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局截胡楊玉環 第203章 世家反製,輿論倒轉!
-
就在李琚奇襲九曲城得手,全軍滿載而歸,士氣如虹的繼續趕赴玉門關之時。
趙城及其隨從被李琚殺害的事情,也被天水趙氏在河西的暗線發現,並以最快的速度傳回了趙氏族中。
“啊~豎子,安敢如此,欺我太甚!”
天水城,趙氏祖宅,趙氏族長趙崇禮望著暗歎送回來的帶血的清單,怒得鬚髮皆張。
他忍不住一掌拍在麵前名貴的紫檀案幾上,怒不可遏道:“豎子,他以為他是誰?一個喪家之犬,狗膽包天,竟敢如此屠戮我趙氏麒麟兒,此仇不共戴天!”
隴西李氏、京兆杜氏、沙洲張氏等其餘六家代表齊聚一堂。
聽見趙崇禮的怒罵聲,本就陰沉的臉色,更是難看得像是誰欠了他們百八十萬。
就連他們都冇想到,李琚竟然會拒絕他們伸出去的橄欖枝。
拒絕也就算了,竟然還殺掉了他們派去的使者。
如此膽大包天的舉動,完全就是將他們這些高高在上的門閥踩在了腳下。
“好一個不屑受,好一個李琚。看來這位八皇子,是真要與我等世家為敵了。”
隴西李氏的代表李晦聲音陰沉得能滴出水,他實在想不通,李琚到底哪裡來的自信,敢拒絕他們?
且不說他們七家聯合起來,幾乎可以做到完全掌控整個隴右之地。
就算單單將他出身的隴西李氏拎出來,那也是在整個大唐都赫赫有名的五姓七望之一,是大唐真正意義上的頂級世家。
哪怕是當年的太宗皇帝,也得冒認為隴西李氏家主,將狄道李氏皇族併入隴西郡望之中,方能坐穩皇位。
如今,一個小小的皇子,還是一個流亡的皇子,竟敢如此不將他們這些大世家放在眼裡,簡直就是找死!
“他以為殺了趙城,搶了吐蕃一座城,就有了與我等世家叫板的資格?可笑!”
這次出聲的之人,是沙洲張氏的代表張韜。
沙洲張氏,又稱敦煌張氏,在大唐並不算什麼頂級大世家,隻能稱二流。
大唐立國至今,也就一個上榜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的鄒國公張公謹還算拿得出手。
但因其家族祖地所在的敦煌為絲路核心,張氏占據地利的關係,在絲路上份額不小。
是以在關隴門閥之中,話語權很重。
張韜嘲諷一聲後,當即神色陰沉道:“即日起,河西之地所有依附我張氏的商隊,駝隊,將會斷絕一切與西域的貿易,保證一粒鹽、一尺布都不會流入玉門關以西。我倒要看看,他靠搶來的這點糧食,能撐多久?”
“光封鎖商路不夠。”
張濤話音剛落,一旁京兆杜氏的代表的杜慎言便一副老謀深算的神情,沉聲道:“他如今最怕的,應當還是朝廷的追兵。”
頓了頓,他毫不猶豫道:“老夫人認為,我等應立刻動用我等世家在朔方,河西軍鎮中的關係,將李琚麾下殘兵最新的動向,行軍路線,以及他們奇襲九曲城,屠戮吐蕃守軍,劫掠軍資的訊息告知陳玄禮。”
杜慎言這話一出,各家代表的注意力頓時被他吸引過去。
就連還在暴怒之中的趙崇禮也不例外。
因為杜慎言這一招,夠狠。
甚至可以說是完完全全將李家三兄弟往死路上逼。
杜慎言迎上眾人注視的眼神,則是正手捋須,沉聲問道:“怎麼,諸位還對李琚那豎子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聽見杜慎言的問題,眾人不由得陷入了沉默。
不可否認,他們雖然惱怒,可對李琚等人,也的的確確還抱有一絲幻想。
畢竟這樣的機會,實在難得。
說不準什麼時候,李琚被朝廷逼入了絕境,就改變主意了呢?
而杜慎言見眾人沉默,也不禁眉頭緊皺。
他目光移向趙崇禮,蹙眉問道:“趙兄,河西是你趙氏的地盤,李琚以今日之境,尚能在河西的土地上屠戮你趙氏子弟。他日縱使李琚迫於壓力,與我等虛以委蛇,你又焉知此子功成之時,不會翻臉不認人?”
杜慎言這話,看似是在問趙崇禮。
實則也是在問其他人。
因為他看得很清楚,李琚根本就不是一個能任人擺佈之人。
縱然有朝一日雙方結盟,也不過是與虎謀皮罷了。
所以,他寧可放棄這個機會,也不想繼續去冒險。
“也罷!”
聽見杜慎言這話,趙崇禮不禁歎了口氣。
旋即,他點點頭,沉聲道:“杜兄所言,不無道理,不過嘛與其告訴陳玄禮,老夫認為,倒不如直接密報聖人。”
“密報聖人?”
眾人一愣,下意識回頭看向趙崇禮。
趙崇禮再次頷首,沉吟道:“至於罪名嘛便奏一個假意與吐蕃衝突,實則欲引吐蕃入寇,禍亂大唐的罪名吧。總之要讓這叛逆的罪名坐實!”
眾人麵麵相覷,仍是有些猶豫。
但想到李琚的手段,與其剛烈的性格,最終,眾人還是齊齊頷首,同意了趙崇禮的意見。
而隨著眾人的意見達成一致,世家龐大的輿論機器也全力開動。
不過短短數日時間
長安,洛陽乃至於關隴之地的各大州府,流言風向驟然轉變。
三王勾結吐蕃,襲殺邊城,欲引狼入室的謠言甚囂塵上。
並在極短的時間之內,迅速蓋過了之前民間對李隆基逼反三王的議論。
街頭巷尾,坊市民間,議論紛紛。
很快,三王便徹底成了勾結外族的叛國逆賊,堪稱千古罪人,人人得而誅之。
除了操控輿論之外,河西走廊上,依附於世家的商隊也紛紛改道或停止貿易。
原本繁榮的絲路,驟然成了人煙斷絕的荒野。
同時,關於李琚意圖率殘兵取道朔方,北竄草原,以及李琚計劃在河西某處險隘設伏,意圖伏擊追兵的假情報,
也通過各種隱秘渠道,源源不斷地送到了急於戴罪立功的陳玄禮手中。
最後,便是河西節度使王倕與朔方節度使王忠嗣的案頭,也悄然出現了一份措辭懇切的密報。
且兩人收到密報,上麵的內容皆高度一致。
一是向兩人闡述三王流竄域外,極有可能對西北邊防造成嚴重的威脅。
二是暗示兩人,若他們不出兵攔截,將有“養虎為患”,“縱敵通藩”之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