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求求你,當個駙馬吧 第1卷 第567章 形勢巨變
李世民君臣心似明鏡。
東征高句麗時,務必保證北疆穩定。
一來北疆牧場向朝廷提供戰馬,確保朝廷有足夠鐵騎。二來以免東征時,高句麗私下聯絡薛延陀部,從北麵給大唐造成威脅。
東征前,務必鏟除薛延陀部。
越快越好,把夷男和薛延陀部打的越疼越好。
當夜。
君臣達成共識。
清晨,朝廷戶部已提前排程糧草。
郡王府。
趙牧不知北疆狀況,與楊青蘿溫存,日上三竿時,派曹繼叔把東征的奏呈遞給李世民。
曹繼叔歸來,帶回薛延陀部重返燕然山的訊息。
得知訊息,趙牧頗為意外。
當初夷男似縮頭烏龜倉皇而逃,未能徹底殲滅對方,怎料夷男敢去而複返。
“郡王,夷男率部重返祖地,嚴重影響朝廷東征計劃。”曹繼叔說。
這陣子,朝廷君臣心思集中於東征,一個蘿卜一個坑,臨時改變的話,恐怕攪亂東征計劃。
趙牧輕笑:“瀾兒姑娘不香嗎,陛下肯定派人收拾夷男,彆瞎操心。”
嘿嘿
曹繼叔尷尬的抓著腦袋。
冬季時,他迎娶淩瀾,趙牧特意贈予他一座豪宅。
閒暇太久,他巴不得領兵征戰建功。
“陛下興許派郡王領兵。”曹繼叔說。
“等。”
趙牧淡定的說。
長安。
梅花內衛。
程處默控製大唐精銳情報係統。
前兩年,他洋洋得意成為大唐暗黑世界之王,怎料李崇義,李崇暉前往海外擴疆,帶回數以萬計金銀珠寶,他羨慕的直流口水。
曾經向趙牧提議南下,怎奈趙牧公然拒絕。
近來皇帝欲東征,他的注意力轉向高句麗,一麵派密使喬裝各類身份前往高句麗收集有用資訊,一麵派精明之人嘗試拉攏高句麗官吏,收集絕密情報。
可謂忙的不可開交。
這日,內衛成員收到信鴿從北疆帶回訊息,馬不停蹄向程處默彙報。
“大人,北疆急報,夷男帶兵殺進牙帳,蕭嗣業領兵南下。”內衛彙報。
“啥?”
程處默聞聲,驚的下巴差點掉下來。
北疆戰火重啟,昨夜他也收到訊息,得知皇帝召集諸將進宮商議,今日朝廷已經籌備糧草。
誰料戰事變化這麼快。
“可惡。”
程處默怒罵。
北疆戰火蔓延,他肩上壓力肯定更大,急聲下令:“你去郡王府通報,本官進宮向陛下稟明。”
梅花內衛漸漸向遼東靠攏,對北疆之事不甚瞭解,情況變化之快,朝堂該早些做出決定。
皇宮。
李世民忙於處理政務。
姚公公走進書房,低聲稟報:“陛下,程處默進宮。”
“何事?”李世民詢問。
“北疆急報。”姚公公稟告。
李世民猛地仰起頭,質問:“趕緊招程處默進殿。”
能讓程處默匆匆忙進宮,表明北疆之事嚴重。
程處默進殿向李世民道明北疆狀況,得知夷男攻陷牙帳,蕭嗣業領兵倉皇難逃,李世民麵色冷到冰點。
夷男。
這混賬東西不給他找麻煩,內心就不痛快嗎?
本來計劃派蘇定方,劉仁軌北上鏟除薛延陀部呢,目前來看朝廷該出重兵,一舉拔掉夷男和薛延陀部這個隱患。
他即刻派太監出宮傳令,召集趙牧,李靖,李績,李道宗,房杜二人,長孫無忌進宮議事。
派兵北上作戰,等於朝廷同時兩線作戰,最關鍵,趙牧還計劃建議攻打百濟,若派兵出征的話,等於大唐東西北三地同時作戰,李世民擔心百官,擔心百姓。
即使暫時各自攻打百濟,又是兩線作戰,必然耗費錢糧,軍力,使東征推遲。
夷男卻在作死的邊緣來回試探。
不殺難消心頭之恨。
趙牧,李靖一行進宮,李世民高聲說:“諸卿,北疆戰事變化奇快,昨夜信使送回訊息,夷男率部抵達燕然山,清晨時,蕭嗣業飛鴿傳書,信中稱,夷男率部佔領牙帳,蕭嗣業力戰不敵,領兵南下避其鋒芒。
北疆,亂了。”
“可惡。”
李道宗緊攥著拳頭怒斥。
李績跨步抱拳說:“陛下,夷男跋扈,臣請求率兵征戰。”
“這個夷男夠厲害啊,從蕭嗣業寫信起,差不多五日內奪取牙帳,佔領燕然山草場,此戰,朝廷恐怕損失三萬匹戰馬。”長孫無忌氣惱說。
“哼。”
李世民麵色鐵青怒哼,厲聲說:“燕然山草場肥沃,最適合牧馬放羊,朝廷損失不小,更不能讓薛延陀部做大,朕決定即刻出兵。”
“理當出兵。”李靖抱拳說。
房玄齡,杜如晦紛紛支援征討薛延陀部。
李績欲請纓時,李世民高聲說:“懋公,勿要因小失大,你與靖兄負責東征。”
李績戰意凜冽,被迫隱忍下來。
這時,李世民打量著趙牧,走上去說:“想來你已知曉北疆的情況,起初,朕計劃派蘇定方,劉仁軌領神武軍北上作戰,目前來看,戰況比預料中更複雜。
此戰,領兵之人非你莫屬。”
“我嗎?”
趙牧東張西望,發現諸將輕笑,李世民站在他身旁,指著自己狐疑的詢問。
李世民目睹趙牧舉動,麵容不悅嗬斥:“不是你,還能是誰?”
“啥?”
“陛下,我為東征勞心勞力,北疆之事,怎麼又派我領兵。”趙牧苦惱的說。
他也清楚此戰掛帥之人非他不可,絕非他驍勇善戰,更非朝廷無將可調,皆因當初他驅逐薛延陀部,佔領燕然山地區,直接把這處地方占為己有,長期來交於蕭嗣業打理。
此處名為大唐之地,實際在他控製之下。
長孫無忌說朝廷損失三萬匹戰馬,也是他損失三萬匹戰馬。
然而女兒出生,府內雲裳,鄭麗婉即將臨盆,他計劃等過了這段時間北征。
“戰況千變萬化,拖延不得。”李世民瞪了眼趙牧。
朝廷能征善戰的將領極多,眼下侯君集攻打高昌國帶走一批將領,李靖,李績負責東征軍務,李道宗負責鎮守長安,李孝恭忙於南疆事務,程咬金,尉遲恭私下協助他處理東征事宜。
張亮駐紮於東北,柴紹屯兵於南方,殷開山鎮守洛陽。
長安,僅趙牧閒來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