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魏第一武卒 > 第211章 陽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魏第一武卒 第211章 陽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說說你們的看法吧。”

所謂大事開小會,小事開大會。

在得知老魏帝駕崩的訊息後,薛雲很快便將呂望柳何召入了行宮書房。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

如今終於出現呂望口中的契機,他自然要招他們前來商議一番。

“回將軍,依下官之見,從楚王調兵遣將的安排便能看出,楚王確實有意吞並偽朝,但最後彼此是否會爆發大戰,這要取決於偽朝內鬥的結果。”

呂望如今在薛雲麵前都變得愈發恭敬,以往還會自稱老夫,現在則必言下官。

事實上他也隻是比薛雲晚一步知曉了偽朝的情況。

身為世家子弟,又曾入朝當過官,更與長明教聶陵暗中有所往來。

所以他比一般人都要瞭解偽朝,更確切的說是扶持偽朝的南方世家們。

南方世家興於六百年前,鼎盛於前朝時期。

前朝崩裂之際,南方世家便曾扶持過一個名為大吳的南方政權。

後來大魏太祖滅吳,為了削弱南方世家的影響力不斷實行打壓政策。

但隨著大魏國勢漸衰,南方世家都再次死灰複燃,並且利用長明教重新構建了他們在南方的影響力。

問題是南方世家也並非鐵板一塊,彼此內部同樣存在著激烈的爭鬥傾軋。

大魏當年能順利滅吳的關鍵原因之一便是南方世家內鬥慘烈,後期上台執政的南方世家動不動便血腥清洗政敵勢力。

結果有能力的文官武將都在清洗中一一喪命,無怪乎大魏最後能輕易滅了大吳。

隨著老魏帝的駕崩,南方世家都不可避免會在繼承人的選擇展開激烈的爭鬥。

因為誰家支援的繼承人上位,誰家便能掌握最大的權力。

如果這場內鬥順利解決還好,一旦不順利的話,楚王肯定會趁機滅掉偽朝。

“柳何你呢?你怎麼看?”

薛雲微微頷首,旋即目光落在了愈發沉穩的柳何身上。

“回將軍,卑職不清楚楚王是否會與偽朝爆發戰爭,但卑職卻認為能趁著這個機會擴充軍隊秣兵厲馬,隨時做好萬全準備。”

柳何沉吟了片刻道。

“你覺得眼下應該擴充多少兵馬?”

薛雲還是認可柳何的思路。

“兩萬人,而且這些人裡最好都從中原來的難民裡挑選裡。”

柳何似乎早有準備,直接報出了一個精準的數字。

“好,那麼擴軍一事便交給你來處理,最後把推薦的都尉校尉名單交給我。”

薛雲當場大手一揮答應了下來。

考慮到未來遲早要率軍前往攻略京城,為了避免幽都府陷入兵力空虛的情況。

擴軍都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早一天擴軍,士卒都能得到更多的訓練。

隻是貿然擴軍無疑會引發其他勢力的警惕。

尤其是毗鄰的東海城,兩府之戰敗給楚王後,東海城如今的神經都相當敏感。

一旦薛雲擴軍,東海城肯定會想著是否衝著自己來的。

但如果拿楚王與偽朝的事情為藉口進行擴軍,至少東海城還能勉強接受。

“呂長史,如果楚王與東海城最後爆發大戰,你覺得東海城會作何反應?”

說完擴軍的事情,薛雲都突然話鋒一轉,目光都落向了更瞭解各方勢力的呂望身上。

“東海城一定會趁機洗刷兩府之戰敗給楚王的恥辱。”

呂望一副信誓旦旦地模樣道。

“為何如此篤定?”

薛雲同樣認為楚王與偽朝展開大戰後,東海城不可能無動於衷。

但他卻不像呂望一樣深信東海城會出兵攻打楚王。

“兩府之戰敗給楚王後,東海城內部都出現了動搖,一些人對東海城的未來都喪失了信心,所以無論是穩住內部局勢,還是為了洗刷恥辱,東海城都必須出兵,並且必須要贏回來才行。”

訊息靈通的呂望自然知曉東海城如今的情況。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

東海城與北境有一點很像。

那就是彼此都不能輸。

北境的建立是在薛雲一直勝利的基礎上,而東海城的建立更為複雜,甚至連名義上的統治者都有宗門背景,宛如一群烏合之眾的組成。

愈是烏合之眾,愈是經不起失敗。

唯有一直贏下去才能維係彼此間脆弱的組織關係。

“但楚王與偽朝開戰後,對於東海城不可能沒有防備,更何況兩線作戰乃是兵家大忌,楚王不可能不知道這點。”

薛雲摸了摸下巴道。

“如果楚王向東海城主動求和,甚至臨時結盟了呢?”

呂望忽然語出驚人。

“嗯?”

薛雲聞言一怔,臉色都變得異常凝重起來,這確實是他從未想到過的一個結果。

有道是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

楚王與東海城因為地盤之爭才爆發了曠日持久的兩府之戰。

歸根結底無非是利益之爭。

但如果楚王願意割讓地盤給東海城換取和平的話,指不定東海城還真會答應下來。

畢竟相較於中原的土地,吞下南方偽朝得到的收益顯然更大。

尤其是吞並偽朝後,楚王都再也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全力以赴攻打東海城。

吃進去的遲早給會吐出來。

割地求和的名聲雖然不好聽,但裡子麵子二選一的話。

換作薛雲是楚王的話,他肯定會選擇有實質好處的裡子。

何況麵子還能賺回來,裡子可就未必了。

“……我想恐怕還不止如此。”

薛雲思索良久後眼睛都不由微微眯起,透出淩冽的寒光。

因為他陡然想到了一個更加可怕的事情。

以退為進,禍水東引。

一旦楚王向東海城割地求和,甚至主動退出中原爭霸示弱。

如此一來難保膨脹起來的東海城會把目標轉移到北境身上。

畢竟楚王已經退讓,且重心都放在了偽朝身上。

那麼東海城也能藉此機會徹底解決北境這個後顧之憂,未來再與楚王決一死戰。

當他把自己的猜想告訴呂望與柳何後,不出意外兩人臉色都為之一變。

彼此思來想去,結果卻找不出破解的辦法。

因為這是**裸的陽謀。

楚王打偽朝,東海城打北境。

各自先解決後顧之憂再進行決戰。

相信東海城絕對不會拒絕如此誘惑的提議。

畢竟相較於偽朝而言,北境給予東海城的威脅與壓力更大。

若是不能趁著北境還未成長起來前滅掉,未來恐怕都要尾大不掉了。

況且薛雲麾下軍隊的戰鬥力可是有目共睹的。

戎人,晉王,楚王乃至京城叛軍都是薛雲的手下敗將。

不久前才敗給楚王的東海城可不覺得自己能強到哪裡去。

眼下想要戰勝薛雲的唯一辦法便是依靠兵力與後勤上的優勢。

否則時間拖得遇久,東海城的優勢越小。

“傳我命令,給我把餘貴喊來。”

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薛雲第一時間便吩咐賈南把餘貴帶過來。

沒過多久。

餘貴匆匆忙忙地趕到了書房。

在看到屋裡還有呂望與柳何在,同時感受到氣氛上的凝重後,他也知曉有了不得的事情發生了。

“將軍!”

“從明天起,讓你麾下的斥候都喬裝打扮一番,然後全部散出去密切關注東海城兵馬上的調動情況。”

薛雲沒有廢話直接命令道。

“屬下遵命!”

餘貴二話不說便領命了下來,也沒有詢問原因,“不知將軍還有其他事情吩咐嗎?”

“山民與戎人那邊有什麼訊息嗎?”

薛雲想了想,還真有事情需要詢問。

要知道餘貴在山民中派出了大量的斥候探子,這些斥候探子在山民部落紮根下來後,一方麵能隨時掌握山民戎人的動向,另一方麵便是指導幫助山民與戎人作戰周旋。

“回將軍,山民去歲入冬前照常對周邊戎人部族發動了襲擊,由於之前獲得了將軍贈與的大量武器裝備,結果導致不少戎人部族損失慘重。

根據斥候回報,各大戎人部族準備在開春後集結兵馬深入山林掃蕩山民,避免山民危害過甚進一步壯大實力。”

餘貴連忙回答道。

“讓你的人同樣給我盯死了戎人部族,任何有南下的行為都必須第一時間上報。”

薛雲手指輕敲了一下桌麵。

在他看來,山民對於戎人不過是疥癬之患。

沒有形成大規模的組織架構前,山民都無法在實質上威脅到戎人的安危,隻能通過騷擾遊擊的方式對抗戎人。

如果戎人集結大軍進山掃蕩,山民是一點反抗之力都沒有。

但薛雲統治下的北境卻不一樣。

對於戎人而言,薛雲纔是戎人眼裡最大的威脅。

一旦薛雲的勢力繼續壯大下去,薛雲是真有能力組織大軍屠滅戎人。

如果東海城有意謀奪北境的話,必然會派人聯係戎人一起出兵攻打北境。

而薛雲要防的正是這點。

“是!”

等到餘貴領命告退,薛雲再次把目光投向了呂望,“呂長史,你可知聶陵如今身在何方?”

“回將軍,請恕下官不知,若是將軍想要尋他過來,下官必會想方設法。”

呂望確實不知道聶陵如今的下落,隻是想要聯係他的方法還是有的。

“好,我希望能儘快聯係到他。”

薛雲點點頭沒有並沒有多說什麼。

事實上他也有辦法聯係上聶陵,隻是自己親自找和呂望去找完全是兩回事。

“下官遵命!”

呂望自然知道薛雲為何想要尋找聶陵。

身為長明教的祭酒,他勢必會知曉許多不為人知的隱秘訊息。

即便是他都想向聶陵私下詢問些事情。

尤其是偽朝內部的情況。

開春後不久。

偽朝內部的鬥爭都愈演愈烈,不停有兵馬從四地調入都城。

而楚王在邊界上集結的兵力也愈來愈多,糧草源源不斷地運往了前線。

東海城同樣不例外,一直頻繁地調兵遣將。

根據常駐幽都府東海城使者的說法。

他們針對的是楚王,沒有其他的意思。

為此薛雲在擴軍後也給了他們同樣的回答。

尤其是望北道的鹿門關,不知不覺間已經增派了八千守軍。

同時廣順關的都尉暗中都收到了命令。

一旦發現東海城的兵馬靠近,立刻率軍撤回鹿門關。

小小的廣順關可抵擋不住東海城的大軍。

甚至連鹿津渡口方麵,薛雲都派遣五千兵馬前往駐守。

對外宣稱自然是鍛煉水師打擊海盜賊寇。

不怪薛雲如此緊張敏感。

萬一東海城突然發起進攻,猝不及防下還真可能讓對方一波給打到幽都府。

畢竟對方如今集結的兵力都超過了十萬,如今仍舊有兵馬不停調往中原。

換了誰不擔心?

尤其是根據探子的彙報。

麵對大軍集結的東海城,楚王方麵並沒有派兵增援中原。

如果還看不出問題的話薛雲的腦子都能捐了。

這天。

薛雲終於等來了聶陵,而他則是跟著南方來的商貿船隊一道來的幽都府。

據他所說,去歲他便已經回到了南方。

因為他們很早前便收到訊息,知曉老魏帝的身體已經快不行了。

而老魏帝一死,內部必定生亂,不得不提早做好準備。

果不其然。

老魏帝駕崩後,各大世家便因為繼承人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鬥。

即便聶陵不想摻和其中都不得不被迫捲入。

與其說是世家之爭,不如說是派係之爭。

如今偽朝內部有兩大派係,一派主和,一派主戰。

主和派隻想偏安一隅,不想介入天下各方勢力的衝突矛盾。

主戰派卻認為南方偽朝已經擁有爭奪天下的實力,不甘心偏安一隅最後成為他人嫁衣。

由於人心思安的緣故,主和派一直長期占據上風。

隻是主戰派也不是吃素的,尤其軍隊不少將領都是主戰派的人。

隨著鬥爭的白熱化。

聶陵有預感主戰派會有過激的行為。

比如發動兵變。

所以得知呂望派人聯係自己表示薛雲想要見他後,聶陵立刻藉此機會趕緊逃離了南方都城。

偽朝內部的情況同樣瞞不過楚王,所以這也是他為何一直在邊界集結兵力的原因。

一旦主戰派發動兵變導致內部劇烈動蕩之際,那麼便是楚王南下吞並偽朝之時。

偽朝不是沒有覺察到楚王的意圖,甚至於邊界同樣增援了數萬大軍。

更何況偽朝都城彙聚了大量的兵力,即便前線失守,都城依然有足夠兵力抵禦楚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