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隱忍二十二年,陛下殺瘋了 第454章 朕和你說的,你懂嗎?
房門在身後緩緩合上,發出沉悶而悠長的聲響。
李世民佇立原地,目光悠悠地凝望著李承乾,這個承載著他無數期望,被他視為大唐未來最得意的接班人。
此時,李世民的眼眸中,複雜的情緒如洶湧潮水般翻湧,有震驚、有困惑,更有深深的無奈,以至於一時間竟啞口無言。
在李世民漫長的政治生涯中,見識過形形色色心懷叵測之人。
若是旁人高舉“天下為公,百姓萬歲”的大旗,他定會覺得這不過是野心家們慣用的伎倆,打著冠冕堂皇的口號,行的卻是鞏固自身統治、謀取私利的勾當,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的統治手段罷了。
可麵對自己的親生兒子李承乾,李世民卻陷入了長久的迷茫。
過往李承乾那些異於常人的舉動、超前的理念,一直如同迷霧般縈繞在他心頭,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直至此刻,李承乾掀起的這場“風暴”,終於吹散了那層迷霧,李世民恍然大悟。
李承乾的所思所想,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李承乾竟不想再以傳統帝王的身份主宰大唐,而是要顛覆千年以來的封建統治秩序,將大唐的主宰權交到天下百姓手中。
刹那間,以往諸多讓李世民感到奇怪的事情,在這一刻都找到了合理的解釋。
李世民心中五味雜陳,他意識到,自己的兒子確實“造反”了,隻不過這“造反”的物件,是他所堅守的封建帝王統治理念,是他窮儘一生為之奮鬥的權力結構。
念及此處,李世民滿心皆是無力感,拖著沉重如灌鉛的雙腿,緩緩走到椅子旁,重重地坐下,雙手深深插入發絲,頭顱低垂,陷入了久久的沉默,屋內隻餘他沉重的呼吸聲。
李承乾目睹李世民這般落寞的模樣,心中亦是百感交集。
他理解李世民的反應,這並非是李世民的固執與守舊,而是整個時代的侷限性所致。
在這個君權神授觀念深入人心的時代,自己的想法無異於石破天驚,是對傳統秩序的巨大挑戰。
原本,李承乾計劃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假以時日,慢慢引導人們轉變觀念,讓變革在悄無聲息中發生。
但此次外出微服私訪的所見所聞,讓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變革的迫切。
民間百姓所遭受的苦難、官場的黑暗,都在提醒他,若再不果斷行動,大唐的未來將岌岌可危。
原本,他打算等李世民百年之後,再著手實施這一變革。
可世事無常,局勢的發展容不得他再有絲毫拖延。
若再猶豫不決,每耽擱一日,變革的阻力便會增加一分,成功的希望便會愈發渺茫。
當下,已經是開啟變革的最佳時機,必須當機立斷。
許多事情說起來容易,真正付諸實踐卻難如登天。
但他決心已定,要趁著此刻,為大唐未來的發展道路,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確定一個清晰的方向。
如此一來,即便日後有人妄圖破壞變革成果,也不得不礙於“天下為公”的大義名分,行事便會有所顧忌。
而他自己,也做好了為這一偉大變革犧牲一切的準備,包括自己的帝王權力,他要“革除”的,正是帝王的絕對權威,這無疑是一場對自己的“革命”。
沉默,如同一層厚重而壓抑的幕布,籠罩在父子二人之間,時間彷彿在此刻凝固。
許久之後,率先打破這死寂氛圍的,是李世民。
他的聲音略顯沙啞,帶著滄桑,緩緩說道:“承乾啊,阿耶剛剛實在是有些失態了,阿耶向你賠個不是。”
李承乾聽聞此言,隻覺鼻頭一酸,眼眶瞬間濕潤。
李世民向來是威嚴的帝王形象,雖平日裡對家人和藹可親,但在原則問題上,尤其是涉及到治國理念與權力統治時,他是一個極其強硬、自尊心極強的人,極少向他人低頭。
可此刻,麵對時代的侷限與對兒子理唸的不理解,在親情的羈絆下,他還是率先放下了帝王的架子,選擇了服軟。
“承乾啊,你到底想做什麼,阿耶年紀大了,已經管不住你了。”
“如今這天下,全靠你一人支撐。”
李世民微微歎了口氣,繼續說道,語氣中滿是無奈,“阿耶心裡清楚,你一路走來,承受了太多的艱辛。”
“每次你做出的決策,阿耶起初都難以理解,跟不上你的思路。”
“你能不能和阿耶敞開心扉,說一說你內心深處究竟是怎麼想的?”
“也讓阿耶心裡能有個底,就算是作為璟祐的阿翁,替他問一問,往後,他該如何自處?”
李承乾聽著李世民的話,陷入了短暫的沉思。
片刻之後,他緩緩開口,語氣堅定:“阿耶,你無需擔憂,璟祐日後依舊會是皇帝。”
他微微頓了頓,“而且,他會成為一個快樂的皇帝,不必再如你我這般,為了這江山社稷,日夜操勞、殫精竭慮。”
李世民聞言,緩緩閉上雙眼,輕輕地搖了搖頭,臉上滿是憂慮之色:“承乾啊,阿耶可不是糊塗人,心裡明白著呢。”
“你是不是打算從普通百姓之中選拔人才,來治理天下,讓我大唐皇室,淪為大唐的一個象征,將手中的權力儘數交出?”
“你難道想讓璟祐,成為一個有名無實的傀儡皇帝嗎,承乾?彆忘了,他可是你的親生骨肉啊!”
李承乾連忙擺了擺手,急切地解釋道:“阿耶,絕非如此,璟祐不會是傀儡皇帝。”
“皇帝依舊是皇帝,隻不過這個身份會轉變為一種榮譽性的虛銜,至於日常的吃喝用度,自然會有專人負責安排妥當,這般安排,又有何不妥之處呢?”
至少,這種模式在曆史的某些時期、某些國度已然得到了成功的驗證,並非自己的空想。
李世民凝視著李承乾,“承乾啊,你當真覺得這樣的安排萬無一失嗎?權力一旦脫離自己的掌控,過渡到他人手中,你真的能全然放心嗎?”
“哪怕你從百姓之中精心挑選出代表,讓他們來治理天下,將權力分散開來,可最終的結果,恐怕也與當下並無本質區彆。所謂的王侯將相,換湯不換藥罷了。”
“反之,當一個人的權力逐漸集中,即便你事先定下了嚴苛的規矩,他們也極有可能陽奉陰違,肆意踐踏。”
李世民微微皺眉,目光灼灼地盯著李承乾,“朕猜,你必定是打算設立一係列詳儘的規則,來約束這些掌權之人吧?”
李承乾微微點頭,預設了李世民的猜測。
“與其將這來之不易的天下拱手讓給他人,倒不如讓我李唐子孫,安安穩穩地享受幾代榮華富貴。”
“待到將來,江山易主,我也算是心裡踏實了。”
李世民語重心長地說道,“你仔細想想,承乾,隻要你能給出一個讓朕信服的理由,朕不管你。”
說到這李世民頓了頓。
接著說道。
“承乾啊,你還是不明白,什麼叫帝王之道,你太急了,甚至不願意和阿耶我商量一下,你不信任阿耶我嗎?怕我反對你?怕我罵你?”
“這治理天下,不是看什麼製度,什麼變革,而是看人!”
“同樣是帝王,有的帝王讓百姓豐衣足食,有的帝王讓百姓饑寒待斃。”
“能決定百姓生活的,從來就不是什麼狗屁製度,不是什麼變革,而是最高處坐著的那個人!”
“那個人好,無論是什麼樣的結構,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
“那個人不好,即使製度再好,吹的在天花亂墜,百姓的日子一樣不好過。”
“朕和你說的,你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