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唐_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 第1620章 新的生活方式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唐_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第1620章 新的生活方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李複在莊子上收到了來自長安城的兩份賬本。

是關於永和坊和長安坊宅邸出售的賬本。

想想那地方,隻是建造,就耗費了兩年,聘請了諸多能工巧匠,乾活的工人更是,能容納多少就請多少。

錢不是問題。

李複追求的效率。

畢竟,這事兒做成了,回本也不過是一年半載。

這一年半載對於涇陽王府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麼影響。

那片地方原本實在是荒蕪,有了競技場之後,才熱鬨起來。

太上皇也會經常去看比賽,要是周圍放眼望去還是破破爛爛的窩棚,那實在是有礙觀瞻了。

乾脆全都拆了,統一規劃。

當年薑確還在莊子上,和閻家兄弟一樣,在莊子上忙活,正好讓他們抽空給規劃一番。

有圖紙,有錢,有工匠,連合計都不用合計,前期準備工作都做完之後,直接找個好日子破土動工。

宅子建造完畢,自去年端午節開始,就陸陸續續的賣了出去。

那邊的房子,長安城的達官顯貴是看不上的,畢竟位置實在是太偏僻了,他們不會將其當做自家的居住宅邸。

可是那裡又離著競技場很近,人多,熱鬨。

家裡不差錢的,乾脆在那邊置辦一套宅子,如果心血來潮,想要看比賽了,就到那邊去轉轉。

或者是購置下來,做個彆院也好。

家大業大孩子多的,要分家的,安排在這裡,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大多數在這兩坊購置宅子的,都是外來的商人。

長安城的宅子價錢早就不是以前能比的了,這般精緻的宅子,普通老百姓買不起。

商人們在這裡購置宅子,也是看中了競技場周圍巨大的人流量,長安城裡除卻東西兩市之外,這邊一旦有比賽,就是最熱鬨的地方。

然而,馬球比賽年年都有,而且越辦越紅火,名聲越來越響。

自從兩坊的圍擋拆開之後,競技場外的空地已經不讓小攤小販停留了,而是全都移到永和坊北麵的一整條商業街上麵去。

那街道南接永和坊,北臨競技場,位置絕佳。

有眼光的人,自前年上元節的時候就開始相看地段,去售房處租賃商鋪了。

今年商鋪也都徹底開業了。

酒肆、茶樓、客棧、雜貨、成衣、各色小吃……琳琅滿目,應有儘有。

除去商鋪之外,街道兩側還留了攤位,低價租賃給那些小商販。

一整條街,迅速繁榮起來,又被長安城裡的人稱為“南市”。

長安城實在是太大了,若是將長安城南北從中間分開來,不管是東市還是西市,都在長安城北。

城南東南角有曲江池,曲江池畔還算繁華,但是西南角就蕭條的很了,沒有街市,現如今因為競技場和永和坊長安坊,也變得熱鬨了起來。

對於手裡有錢的普通人來說,這兩坊的宅子,便是最好的選擇。

環境好,自從有了南市之後,地段也沒有缺陷了。

更彆說,除卻這裡,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長安城裡的宅子,已經有價無市了。

雖然看上去空著的多,但是找人一打聽,全都是有主的地。

觀望了這麼久,終於兩坊的宅子開放買賣,還不趕緊先搶占先機?

兩坊內的環境規劃的實在是不錯,買到宅子的人在真正入住之後,才愈發體會到此處與長安城內其他坊市的截然不同,可謂是驚喜連連。

長安城傳統的坊市格局,每個坊都如同一個獨立的堡壘,擁有高大的坊牆和緊閉的坊門。一旦夜幕降臨,宵禁鼓響,坊門關閉,各個坊市便自成一體,相互隔絕。

然而,永和坊與長安坊卻打破了這一陳規。兩坊之間並非以厚重的坊牆完全隔絕,而是通過精心設計的廊道、月門巧妙地連線在一起。

兩坊相接的核心區域,沒有建造任何房屋,而是傾力打造了一大片公共的綠色花園。

花園並非隨意栽種些花草了事,而是聘請了能工巧匠,仿照自然山水意境,堆砌假山,引水成溪,鋪設蜿蜒小徑,遍植四季花木。

其間點綴著亭台、石凳,供人休憩。

清晨可在此散步,午後可在亭中對弈。

李複翻看著賬本,上麵的數字實在是太漂亮了。

兩坊的宅子,又讓涇陽王府發了一筆大財。

不過,這筆錢,算來算去,正好能將莊子上修行宮的錢給填了。

不虧。

現在住進這兩坊的房主們應該已經體會到了新房子的好處了吧?

自家是什麼樣的,那看你自己的錢包,錢包鼓,自家住的就好,裝修這玩意兒哪有上限?

有錢就儘情揮灑吧!

外部環境,那是給你整的妥妥當當的,讓你挑不出毛病來。

不止是新宅子,也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原先兩坊之地,聚集了不少遊手好閒的無業遊民,李複乾脆也把他們給整合起來,乾點熟悉的活兒。

這叫“物業”。

平日裡收拾收拾坊內的衛生,修理修理公園,晚上和坊內不良人一塊巡邏,為住戶排憂解難。

每個月領例錢,這樣他們也算是有了工作,有工作,就能安穩下來。

安穩下來,就可以攢錢買房子娶媳婦生娃了。

至於這筆錢從哪兒來?

當然是“物業費”咯。

新宅子都住上了,還差每年這點物業費嗎?好環境好設施好服務都享受上了,不掏錢?

這可是買宅子簽契約文書的時候,就已經提前約定好了,不可拖欠,不然,物業就要拿著文書去官府跟你打官司了。

一告一個準。

至於物業歸誰管。

李複可不敢接這個燙手的山芋。

要知道,當年李二鳳跟李建成在玄武門對掏的時候,李建成可是收買了長安城內的所有地痞流氓(無業無田者為流氓)。

長孫無忌是帶了牢房裡的死囚去助陣的。

這幫人,平日裡散在長安城裡,除卻不良人會“關照”他們之外,大人物們是不會管他們的。

但是這種人湊到一堆,那就有問題了。

所以,李複不敢趟這渾水,直接將這燙手山芋扔給了李二鳳,跟他說明白了其中的緣由還有“收益”。

主要是“收益”。

畢竟若是在李二鳳的手裡,哪兒來的風險?

沒有人比他更懂得玄武門。

李二鳳欣然接受。

轉頭就將這一塊扔給了專業人士,李五。

所以現在,兩坊的物業是歸百騎司的。

其收益,也會充作百騎司的“活動經費”。

百騎司的撥款,都是從李二鳳的內帑撥調出來的。

不然李五跟戶部打交道,怕是一分錢都拿不到,整個百騎司也就不會發展的這麼快。

沒有錢,總不能整個百騎司的人都去喝西北風。

李複在知道百騎司管著這一塊之後,不由得在心裡為李世民豎起了大拇指。

真是會用人啊。

到底還是讓專業的人去做了專業的事兒。

在長安城,誰能比百騎司更“黑”,誰能比百騎司,更能“罩著”物業呢?

涇陽王府開發了兩坊的房地產,這買賣,隻做一錘子,也就是房子賣出去就跟開發商沒啥關係了,後續有什麼問題,就跟物業溝通去吧。

反正開發商隻管著真材實料的蓋房子。

一年的時間,宅子都賣出去了,賬本送到涇陽王府來,這說明,這筆買賣,馬十三那邊看過賬本之後,三方確認無誤,賬目也可以封存了。

李複找來了老趙。

“老趙,派人到永和坊和長安坊走一走看一看,打聽打聽那邊的反饋怎麼樣。”李複笑道:“咱們在長安城裡有不少地皮房屋,後續也要吸取經驗,這次的買賣是做完了,還有下一次呢。”

長安城裡的地皮房屋的具體數量規模,沒有人比老趙更清楚了。

當初李複手底下沒有什麼人,老趙是全權負責這件事,拿著錢出去買房子買地。

老趙也是個實在人,對於地皮和宅子這等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是刻在骨子裡的喜歡。

家裡有閒錢,主君有這個意願,他就放開手腳去做了。

以至於當李複看到那滿箱子的契約文書,人都傻了。

武德有九年,加上貞觀有三年,那時候長安城的地皮房屋是真不值錢。

天下初定,百廢待興,頡利時不時的帶人就南下浪一圈要好處。

尤其是當年朝廷還傳出了要“遷都”的訊息,當時可真是鬨的滿城風雨,人心惶惶。

都不知道長安還有沒有明天,萬一下一次頡利又帶著人來了怎麼辦?

他能陳兵渭水,說不定哪天就兵臨長安城門下。

再加上前隋大肆營建洛陽,楊廣拿著長安這個國都也不當回事。

大隋這般,大唐是不是也能說走就走?

所以涇陽王府囤積地皮房屋,那真是讓他掏著了。

春光明媚,和風習習,正是出門活動筋骨的好季節。

沉寂了一整個冬天的競技場,再次被如雷的歡呼聲和急促的馬蹄聲喚醒。

李淵坐在高台上,興致勃勃的看了一場馬球比賽。

整個冬天悶在宮中,可算是有點有趣的事情了。

開幕賽上,李淵看到那些意氣風發的馬球隊伍,心裡也在琢磨,不知道今年的“冠軍”要花落誰家。

可要好好看看,到時候也買上兩手。

馬球比賽結束後,李淵換上一身常服,帶著護衛們出來,遠遠的就看到了熱鬨的街市。

“去年的時候,這外頭還有很多的小商販,今年這是都挪到那邊去了嗎?”李淵手指著永和坊的方向。

護衛統領連忙躬身回答:“陛下明鑒,正是如此。聽聞是涇陽王府將永和坊與長安坊重新規劃,將原先散亂的小商販都遷至那條新建的‘南市’商業街上,統一管理。如今那裡吃喝玩樂,一應俱全,比以往規整多了。”

“哦?南市?”李淵聞言,臉上露出了感興趣的神色,“懷仁倒是會折騰。走,隨朕……隨老夫去看看,這南市究竟是個什麼光景。”

一行人便朝著南市走去。一踏入街道,李淵便感受到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氛圍。

街道寬闊平整,兩側店鋪鱗次櫛比,酒旗茶幌迎風招展。

售賣各類商品、小吃的商鋪和攤位排列有序,人流摩肩接踵,叫賣聲、談笑聲、孩童嬉鬨聲交織在一起。

隻是放眼望去,生機勃勃,便令人心情大好。

“不錯,不錯。”李淵頻頻點頭。

東市西市他都去過,今日,也算是見識了長安城新的“南市”。

“雜亂無章變為了井然有序,市井氣息卻絲毫未減,反而更顯繁榮。這般規劃,確實用了心思。”

“往後馬球比賽結束之後,場外也用不著那麼多金吾衛去維持秩序了。”

“搬的好啊。”

時至中午,李淵並沒有回宮,而是帶著護衛們商業街上最為雅緻的一間酒樓,特意要了一間臨窗的雅座,中午便在此用膳。

品嘗著特色佳肴,俯瞰著樓下街道上熙熙攘攘。

城南的熱鬨,與記憶中那個略顯破敗、邊緣的長安,已然大不相同。

用罷午膳,李淵興致未減,便在護衛的陪同下去了永和坊。

既然是涇陽王府重新規劃的宅子,那便到裡麵去走走看看,從外麵看著,倒是整整齊齊的。

馬車走著走著,就到了連線永和、長安兩坊的公園門口。

公園門口豎著個牌子,馬車禁入。

於是乎,李淵的車駕就這麼停在了門口。

春日暖陽透過新發的嫩葉,在潔淨的小徑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園中溪水潺潺,鳥語花香。

李淵帶著人漫步其中。

“你們離著老夫遠一些,我帶著他隨便走走。”李淵指了指身邊的一個中年內侍。

“是。”護衛們拱手應聲。

這地方倒是令人閒適。

忽然,李淵的目光被不遠處涼亭中的一幕吸引了。

遠處有一涼亭,亭中有幾位老者,正圍坐在石桌旁,全神貫注地盯著桌麵。

李淵來了興趣,帶著內侍上前觀看。

到了亭子裡,才發現,中間坐在石桌旁的兩位老者,正在下象棋。

象棋?!

都傳到宮外來了?

李淵好奇。

這時,內侍低聲對李淵說道。

“主君,您看這。”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