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麼當皇帝 第435章 消失的李恪
在太子李承乾即將帶兵運糧的旨意,下達後不久。
就有數匹快馬,從長安城不同的城門,疾馳而出,直奔朔方方向而去。
......
與此同時,在馬周告知李恪,李靖欲征召他加入征討突厥的大軍後。
已經過去了十來天,迎來了貞觀四年。
當時,李恪既未明確的拒絕征召,也沒有立刻應下。
而是,保持一個若即若離的態度。
他沒有聽從定襄道行軍總管代國公李靖的命令,率領燕王衛即刻奔赴大軍集結地。
而是煮了三萬斤餃子,給定襄道的府兵兄弟,過了一個較為舒爽的新年。
又見他們感染了凍瘡,又運來了一大批防寒氈靴和藥材。
更讓定襄道的府兵驚喜的是,燕王李恪還送給了他們一個他們從未見過的物品——手套。
原本,他們因為極度的寒冷,手指常常凍得麻木僵硬,握不住兵器。
甚至有時候連皮肉,都會粘連在槍杆上,就更不要說拉弓了。
而燕王李恪送來的手套,不僅厚實,就連五指都是分開的,非但沒有限製行動,各種武器也能靈活操練。
當府兵們穿戴起手套的那一刻時,整個軍營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
他們不僅被燕王李恪的奇思妙想所折服。
畢竟,這麼多年以來,所有人都知道,在冬天的時候,士兵們的手會被凍傷,卻從未有人想過要解決這個問題。
唯有燕王殿下,不僅想到了,還親手設計了這樣精妙的物件。
這份細致入微的關懷,是他們跟著曆任將領,都未感受到的。
所以,儘管李恪這段時間,還沒有到定襄道行軍大營報到。
但他已經贏得了定襄道府兵上上下下的一致認可。
“長安及時雨”的稱號,也在軍中再次不脛而走。
......
“殿下,這好像不是前往雲州城的路。”
在渡過桑乾河後,距離雲州就隻剩下十數裡的路程。
半個時辰後,經過休整過一番的燕王衛,在李恪的命令下,再次踏上征途。
但此次跟隨李恪的馬周卻發現,隊伍並未轉向西北方的雲州官道。
而是朝著東北方一片覆蓋著厚雪的丘陵地帶行進。
馬周勒住馬韁,立馬從馬背上的皮袋子中,找出一卷略有磨舊的羊皮地圖。
目光和手指同時在地圖上快速遊移。
很快,馬周的手指突然頓在一處名為“黑鬆林”的小山,眼中全是疑惑。
他看向跨上馬背的李恪,不解的問道。
“殿下,我們不是到雲州找代國公報備嗎?那邊乃是長城,是一處斷頭路。”
聽到馬周的話,李恪朝著他颯然一笑,抬手摩挲著腰間燧石槍槍柄。
“雲州自然是要去的,隻是我現在未立寸功,貿然前去,在猛將如雲的定襄道軍中,怕是難以站穩腳跟。”
他突然勒住韁繩,戰馬前蹄高高揚起,在雪地上踏出深深的蹄印。
“不如,先到突厥草原上轉上一圈,看看有沒有不長眼的突厥遊騎,就算沒有遇到,也可以將這一帶的地形摸個透徹。”
李恪的目光透過遠處起伏的丘陵,彷彿看到山那邊的遼闊草原。
“代國公用兵如神,必然知曉知己知彼的道理,屆時帶著詳儘的地形圖前去,總比兩手空空強,至於斷頭路嗎?”
說到這,馬周就看見李恪露出一個神秘的笑容。
“年前,丁鼠在雲州東北十裡處,找到一個名為‘鷹嘴岩’的隘口,那邊的長城腳下坍塌了一個洞口,剛好能容一隊騎兵通過。”
李恪壓低聲音,眼中閃爍著狡黠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