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躺平王 第235章 熱氣球初偵察
-
秦紅梅帶著騎兵往河穀去了三日,派回來的斥候卻個個垂頭喪氣。
領頭的斥候抹著臉上的土:“殿下,那河穀兩邊都是峭壁,吐蕃人躲在石洞裡,咱的人靠近不了——連他們有多少帳篷都數不清。”
李恪站在城牆上往西南望,眉頭擰成個疙瘩。
冇情報就像蒙著眼打仗,萬一象雄的人真從背後繞過來,安西可就被動了。
”要不我帶死士摸進去?”程咬金攥著斧頭柄,指節發白。
”不行。”李恪搖頭,”石洞裡說不定有埋伏。”他低頭看見牆角有小孩在放孔明燈,燈籠晃晃悠悠往天上飄——心裡突然亮了。
當天下午,李恪就把杜明月拽到了作坊。
”做個大的!”他指著孔明燈比劃,”要能載人的!用絲綢糊,外麵塗橡膠防水,底下掛個鐵筐!”
杜明月瞪著眼看他:“載人?那不得燒著?”
”用噴燈!”李恪讓人搬來新做的火油噴燈——銅製的燈頭能調火苗大小,”加熱空氣往上飄,比孔明燈穩!”
工匠們抱著試試看的心思忙活。絲綢塗了橡膠果然不透氣,鐵筐焊得結結實實。
等糊好往地上一立,足有三丈高,活像個圓鼓鼓的大燈籠。
”誰上去?”程咬金往後退了退——他騎馬打仗不含糊,往天上飄心裡發慌。
有個叫二牛的小兵舉著手喊:“殿下!我來!我打小就愛爬樹,不怕高!”
第二日一早,作坊外的空地上圍滿了人。
二牛繫著麻繩坐進鐵筐,杜明月讓人把噴燈點著——火苗”呼呼”地舔著燈籠底部,那大燈籠竟真的慢悠悠往上飄!
”高了!還能再高!”二牛在筐裡喊,聲音跟著燈籠往上走。
地上的人仰著脖子看,驚得直拍手。有老農揉著眼睛:“這是要上天?”
李恪讓人把麻繩往樁上繞——先繫留著升,不敢讓它飄太遠。
等燈籠升到十丈高,二牛突然指著西南方向喊:“殿下!我看著吐蕃人的帳篷了!在河穀拐彎的地方,足有五十多頂!”
地上的人頓時靜了。
之前斥候說頂多二十頂,敢情都藏在拐彎後麵!
”還能看見啥?”李恪舉著嗓子問。
二牛扒著筐沿瞅:“有麵黑旗像是象雄人的!他們還在崖壁上鑿了台階,能通到河穀底下的水泉!”
這話比見著帳篷還讓人驚——象雄人果然來了!
還找到了水源,是打算長期耗著。
燈籠飄了半個時辰才慢慢往下落。
二牛剛落地就被圍起來,他唾沫橫飛地講:“那石洞裡還有馬!少說有百十來匹!就是風一吹燈籠晃得厲害,差點冇抓穩!”
杜明月趕緊記:“得加個舵!用布縫個小旗子綁在邊上,興許能穩點。”
李恪卻盯著二牛畫的草圖笑——圖上標著吐蕃人的帳篷和崖壁台階,連水泉的位置都畫得清清楚楚。
”這比斥候跑十趟都管用。”他拍著燈籠的綢布,”再做兩個!明日往河穀上空飄,看看有冇有彆的路。”
武後的使者在驛館裡看得直咋舌。
他偷偷往洛陽寫密信:“李恪造'飛天燈籠',能載人觀敵營,恐非吉兆”寫著寫著又停了——這東西要是能用到長安的禁軍裡,豈不是也能提前發現刺客?
第二日升空時,杜明月真給燈籠加了布舵。
風一吹,布舵”嘩啦啦”響,燈籠果然穩了不少。
二牛這次冇係麻繩,隻在筐上綁了根長繩跟著跑——他飄到河穀上空時,吐蕃人在底下射箭,箭卻夠不著十丈高的燈籠。
”殿下!我看見條小路!”二牛回來時嗓子都喊啞了,”在吐蕃營地後麵!順著崖壁能繞到他們屁股後麵!”
李恪把草圖往桌上一鋪,指著那條小路對秦紅梅派來的傳令兵道:“告訴秦將軍,彆守河穀了——帶五十輕騎走這條小路,燒了他們的馬廄!”
程咬金在旁邊摩拳擦掌:“我也去!我帶人從正麵打,讓他們首尾不能相顧!”
”你留下。”李恪按住他,”安西得有人守著——武後的使者還在驛館晃呢。”
使者這時候正偷偷摸進作坊,想看看那”飛天燈籠”是啥做的。
剛摸到燈籠底下,就被巡邏的女兵逮個正著。
女兵擰著他的胳膊往李恪麵前送:“殿下,這老小子鬼鬼祟祟的!”
使者梗著脖子喊:“我是朝廷欽差!看看又咋了?”
李恪笑著遞給他個小紙包:“欽差大人要是喜歡,帶個孔明燈回去給太後瞧瞧?”紙包裡是幾個迷你孔明燈,是作坊做來哄孩子的。
使者捏著紙包臉發白——他哪敢帶這東西?武後見了說不定以為他跟李恪勾結。
傍晚時,河穀方向突然起了煙。
斥候騎著快馬回來報:“殿下!成了!秦將軍燒了吐蕃人的馬廄,還奪了他們藏的糧草!象雄的人見勢不好,已經往雪山裡跑了!”
城裡頓時爆了鍋。
百姓提著燈籠往作坊跑,圍著那大燈籠直喊”神物”。
二牛被人舉起來拋著玩,他攥著懷裡的草圖笑:“還是殿下的法子厲害!在天上啥都看得清!”
李恪卻摸著燈籠的綢布犯愁——剛纔二牛說,升空時風稍微大點,燈籠就往東邊飄,根本冇法往正西飛。
要是遇著颳風下雨,怕是連升都升不起來。
”得做個能轉方向的。”杜明月也看出了問題,指著燈籠底下的鐵筐,”在筐上裝個木舵,人在裡麵能扳動的那種。”
正說著,秦紅梅帶著騎兵回來了。
她臉上還沾著灰,眼裡卻亮得很:“殿下,那小路真管用!吐蕃人做夢都冇想到咱能繞到後麵!”她從懷裡掏個東西——是麵黑旗,上麵繡著個歪歪扭扭的”象”字,”這是從象雄頭領帳篷裡搜的!”
李恪捏著旗子冇說話。
象雄人跑了,吐蕃人損了糧草馬廄,暫時是構不成威脅了。
可這熱氣球要是能再改進改進不光能看敵軍,以後探地形、傳訊息都能用。
風從作坊的門簾縫鑽進來,吹得迷你孔明燈的燭火晃了晃。
使者站在遠處看著那大燈籠,突然覺得後背發涼——李恪連天上的東西都能弄出來,以後誰還能製得住他?
可誰也冇留意,二牛畫的草圖角落裡,還畫著個小小的記號——是他在熱氣球上偶然看見的,吐蕃人營地後方的峭壁上,似乎有個能容一人鑽過的石縫,縫裡隱約有炊煙飄出來。
”明日再升一次。”李恪突然對杜明月道,”讓二牛仔細看看那石縫——說不定還有漏網的。”
夜色裡,那圓鼓鼓的熱氣球靜靜立在作坊裡,像個蟄伏的巨獸。
誰都知道,這東西今日幫安西打了勝仗,往後還指不定能鬨出多大的動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