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求求你,當個駙馬吧 第1卷 第891章 非內心所願
李世民興致未減,左右抓起蘇定方,曹繼叔臂腕,朗聲說:“愛卿等征戰有功,上龍輦。”
“陛下,萬萬使不得。”
蘇定方,曹繼叔不敢掙脫李世民闊掌,唯有站立於旁邊誠惶誠恐的說。
諸將征戰凱旋,李靖,趙牧,李績,李道宗,但凡皇上出城迎接,必帶上將領登上龍輦,表達對將領的重視。
今皇上於軍營內設宴,犒賞征戰的將士,此行路途遙遠,坐龍輦前往,著實令二人受寵若驚。
“無礙,朕讓你坐你就坐。”李世民朗聲說。
觀之,長孫無忌輕聲勸說:“定方,繼叔,莫辜負陛下的聖恩。”
“沒錯,趕緊隨朕上龍輦。”李世民催促。
“謝陛下。”
蘇定方,曹繼叔跟隨李世民登上龍輦。
薛仁貴,席君買,李恪帶領三軍前往神武軍大營。
百官陸續策馬追隨,氣勢浩浩蕩蕩。
路途中,長孫無忌靠近趙牧,朗笑說:“神武軍征戰有功,賢侄臉上光彩啊。”
“為國儘忠,為君分憂,乃我等臣子的職責。”趙牧抱拳說,瞥了眼長孫無忌斬釘截鐵的說:“至於神武軍,效忠於陛下,任何人休想占為己有。”
旁邊,李道宗靠上來,捋著胡須輕笑:“神武軍,鎮國軍,皆單純效忠於陛下,不管何人,何事,沒有皇上允許兩軍絕對參與。賢侄,你覺得老夫說的對嗎?”
“甚是有理。”
趙牧輕輕點頭,支援李道宗的說法。
長孫無忌意欲何為,趙牧,李道宗心似明鏡,卻沒料到他公然為儲君拉攏將領。
“老狐貍。”
長孫無忌瞪了眼李道宗,趙牧,揮袖佛手而去。不久,出現在李績身旁。
見狀,李道宗靠近趙牧,輕聲嘀咕:“趙國公很不安分啊,陛下正值不惑之年,精神抖擻,精力旺盛,他私下為太子拉攏百官,不怕皇上震怒嗎?”
“伯父,常言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趙牧淡淡的說。
嗯?
李道宗神色錯愕,瞥向旁邊,魏征,岑文字,房玄齡,杜如晦全好奇的望向趙牧,好像趙牧話中飽含深意。
內心嘀咕,思索。
莫非趙牧話外有話。
或是說太子儲君之位不保。
礙於皇上,百官,李道宗收起內心疑惑,再望去時,趙牧已經與薛仁貴,席君買討論起軍務。
是日。
李世民君臣,神武軍抵達軍營。
隆重犒賞三軍,大肆賞賜將領。
黃昏,李世民心情大好,乘坐龍輦回宮。
百官沒有逗留,陸續乘車回府。
唯獨趙牧留於神武軍帥帳,蘇定方,薛仁貴,曹繼叔,席君買端坐,目不轉睛望向趙牧。
皇上來軍營犒賞三軍,超出他們預料之外。
此舉,也讓諸將榮幸之至。
少頃,蘇定方作揖望向趙牧,關切的說:“恭喜王爺榮獲岐王封號,擔任尚書令,聽聞王爺前陣子遇刺,身體是否安康?”
“是啊,何人敢刺殺王爺?”薛仁貴急聲詢問。
趙牧微微擺手,朗笑說:“無礙,沒人能傷到本王,今日該本王給你們道賀。”
諸將建功。
皇上封賞蘇定方為越國公,薛仁貴為徐國公,曹繼叔衡國公,席君買榮獲郡公,爵位皆有提升,更榮獲千金,百金賞賜,神武軍兵勇皆論功行賞。
“謝王爺。”
蘇定方,薛仁貴等抱拳作揖。
此戰,沒有趙牧提前規劃,不可能打的這麼順利。
論功行賞,這份功勞該歸屬趙牧啊。
這時,曹繼叔神色狐疑,眼睛望向趙牧疑惑的說:“王爺,酒宴上,太子,趙國公,陳國公,陸續向我等敬酒,這不符合常理啊,長安有什麼大事發生嗎?”
“嗯,趙國公似乎對末將等有拉攏之意。”薛仁貴點點頭。
蘇定方,席君買沒有吱聲,卻目不轉睛望向趙牧。
“哈哈哈,長安沒有什麼大事兒。”趙牧抓著酒杯輕吮,淡定的說:“不過呢,諸皇子年長,對於儲君之爭愈演愈烈,趙國公作為太子孃舅,一心扶持太子,自然有意拉攏你們。
這也是本王特意留下的原因。
神武軍內,諸將戰功赫赫,今年征戰吐蕃,輕鬆滅掉西域強敵,而樊國公,勳國公清剿黔滇部落未歸,無不表明神武軍已經成為朝廷對外征戰的中流砥柱。
太子,吳王,魏王,包括其他殿下,皆對神武軍興致盎然,有意拉攏。
不過,神武軍自本王建軍之日起,以本王為首僅僅單純效忠於皇上,為皇上赴湯蹈火,至於儲君之爭,本王有言在先,既不支援太子,也不支援吳王,魏王等,將來何人繼承皇位,本王支援誰。
至於你們,該清楚自古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皇上處於盛年時,休要與諸皇子眉來眼去,不然天子一怒,本王也保不住。
當然,或明哲保身,或投奔諸王,本王不勉強。”
難怪呢。
蘇定方,薛仁貴,曹繼叔,席君買麵麵相覷。
難怪太子,趙國公有意示好。
蘇定方抱拳說:“王爺放心,末將尊敬王爺教誨。”
“沒錯,我等謹遵王爺教誨。”曹繼叔,薛仁貴,席君買抱拳說。
趙牧輕輕點頭,嚴肅的說:“近年來,儲君之爭肯定越來越精彩,大家謹記武將職責,恪守儘職。”
“王爺,陳國公怎麼回事兒?”蘇定方詢問。
征戰前,侯君集處於閒賦狀態,許久不掌兵,不上朝,今日竟跟隨太子身旁,與趙國公談笑風生,看起來似乎東山再起。
“陛下命劉弘基,執失思力輔佐吳王,好心經營安東四郡,趙國公趁機進言,建議陳國公任太子太師,陛下允許了。”趙牧說。
聞之,蘇定方,薛仁貴等恍然大悟。
外出征戰一年,朝廷情況再度發生變化。
蘇定方內心咯噔一跳,緊張的望向趙牧,低聲詢問:“依王爺所言,末將是否該辭去吳王太傅之職?”
他未能身居內閣中樞,卻清楚皇上安排,繼續擔任吳王的太傅,必然正麵和侯君集對抗,這絕非他內心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