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_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 第1649章 他要說謝謝
長孫無忌匆忙換上衣服,入宮麵聖。
他要確保,高桓權和樸滿城的這封信,能夠送到高建武手中而不被蓋蘇文中途截下。
所謂放出風去與蓋蘇文接觸,也不過是嚇唬樸滿城,給他們兩人施壓罷了。
蓋蘇文在高句麗已經權勢滔天。
一邊倒的優勢,這可不是大唐需要的。
大唐要的,是高建武和蓋蘇文的勢均力敵。
兩者要鬥上一鬥。
等到時機成熟,大唐也騰出手來,兵精糧足的時候。
到那會兒,不管是誰贏了,都沒關係。
當然,最後最好還是蓋蘇文能夠鬥倒高建武。
畢竟如果高建武贏了,他還是大唐的遼東郡王.......有這樣一個名頭在,大唐就師出無名了。
甘露殿偏殿,李世民招呼長孫無忌坐下說話,吩咐內侍上茶。
他知道長孫無忌來,所為何事。
“陛下,高桓權打算八百裡加急,將臣擬定的條款送到高建武手中。”
“此事,咱們得幫幫他。”
“當然,明麵上不能出麵。”
“可暗中相助。”
“聽聞高句麗王庭,幾乎被蓋蘇文把控,臣擔心,高桓權的信,在送到高建武那裡之前,先過了蓋蘇文的眼,這對咱們來說,不是好事啊。”
李世民一邊聽,一邊頷首。
他明白長孫無忌的意思。
要讓高句麗繼續內鬥下去。
如果高桓權的信落在了蓋蘇文的手裡,那高建武想要乾什麼,蓋蘇文就不用猜測了,已經是擺在明麵上的事情了。
如此一來,蓋蘇文定然不會善罷甘休,說不定就不會再等待,乾脆直接跟高建武撕破臉皮。
那高建武可就危險了。
若高建武迅速敗亡,蓋蘇文一舉掌控高句麗全境,整合力量,其勢更難遏製。
至於留在長安的使節團。
雖然不能說全然沒有價值,但是卻是大打折扣。
畢竟想要拿好處,就要真刀實槍了。
大唐這邊能握住的,便是高桓權這個世子,當然,正義的名頭依舊在大唐手裡。
隻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
闊水那邊的事情剛剛平複下來,黨項部也安撫明白了,李績還在回長安的路上。
至於闊水那邊,依舊要駐兵。
長孫無忌入宮麵聖,為的是要求助百騎司的力量,讓這封信,順利到達高建武手中。
當然,除卻信件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訊息。
長孫無忌將自己的想法仔細說了說。
“高桓權與樸滿城不會跟高建武說,他們在長安城犯下了什麼事情,信中隻會提我大唐條件苛刻,對其自身醜事及不敬之罪則諱莫如深,如此一來,決策之責與高句麗國內怒火,則儘數引向大唐。”
李世民聞言,眼中寒光一閃,冷哼一聲:“倒是打得好算盤!”
長孫無忌微微一笑。
“畢竟,誰都擔不起這個責任,哪怕是高建武,也要煎熬掙紮一番。”
“此等反應,亦在預料之中。”
“臣想著,高桓權和樸滿城在長安城的作為,不妨也讓高建武知道。”長孫無忌說道:“如此一來,高建武再看大唐開出的條件,就不無道理了。”
“大唐並沒有趁人之危,也並沒有獅子大開口,一切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責任在使節團。”
“甚至,樸滿城所為,風聲也不妨透漏給蓋蘇文。”
“至於高桓權的事情嘛,還是要瞞一下的,不然事情讓那邊知道了,高桓權的世子之位,就難說了。”
“如今,咱們還需要作為高句麗世子的高桓權.........”
他的身份,可不能丟。
一旦高建武在高句麗完蛋,那朝廷能夠直接冊封在長安城的王世子高桓權,為新的遼東郡王。
訊息就是要真真假假,讓對方捉摸不透。
“而蓋蘇文知道了這訊息之後,他自己勢必也會猜想使者團魚高建武的意圖。”
“如此,一來能給高建武施壓,讓他同意給大唐的好處。”
“二來,大唐繼續扶持高建武,儘量讓他們兩人勢均力敵,相互撕咬,彼此消耗!讓他們鬥,狠狠地鬥上一場!”
“越亂越好。”
長孫無忌的眼中閃爍著老辣謀臣的精光。
“無論屆時是高建武慘勝,還是蓋蘇文最終得勢……一個經過內亂重創、元氣大傷的高句麗,纔是我大唐最容易收拾的局麵。”
從某種意義上說,臣甚至更希望……最終的贏家是那蓋蘇文。”
李世民目光一凝,嘴角泛起了笑意。
長孫無忌的臉上,也掛上了笑容。
“收複遼東,指日可待。”
蓋蘇文鬥倒了高建武,那便是篡權謀逆,大唐便可高舉“討逆”大旗,以堂堂正正之師,弔民伐罪。
這比現在去逼迫一個名義上還屬於“自己人”的藩王割地賠款,在道義上要站得住腳得多。
李世民與長孫無忌兩人不約而同地笑了。
越笑越放肆。
“好,此事便這般定下了,你全權負責,朕會讓百騎司暗中相助,那封信,也會安安穩穩的送到高建武的麵前。”
“臣,遵旨!”長孫無忌躬身領命。
長孫無忌不僅要幫高桓權把信送到高建武手中,還要堂堂正正的幫高桓權。
讓高桓權對他感恩戴德。
因此,長孫無忌出宮之後,便吩咐下人,駕車前往鴻臚驛館。
鴻臚驛館中,司空親臨,樸滿城和高桓權都不敢怠慢,即便是心中有刺,但是臉上依舊要維持體麵,恭敬相迎。
“不知司空大駕光臨,有失遠迎,萬望恕罪!”
樸滿城搶先一步深深作揖。高桓權也跟在後麵,勉強拱手,臉色依舊有些不自然的蒼白。
長孫無忌笑容和煦,虛扶一下,語氣溫和:“二位不必多禮,老夫也是剛巧路過,想起一事,特來告知。”
長孫無忌這番作態,反而讓樸滿和高桓權更加忐忑不安。
屏退左右後,長孫無忌臉上的笑容收斂了些,帶著幾分鄭重,低聲道:“世子,樸使者,你們今日派出的信使,可是要往國內送信?”
樸滿城和高桓權心中猛地一緊,臉色微變。
看到他們的反應,長孫無忌心中冷笑,麵上卻露出一副“我為你們操心”的神色,歎息道:“唉,你們啊,還是把事情想簡單了。”
“信使我已經讓人追回來了,現在返回鴻臚驛館。”長孫無忌說道:“你們二人也不要著急反駁,聽我跟你細說,等說完了,這封信是否依舊要這樣送出去,還是由你們決定。”
樸滿城與高桓權麵麵相覷,不知道長孫無忌這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依你們所說,那蓋蘇文在高句麗權勢熏天,黨羽遍佈朝野,軍中更是根基深厚。”
“各處關隘、驛站,難保沒有他的眼線。”
“你們這封信,若是尋常送去,十有**,根本到不了遼東郡王手中,半路就會被那蓋蘇文截下!”
“先過誰的眼,都說不定啊。”
這話如同驚雷,炸得高桓權和樸滿城頭皮發麻。
之前隻想著甩鍋回國,卻完全忽略了蓋蘇文可能攔截訊息。
如果讓蓋蘇文提前知道大唐開出的條件,那.........
後果不堪設想。
“這……”一時之間,兩人也愣住了。
長孫無忌的話,也是點到為止,至於後果嘛,這不,這兩人已經想到了。
“畢竟,此事關乎高句麗國本,也關乎世子您的安危與前程。老夫既然收了你們東西,也是要為你們著想的,豈能眼睜睜看著那亂臣賊子從中作梗?”
高桓權此刻心情複雜到了極點。
一方麵,他對長孫無忌和大唐的條款恨之入骨,另一方麵,對方此刻的“援手”,又確實像是雪中送炭。
“那,司空大人的意思呢?”高桓權心驚膽戰的問著。
“這........世子倒也不必驚慌,信使還在驛館,此事既然我想到了,來提醒二位,便也不能坐視不理了,我會動用一些關係,派遣一些可靠之人,扮成商隊,信使會混在商隊之中,如此,進入高句麗,萬無一失。”
“隻是,商隊進入高句麗,還需兩位出些力氣。”
長孫無忌也沒有大包大攬,否則,豈不是引人懷疑。
“另外,大唐朝廷也會派遣使者,前往高句麗去見遼東郡王,以此來引開蓋蘇文的注意力,另外,此舉也能明確告知蓋蘇文,朝廷,依舊掛念著遼東郡王,如此一來,蓋蘇文短時間內,也不敢輕舉妄動。”
“司空……司空大恩!外臣……外臣……”
樸滿城激動的拱手行禮,心中卻是波濤洶湧。
隱約覺得這恐怕又是長孫無忌的算計,但他們此刻,除了緊緊抓住這根看似唯一的“救命稻草”,還能有什麼辦法?
長孫無忌再次伸手,將人扶起。
“隻望遼東郡王能明察時局,做出……明智的決斷。你們也好,高句麗也罷,纔能有一條生路啊。”
樸滿城與高桓權兩人連連應聲。
長孫無忌安排好了鴻臚驛館中的事情,心滿意足的回到了司空府。
此番若是能夠成功分化高句麗,那他們長孫家的威名........
思及此,心情甚好。
李五到了涇陽王府,這件事到了這個地步,在涇陽王這裡,也算是有了交代。
李複聽完之後,差點沒笑出聲。
長孫無忌........
哎呀,有意思啊,跟長孫無忌打交道,即便是沾親帶故,都得萬分謹慎,,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他繞進去。
高桓權,樸滿城,這倆也是實在人啊。
“既然後續無事,那我也就不再插手後續了。”李複笑道:“在長安城待了這麼久,差不多也該回莊子上去了。”
“莊子上還有一堆事要忙呢。”
李五拱手告辭。
什麼和親,什麼公主人選,訊息甚至都沒有露到李麗質跟前,就被悉數擋了回去。
至於李承乾,他知道王叔和舅舅在忙活什麼,因此,他就端坐在東宮,扮演一位大唐和藹可親的仁義太子,番邦使臣,不管是誰來麵見,都是一套官話,無可挑剔。
長安城的風雲詭譎、番邦使團的焦頭爛額,彷彿都成了遙遠的背景音。
莊子上依舊是春風和煦,一家三口回到了涇陽縣的宅子裡。
老趙早就聽從李複的吩咐,將事情操持好了。
無他,挑了個好日子,李睿和趙碩要拜師了。
老趙對這件事十分上心,凡事都是帶著人親力親為。
顏相時也到了莊子上,與他的老父親做了鄰居,一同住在了書院隔壁的宅子裡,做足了準備,要在這莊子上,和父親一樣,教書育人了。
今日的宅邸,比往日日更添了幾分莊重與喜慶,正廳被打掃得一塵不染,香案早已設好,上麵供奉著至聖先師孔子的牌位,香煙嫋嫋。
房間裡,李睿穿著一身新製的學子衣衫,頭發梳得整整齊齊,小臉繃得緊緊的。
“翠竹姐姐,我,我緊張。”
翠竹看著小郎君這副如臨大敵的模樣,忍俊不禁,用帕子輕輕擦了擦他其實並沒有汗的額頭,柔聲安慰道:“小郎君,莫要緊張,您是去拜師的,是好事,顏先生是位和藹的師長,不是去打仗的。”
李睿的小臉露出複雜的表情。
不懂.......
在他小小的認知裡,要跪拜,要磕頭,要奉茶,還要記住那麼多規矩,這陣仗,好像比翠竹姐姐說的打仗,也輕鬆不到哪兒去。
與此同時,隔壁房間裡,趙碩也穿著一身嶄新的衣服,他更加的侷促不安,要跟小郎君一同拜師,一塊學習。
老趙看著眼前的老來得子,臉上既是欣慰,又是激動,也帶著感激。
一遍遍的叮囑兒子。
“狗兒,待會兒一定要跟緊小郎君,他怎麼做,你就怎麼做,千萬不能出錯,不能給小郎君和主君丟人,知道嗎?”
趙碩用力地點著頭,小臉漲得通紅。
這件事,在家裡的時候,從過年前,娘親就一直在唸叨,在叮囑。
這是很大的事。
“往後,陪著小郎君好好讀書學習,他是主,你是仆,你要多努力。”
“若非主君和小郎君,咱們家是沒有這樣的福分,能夠請顏相時先生來為你啟蒙的。”
“等到將來你長大了,就會慢慢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