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局發老婆,我賺大了 第1625章 太子應該冇那麼蠢吧?
-
況且,程咬金扔了兩個兒子去西域曆練,已經占了兩個位置,再扔一個過去,李靖等人肯定不乾。
所以程處亮雖然入了行伍,但是冇正兒八經上過太殘酷的戰場。這是他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人命如草芥。
他長長吐出一口氣,問道:“楚州以前冇有發生過這麼大的洪災嗎?”
“楚州洪災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楚州刺史回憶道:“聽聞那次也是連續數日暴雨,河流決堤,死傷慘重。”
“隻是後來淮河和泗水的河道疏浚過,慶國公曾提過治水的法子,我找擅長的匠人重新疏浚過河道,又加高加固了堤壩後,楚州冇有再出現過決堤情況。”
“況且,楚州雖然是在淮河和泗水交彙處,地勢也低,但實際上,這裡的河水不算洶湧。多是暴雨下內澇嚴重,鮮少出現決堤。”
程處亮皺了皺眉,抬頭看了眼跟破了個洞,拚命往下灌雨的天,“這次雨下得大,出現決堤也在所難免。”
楚州刺史聞言,麵色卻有些古怪。程處亮瞥見,問道:“怎麼了?”
“其實這次暴雨雖然大,但是決堤時候,也隻下了一個多時辰而已。以前連著下一整日暴雨,頂多是內澇嚴重,並未出現決堤。”
“這……怎麼堤壩就決堤了呢?”
“汛期前,你有冇有派人檢查過堤壩?”
“自然是查過了,查過堤壩穩固,纔沒有專程派人加固。”
楚州刺史百思不得其解,可若是有人對堤壩動了手腳,那對方又圖什麼?楚州水患嚴重,還能讓誰得利不成?
他搖頭將這個離譜的念頭甩了出去,興許是當初檢查堤壩的人有所疏漏。
程處亮腦海飛快閃過一抹念頭,他尚未捉住,就一閃而過了。
奇怪,如果是這樣的人,怎麼會突然決堤呢?
旁邊,楚州刺史感慨道:“這回真是多虧了太子殿下,倘若太子殿下早走一天,或是決堤晚一天,怕是如今的情形要更加糟糕。”
程處亮猛地抬眼,是了,太子的準備是不是太充足了點?
雖說他們當時收拾了行囊,打算次日一早就離開楚州,但是決堤時候,東宮侍衛運送物資糧草,搶救楚州糧倉糧食的動作,未免太快了些。
就像是……早有準備。
可是,楚州決堤對太子能有什麼好處嗎?
何況太子仍然在楚州,一旦決堤,弄不好自己也要折在這裡。
程處亮覺得自己估計是想多了,他們此行本就是為賑災而來。太子殿下做好了遇到這種突發情況的準備,也是正常。
他強行按下心中的懷疑,但始終還是落了顆懷疑的種子在心裡。
一群狼狽的百姓裡,有人暗中瞥向李承乾所在的山洞,目露疑惑。
奇怪,他追著太子趕到楚州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檢查堤壩,以防太子疏忽,冇有留意最重要的堤壩。
那時候的堤壩明明結實得很,按理說,今晚不該決堤纔是。
他斂下目光,打算等能回到楚州府城後,前去查探一番。
……
這場大雨,一直下到天又黑下來,雨勢纔開始變緩。
眾人在山上度過了三日多,第四日午後,府城裡的河水才終於退了下去。
百姓們滿眼淒惶地回到曾經的家,卻隻剩下一地殘垣。不少人抱著自己未能逃出來的親朋好友痛哭流涕。
滿城廢墟,哀嚎聲不絕。
楚州刺史狠心命人將城中所有屍體全部收集起來,全部焚燒。
大災之後容易有大疫,尤其是這些被河水泡了多日的屍體,不處理乾淨的話,最容易出現問題。
李承乾神色懨懨,但還是打起精神,吩咐手下人賑災,分發米糧,搭建避難的住所。
他千方百計,不惜兵行險著,為的就是大災後收攏民心,妥善賑災,可不能在關鍵時候掉鏈子。
李承乾親力親為,當著眾百姓的麵分發粥米糧食和乾淨衣物,麵上帶著和善笑容,妥妥一個愛民如子,憂國憂民的仁善太子。
不少百姓感恩戴德,甚至有人當場跪下來謝恩。
見狀,李承乾被困在山上數日,下了山也冇能好好休息的不悅,總算是散了不少。
“諸位請起。”李承乾滿臉正色,義正言辭地道:“你們是我大唐的百姓,發生如此大的洪災,賑災和安置好你們,是孤身為大唐太子應儘的責任。”
“隻可惜,孤冇能救下你們所有人。”他長歎一聲,神情悲慼自責。
一個百姓滿含熱淚,“撲通”跪下,“殿下您已經救了我們許多,若是冇有您,冇有刺史大人,冇有軍爺們,我們,我們怕是未必還能活著站在這啊!”
“冇錯,太子殿下隆恩,草民等冇齒難忘!”
百姓們紛紛跪下磕頭,高呼道:“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李承乾聽到後麵的名字,心裡不滿,麵上不顯,端著副宅心仁厚的模樣應付這些百姓。
等跪地謝恩的百姓散去,東宮典內快步走來,跟李承乾耳語了幾句。
“已經派人去清理痕跡了,不會有人發現的。”
李承乾微微頷首,冇有多言。
……
粗布衣衫的壯年男人在堤壩旁徘徊,忽然目光微凝,從被衝破、化成一堆碎石的堤壩上撿起一塊石頭。
邊緣處的斷口不是年久失修,被河水衝破留下的斷口,反而留有鈍器敲打過的痕跡。
“這痕跡,是鋤頭?”壯年男人擰眉。
這堤壩果然決堤得不對勁!
真是尋常決堤的話,怎麼會出現這種鈍器鑿擊過的痕跡?怕是有人提前鑿鬆鑿壞了堤壩,河水一旦漲上來,便容易直接將損毀的堤壩沖垮。
男人打算再在碎石堆裡搜尋一番時,冷不丁聽見有腳步聲逼近。
他把石頭往懷裡一揣,離開堤壩躲到了暗處。
冇多久,四個人結伴而來,冇有任何交談,目標明確地直奔碎掉的堤壩而來。
四人在碎石堆裡摸索了兩三遍,每個人懷裡都抱了數塊石頭。他們檢查了幾遍,確定冇有遺落的石頭後,才帶著這些留有鈍器擊打痕跡的石塊離開。
眼見他們走了,剛剛躲進暗處的人也冇出來,而是靠著被水衝得光禿禿的樹,神情凝重。
這他孃的不是太子殿下身邊的東宮侍衛嗎!
在山上朝夕相處了三日,他雖然不至於記下太子身邊每個東宮侍衛的麵貌,但是還是記下了大半。
方纔的四人裡,有一人的麵孔他記得清清楚楚,就是太子身邊的侍衛!
鑿毀堤壩時候,難免會留下鈍器擊打痕跡,事後檢查堤壩,一旦被人發現這些痕跡,就能聯想到是有人對堤壩動了手腳。
將這些石塊撿走,清理掉痕跡,事後他們再查,也隻會以為是堤壩本身鬆動了,纔會被高漲的河水沖垮。
這些人過來,是為了毀屍滅跡。
他倒抽了一口冷氣,也就是說,堤壩決堤,很可能是太子所為。
想到這次洪災死傷無數,整座楚州府城,大半百姓房屋被沖垮,他頓時怒上心頭。
“這太子發什麼瘋?”
人前一副宅心仁厚的樣子,人後居然乾出鑿毀堤壩這種缺德事。
“不行,要立刻將訊息傳回長安,告訴慶國公。”
否則,等晚了,再想查這件事就難了。總不能讓罪魁禍首變成楚州百姓們感恩戴德的人。
此人正是慶修派來,盯著李承乾的家將。
……
比家將所傳的訊息更快的,是楚州堤壩決堤,太子殿下率眾賑災,親力親為,救助百姓之事。
大唐已經許久未曾發生過這麼嚴重的洪災,楚州訊息傳來,舉朝震動!
朝廷立刻調配銀兩和糧食,送往楚州賑災。
大唐國庫充足,糧食充足,朝廷可以輕鬆撥下大筆銀兩和糧食賑災,幾乎冇什麼異議,就商議好了要調撥的賑災銀兩和糧食。
解決掉最緊要的大事,上至李二,下至文武百官,都不由自主地將注意力放在了李承乾身上。
他們本以為李承乾此去,主要是走走過場,撈點不大不小的功績,算帶彌補平衡一下魏王擔任科舉主考官所能獲得利處。
冇想到,楚州居然出現這般大的災情,太子殿下也賑災得力。
太子黨可謂是趾高氣昂,有了這份功績,太子殿下近年來屢屢受陛下斥責,甚至被禁足帶來負麵影響,幾乎可以一掃而空了。
李二眉宇滿是欣慰,看來承乾長大後,雖然冇有小時候聰明伶俐,甚至行事堪稱荒唐,但是還冇有到無法挽回的程度。
他再好好培養,還是有望將掰回來的,抽空他得好生琢磨一下,要怎麼教導承乾,將人引回正路。
他看了看下方眉頭緊皺,始終一言不發的慶修,心想,慶修能將青雀教得這麼好,要不要讓承乾也拜慶修為師?
青雀剛拜慶修為師時,慶修尚且隻是個剛封了爵位的山野小子,他初時也不怎麼信慶修能教好青雀。
如今慶修已經是慶國公,在朝中聲望亦極重,哪怕讓太子拜他為師,朝臣的反對聲也不會過於激烈。
再者,承乾和青雀的人,如今爭得激烈,讓二人同拜一個先生,未來也不必擔心慶修會站隊青雀。
李二越想越長遠,哪怕慶修不會站隊青雀,他身為青雀老師,未來承乾登基,縱使不針對慶修,恐怕也會冷落。
然而慶修渾身本事,這般能耐,因為承乾冷落而冇了發揮餘地,隻會是大唐的損失。
慶修分毫不知李二在琢磨著讓他順道也噹噹李承乾的老師,他在想楚州的事。
今年暴雨也不算多,怎麼向來隻是內澇,少有河水決堤灌入城中的楚州,會突然爆發這麼大的洪災?
慶修第一反應是李承乾從中搗鬼,李承乾若真是愛民如子的仁善太子,哪能做出以前貪墨稅銀的事。
但是他轉念一想,好歹當了這麼多年太子,應該不至於這般蠢毒,為了個賑災的功勞,害死這麼多百姓。
“陛下!”魏征冷著臉大步出列,“楚州隻有多年前曾因暴雨連綿,出現過一次河流決堤,洪水淹城。”
“可如今楚州堤壩比以往更高更堅固,距離上次修繕也不過兩三年時間,且今年雖有暴雨,卻不比往年厲害。”
“怎麼會往年相安無事,今年卻突然決堤,釀成如此大禍!臣認為,楚州決堤,恐怕箇中另有蹊蹺,還請陛下嚴查!”
繼魏征之後,不少朝臣相繼出列請李二徹查。
李二眉頭微皺,“工部尚書,楚州堤壩決堤的可能性,有多少?”
閻立德微微搖頭,“微乎其微。”
此話一落,李二臉色立刻沉了下去,“此事若是人為,何人這般歹毒!”
“陛下,此事務必徹查!太子殿下如今尚在楚州賑災,萬一堤壩真乃人為,怕此賊人會對太子殿下下手啊!”魏征高聲道。
慶修也跟著站出來,“陛下,臣認為,此事該徹查。按理說,楚州堤壩不該這般輕易決堤,如今卻……”
他頓了下才繼續道:“無論是有人故意損毀堤壩,還是當初修繕堤壩時便有問題,都該徹查,以還喪生在洪災中的楚州百姓一個安寧。”
“說得在理。”李二動了怒,語氣發沉,“楚州百姓這麼多性命,事情必須要查清楚。”
李二沉吟片刻,“閻立德,你為工部尚書,對工事修繕該較為瞭解,此次朕命人率人前去楚州,徹查楚州堤壩決堤一事,務必給朕查個水落石出!”
閻立德當即躬身領命,“臣領旨!”
下朝後,慶修回府路上一直琢磨著,楚州堤壩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回到府後。
“楚州那邊有訊息傳來嗎?”慶修道:“派人去問問。”
“不用問了,有訊息傳來了!”李劍山闊步走進,麵色極為難看,“前去楚州盯著太子殿下的家將,也覺得楚州決堤甚為奇怪,所以去堤壩那裡檢視了下。”
聽到李劍山提及李承乾,慶修眼皮跳了跳。
臥槽,不會吧?
隻聽見李劍山道:“他看到太子身邊的侍衛,偷偷前去堤壩旁撿走了幾塊石頭。雖然換了衣服,但是他認得其中一人。”
“而且,他比這幾個侍衛快上一步,在堤壩崩毀的石塊裡,發現了其中有石塊上……有被鈍器鑿擊過的痕跡。”
慶修震驚:“太子?鑿壞堤壩?他這是為什麼!?”
他失心瘋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