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求求你,當個駙馬吧 第1卷 第689章 自立為王
是夜。
月色朦朧,扶餘義慈,扶餘隆帶著妻妾子女,夜色掩護之下,喬裝打扮出宮,出城,乘坐馬車驚慌的趕往北方。
若形勢惡化,借機逃往高句麗。
翌日,清晨。
扶餘泰早早進宮彙報軍務,發覺王宮內空空如也。
既不見父王,也不見王兄,宮內守衛也莫名其妙減半。
一時,扶餘泰倍感疑惑,派人稍微打探得知昨晚父兄棄城而去,留他獨自鎮守王都。
扶餘隆最初得知訊息時嚇的六神無主,聯想到昨日自己勸說父親逃離,結果父兄棄城而去,獨留他鎮守王城,王宮,原來小醜是自己。
不過,他很快萌生新的念頭。
以前父兄俱在,他沒有資格繼承百濟王,今父兄棄他而去,半壁江山歸他控製,臨危受命之際,何不自立為百濟王呢。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猶豫不定之際,文武百官陸續進宮。
扶餘泰當機立斷,破罐子破摔,毫不隱瞞的說:“昨晚父皇帶兄長棄城而逃,國不可一日無君,即日起,我扶餘泰繼承百濟王。”
“殿下”
幾名官吏神色吃驚望向扶餘泰,王上尚在,自立為王,這等於謀逆。
扶餘泰神色堅定,斬釘截鐵說:“今強敵在外,朝廷上下理當精誠團結,拚死抗敵,而攘外必先安內。”
幾名重臣麵麵相覷。
扶餘泰的作為過於鋌而走險,但所言言之有理,國不可一日無君,攘外必先安內,今王上太子棄城而逃,城內軍政必須有人處理,扶餘泰自立為王,執掌朝政再合適不過。
畢竟,唐軍即將兵臨城下,百濟內不能自亂陣腳。
一眾官吏彼此相視,最終內心打定主意,齊刷刷單膝跪地,抱拳向扶餘泰行禮:“參見王上。”
觀之,扶餘泰暗自大喜。
一日君王,也是君王。
若能擊潰唐軍,即使將來父兄歸來,也休想奪走他的皇位。
扶餘泰攙扶起幾名官吏,聲若洪鐘說:“眾卿平身,強敵環視,當務之急必須確保城池安危,等候高句麗援軍馳援。”
單靠氣勢低沉的百濟軍,泗沘城危在旦夕。
不過,等待援軍之餘,扶餘泰決定做點什麼,下令道:“召集城內壯丁加固城牆,聚集各家護院登上城頭守城,另外迅速準備滾木礌石,以備不時之需,違令者殺無赦。”
新官上任三把火。
扶餘泰絕非等閒之輩,決定試著禦敵。
“喏。”
幾名官吏領命而去。
空曠的殿內,扶餘泰仰首東張西望,徐徐打量四方,緩步朝著玉階走去,坐於王座之上,闊掌輕輕撫摸著龍椅。
這是他夢寐以求之事,以前不敢奢望,怎料唐軍幫他輕而易舉達成了。
“哈哈哈”
扶餘泰情不自禁仰首朗笑,聲音傳遍四方,儼然好似忘記強敵來犯。
真都城。
趙牧率軍進城,本計劃多休整幾日。
段誌玄卻帶來好訊息,劉仁軌兵臨泗沘城下,從作戰抓捕的俘虜嘴裡得知扶餘義慈,扶餘隆悄悄逃出王都,王都內扶餘泰與扶餘文思掌權。
趁著神武軍尚未兵臨城下,他們集結各處殘兵,快速加固城牆,計劃阻擋神武軍鋒芒。
得知泗沘城的狀況,趙牧與神武軍諸將吃驚之餘喜出望外。
扶餘義慈是豬嗎,不知臨陣脫逃影響軍心嗎,竟敢帶太子棄城而逃。
今王都內群龍無首,人心惶惶,恰是唐軍破城的好機會。
“郡王,末將提議即刻出兵。”
曹繼叔抱拳請纓,良機千載難逢,輕而易舉攻陷泗沘城,總比扶餘泰準備妥當苦戰強得多。
蘇定方進言說:“郡王,請您下令吧。”
君王啊。
君王率領太子倉皇而逃。
不管神武軍是否強大,扶餘義慈的所作所為已經向百濟三軍表明唐軍不可戰勝。
彆人送到嘴邊的肉,儼然不吃下去的道理。
程名振,梁建方,鄭仁泰,薛仁貴,劉仁願,龐孝泰等不甘落後,齊齊抱拳請戰。
這時,段誌玄神色擔憂望向諸將,朗聲說:“諸位將軍,某知曉你們求戰心切,怎奈短短十日內連續兩場激戰,三軍該歇息歇息,今泗沘城已經淪為孤城,任由唐軍取之,無需步步緊逼,免得城內守軍狗急跳牆,畢竟兔子急了還咬人呢。”
蘇定方,曹繼叔等不約而同看向段誌玄,諸將詫異,好奇,蘇定方斬釘截鐵說:“副帥,城內守軍不足為慮,在神武軍麵前掀不起什麼浪花來,趁著高句麗派遣援軍前,該以風卷殘雲之勢破城。”
“沒錯,先包圍泗沘城,在城外休息也行。”鄭仁泰斬釘截鐵說,側首望向蘇定方說:“蘇將軍,此戰某率領鐵騎打前鋒。”
“不怕他們焦急,怕他們不急呢。”曹繼叔擲地有聲的說。
“敢抵抗,殺無赦。”
段誌玄聞之,驚訝於諸將氣勢,和對戰鬥的渴望。
沒法勸說諸將,他望著趙牧勸說:“賢侄,切勿急躁,以免出差錯。”
“伯父,良機稍縱即逝,奪取泗沘城再休息。”趙牧沒有打算休息的念頭,自信滿滿的說:“也許神武軍兵臨城下,城內王侯,將領,自發促成投誠呢。”
總之,越早佔領泗沘城越好,為李世民東征創造條件,更彰顯神武軍諸將神勇姿態,班師回朝也容易獲得豐厚賞賜。
唉。
段誌玄內心輕歎。
趙牧年輕氣盛,總領三軍,作戰策略與他截然不同,皇帝派遣他與趙牧率軍征戰,負責為趙牧出謀劃策,而趙牧命蘇定方等全權處理軍務,他基本處於閒散狀態,今神武軍諸將氣勢洶洶,既沒法勸說趙牧,也沒法勸說諸將,他直接不再勸說。
趙牧緊攥拳頭,冷酷嚴肅的說:“神武軍已重創百濟軍,泗沘城內兵少將寡,時不我待,趕緊行動起來。”
“喏。”
諸將高聲領命。
踏上百濟疆域,神武軍連戰連捷,諸將氣勢高漲。
毫不客氣說,收拾百濟軍,這等於贈予他們軍功。
何況數萬神武軍滅一國,彰顯神武軍恢弘氣勢,他們的身份地位跟著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