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唐十萬裡 > 第745章 春天裡長安發生的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唐十萬裡 第745章 春天裡長安發生的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近來,長安發生了幾件奇怪的事。

一是灞橋邊上的柳樹,遲遲不發芽。

天氣越來越暖了,眼看著就要到二月中了,春風已是越發的濃鬱。

路邊田野間,湛清碧綠的野草都能瞧見。

上個冬天的積雪,也徹底的沒有了任何蹤影,人們也終於可以脫下厚重的棉衣,換上稍稍輕薄的春衫。

自然,這個時候,向來也是各方遊子啟程的時候。

趁著春意,奔向遠方,拜師訪友也好,行商賺錢也罷,亦或者是研學探親,反正,趁著春天,今年還有大把時光,很多事,都可以去做,然後好在今年冬來臨之前,回歸故鄉。

所以,離彆多了,送行也就多了,灞橋前的十裡長亭,紛紛揚揚間,皆是不捨的淚水灑落於故土。

按照往前的習俗,自然要折柳以寄托離愁。

可是,今年卻是怪了。

柳樹看上去似乎比往年要瘦上不少不少,彆說青綠柳枝了,便是能抽出來嫩芽的柳條,都很難見到。

往年這個時候,柳樹新抽出來的柳枝,差不多都已經可以撫地了。

但今年,除了柳樹最高處的樹冠上,能看到些許的綠意外,其餘的,光禿禿的竟比冬天還要蕭瑟。

這引得送行的百姓無不懷疑。

也引得城中不少想要踏青而去的小姐貴婦,少了很多興趣。

無疑,春天的灞橋,若是沒有柳枝的裝扮,真的是少了很多韻味。

以至於此事都驚動了官府。

後來,官府還專門派人去調查了此事,而調查的結果,引起了全城長安人的憤怒。

無他!

這哪裡是沒有發芽?而是全都被人折了去,不看看?上麵被折去的嫩柳枝的斷口,還都在上麵。

頓時,這引得全長安百姓憤怒。

官府也不得不加強了巡邏,甚至到了晚上,還有不良人和金吾衛探查。

如此過了幾日,新的柳枝嫩芽,也終於多了些。

儘管官府也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比如,暫時不讓送彆之人折柳,但即便如此,瞧著一顆顆柳樹上稀鬆的嫩芽,完全可以預見今年灞橋柳枝往日的盛景定也看不見了。

隻能等待來年了。

張楚聽到這事的時候,也不由發笑。

有句話說得好,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自己雖然教給了胡勇這個法子,可萬萬沒有想到,胡勇他們竟然好比蝗蟲,一根嫩枝都不剩,一棵樹都不放過。

以至於灞橋柳景,都少了些許顏色。

罪過罪過。

張楚心裡輕輕告罪兩聲,但,並沒有真的多少自責,灞橋柳景,少一年無所謂,可若是神仙裡的柳樹栽種卻不能耽擱一年了。

若是能夠流水線似的生產阿司匹林,這對天下百姓帶來的好處,豈是少看一年柳景能比的?

至於第二件事,便就是長樂在長樂郡搞出來流言清洗之事的後遺症了。

劉仁軌帶著長安三司官員奔赴長樂郡,一直到現在,還都沒有回來。

但,長樂郡的訊息,卻時常傳來,畢竟此事,不僅是引得長安關注,全天下百姓,官員都在盯著。

自然,少不了議論,也少不了傳播。

可以說是每天,都能聽到長樂郡某位官員被定罪的傳聞。

算算,到現在已是有將近七八十位了,但顯然,距離結束,還有一段時間。

儘管長樂郡所有被處置的官吏,就沒有一個是被冤枉的,但凡聽到新的傳聞,百姓總會高興的手舞足蹈,彈冠相慶,可,這終歸是開了一個不好的頭。

不僅僅是長安,其他各道,各州郡時常就會有流言傳出來。

這些流言,有時候是針對一個人的,但也有時候是針對一群人。

但,指向都很明確,一下子,這就讓天下官員,惴惴不安起來,就連長安各處官衙,氣氛都肉眼可見的緊張了。

這就好像是一把無形的刀,懸掛於各大小官吏的脖子上。

當然,對於禦史台而言,卻好似才終於迎來了屬於他們的‘節日’。

這流言人家可不管是真是假,但凡隻要有了,禦史台的官員就會一擁而上。

對不對的,無所謂。

風聞奏事,本就是人家的權力。

說實話,這樣的影響所帶來的結果,是破壞性的。

刑部,大理寺,禮部,吏部······甚至於三台,幾乎每天都要處理這些事情。

不過,隨著一件事的出現,以流言的形式想達成自己目的的方式,開始收斂了。

這就是在二月二,龍抬頭這一點,大理寺聯合禦史台和中書門下,破獲的一起流言。

暗中攛掇流言的主謀是中書右拾遺鄭光顯,而苦主則就是禮部主事劉德仁。

流言其實也很簡單,劉德仁家中種植了一棵枇杷樹,春天到了,花期已過,第一茬果實已是可以品味。

隻是由於劉德仁身體較為肥胖,不好摘得高處的果實,不巧,再加上夫人帶著下人回了孃家,劉德仁這個人又是兩朝元老,乃出自於前朝進士,清正廉明,一輩子在禮部兢兢業業,所以沒有其他仆人,於是就請了身材比較纖細的女鄰居張氏幫忙采摘。

為了表示感謝,劉德仁挑出又大又水靈的一大捧枇杷送給張氏。

誰知道這事被鄭光顯知道了,便散佈劉德仁和張氏暗有姦情的流言,等到劉德仁的夫人回來後,親自找到了張氏,可任由張氏如何解釋,可當劉德仁夫人看見枇杷的時候,勃然大怒,對張氏進行大肆辱罵。

這導致張氏承受不住壓力,以一尺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自然張氏的丈夫氣不過,便直接狀告了劉德仁和他夫人。

劉德仁向來清廉,一輩子苦讀,在前朝中了進士,入了禮部,要不是廝守聖人之訓,性格剛正,也不會被唐朝繼續保留於禮部內任事。

可憐這麼一個前朝進士,乾了一輩子,也行了一輩子周禮之事,突然被人如此汙衊,

一輩子的清譽毀了不說,還連累了鄰居身死,他無言苟活於世,也選擇了懸梁自儘,不過幸好,被他夫人及時發現,這才保住了一條命。

這事傳到李世民耳朵裡,李世民勃然大怒,申斥大理寺必須要破案。

案子在大理寺禦史台他們的合力下破了,但審理的時候,陣仗比三司會審還要鄭重。

不僅李世民親自旁聽,三台最高長官,禮部,刑部,吏部等等但凡有牽扯的衙門,也都有尚書坐鎮。

當場鄭光顯認罪,承認自己捏造了流言,目的就是敗壞劉德仁的名聲,以報劉德仁不將女兒嫁給自己兒子之仇。

他是覺得是劉德仁看不起自己,這才靈光一動,想給他些教訓。

人證物證俱全!

在劉德仁痛哭流涕下,李世民直接下令,誅了鄭光顯九族!

這個判罰,不得不說,震動了全朝野,也震動了整個天下。

而有了這個判罰,流言之禍,也才漸漸開始收斂了,但即便如此,到了二月中旬的時候,光流言之案,大大小小加起來,也不少於五十樁。

而刑部,大理寺一律則是以重刑處置!

就算流言是真的,但凡隻要查出流言散播的源頭,也會按上一個蠱惑人心的不直罪名。

如此,流言之事纔算是告一段落,但,也不知是不是長安這邊的判罰影響了長樂郡那邊的劉仁軌所代表的小三司。

再清理判罰長樂郡官吏的時候,也都一律按重判決!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