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皇商 第229章 符後暗結文臣盟 借政固權抗舊部
-
顯德九年十二月初五,廣州城外中軍大帳的偏帳內,炭火盆燒得正旺,驅散了嶺南冬日的寒意。案上擺著精緻的茶點與溫熱的米酒,戶部侍郎裴文昭、工部侍郎趙承業坐在左側,十位嶺南地方文臣分坐兩側,神色中帶著幾分拘謹與期待——他們皆是恩科出身,在嶺南任縣令、通判等職,無黨無派,此次被符後召見,不知是福是禍。
符後身著淡雅的襦裙,褪去了朝堂上的威嚴,多了幾分親和。她親手為裴文昭斟上米酒,笑著開口:“諸位皆是大周棟梁,如今陛下昏迷,南征戰事與嶺南政務皆需仰仗諸位。今日召大家來,一是想聽聽諸位對嶺南治理的看法,二是有幾件事,想與大家商議。”
裴文昭放下酒杯,躬身道:“娘娘有何吩咐,臣等定當效命。”他主管後勤錢糧,深知軍中糧草調度的重要性,也明白符後此刻召集群臣,絕非單純議事那麼簡單。
符後目光掃過十位地方文臣,語氣溫和卻帶著分量:“諸位在嶺南任職多年,熟悉當地民情。本宮聽聞,嶺南百姓因戰亂與鹽荒,生活困苦。你們可有什麼改善之法?”
一位來自潮州的文臣鼓起勇氣上前:“娘娘,嶺南百姓最盼的便是減免賦稅。若能免去半年賦稅,再發放些賑災糧,百姓定能安心,也能為大軍提供更多支援。”其他地方文臣紛紛附和,他們深知減免賦稅對百姓的重要性,也明白這是自己能為地方爭取的實實在在的政績。
符後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此事可行。陳琅此前冇收奸商贓銀五萬兩,正好可用這筆錢補貼地方,免去嶺南半年賦稅。”她頓了頓,看向十位地方文臣,“諸位為百姓請命,本宮記在心裡。待南征結束,平定嶺南後,本宮定會向陛下舉薦,提拔諸位入中樞任職,讓你們有更大的舞台施展抱負。”
這話一出,十位地方文臣頓時激動起來。他們本是地方小官,能有機會進入中樞,是夢寐以求的機會。“謝娘娘恩典!臣等定當儘心竭力,輔佐娘娘!”眾人紛紛躬身叩謝,看向符後的眼神滿是感激與忠誠。
安撫好地方文臣後,符後屏退左右,隻留下裴文昭與趙承業。她從貼身香囊中取出那捲記錄石守信反對言論的絹布,遞到兩人麵前:“二位看看這個。”裴文昭與趙承業接過絹布,仔細閱讀,臉色漸漸凝重——石守信等人當庭反對削權,甚至以“士兵不服”要挾,這分明是對中樞權威的挑戰。
“娘娘,石守信此舉,恐有不臣之心!”趙承業率先開口,他負責軍器營造,與殿前司素有往來,深知趙匡胤舊部的野心,“趙氏在同州蠢蠢欲動,石守信作為其舊部,如今又公然對抗中樞,若不加以遏製,恐生大亂!”
裴文昭也點頭附和:“陛下病重,中樞需穩定。石守信等人手握兵權,若與趙氏勾結,後果不堪設想。臣以為,需儘快鞏固中樞權力,壓製殿前司的氣焰。”
符後見兩人態度明確,語氣變得嚴肅:“本宮召二位來,正是希望二位能與本宮站在一處。日後朝議中,若殿前司再反對中樞決策,還望二位以‘維護柴氏皇權’為由,駁斥其言論;裴侍郎在糧草調度上,可適當牽製殿前司,避免其手握過多資源;趙侍郎在軍器供應上,也需優先保障侍衛親軍,平衡軍中勢力。”
“臣遵旨!”裴文昭與趙承業齊聲應道。他們深知,維護柴氏皇權不僅是臣子的本分,更是保住自己地位的關鍵。若趙氏謀反成功,他們這些忠於柴氏的文臣,恐怕也難逃清算。
自此,以符後為核心,裴文昭、趙承業為骨乾,十位嶺南地方文臣為基礎的文臣聯盟正式形成。在隨後的朝議中,當石守信再次以“戰事緊張”為由反對調整兵力時,裴文昭立刻站出來駁斥:“如今軍中糧草充足,士兵士氣高漲,調整兵力正是為了更好地攻打廣州,何來‘戰事緊張’之說?石將軍一再反對中樞決策,莫非是有什麼私心?”
趙承業也附和道:“軍器供應已向侍衛親軍傾斜,殿前司若想獲得更多軍器,需先配閤中樞調度。若因一己之私耽誤戰事,恐難向陛下與百姓交代。”文臣們紛紛發聲支援,石守信等人被駁斥得啞口無言,隻能悻悻作罷。
而陳琅,因在嶺南破假藥案、贏取民心,又掌財權,被符後納入“文臣核心圈”。十二月初七,符後召陳琅入帳,與裴文昭、趙承業一同商議“南征後嶺南治理”規劃。“仲才,你在嶺南威望最高,百姓也信任你。南征結束後,嶺南的鹽鐵、茶稅、交子推廣,都需你牽頭負責。”符後說道,將嶺南經濟治理的大權,徹底交給了陳琅。
陳琅躬身領命:“臣定不負娘娘所托,管好嶺南財賦,為大周的穩定與發展貢獻力量。”他深知,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信任,更是文臣聯盟鞏固權力的重要一步——掌控經濟,就能進一步牽製武將勢力,為中樞穩定提供保障。
隨著文臣聯盟的形成與壯大,符後的權力日益穩固。中軍帳內,文臣們在朝議中支援中樞決策,牽製殿前司;帳外,地方文臣積極推行減免賦稅政策,安撫百姓,嶺南的局勢愈發穩定。而石守信等趙氏舊部,見文臣們抱團支援符後,雖心中不滿,卻也不敢再公然對抗,隻能暗中加快與同州趙匡胤的聯絡。
中軍大帳內,符後看著文臣們遞上的嶺南治理奏摺,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知道,文臣聯盟已成為自己手中的重要籌碼,有了他們的支援,就能更好地應對趙氏舊部的威脅,守住柴榮留下的江山。“陛下,”她輕聲呢喃,望向汴京的方向,“臣妾已為您穩住了嶺南,接下來,就看咱們能否守住汴京了。”
嶺南的寒風依舊呼嘯,卻吹不散文臣聯盟凝聚的力量。中軍帳內的燭火,在夜色中搖曳,映照著文臣們忙碌的身影,也映照著符後堅定的眼神——這場權力的博弈,她必須贏,也隻能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