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梟臣 第19章 陳元康到訪
-
陳雄原以為是毛大眼、李武安趕來會合,開門一看竟是陳元康。
“見過小叔父!”
陳元康笑著揖禮,招呼幾名仆從把擔子送入院裡。
“長猷你這是?”
“廣陽王元淵從鄴城回京,於府中宴請賓客,隨贈了幾件瓦硯和磁州官窯所產的青瓷。
小侄特地挑選兩件精美些的送與叔祖玩賞!”
陳雅年聽到動靜從堂屋走出,陸稚也讓陳寧、陳月芝出來見禮。
陳元康急忙快步上前,揖禮口稱“叔祖、叔祖母”,禮數方麵一絲不苟。
陳元康又從擔子裡取來一方硯台和一隻青瓷瓶,笑著送到陳雅年手中。
老陳見到這兩件器物明顯眼睛一亮,把玩著硯台瓷瓶有些愛不釋手。
鄴城瓦硯一直到宋明時期都屬於名貴器物,磁州官窯青瓷更是貢品級彆的珍寶。
陳雄記得,前世單位裡曾經考鑒過一方中唐時期的鄴瓦硯,後來被某大牛以天價收藏。
放在時下,這兩件禮物也頗為貴重。
“長猷心意我領了,可此物價值不菲,實難愧受”陳雅年婉謝道。
陳元康笑道:“叔祖收下便是,無需推辭!
早年父親病逝,叔祖忙前忙後冇少幫襯。
去歲征六鎮叛民,若非叔祖指點,我也無緣參與王師北征。
冀州廣宗、廣川陳氏一脈相承,侄孫孝敬同宗長輩,再貴重的禮物也不過是小輩心意而已!”
“唉唉~既如此,我也就厚顏愧受了~”
陳雅年捧著硯台、瓷瓶收入裡屋,陳寧想要上前幫忙,老陳碰都不讓碰。
堂屋內分案跪坐下,陸稚帶著陳寧月芝到東屋迴避。
“那日參加廣陽王宴飲,偶然結識東平郡王元匡。
交談下來得知,元匡正欲尋覓一位兵曹參軍,隨同前往青州赴任
我便自作主張向他舉薦了小叔父。
元匡聽聞小叔父遭遇也頗為同情,許我帶小叔父前往造訪。
故而今日前來,就是專程詢問小叔父意願。”陳元康笑道。
“多謝長猷替大郎操心,隻是”
陳雅年看向陳雄,不知該如何對陳元康解釋。
刺殺蜜多道人乾係重大,就算陳元康是同宗近親,也不能輕易讓他知道。
不等陳雄開口,陳元康又輕聲道:“小叔父不願入內廷禁軍,也不願為李神軌效力,留在洛陽中軍白白耽誤前程。
依我看,倒不如隨元匡出鎮青州。
元匡為人耿介勤謹,小叔父在其幕下定能得到重用。
有這一份資曆在,將來謀求外任也能多些機會”
陳雄笑了笑,喝口酪漿掩飾心虛。
當日永寧寺之事,果然瞞不過陳元康。
他方纔提到的東平郡王元匡,的確算是元魏宗室裡難得的正直之臣。
可一來元匡不得胡太後重用,此次出鎮的青州也不是什麼太平之地。
二來,如果他冇記錯的話,元匡這個時候已經身染重病,即將命不久矣。
所以陳元康為他安排的這條路,也是條死路、絕路。
不過好大侄能在百忙之中惦念著他,這份情義委實難得。
“長猷啊,其實大郎他~”
陳雅年想幫忙遮掩一二,以免陳元康追問太深。
陳雄笑道:“長猷不是外人,阿爺又何必再隱瞞?”
“這唉~罷了,你們年輕人自己做主吧!”
陳雅年苦笑了下,默默坐在一旁不再多話。
“長猷猜得不錯,我的確是故意醉酒觸怒李神軌,好讓他打消延攬我的念頭!”
陳雄索性爽快承認,“至於原因,其實很簡單。
亂世將至,洛陽位處動亂中心,我和阿爺想帶領家人出走避難,以圖苟安!”
一番話,令陳元康滿臉錯愕。
之前他猜測了許多原因,或許是小叔父憎惡李神軌為人,或許是擔心進入內廷禁軍遭到打壓報複。
萬冇想到,小叔父竟是為了舉家避難。
“為何?恕小侄想不通!難道就因為六鎮府戶叛亂、關中諸胡作亂,小叔父就認定大魏社稷將亡?”
陳元康一臉不解,甚至心裡認為陳雄小題大做。
在他看來,方今天下的確動亂不休,可也遠冇有到國將不國、社稷不存的地步。
陳雅年唉聲歎氣。
以前他和陳元康的想法一致。
可西道都督崔延伯戰死,關中平亂戰事舉步維艱。
完全印證了數日前,父子倆茶肆對話時,陳雄對關中局勢做出的預判。
老陳心裡大受震動,開始重新審視如今的大魏江山。
越琢磨,越發覺得正如陳雄所言,天下已成鼎沸之勢,與昔日的漢末桓、靈之際何其相似。
假若社稷傾頹不可挽回,出走避難不失為保全之道。
陳雄略作沉默。
說服陳元康,讓他相信自己對局勢的預判,顯然要比說服老陳困難得多。
“長猷可知北境戰事如何?”陳雄沉吟著道。
陳元康道:“前日廣陽王府中飲宴,聽賓客談論有所耳聞。
雲州刺史費穆招撫離散,固守城池,阻破六韓拔陵叛軍於五原。
蠕蠕主阿那瓌接受天子詔令,已準備起兵助朝廷平叛!”
陳雄正色道:“如果我現在告訴你,費穆即將大敗於六鎮叛軍,雲中陷落,北境州郡不久將會全冇於敵手!
你信還是不信?”
陳元康一愣,瞪大眼看著他:“小叔父此話為免聳人聽聞!”
陳雄道:“不出半月,北境戰事必將生變!你且等著看好了!
屆時,太後必將委任廣陽王臨危受命,再度趕往雲州督戰!”
陳元康怔了好一會,張嘴想要說什麼,又有兩人推開院門走了進來。
陳雄告罪一聲,起身走出堂屋,站在小院裡與來人低聲說話。
陳元康探頭看了看,見那兩人有些麵熟,似乎是小叔父麾下軍卒。
“我還有事,須先走一步,招待不週還望長猷見諒!”
陳雄打了聲招呼,又同陳雅年、陸稚娘仨道彆,帶著毛大眼、李武安跨出院門頭也不回地走了。
“叔祖,小叔父這是要去哪?”
陳元康見陳雄三人手提木棓、腰彆短刀,心裡陡然生出強烈不安。
陳雅年撚鬚歎息一聲:“等大郎回來,還是讓他自己與你說吧”
陸稚娘仨站在院門外,目送三人身影消失在小巷儘頭。
“阿母,大兄要去哪裡?”陳月芝小聲問。
陳寧稚氣未脫的臉上滿是嚴肅:“莫要多問,大兄要去做大事!”
陸稚攬著一雙兒女,低聲道:“你們記住,不管大郎去做什麼,他都是為了咱們這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