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大夏召喚:登基後開始稱霸諸天 > 第526章 少林寺傳法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夏召喚:登基後開始稱霸諸天 第526章 少林寺傳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其餘修士在看見此人已經一騎絕塵後,都開始著急了。

尤其是人群中後段。

隻有三個時辰的時間,看著這人這麼多,可不能浪費時間了。

“快快快,前麵的閃開,不要擋道!”

“就是,全都給我閃開,前麵沒不符合的,自覺讓路,可彆讓吾親自動手啊!”

一群人說著,就朝著前方淩空躍去。

片刻後,現場亂做了一團,不斷有修士通過蜀山山門。

而那些沒有通過的,也自覺的朝著兩邊分開,就這麼羨慕的看著那些開始登山的修士。

“唉,看來咱們是沒機會了啊!沒想到上次武當開山咱們沒進去,如今的蜀山開山,咱們還是沒機會,莫不是我等沒有這個機緣不成?”

“哎,諸位道友,莫要氣餒啊,這不是還有少林寺嗎?咱們可以去少林寺看看啊,我得前往豫州了,各位道友告辭!”

周圍聽見這道聲音的一眾修士,全部愣在了原地。

對啊,蜀山不行,還有少林寺啊。

這一次一共開了兩大宗門,說不定他們可以入少林寺呢!

一想到這裡,眾人心中再次激動了起來。

“對啊,還有少林寺啊!”

“快走,蜀山和少林寺是同時開山的,我等已經錯失了先機,快走!”

“道友說的是!”

一眾修士彷彿是抓住了什麼救命稻草一樣,那些沒有通過第一關的,全部都朝著山外飛去。

蜀山的開山大典,就在這種喧鬨之中進行著。

而另一邊的少林寺,卻又是另一幅場景。

豫州。

一處山峰的半山腰之上,經過這一個月的時間,建築已經遍佈了各處。

數不勝數的大殿,錯落有致的分佈於山中。

而此刻的山腳之下,已經聚集了許多修士。

自然都是聽見少林寺要開山收徒後,從九州各地趕來的散修了。

其中還有許多原本屬於北仙界中的修士。

少林寺山腳下。

此刻已經彙聚了許多的修士,有些人已經在朝著山上走了。

“少林寺就在這座山的半山腰之上吧!”

“不錯,而且大鑒禪師已經說了,所有人都可以上去,似乎是要在這上麵講經說法!”

“哦?是嗎?據說這大鑒禪師可是和法海一樣層級的強者,沒想到今天我等都能聽見這等實力的強者講道!”

“快,咱們趕緊上去,有訊息說了,這一次可是要連續講法七天,從今天下午開始!”

“是嗎,那咱們可得快一點了,走走走!”

早在少林寺開山之際,就已經將訊息傳達了出去。

這一次少林寺開山,和以往的宗門不同。

屆時大鑒禪師會在大雄寶殿前就講經說法,屆時所有人都可以來聞聽大乘佛法。

在這期間,會根據眾人的天賦,若是與佛有緣者,就可以成為少林寺弟子。

這道訊息,早已經開始傳了出去。

現如今那些來的早的人,怕是早就已經抵達了目的地了。

就在這時,遠處又來一批修士,看著山中道路上那些步行登山的修士,眼中充滿了疑惑。

“這是什麼情況?難不成少林寺也需要步行登山?”

“哈哈哈,這位道友有禮了,少林寺並沒有明文規定該如何登山,那些人都是自願的!”

就在這時,旁邊又來了一人,似乎是在回答他剛才的疑問。

“哦?見過道友,敢問這是為何?”

來人聽見問話,隻是笑了笑。

“他們隻是覺得這樣會顯得心誠一些,所以才會選擇徒步上山,而且也不會耽誤大鑒禪師宣講佛法!”

周圍人聞言,緩緩的點了點頭。

他們之前還以為是少林寺也有相關的規矩。

現在既然沒有,那自然是怎麼快怎麼來了!

想到這裡,眾人就對著剛才給他們解惑的人拱了拱手。

“原來如此,多謝道友解惑,在下先行上去了,告辭!”

“道友請!”剛才那人聞言,對著眾人笑了笑。

隨後就在其

的目光下,這群修士就朝著山上飛了過去。

而剛才解惑的那人,在這幾人走後,臉上帶著神秘笑容,看了他們一眼就沒在理會了。

轉而又朝著後來者解惑,還是同樣的話術。

不過其中卻有一部分也選擇了徒步上山,大部分都是嗤之以鼻。

對於那些徒步上山的人,在他們看來,就像是傻子一樣。

放著修為不用,竟然在沒有規矩的情況下,還是選擇這種最費時間的做法,難怪他們修為這麼低。

這樣一幕,在整個少林寺四週上演著。

從四麵八方而來的修士,都會遇見一位為他們答疑解惑的修士,眾人也沒有將這些人當一回事。

隨著時間的流逝,少林寺大雄寶殿前已經聚集了數不勝數的修士。

一眼看去,人頭攢動,壓根就數不過來。

很快,時間就來到了下午。

伴隨著一聲鐘響,在場的修士都安靜了下來。

就在眾人的目光中,大雄寶殿前已經搭起了一座高台。

正有一眾和尚緩步從大雄寶殿內走出,為首一人身穿一身袈裟,手中還拿著一杆禪杖。

片刻之後,就走上高台之上坐了下去。

眾人見狀,全部寧心靜氣,知道這是開始了。

片刻後,一道虛無縹緲的聲音就從上麵傳了出來,瞬間就響徹在了眾人的耳邊。

“我大乘佛法有三藏,能超亡者昇天,能渡難人脫苦,能解百業之劫,能消無妄之災。”

“三藏又為經、律、論,經,乃是根本之教義,律,乃是戒規威儀,論,即是闡明經義。”

“我佛教之典籍,可分為三藏十二部,三藏,是為經藏、律藏、論藏,三類一十二部,也可稱為十二分教,亦為十二種類彆。”

“十二部,為長行、重頌、孤起頌、因緣、本事、本生、未曾有、譬喻、論議、無問自說、方廣、授記。”

“我大乘佛法之宗派又可分為八宗。”

“其一,是為三論宗,又名法性宗。”

“其二,是為法相宗,又名瑜伽宗、慈恩宗、唯識宗。”

“其三,是為天台宗,又名法華宗。”

“其四,是為華嚴宗,又名賢首宗。”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