弘文館,以來堵著天下悠悠之口,並且想要堵著百年之後的後世之口。

孔穎達他是特意請來的。

孔聖人之世孫,無疑能夠給李世民登基帶來很強烈的正統說明。

並且讓李承乾長樂等一眾皇子公主齊齊追隨於門下,學習鑽研。

如果孔穎達真的強烈反對,李世民真的會斟酌下,修改修改張楚的任職部門。

但無疑,現在這個結局,是最好的。

孔穎達妥協了。

不過,當孔穎達的步伐邁出立政殿又高又闊的門檻後。

“陛下。”

孔穎達沒有轉身,仍舊是對著幽幽台階,但聲音,能夠響徹於大殿之內,傳入李世民之耳。

“六學一館,乃是大唐文人聖地,雖然此子,有如此之言。”

“但,並不能表示他的學識足夠教育天下儒生。”

“亦或者,隻是此少年,聰睿通達,日夜琢磨出了能夠為自己帶來利祿的四句話,也或許,是家中某位長輩所做,隻是給了少年,好讓少年搏一個出頭的機會。”

“國子監助教,現在可以給他。”

“等他回到長安,我會校考這位叫張楚的少年,若是不合格,我會直接剝離他的國子監助教之名頭。”

“六學一館,斷然容不下,竊名之輩。”

孔穎達答應了繼續保持張楚國子監助教的官職,可在妥協之下,也給出了自己的條件。

他要親自校考!

李世民沒有猶豫,直接答應了下來。

這個要求,就算他是皇帝,也不好反對。

國子監監正校考助教,本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孔穎達聽到李世民答應,長吐口氣,這才離開了這裡。

李世民望著孔穎達的背影。

雙眸微微眯了下。

等到再也不見,才開口。

“李君羨!”

“陛下!”李君羨躬身。

“差人去通稟一聲張郎君,把孔夫子要校考他的事情說給他聽,以好讓小郎君,提前做好準備。”

“孔夫子學富五車,肚子裡裝滿了全天下的書籍,讓他萬萬不能馬虎,也不要,丟了朕的臉麵。”

李世民囑咐道。

李君羨匆匆去了。

畢竟張楚是自己親自冊封的。

儘管有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征他們的提議和附和,可最終拍板之人是自己。

在張楚這件事上,李世民很清楚,自己是有些乾綱獨斷了。

如此,不論怎麼看,張楚好像都成為了自己的門生。

既如此,若是張楚到時候被孔夫子難住了,終究有些······

不好看。

到時候自己萬一被迫罷免張楚的國子監助教官職,最後丟人的也還是自己。

識人不明這個帽子,算是得扣上一陣子了。

“陛下不用緊張。”長孫皇後怎能不知道李世民心裡的擔憂:“張郎君天資聰達,孔夫子的校考肯定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陛下,來來來,這些玉帶,選一選吧。”

“還有玉佩錦囊。”

“可得好好搭一搭啊。”

長孫皇後讓李世民轉移了注意力。

不論怎麼說,今天的晚宴纔是最當緊的。

畢竟張楚現在沒有在長安。

李世民點點頭,也不想了,一排排宮女端著玉帶,玉佩錦囊等等大唐士人最喜愛的配飾走上來了。

李世民重新開始了眼花繚亂。

長樂抿了下嘴唇,抱著小兕子坐在外麵的台階上,微微出神。

········

數日後,長安外。

高陵縣。

進入高陵縣,便是進入京兆府地區了。

京兆府下,有二十三縣。

把長安城劃分為城東和城西的萬年縣,長安縣便屬於京兆府治下。

“長安終於要到了!”程處默看著大開的高陵縣城,還有在城門前站著迎接的高陵縣衙內的大小官員。

程處默風塵仆仆的臉頰上,也忍不住露出了興奮之意。

雖說這裡不是長安,可同屬京兆府,總是有親切的感覺。

他們趕路的天數,比之前預想的,又慢了兩日。

因為程咬金和秦瓊下令,把大軍的速度降低了。

無他!

他們擔心如果太快,會對板車上的紅薯造成損傷,萬一磕碰導致土罐破裂紅薯枯萎,那可真的是比殺了他們還難受。

自然,為了確保萬無一失。

不過是回長安的日子晚兩天罷了,孰輕孰重兩人無比清楚。

“盧國公,翼國公。”

“哇呀呀,這一路賑災,真的是辛苦兩位國公了。”

“關內道河東道百姓能遇見兩位國公,著實是他們的幸事啊。”

高陵縣縣令崔書離得老遠就迎了上來。

不過當看到坐在板車裡的程咬金和秦瓊後,不僅是他,高陵縣其他大小官員也都是一愣。

這是什麼造型?

就看見程咬金和秦瓊抱著幾個土罐壇子,無比珍惜。

兩人的甲冑早就脫下,再加上黑油油的麵板,若不是崔書見過程咬金和秦瓊,真的會以為這兩人不過是兩位老農罷了。

程咬金和秦瓊斜了眼崔書,點了點頭。

“麻煩崔縣令了。”

“不過,大軍回朝,按律沒有特殊願意是不能在縣城修整停留的。”

“還請崔縣令見諒。”

“我們繞城而過就好,也免得驚擾了城中百姓。”

時間寶貴,程咬金現在恨不得飛回長安,怎麼可能會在小小高陵縣停留。

不過,崔書卻是笑著拱手。

“盧國公的意思,下官明白。”

“隻是,城中有位大人奉陛下旨意,想要見子侯爺張郎君,不知道子侯爺何在?”

“還請於下官,一同回城。”

崔書環顧四周,尋找張楚的身影。

但,他不敢確認。

張楚,這個名字這幾天在長安官場上響徹,崔書當然聽說了。

隻是,他也隻知名字,卻不知長相如何。

程咬金和秦瓊相視一眼,眉頭微皺。

什麼情況?

陛下派人要見張郎君?

這就要到長安了,陛下這點距離都等不及了?

還是說,有什麼其他突發事情?

程處默和秦懷道身子也是一震,下意識的看向了張楚。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