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攤牌了,這太子我不當了! 第16章 攤牌了,父皇!這太子誰愛當誰當!
-
“認,怎麼不認?”
李承乾的聲音響起,帶著一絲剛睡醒的沙啞,卻字字清晰,敲在太極殿每一個人的心上。
此言一出,滿殿死寂。
認了?
太子殿下,就這麼認了?
房玄齡與杜如晦二人,隻覺胸口一悶,準備好的一整套辯護之詞,全被這兩個字堵死在了喉嚨裡。
這還怎麼辯?
而王珪等一眾言官,先是愕然,隨即狂喜湧上臉龐。
他們預想中的唇槍舌劍、殊死搏鬥,竟變成了對方的當場投誠?
龍椅之上,李世民藏於龍袍下的手,指節已然攥得發白。
他死死盯著殿中那個不成器的兒子,目光裡翻騰著怒火、失望,以及一絲連他自己都未曾察明的情緒——恐懼。
他怕,怕這個兒子真的就此自暴自棄。
“你……”
李世民的聲音,幾乎是從牙縫中擠出來的。
“可知罪在何處?”
“當然。”
李承乾伸了個大大的懶腰,渾身骨節發出一陣慵懶的脆響,那姿態,彷彿不是身處審判他的朝堂,而是在自家東宮的臥榻。
他施施然踱步至大殿中央。
“王中丞剛纔說得對,太對了!”
他非但不辯,反而衝著王珪豎起了大拇指,神情是前所未有的誠懇。
“我,李承乾,就是不敬經典,就是沉溺商賈之術,就是喜歡跟工匠廝混,就是不務正業!”
這番驚世駭俗的“自白”,把王珪本人都給說懵了。
這……這和預想的劇本,南轅北轍啊!
李承乾卻不管眾人神色,自顧自地拔高了聲調,聲音裡帶著一股莫名的力量。
“王中丞說,我該日夜誦讀經史,學習治國安邦的大道。”
“敢問王中丞,哪一本經史,教過我如何用‘興業債券’,不加一文賦稅,十日內便為河北災民籌來百萬賑災銀?”
王珪嘴唇翕動,喉嚨乾澀,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經史裡隻有“輕徭薄賦”的聖人之言,何曾有過這等聞所未聞的聚財之術!
李承乾再問:
“哪一本經書,教過我設立‘官釀局’,隻賣一個‘皇家特許’的名頭,就為國庫憑空賺來二十三萬兩軍資?”
“又在哪一本史書中,記載過隻派一名使者,帶著鹽、茶、鐵鍋,便能叫突厥內亂,讓他們自相攻伐,兵不血刃便解我大唐北境之危?”
他每問一句,便向前逼近一步,氣勢便淩厲一分。
王珪被這股無形的氣場所迫,竟不由自主地連連後退,一張老臉漲成了豬肝色。
“這些能讓國庫充盈、能讓萬民飽腹、能讓邊軍強盛的法子,書上,都冇有!”
“既然書上冇有,我為何要去讀那些蒙塵的竹簡?”
李承乾的嘴角勾起一抹譏誚。
“難道指望孔夫子從書裡跳出來,替父皇您罵退頡利可汗的三十萬鐵騎嗎?”
“噗嗤……”
不知是哪位武將,終是冇忍住,一聲悶笑逸出。
這聲笑,如同一根針,瞬間刺破了殿內緊繃到極致的氣氛。
程咬金、尉遲恭這些殺才,臉上皆是毫不掩飾的讚同之色。
他們聽不懂什麼子曰詩雲,但他們知道,太子殿下這些“不務正業”的玩意兒,是實打實的銀子,是能換來兵刃糧草的寶貝!
比念一萬句經文都管用!
話鋒陡然一轉,李承乾的目光直視龍椅上的李世民,臉上的嬉笑神色儘數斂去,換上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肅穆。
“父皇,兒臣今日,正要向您,向滿朝文武,坦陳一事。”
他深吸一口氣,聲音振聾發聵。
“兒臣,不想當這個太子了!”
轟!
這一句話,彷彿一道天雷,在太極殿上空悍然炸響!
所有人都被炸得腦中一片空白,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什麼。
彈劾太子,是朝爭的手段。
可誰能想到,被彈劾的太子本人,竟會藉著這個由頭,當眾撂挑子不乾了!
自古以來,隻有為爭奪儲位而父子反目、兄弟相殘的慘劇。
何曾見過,堂堂儲君,主動請辭的荒唐事?!
“你……你說什麼?!”
李世民豁然從龍椅上站起,聲調都變了。
“父皇,您冇聽錯。”
李承乾的表情,平靜得讓人心頭髮慌。
“王中丞他們說得都對,我這個人,懶散成性,貪圖享樂,毫無進取之心。您想啊,當皇帝得多累?天不亮就得爬起來,看那堆成山的奏疏,還要跟這滿朝的老狐狸小狐狸鬥心眼,飯都吃不香,覺都睡不穩。”
“這種苦差事,誰愛乾誰乾去,反正兒臣不乾。”
他頓了頓,臉上浮現出一個無比憧憬的笑容,那笑容純粹得刺眼。
“兒臣做的這一切,搞債券,賣酒,辦報紙……其實目的,隻有一個。”
“兒臣就是想,用最短的時間,把咱們大唐,打造成一個誰也不敢惹、錢多到花不完的超級強國。這樣,國庫滿盈,四海昇平,父皇您就能安安心心地當皇帝,當到一百歲、兩百歲!”
“而我呢?”
“我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被您廢掉,隨便找個山清水秀、冬暖夏涼的富庶封地,去當一個混吃等死的鹹魚藩王!”
“每日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這,纔是我李承乾的終極理想!”
“這,纔是我為之奮鬥的最高綱領!”
說罷,他竟對著目瞪口呆的王珪等人,深深一揖。
“所以,多謝諸位大人今日仗義執言,真是說到了我的心坎裡,幫了我的大忙!等我將來就藩,一定請各位大人去喝酒!喝最貴的‘皇家貢酒’,我請客!”
一番話畢,太極殿內,呼吸聲都消失了。
王珪張著嘴,如同一尊泥塑,僵在原地。
他感覺自己的認知,被眼前這個年輕人,用一種他無法理解的、極其狂暴的方式,撕了個粉碎。
他想打倒一個“失德”的儲君。
結果,對方不僅承認自己“缺德”,還把“缺德”昇華成了人生理想與政治綱領,最後,還反過來感謝他……
這讓他怎麼接?
這一拳,彷彿打進了一片由赫赫功績與萬貫金錢堆起來的無底沼澤裡,所有的力道,都消弭於無形。
房玄齡和杜如晦,此刻也是瞠目結舌,麵麵相覷。
他們,終於懂了。
太子殿下哪裡是在乎什麼儲君之位。
他的格局,他的追求,早已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他這是在用一種匪夷所思的“曲線救國”,來實現他那“鹹魚藩王”的偉大夢想!
而李世民,他站在龍椅前,高大的身軀,竟在微微發抖。
他看著殿下那個一臉“快廢了我吧,求你了”的逆子,胸中翻江倒海,五味雜陳。
憤怒?有!
這逆子,竟敢當眾嫌棄他李家的江山社稷!
荒唐?有!
這朗朗乾坤,竟有不想當皇帝的太子!
可更多的,是一種從未體驗過的,深切的無力感。
他能廢了李承乾嗎?
不能!
絕不能!
廢掉一個能點石成金、能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太子,然後呢?
換誰?
換那個聰慧卻器量狹小的青雀李泰?
還是換那個仁孝卻性情懦弱的雉奴李治?
他們,能做到李承乾所做這一切的萬分之一嗎?
廢了他,就是廢掉大唐的財路!廢掉北征的勝機!廢掉《大唐時報》這架掌控天下輿論的馬車!
這一刻,李世民悲哀地發現,他,堂堂天可汗,竟被自己的親兒子,用那一件件驚世駭俗的功績,給死死地“綁架”了!
他不但不能廢了他,還得把他當祖宗一樣供起來,祈禱他多出幾個“鹹魚”點子,好讓大唐江山永固!
世家門閥策劃的致命一擊,就這麼被李承乾用一種“自爆”的方式,化解得無影無蹤。
甚至,他還反將了自己一軍!
“夠了!”
李世民終於爆發出一聲雷霆怒吼,震得大殿嗡嗡作響。
他怒指王珪,聲如寒冰:“王珪!太子為國操勞,嘔心瀝血,纔有今日國庫充盈之局麵!你卻在此捕風捉影,巧言構陷,是何居心?!罰俸一年,閉門思過!”
王珪兩腿一軟,麵如死灰地癱倒在地。
他知道,他敗了,一敗塗地。
李世民的目光,又轉向李承乾,那眼神複雜得彷彿一片深不見底的旋渦。
他咬著後槽牙,一字一頓地說道:“至於太子……為君分憂,勞苦功高,賞……賞黃金千兩,錦緞百匹!”
話音落下,他像是被抽乾了所有精氣神,猛地一甩袖子。
“退朝!”
說完,便頭也不回地,逃一般地走進了後殿。
他需要一個人靜一靜。
隨著皇帝的身影消失,滿朝文武,纔像被掐住脖子的鴨子,終於能喘上氣來。
他們紛紛擦著額角的冷汗,用一種看怪物的眼神,敬畏地望著那個始作俑者。
李承乾卻滿臉的失望與沮喪,他低聲嘟囔著,聲音裡滿是悲憤。
“搞什麼啊……劇本不應該是廢黜東宮,發配嶺南嗎?怎麼還賞錢了?”
“這日子,還有冇有盼頭了?”
“我真的……隻想當個鹹魚啊!”
他垂頭喪氣地往宮外走,路過長孫無忌身邊時,還不忘有氣無力地叮囑了一句。
“舅舅,那個……父皇答應的獎金,您可得幫我盯緊點兒。還有這次賞的黃金,幫我換成現錢,三成……三成是您的勞務費。”
“咱們得再接再厲,爭取早日把我從這太子之位上,給‘賺’下去!”
長孫無忌腳下一個趔趄,險些栽倒。
他望著自己外甥那悲痛欲絕的背影,腦子裡忽然冒出一個極其荒誕的念頭:
自己現在乾的,到底是在輔佐太子,還是在……幫著太子挖李唐江山的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