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麼當皇帝 第128章 與柴紹商議共擊突厥援軍
李恪將他是如何被突厥王子卓力格圖如何偷襲,如何來到這朔方之地,機緣巧合之下流落到勾注山的事情,詳細與柴紹說了一遍。
當然,對於自己帶領一眾山匪,擊敗護衛貢品的突厥俟斤努桑哈,李恪則完全將所有的功勞,都推托在師父裴行儼與唐俊悟和張英男等一眾當家身上。
柴紹聽完李恪的講述,也不禁感歎李恪這次北行遭遇的曲折。
同時,也為李恪的膽大心細,感到由衷的敬佩。
畢竟這麼小的年紀,遊曆在一群野蠻凶狠、刀口舔血的草原人中。
非但沒有被帶回草原,反而還能夠安然脫身。
這沒有一定智慧和勇氣,單靠運氣是萬萬不可能做到。
不過,想到李恪在長安弄出來的一係列事,如詩會揚名、開設醉仙樓、甚至還幫助大唐贏下三千匹戰馬,柴紹又覺得這是理所當然...
隻是在李恪提到他的師父是裴行儼時,他還是嚇了一跳。
裴行儼這個名字,對於他和很多人來說,都不算陌生。
更何況他們兩人,還同時在大隋朝廷同朝為官過,自然知道萬人敵“裴行儼”這個名字的含金量。
隻是可惜,在裴行儼已經名滿天下的時候。
他還是一個跟在李世民身後蓄勢待發,未曾嶄露頭角的角色。
以前自己聽聞他被王世充所害,也曾暗地裡為他感到惋惜。
但是今天,自己萬萬沒有想到他還活著,還會以這種他從未預料到過的方式,出現在他麵前。
儘管雙方還沒有下馬,他還是略顯激動的拱手道。
“裴將軍,沒想到還能再見到你,某真是不甚欣喜,若不是現在正在戰時,真想與將軍一醉方休。”
裴行儼也沒有想到柴紹會如此禮遇自己,心情也不禁有些觸動,他沒有怠慢,他連忙拱手還禮道。
“柴將軍,多年未見,風采更甚往昔,昔年看見柴將軍的時候,一眼便覺得柴將軍,貴不可言,沒想到現在已經是一軍之主將,看樣子,裴某的眼光也還是不錯。”
兩人相視一眼,全部都哈哈大笑起來。
在和裴行儼聊過幾句話後,柴紹又將視線看向李恪,眼中滿是欣賞。
這個年輕的蜀王,似乎有著超乎他年齡的智慧和勇氣。
忍不住誇獎道:“蜀王年紀這麼小,雖然被擄,卻能在如此困境中,成功脫險,真是少年英雄也!”
李恪聞言搖了搖手,隨之苦笑道:“柴將軍過譽了,哪裡是什麼少年英雄,小王隻不過是為了活命,不得已而為之罷了。”
柴紹點了點頭,又道:“殿下眼下兵不血刃的拿下夏州城,已經立下不世大功,不知殿下接下來可有什麼打算?”
這幾句話聽完,李恪也從柴紹的口氣中,聽出一絲酸溜溜的味道來。
畢竟在曆史記載中,梁洛仁在砍下堂哥梁師都的腦袋後,是直接向柴紹獻城投降的。
現在過了自己這一手,他們就算有功勞,也是屬於那種錦上添花的行為,具體的功勞就算不上了。
擱在任何人身上,估計也都非常的鬱悶,柴紹的表現,對李恪來說,已經足夠克製了。
換做是他,估計也會有這樣的想法。
李恪遠遠的看了柴紹一眼,心知肚明後,話題一轉鄭重開口道。
“回柴將軍的話,按照小王一開始的打算,在師父找到我,打敗突厥人的騎兵之後,就欲一同就此返回長安。隻不過,沒有想到在恰逢豈會,由於梁將軍稀裡糊塗的打了一場。”
說話間,李恪看了看一旁的梁洛仁,梁洛仁對此朝著李恪與柴紹一一苦笑了一下。
然後,李恪接著說道:“也算是不打不相識,經過一番勸說之後,梁將軍就決定棄暗投明,投靠大唐,並且為了減少我方攻城損失,主動冒險拿下了夏州城。”
柴紹聽了李恪的敘述,心中不禁有些疑惑。
他知道李恪雖然年紀輕輕,但心思細膩,行事果斷。
可這梁洛仁自己與他聯絡了幾次,是一個優柔寡斷之人,怎麼聽他的意思,竟然還是被他勸說的?這似乎有些不像啊。
不過,他也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纏,畢竟現在夏州城已經拿下,他隻要接管就行,也算是有了收複失地邊疆的功勞。
雖說大頭都被李恪陰差陽錯的拿了去,但是自己千裡迢迢的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加上也沒有折損任何兵馬,也算是可以接受。
就在柴紹琢磨著這一趟的得與失之時,李恪的話還在繼續。
“不曾想這無意之舉,卻無意中將柴將軍的戰功搶了下來,本王深感愧疚。隻不過如今,此事已成定局,這畢竟不是過家家,本王也不能再還給將軍。”
說到這,李恪對著柴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柴紹聽了李恪的話,心裡怎麼想的,並未表露出來。
他隻是淡淡一笑,開口道:“蜀王言重了。這奪城的戰功,本就屬於殿下的。至於我的功勞,隻是對大唐儘職儘責而已,何敢邀功?”
不過,嘴上說著言不由衷的話。
但要是柴紹現在還看不出李恪的話裡有話,那他也不配成為淩煙閣二十四臣之一了。
見狀,他及儘灑脫的說道:“殿下,本將也不是那種小肚雞腸之人,殿下有什麼話不妨直說,若是有什麼要幫忙的地方,本將自當儘力而為。”
李恪看著柴紹,心中暗自讚歎。他看得出來,柴紹並不是那種口是心非之人,他的豪爽和直率,值得李恪對他刮目相看。
他淡淡一笑,開口道:“柴將軍果真是個痛快之人。既然如此,本王也不繞彎子了。如今夏州雖然已經攻下,但小王據聞,突厥的援軍已經開拔,不日就將抵達夏州城下,本王這裡有一點不成氣候的建議,不知柴將軍可想聽。”
柴紹聽了李恪的話,心中一陣驚訝。他本以為李恪會有什麼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自己幫忙,但沒想到竟然是想著如何出謀劃策補償自己。
他看著李恪,心中暗道:“這小子年紀輕輕,就如此懂得進退之道,就算是陛下的庶子,將來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想到這裡,柴紹沉聲道:“殿下請講,末將定當洗耳恭聽。
李恪見柴紹願意聽取他的建議,頓時鬆了一口氣。
他看著柴紹,緩緩道:“柴將軍,想必你也知道,梁師都身死,夏州城被我軍拿下,乃是半個時辰前的事。而突厥人對此一無所知。”
柴紹點了點頭,但他目前還沒有弄明白李恪這句話有什麼含義。
但他知道,這個訊息雖然對於突厥人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但是,也不能疏忽大意。
他開口道:“殿下,以末將看來,如今夏州雖被我軍攻下,但突厥援軍不日將至,我們還是做好防備工作要緊,雖說突厥人不善攻城,但是我們也不能大意。”
李恪聞言,笑著開口道:“柴將軍,你誤會了?我不是這個意思。”
“嗯?”柴紹疑惑地皺起了眉頭。
隻是還不等李恪開口,一旁一直沒有說道的薛萬均,突然說道。
“大將軍,我想蜀王的意思是,想利用突厥不知道我們已經拿下夏州,收複了朔方這個資訊差,讓我們埋伏在夏州城,再讓梁將軍將突厥人引誘進來,來個甕中捉鱉。”
柴紹本就是穎悟絕倫之輩,剛才被李恪奪下功勞後,嘴上說著沒事,其實心裡還是蠻膈應的,一時間鑽了牛角尖沒有想到這一層。
在薛萬均說完第一句話的時候,就已經完全反應了過來。
聽後眼中更是閃過一絲驚訝,他沒料到李恪竟然會想出這樣的計策。
大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感悟。
他也很快就明白了李恪的用意,這樣做既可以避免與突厥援軍正麵交戰,減少傷亡。
又能保持我方軍隊的機動性,從始至終占據主動。
同時,還能利用這個時間差,做出更多的佈置。
柴紹心中暗自感歎李恪的軍事才能和膽略,他能夠將局勢看得如此透徹,同時又能做出如此巧妙的安排。
他抱拳向李恪道:“殿下擁有百龍之智,末將不及也。此計甚妙,末將可行,隻是......”
“隻是什麼?”李恪趕忙問道。
柴紹沉吟片刻,道:“比如,我們如何保證計劃的保密性,以免走漏風聲,讓突厥援軍有所準備。此外,我們還需要確定突厥的行軍路線和攻擊目標,以及他們如果不上當進夏州城,我們又要如何的應對,還有......”
“停停停...”
不等柴紹說完,李恪意外的出言打斷了他。
柴紹見狀,露出不解的表情,看向李恪。
李恪露出一個標準孩子心性的哀求模樣,求饒道。
“柴將軍,您大可不必再說了。您是此行軍隊的主將,具體情況,你看著拿主意就行,我隻是提個建議,我隻是個閒散王爺,這次若不是逼不得已,我還在長安花天酒地呢?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還得靠您自己。”
隻不過,說完這句話,他看到旁邊投靠他的梁洛仁與唐覺悟一行人,又補充了一句。
“不過,本王這次來到這邊,也將蜀王府的蜀王衛,湊齊了,你如果需要什麼幫助,我會儘最大的努力去配合你,幫助你完成這次行動。”
柴紹也不是初出茅廬的傻小子,聽後心中感到一絲暖意。
他知道這是李恪的退讓,在為奪下夏州城的事,做出讓步。
既然李恪都做到這個地步了,他堂堂右衛大將軍,也不會連禮尚往來也做不到,自己既然可以拿大頭,那給李恪的手下留點湯,這點順水人情還是可以做到的。
於是,他好奇的問道:“不知殿下的蜀王衛,多少人,我也好安排一下。”
聽到這句話,饒是李恪的臉皮一向比較厚,這時說起來也頗為心虛。
他扭捏著伸出兩根手指,慢吞吞的說道:“兩...兩千人...到頂了。”
柴紹聽到李恪的話,嘴角也不由的抽動了兩下。
要不是,他確信李恪尚小,確實是被那個突厥王子綁了此地的。
他都在考慮,要不要趁機把李恪綁回長安再說。
你說你才來這幾天,就召集了兩千多的隊伍,說是要謀反我都信...柴紹心中暗自想到。
“殿下,這裡的情況,我會據實跟陛下彙報的,你沒意見吧?”
李恪聞言,果斷自信的搖了搖頭,語氣坦蕩的說道。
“這有什麼意見,柴將軍,小王行得正,站得直,沒什麼不能說的。再者,我們作為臣子,本就該對陛下坦誠相待,不應該有任何的隱瞞和欺詐。”
柴紹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他能感受到李恪的話語之中流露出的真情實意和忠誠。
“好!既然這樣,那我就放心了!”
“嗯!”
隻是李恪嘴裡說的敞亮,但他自己也知道,柴紹的報告,肯定會讓阿耶李世民對他產生更多的猜忌。
然而,他也明白,現在並不是考慮這個的時候。
隻能見招拆招,實在不行,就原地打散,先讓他們在勾注山上待上一段時間再說...要讓他們解散,李恪可捨不得...
說到底,李恪在大唐待了兩年,始終缺少一份安全感。
雖然做個皇子很爽,但初唐自從玄武門開始,李唐的後人,很少有什麼好下場。
儘管他現在改變了一些曆史軌跡。
但他也不確定,萬一他老爹李世民掛了,自己又是做生意又是建封地的,到時候富可敵國了,跑的老和尚跑不了廟。
讓自己的好嶽父長孫無忌,還有他那個看似窩囊,實則非常有才能的李治大帝一刀砍了,那可就太冤了。
身為繼承了楊隋與李唐、獨孤氏三大世家的血脈的李恪,曆史上數得上號的倒黴鬼,李恪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否則的話,他也不會一心想著去封地,努力練武,甚至不惜以身犯險,帶領山賊攻打突厥騎兵,為的就是能夠在關鍵時刻,有一條退路。
再有,就算熬過了李治大帝,後麵還有更嚴酷的武大帝等著他呢。
如今,他已經擁有了前隋朝最精銳的兩千名驍果,加上梁洛仁麾下的兩千名精銳,再加上勾注山上的那些精壯山賊。
差不多就有五六千的兵馬,加上自己的財力,給他們搞點馬,武裝一下。
到時候隻要不跟大唐作對,天下哪裡去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