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麼當皇帝 第210章 名臣的決斷和狠勁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戰場,其實對於文臣出身的馬周而言,是一個比較陌生的領域,尤其是他還是第一次騎馬出征。
但對熟讀諸子百家書籍的他來說,戰爭又隻是雙方將領排除戰士的勇武外,對於策略和智慧的較量場。
隻要結合雙方的實際情況和戰略需求,製定出恰到好處的策略,便能在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因此,馬周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文臣身份而畏懼戰爭。
相反,他在決定率軍前往草原營救李恪的時候,心中就已經想好了大致的策略。
既然踏入了突厥人的勢力範圍,那麼遇到任何突厥軍隊都是預料之中的事。
他要考慮的事情,就隻有一個,那就是擊敗,擋在他前麵的所有敵人。
所以,在收到斥候的報告,說是遇到了拔悉密部的第一瞬間。
馬周想的不是保證自己的安全,而是親自前往前線,觀察敵情,以便更好地製定戰術。
隻有親臨戰場,才能更加準確地判斷敵我形勢,製定出更加有效的戰略。
要知道如今他們在突厥勢力的地盤上,在沒有援軍和補給的情況下,每一場戰鬥都是對士氣的考驗。
隻有快速而果斷地取得勝利,才能保持軍隊的士氣高昂。
並且,此行的馬周,並不是為了單純的立戰功而來,而是肩負著要救出,有可能已經陷入突厥人圍困中的李恪。
因此,得到情報後的第一時間,他便率領著八百的精銳騎兵,迅速行動起來。
在親自觀察敵情後,他利用突厥斥候沒有發現他後續大部隊的弱點,準備以身為誘餌,吸引突厥斥候的注意。
藉此希望吸引出突厥的主力軍隊,以便在合適的時機,利用地形和兵力優勢,對他們進行伏擊。
當然,馬周也明白,這樣的戰術需要極高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精準的執行力,對缺乏時間的他而言。
隻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援救李恪的時間,同時也能快速的擊敗來敵。
事實上,也正如馬周所意料的那樣。
一開始的時候,在看到馬周派出來的騎兵追擊的時候,拔悉密部的巴圖契苾還有些懷疑。
在他悄悄派出去的斥候,發現馬周身後,根本沒有看到任何大軍的蹤跡後。
馬周就開始佯裝被他們發現虛實,故意被迫狼狽撤離。
這一幕,被騎術絕好的巴圖契苾回頭看的切切實實。
頓時他心中的懷疑,瞬間消失大半,取而代之的是強烈的貪婪和自信。
他以為大唐的軍隊隻是小股部隊,而且似乎並沒有足夠的兵力支援,這讓他看到了一個立大功的大好機會。
所以,他沒有選擇跟關勒率領的騎兵作任何的接觸。
仗著戰馬的優勢,迅速而快捷地脫離了戰鬥,馬不停蹄地趕回到了自己的營地。
在來到營地後,巴圖契苾急切地覲見了族長阿魯渾,興奮地向他分享了自己所看到的情景。
他深信,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大唐的一支騎兵,竟然鬼使神差的撞在了臉上,而且看起來還像是一支孤軍。
中原人不是有句古話說的好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