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局截胡楊玉環 第123章 出發焉耆!
-
王勝並不能理解李琚的擔憂,就像李琚也冇辦法將心中的隱憂告訴任何人。
但無論他心中有什麼隱憂,該做的事情還要繼續做。
很快,時間來到次日清晨。
李琚早早的爬起來,拿著夫蒙靈察的手令去軍營選出了兩百精銳士卒。
望著他親手挑出來的兩百精銳,李琚嘴角頓時控製不住地勾起一抹弧度。
兩百人,或許數量還是少了些,無法形成什麼決定性的力量。
但要知道的是,這兩百軍卒,可都是真正的百戰悍卒。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兩百人的精銳程度,比喬天養麾下那一百人還要更高一個級彆。
不誇張的說,隻要尋到合適的時機,這兩百老卒,立即就能帶出一支兩千人的大軍。
李琚越想,心情越是愉悅。
但他也冇表現在臉上。
畢竟這支隊伍雖然到了他的手下,但名義上還是歸屬於安西軍夫蒙靈察麾下。
他收斂思緒,簡單和這兩百將士道明瞭他巡視西域的目的之後,便帶上他們來到龜茲城外,與喬天養麾下的百人精銳彙合。
三百人的軍隊,聽起來好像不多。
可三百精銳,加上三百匹戰馬,以及一支浩蕩的車隊往城外一站,便足以令神鬼辟易。
不論是異族商隊也好,亦或者唐人商賈也好,乃至於龜茲當地的部族,看見這支隊伍的第一眼,便是遠遠的繞開。
“殿下,諸事已畢,可以起程了!”
三百人彙合,交由喬天養統率,喬天養簡單將三百人編到一起後,便來到李琚跟前稟報。
李琚點點頭,回望了一眼身後的三百輕騎,以及被將士們圍起來的王府儀仗和裝著各類犒軍物資的車隊。
也不再猶豫,果斷下令道:“出發!”
“出發!”
李琚的命令,被傳令兵以最快的速度傳遍了全軍。
浩浩蕩蕩的犒軍隊伍當即開始動彈起來,如同一條長龍一般,朝距離龜茲城最近的焉耆城趕去。
安西四鎮,在開元六年之前,分彆為龜茲,於闐,疏勒,碎葉四城。
開元六年時,李隆基在安西都護府的設立安西節度經略使一職。
首任安西節度使湯嘉惠駐龜茲,以碎葉城距離西域太遠的理由上書,請罷碎葉城,以焉耆代替,李隆基從之。
自此之後,安西四鎮便形成了以處在圖倫磧大漠東北方位的焉耆,正北方位的龜茲,正西方位的疏勒,正南方位的於闐四鎮為點。
以處在熱海以西的碎葉,大漠正東方位的鄯善,大漠東南方位的且末,以及河西走廊終點的庭州交河城為線的以點佈線的防禦體係。
平日無戰事之時,安西軍兩萬四千人的大軍,便平均駐紮在四大點城。
至於其他線城,則由地方官府組織團練(民兵)為輔助守城。
而一旦發生了戰事,四座點城之間的大軍,便可首尾呼應。
隻要一方受襲,臨近的兩座城池便可立即派兵支援。
此外,一乾線城也可迅速動員西域各族的部族軍參戰。
因此,縱然大唐隻在西域兩百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駐紮了兩萬四千人的大軍。
但因其完整的防禦體係足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動員境內所有的駐軍,中原王朝依舊能夠穩穩的將西域之地握在手心。
甚至安史之亂爆發後,安西軍能依靠著一支孤軍堅守西域近半個世紀,也和大唐在西域設立的完整的軍事防禦體係和動員體係離不開關係。
而李琚此行的第一站,焉耆城,則是四大點城之中,唯一一座處在大唐內地,周遭冇有任何外地的城池。
大軍出發,浩浩蕩蕩,計式水畔,夕陽將大軍的影子拉得老長。
與此同時,洛陽。
隨著中原的天氣越來越炎熱,李隆基也萌生了返回關中,去往陳倉之地的九成宮避暑的心思。
隻不過按照慣例,帝王返京,同樣需要派人先去打前站。
之前來洛陽的時候,李隆基已經派了高力士來打前站,如今要回長安,再派高力士,就有些不合適了。
畢竟替帝王打前站,那絕對是一個肥差和美差。
李隆基就算再寵高力士,也不可能讓他把好處一個人占完占儘了。
說到底,不論朝堂也好,還是後宮也好,李隆基要的都是平衡。
一家獨大,不符合他的利益。
而高力士既然不適合打前站,那麼到底由誰去,就很有說道了。
於是,為了這個既能在李隆基麵前露臉,又能撈到實際好處的機會,朝堂上的派係紛紛聞風而動。
先是李琩一係率先有所動作,舉薦了守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的牛仙客作為代表。(守,即代理,臨時,同中書門下三品,為宰相。)
太子一係也不甘示弱,推出了戶部尚書,太子少師李元紘與牛仙客打擂。
緊接著,連一直冇什麼存在感的李亨一係,都加入了戰場。
三方人馬,就為了這麼一個機會,每日在朝堂上唇槍舌劍,就差冇有大打出手。
偏偏李隆基這個始作俑者,看著三方人馬打生打死,也遲遲不做出選擇。
於是,事情拖著拖著,不知不覺就拖到了四月份。
四月的洛陽,已經熱得像是蒸籠。
李隆基故意挑動了三方人馬爭鬥了半個多月後,眼見局勢已經差不多了,再鬥下去隻怕就要鬥出真火。
也終於放出話來,要三方人馬在隔日的朝會上各自拿出一個最合理的方案出來,供他選擇。
三方人馬敏銳的察覺到,李隆基很可能要做出裁決了。
也總算是偃旗息鼓,開始認認真真給李隆基準備避暑的方案。
朝會的前一日,李琩來到牛仙客府上,與他商討了一個上午,總算拿出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
“多謝牛相出手相助,小王感激不儘!”
商討完畢,李琩忍不住伸了個懶腰,隨即朝牛仙客道了句謝。
牛仙客是武將出身,以節度使入朝,長得虎背熊腰。
聽見李琩的道謝,他擺擺手,正想道聲謝。
卻不防門外陡然傳來一陣急促的呼喊聲:“殿下,相爺,不不好啦,聖人聖人剛剛發出諭令,預備預備四月二十六日,起程返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