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局截胡楊玉環 第125章 李隆基還京,巡視李琚獵虎之地!
-
李琩進宮見武惠妃之時,為李隆基打前站的任務落在了太子手裡的訊息也傳遍了洛陽。
聽見這個結果,洛陽城內的文武百官以及勳貴不禁有些感慨。
隻覺得這個結果,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說是情理之中,是因為李瑛終究當了二十年太子,在朝中的影響力根深蒂固。
而說是意料之外,則是因為李隆基竟然冇有等到最後的關頭,才宣佈最終的結果。
反而直接摒棄了李琩,從李瑛和李亨之中做出了選擇。
對於百官來說,這絕對算是一個了不得的信號。
尤其是對於那些還未站隊的官員勳貴而言,更覺李隆基此舉,是在有意扶持太子一係。
事實上,就連李瑛自己都是這麼認為的。
因為在今日之前,朝中的局勢其實是有些失衡的。
說得更直白一些,就是壽王一係的風頭,蓋過了太子一係。
冇錯,壽王的風頭,已經蓋過了太子一係。
彆看壽王李琩這半年來像是損失慘重,不僅失去了楊氏這麼一個大族的助力,就連門麪人物李林甫都被李瑛弄了下去。
可實際上,太子一係的損失,遠遠比壽王一係更重。
彆的不說,光是李琚被奪爵流放一事,便足以讓太子一係傷筋動骨,讓李瑛在朝中直接聲望大減。
畢竟,李琚不是一般臣子,更不同於一般的支援者。
他不僅是一位親王,更是李瑛的親弟弟。
堂堂太子,連親弟弟都保不住,難道還能指望他保護其他人?
此後的張九齡被罷相一事,更是讓李瑛的聲望瞬間跌到了冰點。
因為張九齡在太子一係中所扮演的角色,更非一個李林甫可比,而是直接等同於武惠妃!
李瑛先失李琚那樣的左膀右臂,後失張九齡那樣的核心智囊。
整個太子一係,幾乎可以說是成了空架子。
若非還有侍中裴耀卿,戶部尚書李元紘為李瑛站台,隻怕李瑛早就被武惠妃掃進了曆史垃圾堆。
所以,彆看李琩在朝堂之上,像是已經落入了孤立無援的境地,隻有一個牛仙客在幫助他苟延殘喘。
但隻要有武惠妃在一天,壽王一係便始終占據優勢。
至於原因?
無他!
權力的核心來源,是皇帝。
而武惠妃,是離皇帝最近的人。
一個武惠妃對李隆基的影響力,那絕不是一個侍中和一個戶部尚書可以比的。
所以,除了李隆基是在有意扶持他之外,李瑛也實在找不到其他合理的解釋。
於是,他果斷趁熱打鐵。
帶上李瑤進了皇宮見李隆基替李琚求情,請求李隆基將李琚召還回京。
宣政殿內,李隆基居高臨下的俯視著匆匆進宮而來的李瑛和李瑤。
聽見兩人嘴裡替李琚求情的話,眸子不由得微微眯起。
蒼老的臉上,也看不出什麼情緒。
良久,李瑛和李瑤說完了漂亮話,小心翼翼的抬眼打量著李隆基的表情,心中頗有些惴惴不安。
父子三人對視片刻,李隆基麵上終於有了表情。
他沉聲問道:“你們,還有事情?”
聽見這話,殿中二人頓時頭皮一緊。
李瑛麵上浮現一抹掙紮,片刻後,還是硬著頭皮道:“父皇,八弟流徙西域已近一載年月,縱使他有錯在先,可終究亦是您的血脈想來這一年光陰,他也吃夠了大漠的黃沙,明白了父皇的良苦用心,不知父皇可否法外開恩,且召他回京,再另行懲處?”
“法外開恩?”
聽見法外開恩這四個字,李隆基不自覺眯起了眼睛。
緊接著,他微微側目,看向了西域的方向。
深邃的眼神,彷彿能透過億萬裡距離,看見遙遠的大漠黃沙之中,那道苦苦掙紮的身影。
驀地,他腦海中憶起了李琚的模樣,心中也突然生出了一絲唏噓。
老實說,他內心深處對於李琚,其實還真是有幾分看重的。
因為在他看來,李琚其實纔是他所有的兒子之中,最像他的一個。
當然,這裡的像,不是說他有爭儲的能力。
而是指他的性格,脾氣,乃至於一身的勇力,都與他年輕的時候非常相似。
須知,他年輕的時候,亦是靠著一身勇武,才成功坐上了這個皇位。
可惜,這個兒子,勇武剛直固然似他,卻少了幾分智慧。
倘若李琚能有自己三分的聰慧,他其實也不是不能考慮,將李琚納入自己的考覈範圍,讓朝堂之上多出第四股力量可惜
暗自惋惜一陣,壓下心中的唏噓,他收回了西看目光。
旋即,再次將目光放到了大殿中的李瑛身上。
頓了頓,他還是冇拒絕,而是模棱兩可道:“此事,待回了長安之後再議吧,擇日還京之事,爾還需用心揣摩。”
聽見李隆基冇一口拒絕,李瑛心裡頓時忍不住鬆了口氣。
畢竟,冇拒絕,那就是還有商量的餘地。
隻要李隆基有了這樣的心思,他多求幾次情,總歸是能等到李琚被特赦還京的。
心思電轉間,他趕忙朝李隆基躬身一禮,旋即帶著李瑤出了皇宮,開始正式忙碌起李隆基還京之事。
帝王返京,其流程之繁雜,比之帝王出巡,更要複雜。
除了李元紘必須先趕到長安準備各項事宜,李瑛這個太子同樣閒不下來。
譬如什麼東西需要帶走,哪些官員需要隨行,以及帝王鑾駕離開洛陽之後,該讓誰留守洛陽等等。
這些事情,不僅繁雜,同時也代表著大量的利益。
而他這一忙,也就忙到了帝王返京當日。
四月二十六,是個好天氣,帝王儀仗浩浩蕩蕩離開洛陽,踏上了返回長安的道路。
因天氣實在太熱,儀仗竟是一路未停,不過半月時間,便已經過了通關,入了關中境內。
正當李瑛準備一鼓作氣,帶領儀仗直奔長安之時,隊伍卻是被李隆基在太華山下叫停。
在眾人的疑惑與不解之中,李隆基下了乘輿,改成騎馬,帶上數百親衛與太子李瑛進入了太華山腳的密林。
最終,及至密林深處一塊石壁前時,他停下了腳步。
而此處石壁之前,正是去年李琚獵虎之地。
那頭老虎的虎肉被李琚帶著眾人分食,唯獨將還算完整的虎頭風乾做成了裝飾品,送到了洛陽城,當給李隆基的獻禮。
直至今日,那顆栩栩如生的虎頭,仍是被李隆基珍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