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梟臣 第38章 老陳的煩惱
-
進入六月,老陳突然間忙得腳不沾地。
一是本年度官員薪俸最後一季發放。
二是為即將展開的秋收納稅做前期準備工作。
大司農,太和改製後逐漸形成司農寺之名,乃是朝廷層麵最高食貨管理中心。
其職責繁雜務實,主要包含兩方麵。
一方麵圍繞糧食展開。
包括洛陽、司隸地區的大型倉儲管理、糧價平抑、田租收繳、官員食祿發放等等。
另一方麵則是直接對接宮廷。
負責宮廷皇家的米麪、薪炭、菜蔬供應,苑囿果實打理。
老陳身為司農寺下設七署之一的導官署令丞,本署二把手,主要職責就是為供應宮廷的米麪把關。
“導”通“舂”。
老陳這位署令丞,也就是替皇家舂米的小官。
如果遇上重大政治事件,譬如祭告太廟、新君登基、皇後冊封、太子冊封
宮裡還會派出高級彆宦官,對本署工作進行督導。
通常那時候也就輪不到老陳上場舂米,而是由導官令劉吉牙親自上陣。
當然,這種重大時刻,一年也遇不上幾次。
所以導官署日常工作,大多時候都由老陳負責。
“日子越來越緊巴了”
看著小院裡碼放的12石粟,一大筐劣錢,老陳發出痛心疾首的慨歎。
這些都是上午時,陳雄陪著他前往太倉署領回來的本季官俸。
北魏自施行官品俸祿製以來,以十月為季首,按季發放。
這一次領取的官俸,也就是本年度最後一筆。
老陳的收入通常由四部分組成。
官俸、廩食、恤、職分田。
官俸就是品官、正官按照品級高低按季度領取的固定收入。
老陳是從八品下署令丞。
按照太和改製確定下來的俸祿數額,一年有32匹絹,摺合粟穀128石的收入。
廩食類似實物補貼,米麪、糧油、酒肉、薪炭不一,依據當年朝廷賦稅收入、政局狀況來定。
自正光三年起,朝廷以國用不足為由,砍掉了這部分補貼。
恤指的是朝廷提供的私人力伇,這些力伇並非奴婢,而是承擔徭役的編戶、雜戶。
如果不要人力,可以折錢,通常一人一月四百錢左右。
四五年前,這筆錢可以買1石粟。
如今,大概隻能買半石。
老陳從來不要力伇,都是折錢。
去年開始,這筆收入也斷了。
最後便是品官在職時的職分田,老陳大概能享受六七十畝公田所產的六成收入。
折價成絹帛,大概每年20匹絹。
“本月初一當日,侍中、義陽王元略請奏削減百官職田,以其中七成充作軍用”
老陳示意手中懷抱的兩匹絹,一臉苦澀:“過往這時節,至少能領到手五匹絹,而今隻剩這點”
陳雄正在向小妹月芝虛心請教幾個陌生隸字,聞言轉過頭笑道:“我猜百官的唾沫都快把元略淹死了”
“那是自然!”
老陳搖搖頭,“為父也想唾一口!”
陳雄和寧兒、月芝相視扮了個鬼臉,兄妹三人哈哈笑了起來。
說起這元略也是位傳奇之人。
本是景穆帝拓跋晃之後,中山王元英之子,宗室近支。
曾做過懷朔鎮將,因反對元叉專權起兵清君側。
兵敗後投奔南梁,深得蕭衍器重。
年初元叉被廢,太後複辟,元略向蕭衍辭行返回洛陽。
蕭衍拉著他的手痛哭一場,賞賜一大堆金銀財寶,派兵護送他過江過淮,平安回到洛陽。
胡太後對元略也很敬重,一回來就加官晉爵,拜為侍中成為執政重臣。
元略身為大魏宗室,通吃南北兩朝,經曆堪稱傳奇。
元略自己不愁吃穿,卻奏請削減百官福利,不被罵纔怪。
雖說此議的確有利於縮減開支,可無數中下層官員的日子可就難過了。
“徐州、淮南戰事不斷,河北幾經壓榨又連年乾旱,關中道路斷絕,益州、梁州轉運困難
朝廷的日子也不好過啊!”
老陳對大魏還是有幾分忠義之心的,這種時候還能說服自己體諒朝廷。
陸稚從他手裡接過兩匹絹,檢查一下織藝好壞,還算滿意地點點頭。
“糧價飛漲,能領到手12石已算不錯,家裡還有些陳糧,咱們一家省著點吃,撐到年底不成問題”
陸稚寬慰道,又歎了口氣:“咱家好歹有朝廷依靠,殖貨裡居住的商籍賈戶,折伇錢收了一大筆不說,還隻能繳納絹糧
小市店鋪裡的藥材,前些日被市令以籌措軍需為由全部收走了”
“唉!”陳雅年坐在一旁,重重拍了大腿一下。
陳雄瞟了眼那一籮筐劣錢。
朝廷不許雜戶用錢幣抵消徭役,變相從雜戶手裡收取絹粟。
又用劣錢摺合絹粟,當作俸祿發放給官員。
這一來一去,朝廷用差價來填補虧空。
吃虧的反倒成了雜戶和中下級官員。
大魏朝廷,儼然成了天字第一號中奸商。
四方多事,絹價、糧價飛速上漲。
糧價更是一日一新,司農寺下設廩市署,根本冇能力平抑市場糧價。
朝廷開始管控藥材流通,說明在四方戰亂之下,洛陽的物資流轉越來越困難。
更要命的是,朝廷其實已經冇有田租、戶調可以收取。
正光二年,元叉矯詔,預先收取天下六年租調,用來應付四方戰事。
不管詔書是不是出自胡太後、天子元詡之手,天下州郡租調可是實實在在收歸國有。
一收就是六年。
後果就是,當年就在河北,爆發聲勢不小的彌勒教起義。
還有一兩年,朝廷才能名正言順下詔征收天下租調。
如何在冇有稅收,國庫空虛的情況下,維持朝廷龐大開支,成了眼前難題。
“殖貨裡、孝義裡,發生民戶刺死裡吏、市稅吏之事。
聽聞金墉城附近的軍坊也不太平,大批軍戶領不到賞賜,還得想辦法繳納租調,鬨事者不斷”老陳歎道。
陳雄心中微動。
軍坊情況特殊,都是些軍戶士息子弟,平時除了耕戰,賴以營生的手段有限。
軍戶群體龐大,如果壓榨過甚鬨出事端,恐怕整個洛陽都會不得安寧。
殖貨裡住的是小商小販,手工從業者。
孝義裡是洛陽殯葬行業集中區。
說白了都是些勤懇營生的小市民,忍一忍、熬一熬,日子也許還能糊弄過去。
可住在軍坊的軍戶群體,本質上和六鎮府戶冇有區彆。
軍戶受朝廷壓榨,府戶受六鎮官將壓榨。
一旦壓榨過頭活不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朝廷就算要搞錢壟斷物資,也不該往這部分群體身上打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