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麼當皇帝 第52章 可惜了,欣賞不到蜀王殿下的大作
唐代詩詞的發展階段,起始於高祖武德元年,武後長安四年。
鼎盛時期為中宗天龍元年、代宗大曆五年。
中期為代宗大曆元年。
晚期為文宗太和末,直至唐亡,唐國被毀。
所以,在李唐奪得天下,天下開始太平的時候,詩詞就已經開始發展。
唐玄宗時期,詩賦就已經作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
對現在這個時間點來說,詩詞雖說仍然屬於小道。
但受屈原《離騷》的影響,實際上這個時候,詩詞的地位也已然不低。
若是你真的創作出一首好詩詞,那麼無論在什麼地方,你都不會缺少尊重。
畢竟有文化有才華的人,走到哪裡都會招人稀罕。
戌時,也就是剛剛晚上七點左右,整個長安城的氣氛就已經喧嘩到了。
像長安城中的永興坊,武帝祠,以及最為熱鬨的東西兩市,這些地方亮如白晝。
相比較那些小商、小販,那些大型酒樓和茶肆,便要相對文雅一些。
當然了,學的文武藝,貨賣帝王家。
在這裡的才子們與掌櫃,也更會營銷一些。
他們會在外麵靠街的位置上,擺上一塊塊空白的木板。
將那些能拿得出手的詩作,摘抄在紙上,然後貼在木板上,又或者張貼在酒樓、茶肆的外牆上。
以供遊人欣賞、傳唱。
偶有佳作,便會立馬被人大聲朗誦出來。
當然了,也有些更加隱蔽,也更有效果的暗箱操作。
就比如酒樓的掌櫃為了宣傳酒樓,或者作者本人為了揚名,就會花點錢財,安排一些比較有名的青樓姑娘,以唱曲的方式吟唱出來。
畢竟要說傳播速度最快的地方,莫過於人員混雜,訊息靈通的青樓了。
要知道唐朝不僅文學風氣盛行,文人**的習俗更是流傳甚廣。
如果要問,現在的文人最愛去的地方是哪裡?
那就隻有兩個。
一是酒樓,二是青樓。
這兩個地方,都是文人創作的重要源泉。
在文學圈中,擁有幾個青樓的老相好,是文人往來的重要門麵之一。
比如,著名詩人杜牧就曾寫過“贏得青樓薄倖名”這樣的名句。
在盛唐,除了杜牧之外,還有元稹、白居易,都是頗有名氣的風流詩人。
他們之中,不乏有家境貧寒者,這些人迫於囊中羞澀,每次與青樓女子進行友好交往的時候,唯有以詩詞相贈...
在這樣熱鬨的夜晚中,一群群文人雅士在酒樓、茶肆以及青樓裡,觥杯交錯。
激烈地討論著誰的詩詞更好,誰的詩詞更能經久不衰,誰的詩詞更能獲得貴人的另眼相看。
就連那些沒讀過書的平民百姓,路過這些地方,也被這種氛圍感染,與周圍的友人交流起來,就像是多了幾分雅緻...
而流觴詩會舉辦之地,興道坊的王宅。
在流觴詩會即將開始之際,長孫娉婷也準時踩點趕到了這裡。
隻是似乎來了的不巧,在她走下馬車的時候,抬頭隨意掃了一眼流觴詩會舉辦場地的時候,便正好看到了上一次在大興善寺遇到的崔挹[yi]。
原本就因為李恪沒有來參加詩會的心情,就更加陰鬱了一些。
麵對這個曾經的死纏爛打追求者,下一刻,她收斂起臉上的笑容,假裝沒有看見崔挹,微微彎了彎腰走下了馬車。
但大抵上,是這次流觴詩會舉辦的地點更大一些,加上參加流觴詩會的人,非富即貴,即使人員眾多,但也遠遠沒有到擁堵的地步。
所以,在長孫娉婷看到崔挹的時候,正在門口和友人交談打招呼的崔挹,自然也將長孫娉婷收入眼底。
作為博陵崔氏在長安城這一時期的二代代表人物,崔挹自然不可能錯過這樣具有非凡意義的聚會。
實際上,今日他更是早早的就來到了這裡。
作為底蘊深厚的世家門閥,他們的目光,相對於那些寒門,自然要長遠一些。
知道這樣一個難得的聚會,是擴充套件人脈的絕佳場所,畢竟就算他們五姓七望底蘊再深厚,現在也是大唐的天下,同時也是跟著李世民打天下的那群新興勳貴的天下。
所以提前到來和他們打好關係,看對眼了,投資加聯姻,也是他們這些門閥世家能夠長存久世的重要原因。
“那個...鹹五叔,你不要在這裡等了,按照往常的時間,詩會差不多要到深夜才結束,你找地方喝茶去吧。”
說話間,從懷裡的掏出一個做工精緻的錢囊,取出一枚銀葉子,遞給了車夫。
至於以前的錢囊放碎銀子,現在放銀葉子。
估計也是深受某人的深刻影響...
在車夫的推辭中,執意將銀葉子塞到他手上的長孫娉婷,這才接著說道。
“你也不用太著急,差不多到醜時,來接我和襲香就好。”
車夫拿到賞錢,心情自然大好,點了點頭駕著馬車悠哉遊哉的找地方,喝茶去了。
而就在長孫娉婷和車夫說話的功夫,崔挹找了個話題與友人暫時分離,帶著一絲疑惑又有一絲興奮,來到了長孫娉婷身邊。
來到流觴詩會的崔挹,其實早早的就開始留意長孫娉婷以及李恪。
一開始沒有看到兩人在的時候,他還在想這兩個人會不會一起來。
現在看到隻有獨自一人的長孫娉婷,他那顆原本沉寂的心,又開始躁動起來。
待到長孫娉婷和襲香低頭商議,兩位閨中密友會坐在那裡,她們怎麼去找她們的時候,長孫娉婷也看到了站在她麵前的崔挹。
長孫娉婷一邊朝著崔挹福了一禮,一邊露出模式化的笑容道。
“崔郎君。”
崔挹連忙抱拳回了一禮,假意的看了看長孫娉婷的身後,說道。
“長孫小娘子,你來了!怎麼?蜀王殿下沒跟你一起來嗎?”
“嗯...是的,蜀王殿下前日不幸感染了風寒,今日怕是參加不了流觴詩會了。”
長長的睫毛掩蓋住了長孫娉婷眼底的失落,淡淡的朝著崔挹解釋道。
崔挹見狀,跟上了長孫娉婷的腳步,臉上的喜色幾乎都快掩飾不住...
他想了好一會,這才又對著長孫娉婷又說道。
“既然長孫小娘子現在獨自一人,不如今晚就由小生陪同你參加今日的詩會吧!”
麵對崔挹的無事獻殷勤,長孫娉婷下意識的拉開了一些距離,腦子裡瘋狂的尋找著拒絕崔挹的理由。
想了想,最後委婉的拒絕道:“謝謝崔郎君的好意,隻是蜀王殿下雖然不來了,但是我也與長樂公主,還有金城郡君李雪雁約好了,就不勞煩崔郎君了。”
似乎是擔心崔挹在胡攪蠻纏下去,長孫娉婷又補充道;“崔郎君的諸多好友還在等著詩會中等待,還是儘早趕過去吧!”
這時候,距離詩會開始的時間已經快到了,詩會門前的人流也漸漸多了起來。
崔挹感受到長孫娉婷微妙的態度後,也知道事與其反,引得佳人反感那就得不償失了。
於是,對著長孫娉婷點了點頭,算是讚同了長孫娉婷的建議。
隻是,就在走之前,看到李恪這次沒來,抱著給長孫娉婷上眼藥水的想法。
他一邊走,一邊苦惱的說道。
“可惜了......原本還以在這次詩會上,瞻仰一下蜀王殿下的大作,可是他遲不生病晚不生病,偏偏在流觴詩會開始的時候生病了,著實讓人可惜了一些...”
長孫娉婷看著如此折辱李恪的崔挹,咬著銀牙,寬大的袖口裡,一張寫有《青玉案·元夕》詞的精緻絹布,被長孫娉婷小巧的手指拽成一團...
要不是,這裡人來人往,她真想將這首由李恪所寫的詩詞,狠狠的砸在他的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