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大周皇商 > 第261章 陳郎借智改錢法,稅役新規助北征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大周皇商 第261章 陳郎借智改錢法,稅役新規助北征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顯德十一年深冬,汴京三司衙門的銅鐘撞破辰時三刻的寂靜,陳琅懷抱素絹踏入紫宸殿,恍若攜著千年星河的智慧。案上《度支錢穀更張疏》墨跡未散,泛黃絹帛間,“三級貨幣製”“累進商稅”等字眼如墜地星辰,將現代經濟體係拆解重組後的驚世謀略,凝作這跨越時空的濟世良方。

柴榮指尖摩挲著“黃金為綱、銅錢為基、交子為用”的硃砂批註,窗外殘雪簌簌而落,映得他眉峰似刀鑿般冷峻。三日前朝堂上力排眾議定下的“息戰養民”之策猶在耳畔迴響,此刻卻被這紙上奇謀點燃胸中熱血。“此策當真可解朕燃眉之急?”他的聲音微微發顫,目光掠過牆上《幽雲十六州輿圖》——那片被契丹鐵蹄踐踏的故土,早已化作他午夜夢迴時難以釋懷的執念。

陳琅長揖至地,聲若洪鐘破空:“昔日蜀地交子氾濫,病根在於無實物錨定;幽州錢荒之禍,根源在於幣製紊亂。今以黃金為根本,足值銅錢暢行,再以鹽鐵專營、賦稅收入為交子背書,三重製衡之下,大周財貨必將如汴水滔滔,永無壅塞之患。”他徐徐展開輿圖,指尖劃過幽州鹽場與江南漕運的硃砂標記,“正如漕船行於汴河,需閘壩節製;這貨幣財稅之道,亦需層層管控、互為表裡。”

柴榮的手無意識撫過龍紋劍鞘上乾涸的暗紅血跡,那柄曾斬落遼帝首級的斬馬劍,此刻斜倚在描金螭龍案幾上。新頒的“息戰養民”詔書墨跡未乾,而陳琅呈上的輿圖中,漕運千帆競發、金帛堆積如山的盛景,卻在他眼中燃起收複燕雲的灼灼烽火。

“準奏!”鎏金護甲重重叩擊案幾,龍紋震顫,“著陳琅總領革新諸事,皇商司、三司、戶部、交子務悉聽調遣!”詔令既下,三司衙署門前朱漆“革新署”匾額應聲而立。次日破曉,數十騎快馬載著精挑細選的吏員,將謄滿新政的黃絹文書送往汴京十三門及各州府關隘,如星子散落,點燃革新之火。

貨幣改革首戰,便是重鑄銅錢的壯舉。汴京錢監內爐火晝夜不熄,契丹私錢、鉛質劣幣投入熔爐,銅水翻湧間,雜質化作青煙飄散。“含銅量必須足九成!”陳琅手持特製銅鏟,舀起沸騰銅水反覆覈驗,“錢文用‘周元通寶’,筆畫要如刀刻斧鑿,邊緣須打磨得溫潤如玉,絕不能讓百姓再受‘減重錢’之苦。”新鑄銅錢外圓內方,穿口光潔如鏡,四字錢文筋骨遒勁,沉甸甸的分量,讓商戶們接過時,終於展露安心的笑顏。

黃金作為“國庫根本”,由皇商司嚴密管控。五十萬兩江南貢金入庫時,陳琅親自監督每一塊金錠鈐印“三司印信”,收支賬目詳細到分毫。地方州府若需大額調撥,必須持蓋滿朱印的“黃金令”赴京支取,徹底杜絕私吞隱患。“這是為國庫鑄起銅牆鐵壁。”他對屬吏解釋道,“黃金穩如泰山,銅錢方能有序,交子纔有信譽根基。”

交子改良更是精雕細琢。各州府新設的“交子務分署”內,木牌上“交子兌換流程”圖文並茂,吏員們耐心地向百姓演示:“憑此券可換鹽米,若想兌換銅錢,隨時來分文不少!”為消除顧慮,他定下“三年一換、舊券足額兌換”的鐵律。汴京西市綢緞行王掌櫃手持千貫交子兌換雲錦時,看著吏員仔細覈驗編號、加蓋官印,由衷感歎:“從前用私錢怕假,用舊交子怕貶,如今有陳大人的法子,做生意總算踏實了!”

貨幣改革初顯成效,財稅製度亦同步革新。陳琅率吏員踏遍汴京周遭州縣,丈量田畝、清點商戶,將“累進商稅”“均田稅法”刻於石碑,立於縣衙門前。“年入萬貫者,稅增一成,讓富商擔起社會責任;不足千貫者,稅減兩成,助小商販維持生計。”他指著石碑向圍觀百姓解釋,“田地按肥力分等,上等田每畝稅五鬥,下等田免稅五年,鼓勵大家開荒種糧!”

太康縣李老漢的三畝薄田被定為“下等田”,不僅免了舊製三鬥稅,還領到官府發放的穀種。扛著鋤頭開荒時,他逢人便誇:“陳大人的新政好啊!稅免了,地能種了,日子有盼頭了!”短短半年,五萬流民返鄉墾荒,大周糧倉漸漸充盈,糧產量激增兩成。

商戶們對“累進商稅”的接受程度出人意料。汴京最大的糧商張大戶年入十萬貫,主動多繳一成稅:“陳大人解了錢荒,生意比從前好做三倍,多繳些稅是應當的!”賣胡餅的王二郎年入不足五百貫,稅減兩成後笑得合不攏嘴:“稅少了,我給您多加半勺芝麻!”

改革首月捷報傳來,三司賬目顯示國庫增收白銀十五萬兩!陳琅持賬冊入宮時,柴榮正凝視著燕雲輿圖——硃砂標註的“幽州”二字在燭火下猩紅如血。“陛下,這是首月收支明細。”陳琅遞上賬冊,“臣請將新增收入七成撥入‘燕雲北伐專項庫’,籌備糧草軍械,為收複故土做準備!”

柴榮翻開賬冊,密密麻麻的數字勾起慘痛回憶:高平之戰將士的鮮血,幽州錢荒時易子而食的慘狀……如今國庫充實,豈能錯過這千載難逢的良機?“準!”賬本重重合上,震得鎮紙噹啷作響,“朕要讓天下人知道,收複燕雲,朕誌在必得!”

訊息傳至“燕雲北伐專項庫”,吏員們連夜清點入庫,一箱箱白銀貼上“北征專用”封條。庫房外禁軍持戈而立,燭火搖曳間,守護著大周收複故土的希望。陳琅佇立雪中,望著庫房燈火喃喃自語:“導師,王樸恩師,柴榮陛下,我們走的路,是對的。”

然而暗流已在暗處湧動。同州節度使府內,趙匡胤摔下密探送來的改革賬本,麵色陰沉如鐵:“陳琅這是斷我生路!充盈國庫隻為北伐,一旦成功,我還有何機會?”趙普眸光陰鷙,俯身獻計:“改革雖好,卻也有隙可乘。散佈‘借改革斂財’的謠言,再買通商戶作偽證,定能讓他身敗名裂!”

趙匡胤冷笑頷首,指尖重重劃過“燕雲北伐專項庫”字樣:“年前務必讓陳琅倒台,絕不能壞了大事!”

而此刻的汴京,陳琅與符清漪在燭火下整理文書。符清漪遞上一碗熱湯:“改革順利,也要保重身體。”陳琅握住妻子的手,目光堅定:“為了北伐,為了大周,再苦也值得。”窗外雪落無聲,燈籠光影搖曳,照亮三司衙署,也照亮了這條佈滿荊棘的改革之路。陳琅深知,前方不僅有收複燕雲的宏願,更有趙匡胤的陰謀陷阱,但他已決意以現代智慧為刃,為大周開辟一條前所未有的崛起之路。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