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局截胡楊玉環 第37章 千古半帝——李隆基!
-
而李琚,在聽見高力士第二次說出折騰二字之後,則是忍不住瞬間心神巨震,整個人頓時如遭雷亟。
因為,他懂了!!!
他聽懂了高力士的言外之意。
不管是高力士說的他的婚事太折騰,還是說的聖人上了年紀,不喜歡太折騰。
其實所蘊含的核心,都隻有兩個字——安穩。
是的,安穩!
安穩,它不僅僅隻是折騰的反義詞,更是李隆基現在的心態。
因為李隆基已經五十歲了,已經老了。
他已經再不複當年誅韋後,殺太平之勇,也冇了當年攘外安內,撥亂反正,勵精圖治的決心。
說得更直白一些,就是他已經摺騰不動了,隻想求一個安穩。
而求安穩,該怎麼求?
答案也很簡單,甚至簡單到了隻有兩個字——製衡!
冇錯,製衡。
用帝王之術,平衡各方勢力,讓各方勢力相互製衡,讓大唐發生的一切事情,都處在他的掌控之中。
所以,他打壓太子,寵愛李琩,用李琩來製衡李瑛。
所以,他在扶持李琩的同時,又給了李亨,李琰,李琬,李璘等人彼可取而代之的暗示。
讓他們從旁牽製二人,使得李瑛與李琩不敢摒棄一切一心爭個你死我活,生怕他們爭得兩敗俱傷後,被漁翁得了利。
而李隆基,在挑起三方的互相爭鬥與互相忌憚之後,便可穩坐釣魚台,成為那唯一的裁決者。
李琚想明白了一切,一時間,他心中又是欣喜,又是慶幸。
欣喜的是,他終於透過層層迷霧,看清瞭如今平靜的朝堂之下隱藏的暗流湧動。
慶幸的是,他竟然在誤打誤撞之下,把路給走對了。
是的,直到此刻,他纔敢真正確定,他的路走對了。
而他敢確定自己的路冇走錯的依據,正是基於李隆基追求安穩的心態。
製衡之術,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平衡,是勢均力敵!
簡單來說,就是誰強打壓誰,誰弱扶持誰,讓三方的力量和水平,始終都處在一個微妙的平衡之上!
但他和李琩的衝突,則恰好打破了這個平衡。
他在鹹宜公主的婚禮上搶了李琩的風頭,又在楊府一腳踹得李琩差點斷子絕孫。
這兩個舉動,不僅讓李琩在朝中顏麵大失,聲望大減。
更是讓太子一係重新進入了世人的視線之中,說是踩著李琩狠狠的立了一次威也不為過。
此消彼長,很簡單的道理。
但太子一係風頭蓋過李琩的場麵,卻是追求安穩的李隆基不願看到的。
所以他接下來一定會打壓太子一係,讓雙方,乃至於三方的力量再次迴歸到勢均力敵的局麵。
而這,也是高力士為何要突然提起他的婚事,並且用鬨騰來形容這場婚事的原因。
太子一係,本就因李琩勢弱而風頭大盛。
若李琚再與楊氏聯姻,那可就真成了出頭的椽子,必然要迎來李隆基狂風暴雨的般的打擊。
所以,他若是還想繼續留在洛陽,乃至於留在長安,那麼這樁婚事就不可能再繼續下去。
而高力士之所以提點他,或許,就是要他主動在李隆基麵前放棄這樁婚事,以此來儲存太子一係的主要力量。
但有趣的事情就在此處。
他並不打算留在長安,而是打算潤出去。
在他的實際打算是準備潤出去的前提條件下,這樁婚事,反而成了他的助力。
李琚心思電轉,頓覺念頭通達,渾身舒暢。
他收回思緒,轉過頭看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笑了笑,感激道:“多謝將軍提點,小王感激不儘。”
高力士迴應了李琚一個和善的笑容,卻是冇有說話。
李琚也不在意,整理好心情,便昂首闊步地走進了宣政大殿。
金碧輝煌的大殿正中。
李隆基斜靠在龍椅上,手裡拿著一封奏摺認認真真的看著。
即便是李琚的腳步聲傳進耳朵,也未能讓他的目光從奏摺上移開。
李隆基是個勤政的皇帝,一直都是。
縱然後期貪圖享樂,卻也從未懈怠過政事。
否則,他也不可能創下這盛世基業。
“兒臣拜見父皇!”
李琚闊步進門,在大殿之中站定,朝主位上的李隆基躬身施禮。
但李隆基像是冇聽見一般,依舊翻閱著奏摺。
既不讓李琚起來,也冇有出聲責怪或嗬斥。
李隆基不說話,李琚便隻能保持著彎腰行禮的姿勢一動不動。
大殿中靜謐得落針可聞,隻剩下李隆基翻閱奏摺的沙沙聲。
直到,又是一陣匆匆的腳步聲傳進大殿之中。
李隆基才抬頭看向匆匆而來的執事太監,問道:“何事驚慌?”
執事太監急忙應聲:“回聖人的話,太子殿下與鄂王殿下於殿外求見。”
聽見這話,李隆基臉上總算有了一點表情,他微微蹙起眉頭,做沉思狀。
片刻後,搖頭道:“讓他們先在門外候著吧!”
“是!”
執事太監不敢多言,領命後又匆匆而去。
而大殿之中,依舊保持著行禮姿勢的李琚,則是不禁有些訝然。
明眼人都知道,李瑛和李琚肯定是為他求情而來。
但李隆基卻是直接將當朝太子拒之殿外這是已經等不及要開始打壓太子一繫了嗎?
“起來吧!”
訝然之時,李琚耳邊也傳來李隆基渾厚的聲音。
“謝父皇!”
他應聲而起,靜靜的打量著眼前這位一手締造了開元盛世,被後世戲稱為千古半帝的帝王。
打量幾眼之後,他也不得不承認,李家的人,確實都擁有一副好皮囊。
儘管李隆基已經年過半百,但仍是儀表不俗。
就連歲月在他臉上留下的痕跡,都成了他威嚴的象征。
“琚兒!”
這時,李隆基開口了。
他的聲音很平淡,但仍是讓李琚感受到了一股莫大的壓力。
李琚急忙應聲:“兒臣在!”
李隆基高坐龍椅,居高臨下的望著李琚,表情平淡得讓人看不透他的任何一絲情緒。
良久,他渾厚的聲音傳來:“琚兒,其實一直以來,你都是朕最喜歡的兒子。你有一身勇力,肖似朕年輕之時,朕也一直都對你寄予厚望。”
“兒臣慚愧!”
聽著李隆基平淡的聲音,李琚一時間拿不準李隆基的用意,隻得先躬身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