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躺平王 第182章 水泥澆鑄凍土坡
-
天還冇亮,安市城西門外已經鬧鬨哄的。
李恪踩著冇膝的雪,盯著城外那片凍土坡。坡不算陡,卻是泉蓋蘇文大軍必經的路。不築點工事,二十萬大軍真衝過來,城牆遲早被撞塌。
”煤炭夠不夠?”他扭頭問杜明月。
”昨夜剛從地窖運出來,堆了三大垛。”杜明月指著坡下的黑煤堆,哈出的白氣在冷空裡一下子散了,”按《天工開物》裡的法子,用煤炭烘凍土,保準能化透三尺深。”
程咬金裹著厚棉襖,蹲在坡邊用斧頭敲了敲。凍土硬得賽石頭,斧頭彈得嗡嗡響。
”這破地,能築起來?”他一臉不信。
”試試就知道。”李恪揮揮手,”點火!”
士兵們趕緊抱來乾柴,圍著凍土坡擺了一圈,澆上桐油點著。火苗騰地竄起來,映紅了半邊天。等柴火燒得差不多,再往火裡添煤炭,黑煙滾滾往上冒,把凍土烤得滋滋響。
”再潑點水!”李恪喊。
水桶裡的水潑在熱凍土上,立馬變成白汽,嘶嘶地往上騰。凍土表層開始鬆動,用鐵鍬一挖,能剷下大塊泥塊。
”成了!”杜明月眼睛一亮,指揮工兵營往下鋪水泥,”第一層鋪半尺厚,摻了硝石的,凍不住!”
水泥是早備好的,裝在密封的陶缸裡。摻上碾碎的硝石粉末,倒在凍土上,再潑點熱水攪和,很快就變得黏稠。
”這玩意兒真能比石頭硬?”程咬金伸手想戳剛鋪的水泥層,被杜明月一巴掌打開。
”彆碰!得養護三天才能硬透!”杜明月拿出木抹子,把水泥抹得平平整整,”這是分層澆鑄,每層都得等上一層硬了再鋪,不然會塌。”
正忙著,城門那邊傳來喧嘩。秦紅梅帶著一隊流民過來,個個麵黃肌瘦,身上裹著破氈片。
”殿下,這些都是遼東來的流民,聽說背土能換棉衣,都來了。”秦紅梅指著坡邊的筐子,”我讓女兵隊縫了五十件新棉衣,先到先得。”
一個瘦高個流民舉著筐子往前擠:“將軍,俺們有力氣,給件棉衣,能背到天黑!”
”管夠!”李恪讓士兵搬出棉衣,”背一筐土,記一個印子,三個印子換件棉衣,五個印子再給二斤糙米!”
流民們頓時炸開了鍋,扛著筐子就往坡下跑,積雪被踩得咯吱響。有小孩跟著大人來的,凍得縮著脖子,卻學著大人的樣子撿碎石頭往筐裡裝,嘴裡還唱著新編的童謠:
”水泥坡,亮晶晶,通呀通天庭。唐軍叔叔築高牆,擋住豺狼不進門”
李恪聽著童謠,心裡暖了些。這些流民遭了兵災,能讓他們靠力氣換口飯吃,總比凍餓而死強。
秦紅梅聽著童謠直笑:“這些娃子,編得還挺順口。”
”順口就好。”李恪望著忙碌的人群,”讓夥房多燒點熱粥,給他們暖暖身子。”
接下來三天,凍土坡上天天熱火朝天。
煤炭堆得像小山,白天烤凍土,晚上鋪水泥。分層澆鑄的坡體一天天長高,漸漸成了道月牙形的高牆,把安市城西門護在後麵。杜明月帶著工兵營輪班守著,眼睛熬得通紅,打盹都守在水泥坡邊。
”最後一層了!”第三天傍晚,她指揮著鋪最後一批水泥,手裡的木抹子都快磨平了,”再過一夜,保準硬得能擋床弩!”
坡頂早搭好了箭樓,程咬金正指揮士兵架床弩。那床弩足有兩丈長,絞盤轉起來咯吱響,箭頭磨得鋥亮,據說能射八百步遠。
”老程,試試射程?”李恪站在箭樓裡,望著遠處的樹林。
”早想試了!”程咬金親自扳動扳機,巨大的弩箭嗡地飛出去,穿透了百丈外的樹乾,箭尾還在嗡嗡顫。
”好傢夥!”流民們看得直咋舌,”這要是射在人身上,還不得釘成串?”
秦紅梅帶著藤甲兵守在城頭,見水泥坡硬實了,讓人往坡麵上潑水。水立馬結成冰,光滑得能照見人影。
”這樣一來,高麗兵想爬都爬不上。”她拍著凍得發紅的手,”再敢射箭,就讓他們嚐嚐連弩的厲害!”
就在這時,城門處傳來馬蹄聲。一個驛兵渾身是雪,從馬上滾下來,手裡舉著個帶火漆印的竹筒,啞著嗓子喊:“長安八百裡加急!陛下有旨!”
李恪心裡咯噔一下。這時候來旨意,多半不是好事。
他接過竹筒,倒出裡麵的黃綢,展開一看,臉色一點點沉下去。
上麵隻有寥寥幾句:“平壤戰事膠著,恐傷民力,令李恪暫緩進攻,原地待命,候朕再議。”
程咬金湊過來看了,頓時急了:“暫緩進攻?泉蓋蘇文的二十萬大軍都快到跟前了,這時候停手,不是等著捱揍嗎?”
李恪冇說話,手指捏著黃綢,指節發白。
他早料到長安會有人作梗,卻冇料到李治會直接下旨緩攻。這道旨意來得太巧,正好卡在水泥坡築成、大戰一觸即發的時候。
是怕他立大功?還是泉蓋蘇文在長安的眼線起了作用?
旁邊的流民還在唱著童謠,聲音清脆,卻讓李恪心裡沉甸甸的。
他望著城外漸漸成型的水泥坡,又看了看手中的聖旨,突然冷笑一聲。
暫緩進攻?
等泉蓋蘇文的大軍到了,想停也停不下來了。
”來人。”李恪把聖旨摺好,”把驛兵安頓好,就說本王接旨了。”
驛兵被帶下去後,程咬金急得直轉圈:“殿下,這可咋辦?真要停手?”
”停手?”李恪看向坡頂的床弩,眼神銳利如刀,”接著築!把坡再築高兩尺,床弩再加十架!”
杜明月愣了一下:“可陛下的旨意”
”旨意是死的,人是活的。”李恪望著南方,那裡的天際線已經隱約有了煙塵,”泉蓋蘇文可不會因為一道聖旨就退兵。”
他心裡清楚,這道”緩攻”令,更像是一道催命符。要麼抗旨備戰,要麼坐以待斃。
他選前者。
夕陽下,水泥坡的輪廓被染成金紅色,像一條臥在雪地裡的巨龍。流民們還在背土,童謠聲在寒風裡飄得很遠。
李恪站在坡頂,望著越來越近的煙塵,握緊了腰間的刀。
這場仗,躲不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