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皇商 第319章 國公府內風波起,清漪夫人定人心
-
一、金陵暗流:流言惑眾,降將動搖
顯德十四年三月廿二,金陵的晨光剛漫過秦淮河,東市的茶館裡就傳出了令人心驚的流言。“聽說了嗎?陳國公跑了!”茶客們圍著一張破舊的桌案,聲音壓得極低,卻字字如針,“趙黨的探子說,他怕石守信打過來,帶著親信往西逃了,去後蜀找張永德了!”
“真的假的?”有人攥著剛買的糧票,手都在抖,“要是陳國公跑了,金陵誰來守?趙氏的兵打過來,咱們不又要逃難了?”
流言像潑在油上的火星,一上午就燒遍了金陵。城南的南唐降將營裡,更是人心惶惶。周審琦——原南唐的鎮南節度使,降周後被封為“金陵副統製”,此刻正坐在帳內,對著案上的酒杯發呆。帳外傳來士兵的竊竊私語:“聽說陳國公棄城了,咱們要不要投趙將軍?好歹能保條命……”
周審琦的手指在杯沿摩挲,心中動搖。他本就對“複周抗趙”心存疑慮,如今聽聞陳琅“西逃”,更是冇了底——若金陵真的守不住,他這些南唐舊部,怕是要成趙氏的刀下鬼。
“將軍,”副將推門進來,神色慌張,“外麵的流言越來越凶,有的士兵都開始收拾行李了!咱們要不要……派人去汴京探探趙將軍的口風?”
周審琦剛要開口,帳外突然傳來馬蹄聲——是國公府的侍衛,手持符清漪的請柬:“周將軍,清漪夫人請您即刻去國公府赴宴,說是有要事商議。”
周審琦心中一沉,卻也隻能應下。他不知道,這場宴會,將徹底扭轉金陵的人心。
二、國公府宴:戰利品昭,謠言自破
辰時末,陳國公府的正廳裡,已坐滿了文武百官。南唐降將、江南藩鎮將領、皇商司官員,濟濟一堂,卻冇人說話,氣氛壓抑得能擰出水來。周審琦坐在角落,眼神躲閃,時不時看向門口,想知道符清漪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巳時整,符清漪身著素色錦袍,抱著剛滿月的陳衍,緩步走進正廳。她冇有穿華麗的服飾,卻自帶一股沉穩的氣場,讓喧鬨的正廳瞬間安靜下來。
“諸位卿家久等了。”符清漪在主位坐下,將陳恪交給乳母,聲音溫和卻有力,“今日請大家來,一是為了慶祝昨日淮水大捷,二是為了給諸位鼓鼓勁——近來有些流言,說我夫君陳琅‘棄城西逃’,我想,今日該給大家一個交代。”
話音剛落,廳外傳來沉重的腳步聲。四名侍衛抬著兩個大木箱,放在廳中央,“嘩啦”一聲打開——裡麵裝滿了趙軍的旗幟、兵器,還有數十枚刻著“石”字的腰牌。
“這些,都是昨日林仁肇將軍在長江誘敵時,繳獲的趙軍戰利品。”符清漪起身,走到木箱旁,拿起一麵染血的“石”字旗,“石守信的水師主力,被咱們的疑兵引在長江中遊,損兵折將,連他的親兵腰牌都成了咱們的戰利品——若我夫君真的‘西逃’,林將軍能打贏這場仗嗎?”
百官們紛紛湊上前,看著箱中的戰利品,議論聲漸起:“是啊,這腰牌是石守信親兵的,錯不了!”“淮水大捷是真的,陳國公怎麼會逃?”周琦也擠了過去,看著那麵染血的旗幟,心中的疑慮消了大半——若陳琅真的西逃,江南水師絕不會有心思打這場勝仗。
符清漪等議論聲稍歇,繼續道:“我夫君並未西逃,而是昨日就去了江北前線,督戰李重進元帥加固防線。他臨走前對我說,‘金陵的安危,不繫於我一人,而繫於諸公同心同德’。如今趙氏雖強,卻失了民心;咱們雖弱,卻有長江天險,有百萬百姓支援——隻要咱們齊心,就冇有守不住的金陵,冇有打不贏的趙黨!”
這番話,像一道暖流,淌進百官的心裡。有人當即起身:“夫人說得對!咱們定與金陵共存亡!”其他人也紛紛附和,廳內的壓抑氛圍,瞬間被激昂的士氣取代。
三、犒賞穩心:恩威並施,軍心凝聚
“光說空話不夠,”符清漪話鋒一轉,對身後的侍女點頭,“傳我命令,皇商司即刻撥出專款——凡護駕軍、水師將士的家眷,每戶賞糙米五石、棉布兩匹;在長江誘敵戰中立功的將士,按功勞大小,賞銀十兩至百兩不等,由林仁肇將軍親自發放。”
話音剛落,廳外就傳來歡呼聲——是提前接到訊息的將士家眷,正被侍衛引著往偏廳去領賞。一名老婦捧著剛領到的糙米,對著正廳磕頭:“多謝夫人!多謝陳國公!咱們家男人在水師打仗,俺們在家也能安心了!”
這一幕,讓百官們更受觸動。周審琦站起身,走到廳中央,單膝跪地:“末將周琦,此前輕信流言,險些動搖軍心,罪該萬死!從今往後,末將願率護駕軍,死守金陵,若有二心,天誅地滅!”
其他南唐降將也紛紛跪地,表態效忠。符清漪連忙扶起他們:“周將軍言重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隻要咱們往後一條心,就是好兄弟,就是大周的忠臣!”
她又看向皇商司的官員:“另外,傳我話給鄭汴副使,明日起,金陵所有糧鋪、布莊,對將士家眷實行‘半價優惠’,讓他們知道,朝廷記著他們的功勞,百姓記著他們的付出。”
官員們齊聲應下。正廳內,氣氛熱烈起來,有人提議“共飲一杯,祝陳國公早日凱旋”,有人討論“如何加固城防”,再也冇人提“陳琅西逃”的流言。
夕陽西下,國公府的宴會散去。百官們走出府門,臉上都帶著笑意,逢人便說“淮水大捷”“陳國公在江北督戰”,流言不攻自破。周審琦回到營中,立刻召集士兵,將繳獲的趙軍戰利品展示給他們看,又宣佈了“犒賞家眷”的命令,士兵們歡呼雀躍,再也冇人提“投趙”的事。
國公府內,符清漪抱著陳恪,站在窗前,望著金陵的萬家燈火。乳母輕聲說:“夫人,您這一招真高明,既破了流言,又穩了人心。”
符清漪笑了笑,眼中卻藏著一絲牽掛——她知道,這隻是暫時的安穩,陳琅還在北方,楊延玉的艦隊還在東海,抗趙大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她更相信,隻要她守好金陵,守好這個家,就是對陳琅最好的支援,就是對大周最好的守護。
夜色漸深,金陵城的燈火越來越亮。那些曾經動搖的人心,如今都凝聚成一股力量,像長江的浪,朝著抗趙的方向,堅定地奔去。
-